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外,台湾海军舰队司令部也在1978年11月提出“龙江舰之作战评估分析及研究”的参谋研究报告。在“龙江”号性能方面,舰队司令部指出该艇加减速反应灵敏,可在极短时间内由最高速前进改为全速倒车,停进周转距离极短(只需约一个半艇身的长度),运转极为灵活。不论使用燃气轮机还是柴油机,“龙江”号均可在最短时间内准备就绪。由于装有减摇鳍,“龙江”号在3~4.5米高的海浪中将艇身摇摆幅度限制在15度内,比一般同等吨位舰艇的耐波性强得多。此外,艇内各系统均装有目视及音响报警设施,可预防故障及灾害扩大;整套推进系统可由驾驶台或轮机室遥控操作。
舰队司令部指出,依据“龙江”号返台后数度出海试航的结果,在海况良好、风力5级以下时,该艇最大航速仍可达38节,持续最大航速36节,估计武器安装后航速可能受影响,但差距不会太大。艇上的火炮、“雄蜂”导弹与H-930 Mod2火控系统若配合良好,各项装备均能发挥原始设计威力。舰队司令部推测,对岸解放军全力发展导弹艇、潜艇、岸基攻击机等武器平台,加上大批埋伏在海岸丘陵地带的岸舰导弹,依据大陆军工产业能力及其建军路线推断,这些武器将威胁台湾海军在海峡西侧的活动能力,尤其是对外岛补给与增援的安全性构成挑战。由于解放军舰艇兵力及装备数量均占优势,解放军若对往来海峡的台军舰只实施攻击,在战术上势必采取导弹艇群围攻,空中机群及水下潜艇配合的饱和攻击方式。
当时,台湾海军的作战任务与用兵原则主要是“保持海峡控制权,维持海上交通安全,保存实力待机反攻”。因此舰队司令部认为,台湾海军用兵当以“战略持久,战术速决”为原则,开战初期力求疏散与机动,避免因解放军突袭而平白遭受损失,避免贸然与解放军过早决战(也反对逐次投入兵力),掌握并慎选战机,协同空军与解放军主力在有利时刻决战。舰队司令部归纳“龙江”号的优点包括:火力强大,火控系统精良;航速快,运转灵活,可在狭窄水域及河流作战,续航力强,且岛内“中船”公司可进行仿制。至于“龙江”号的缺点,归纳为艇小耐波力有限,台湾海峡经常阵风6级以上,该艇不宜长期驻守外岛,运用灵活性不大;推进系统及火控系统太过精密,易发生故障,且海外供货商只肯提供一年的保修期,所需操作及保养人员素质要求也较高,台军无从证明各项装备的长期使用可靠性;“龙江”号艇小载荷少,人员编制有限,食品、弹药携带量均嫌不足。
经过综合分析后,舰队司令部认为“龙江”号的价值在于台澎本岛决战之际发挥“海上游击队”的作用,实施“打了就跑”的战术作为。但考虑到此时台湾“中船”已开始为海军大批量建造同样轻巧灵活、造价更为低廉的“海鸥”级高速导弹攻击艇(FAB),且适合驻留外岛作为近岸防御兵力,因此“龙江”号的地位就显得有些“可有可无”。舰队司令部认为,未来“龙江”号在运用上最好和驱逐舰(DD)、巡逻舰(PF)混合编组,在海况良好或风力5级以下的条件下担负短期性外岛补给护航,也可视情况与“海鸥”级导弹艇协同作战,必要时担任“海鸥”艇的“指挥艇”角色。舰队司令部在结论报告中指出,“龙江”号在海况及风力许可范围内能担负部分海军作战任务,但无法取代驱逐舰及巡逻舰,由于作战运用上的限制,其效费比与当局投资是否妥当应予慎重考虑,因此建议加速发展吨位更大的导弹巡逻舰(PCEG),以淘汰现有美国二手的火炮巡逻舰。舰队司令部最后建议,在财力有限而无法同时投资建造导弹巡逻舰、导弹艇(PGG)、高速导弹攻击艇(FAB)的情况下,“龙江”级不宜再投资,以便集中全力建造导弹巡逻舰及高速导弹攻击艇为上策。
“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从上述“先锋舰测试评估组”与舰队司令部提交的评估报告可以看出,“龙江”号虽拥有当时最先进的动力系统、火控和强大武备,但台湾海军对其评价并不高,主要是吨位“不上不下”,运用受到很大限制,使得角色非常尴尬。更要命的是,时髦的CODAG动力系统日后竟成为“龙江”号艇员的噩梦,当时赴美参与“龙江”号验收的台湾“海军参谋长”林蛰生中将就向海军总部反映,若岛内确定建造“龙江”号的姊妹艇可考虑抛弃复杂的CODAG动力系统,因为它增加了二级减速齿轮箱和管线等附属设备,使机舱空间更为狭小,增加维护难度。
