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大肠埃希菌肠炎96例临床耐药分析

大肠埃希菌肠炎96例临床耐药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02 14:0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肠炎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检验科对消化内科门诊2008年1月~2009年12月96例大肠埃希菌肠炎感染患者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报告,并结合耐药检测指导用药方法;结果:对多数抗生素耐药率高于42%,对喹诺酮类耐药率为28%,对头孢菌素类耐药率高达68%,对氨基糖苷耐药率为22%,对氨曲南耐药率低于5%(P<0.05);结论:我院消化内科门诊以喹诺酮类及头孢类为主治疗大肠埃希菌肠炎感染,正确利用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报告能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肠炎;耐药分析

大肠埃希菌,也称大肠杆菌。是人和温血动物肠道内正常菌群成员之一,通常为非致病性的。但大肠杆菌中也有些菌株是致病性的,在正常情况下极少存在于健康机体内,它们有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产类志贺毒素大肠杆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败血性大肠杆菌及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等五类,它们产生黏附素性菌毛、肠毒素、内毒素,具有抗吞噬作用的K抗原、溶血素等毒力因子。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改变,加上压力因素导致自身免疫力的下降,当大肠埃希菌过度繁殖则可诱发感染、急性肠炎随之而来。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呈全球流行,已被认定是新发现的8种传染病病原体之一[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给防治感染性疾病带来很大益处,但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下面就我院消化内科96例大肠埃希菌肠炎的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检验科对消化内科门诊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集的96例大肠埃希菌肠炎感染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51例;年龄16岁至64岁,平均40岁。

1.2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及不规则热型,常为黄绿色水样便,混有少量黏液,可有腥臭味,部分严重者可有轻度脱水及酸中毒症状。

1.3取样及检测方法

1.3.1对消化内科门诊日志采取抽样取份及填表调查,跟踪检测方法,调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就诊日期、诊断治疗情况,分析抗生素使用情况

1.3.2标本的采集及培养标本采集主要为病人粪便标本。采集样本后尽快送实验室按如下程序检测

1.3.3药敏试验采用抗生素浓度梯度法(E-test法)结合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药敏试验,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文件标准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判断[2]。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采用纸片扩散初筛试验

1.4统计学方法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大肠埃希菌肠炎临床耐药及抗生素使用分析表[n(%)]

*P<0.05

2.2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对多数抗生素耐药率高于42%,对喹诺酮类依诺沙星耐药率为28%,对头孢菌素类、阿莫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率高达68%;,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依诺沙星耐药率为22%,对氨曲南耐药率低于5%

3讨论

大肠埃希菌,周生鞭毛,有动力,周生还有菌毛。是所有哺乳动物大肠中的正常寄生菌,一方面能合成维生素B及K供机体吸收利用.另一方面能抑制腐败菌及病原菌和真菌的过度增殖.其过度繁殖诱发的感染、急性肠炎等可用沙星类(喹诺酮类)、氟哌酸、氨苄青霉素等均可治疗。

我院通过本组感染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得出,大肠埃希菌肠道感染实验诊断是复杂的。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本组粪培养中均分离到产ESBLs菌,并表现出很高的耐药性,表明反复应用抗生素使耐药菌株大量繁殖并传播,导致的相应感染性疾病增加[2]。细菌耐药性中获得性耐药主要来自敏感菌与抗菌药物接触后基因发生突变,从而产生耐药变异菌株。三代头孢菌素广泛应用使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已发生了变异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可水解破坏头孢菌素类药物。

研究表明AmpC酶基因广泛存在于肠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菌属的染色体上。而大肠埃希菌具有不健全AmpC染色体基因,常规情况下只会低水平表达。如果该结构基因的启动子或衰减子发生突变,AmpC基因的高表达而导致临床耐药[3]。产AmpC酶并同时产ESBLs的菌株出现,这样两者的结合,使得细菌获得了更加广泛的抗菌谱;也使得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对大肠埃希菌检ESBLs的单一评价标准不再适用。

针对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肠道感染,我们选用抗生素时应根据感染部位、感染途径用药。依据粪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合临床疗效选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朱姝媛,徐庆,李刚山,等.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分离鉴定及应用复合PCR法同时检测其三个毒力因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14(4):445-446.

[2]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S].Wayne PA: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2001,M100-S11.

[3]邓启文,吴创鸿,杨炯,等.大肠埃希菌耐喹诺酮类药物回旋酶基因突变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123.

推荐访问:耐药 大肠 肠炎 临床 分析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