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煤炭丰富,贫油和天然气资源少的国家。煤炭长期占据了一次能源消耗的主体位置。我国的煤炭产量巨大,达到了全球煤炭总储值的12%,居于世界第三位。同时,中国的煤炭生产量也居于世界前列,占全球总产量的35%以上。但是,中国对于煤炭的需求同样巨大,供需链长期无法达到平衡。耗煤工业的发展伴随着煤炭产能的增加不断加快,在过去十年间,煤炭成为了工业发展的骨骼和血液。
根据海关总署2018年1月公布的数据,中国12月进口煤炭2274万吨,同比减少410万吨,同比减少15.28%,环比增加69万吨,同比增长3.13%。12月份煤炭进口2398.9万美元,同比下降7.73%,同比增长8.95%。据此计算,煤炭进口单价为89.67美元/吨,较上期上涨4.8美元/吨,同比上涨7.33美元/吨。2017年1月至12月,中国共进口煤炭270.90万吨,同比增长6.1%,累计进口22,636.7万美元,同比增长60%。
主要耗煤行业不断革新发展,对于煤炭的需求也不断变化,从质量到数量都有了全新的需求。2016年,耗煤行业火电、冶金、炼钢、水泥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煤炭需求,同时煤炭总储量也有所下降。尽管电力行业不断改造升级,大型机组的建设也相对减少,但是建筑施工行业的需求仍然很旺盛,钢铁产量缓慢增长,同时水泥等建筑耗材也增多,煤炭总需求波动幅度不剧烈。据能源局数据显示,2017年发电量达到6.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收到火电发电量的影响,原煤价格也有所上涨,但是随着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上网率不断增加,火电发电量的增长不能维持太久,原煤价格也将回稳。
煤炭行业固定投资显著放缓。2002-2005年,煤炭行业投资年均增长50%。2006年,煤炭工业投资1479亿元,增长27.2%。随着投资的增长,煤炭产量快速增加。从2002年到2006年,新增产能约为6.66亿吨。据不完全调查统计,目前包括新建,改扩建,技术改造和资源整合在内的在建煤矿规模高达11亿吨。为了避免煤炭供需链断裂,防止煤炭经济波动,国家发改委2017年5月12日发布了《关于做好2017年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当年煤炭去产能目标,退出产能1.5亿吨以上,实现煤炭总量、区域、品种和需求基本平衡。随后,各地积极推进煤炭去产能工作。2017年10月,该目标提前超额完成。产能需求继续提高,中国煤炭供应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该国煤矿数量已从2015年底的12000个减少到约7000个,其中:全国共报告生产4271个煤矿,生产能力34.1亿吨/年,煤矿建设1228个,生产能力10.53亿吨/年,平均单井规模85万吨/年左右。
大型现代煤矿已成为全国煤炭生产和供应的主体,占全国总产量的75%以上;同时,煤炭生产的重点偏向山西,陕西和内蒙古,多年来导致各地区煤炭分布增加,煤炭输送网络被打破。今年,以煤矿生产力指数取代市场化交易方式,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继河北,宁夏,甘肃和四川通过公开上市和网上招标取代煤炭生產目标后,这些指标已经陆续被取代。一开始,有些公司担心这样招标会导致市场的巨大波动,同时引发投机倒把行为,增加了耗煤工业的制造成本。但是,一些省区生产指标替换成功,在不影响市场的基础上达到了去产能目标。
尽管2016年2月,供应侧改革已经颁布实施,但是由于社会煤炭需求量仍居高不下,因此煤炭市场价格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276工作日“政策于4月份开始实施。随之而来的是四月份的煤炭产量降低。但是,六月份开始,煤炭价格迎来新高。 7月中旬太原焦煤交易价格指数增速达到31.05%,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环比上涨。9月中旬速度达到了4.27%。 9月份,中国先期产能逐步拉开“276工作日”的极限,煤炭生产总量反弹,动力煤和焦煤价格增速变慢。自2017年以来,煤炭价格波动小,趋于稳定。 2017年1 - 9月,煤炭价格同比大幅上涨,但环比较稳定,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7、9月份动力煤需求旺盛,9月份供暖初步启动,需求进一步增加。供需关系变化带动了动力煤和焦炭价格的涨落。
根据现有状况的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煤炭供需链相对完整程度降低。预计在未来几年,煤炭供需结构调整仍将继续,耗煤产业的改造升级将同时进行。绿色、安全、经济,是煤炭产业发展必须遵循的三大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