然而,林蛰生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后来台湾“中船”承造“龙江”级二号艇“绥江”号时果然被CODAG“坑苦了”,完工时间一拖再拖,最后建造时间超过5年,引发“中船”与海军之间互相扯皮,“中船”抱怨“绥江”号服役拖期是海军决策失当之果,采用当时西方海军也很少用的CODAG推进设计,柴油机与燃气轮机难以匹配和造船厂建造并无关联。
而“龙江”号和“绥江”号都正式服役后,艇上的cODAG系统也是状况百出。1988年,“龙江”号意外失火,当时轮机舱发生大火,甚至到了艇长宣布弃艇的地步,后来引入海水灌入机舱才抢救回来。2005年10月19日中午,“龙江”号完成巡逻勤务准备返港时,发生舰艉左舷机舱冒烟,台湾海军舰队司令部组织项目小组调查,发现原因可能是二号主机前端柴油压力表与仪表切断阀之间的接头断裂,才导致过热冒烟。
由于问题不断,台湾海军后来干脆将2艘“龙江”级的燃气轮机拆除(转为教学实习之用),艇上只保留3台柴油机。随着机械老化,这3台柴油机全部工作时,导弹艇的最大航速也只有17.5节,远低于试航验收时的21.7节,原来台湾海军规划的“龙江级+海鸥级”作战样式也无法执行了。
从2005年起,台湾海军陆续将经过“武进三型”武备改造的“阳”字号驱逐舰上的76毫米炮与“雄风-2”反舰导弹等装备移植到“锦江”级巡逻艇,使之成为大型导弹巡逻艇,火力远超过当初专门的“龙江”级导弹艇。结果,当“锦江”级改装接近尾声时,“龙江”级隐退的时刻也就到来了。
纵观“龙江”级“妾身不明”的悲催生涯,足见台湾海军“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决策错误。尽管岛内有人辩解说台湾买艇的时候正赶上美国外交政策逐渐倒向中国大陆,当年的“先锋计划”有巩固“台美邦谊”的成分,可是“龙江”号返台3个多月后,美台即告“断交废约”,不仅“邦谊”未能巩固,台湾海军又被硬塞进2艘不适用的“龙江”级导弹艇,30余年来不知耗费多少资金,可以说“错误的军购比贪污还可怕”。
背景材料
“先锋舰测试评估组”更细节的评述
有关“龙江”号耐波力及反潜能力的检讨部分,“先锋舰测试评估组”下辖的作战评估小组指出。“国防部”在1973年拟定的“先锋计划”主要考虑在非季风期间使用“龙江”号顶替部分大型舰艇出巡,减少大型主力舰的机械损耗,且可作为外围兵力配合机动作战,活动水域可视季节天气调节,并不局限于台湾本岛、外岛周围水域。至于作战对象,“龙江”号以对付解放军导弹舰艇为最优先,次为潜艇,再次为解放军快艇。
台湾“国防部”也表示,如果“龙江”级在建造时无法同时兼顾多项装备,可考虑各艇分装不同武器装备,但仍应切实针对上述作战对象,作为必须换装武器的依据。由于第一批建造的导弹艇不宜分艇装备不同武器,其武器系统若不能兼顾反潜,反快艇、防空等多种目标,则以抗衡解放军导弹舰艇的反舰导弹为先。按照“国防部”的指示。台湾海军可考虑在后续建造的“龙江”级艇(未实施)中选择若干艘配备搜潜装备(如拖曳阵列声纳)及攻潜武器。
对“龙江”号的导弹攻防问题,作战评估小组表示,在对抗解放军导弹舰艇中,“龙江”号所配备的“雄蜂”导弹射程比解放军的“上游-1”导弹要近,两者相差约10公里,必须以“龙江”号特有的机动规避能力或其它方法克服,才能发挥“雄蜂”导弹的攻击效果。但这一阶段若采取机动规避则将迟滞接敌时间,丧失战机,若采取直接趋敌而以艇上快炮截击来袭导弹。则又将大量耗用弹药。影响后续作战。因此,“龙江”号应加装干扰火箭或其它电子诱饵,以利这一阶段的接敌运动。后来“龙江”号加装2组双联装AV-2干扰弹发射器。“绥江”号则加装SMOC-4干扰弹发射器。
作战评估小组对“龙江”号整体作战运用评估,认为该艇的运用须限于6级海况以下。在增加人员编制并加装干扰火箭后,可担负以下任务:
·在海况许可时配合驱逐舰或火炮巡逻舰执行外岛及海峡巡航任务;
·设计配合“海鸥”级高速导弹攻击艇混编使用,担任“海鸥”级艇的指挥与管制职责;
·若从美国购得新的火炮巡逻舰后,则与之编成一种高速近岸水面打击部队;
·协助观通系统查证海上不明目标,驱捕越界渔船及支持港口防御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