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汪辟疆先生校录的《唐人小说》被认为是“鲁迅先生《唐宋传奇集》以外研读唐代传奇的最切实用的入门书”。此书是汪先生基于自己对唐人小说的体认及理解,带着作为中国古典文化传承者的自觉的责任与担当,在繁杂的小说文献中删繁就简、去粗取精而辑录的一部断代小说选本。汪先生不仅对这些在流传过程中遭到损坏的小说文献做了文字上的校勘以及作者、成书时间、故事源流等的必要考证,还在编排中以直观的排版及附录形式,表达着他对唐人小说的史学观照。
关键词:汪辟疆;唐人小说;小说选本;体例创新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汪辟疆先生是20世纪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者。他于1887年11月3日出生于江西彭泽县黄花坂老屋湾汪村的书香之家,名国垣,字笠云,后改字辟疆,别号展庵,因故乡近方湖,晚年自号方湖。早年随父亲及叔父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及文化,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及文化修养,并始终秉承家学,一生读书不倦,且笔耕不辍。在执教于南昌省立第二中学、江西心远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第四中山大学、金陵大学以及后来的南京大学这四十八年间,汪先生在教学及兴趣的带动下,完成了他的大部分著作,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多个领域有独特的建树。其主要学术成就有目录学研究方面的《目录学研究》,近代诗学研究方面的《光宣诗坛点将录》、《近代诗人小传稿》、《近代诗派与地域》等,以及小说研究方面对唐人小说选本《唐人小说》的校录。
一、《唐人小说》的成书缘起
作为近代学术史上继鲁迅先生之后研究唐人小说用力甚勤、成果较突出的学者 [1] 286 ,汪辟疆先生校录的《唐人小说》选篇精省,校勘及考证精良,资料富赡,编排科学,已经成为研究唐人小说的必读之书。由《唐人小说·序》中“自秋徂冬,凡得文若干篇,厘为上下卷。上卷次单篇,下卷存专著。篇章先后,则以作者时代次之。唐稗嘉篇,粗萃于此。己巳十二月彭泽汪国垣辟疆” [2] 1 的记载,可以推定汪先生于1929年秋开始辑校此书,大致历时四个月,于本年12月编定。此书编定后,于1930年5月由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至于汪先生校录《唐人小说》的原因,应有以下两点:
首先,促成汪先生校录《唐人小说》的直接原因,当为教学需要。1928年初,汪先生接受第四中山大学聘任,执教于文学院中国文学系,讲授诗歌史、目录学、唐人小说等课程 [3] 175 。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需要有相应的教学资料作为辅助。唐人小说的存世文献在当时不可谓不多,仅汪先生所能见到的总集和丛书就有《太平广记》、《五朝小说》、《古今逸史》、《说海》、《历代小史》、《正续说郛》、《龙威秘书》、《唐人说荟》等,还有部分保存完好的别集如《酉阳杂俎》、《宣室志》、《云溪友议》、《杜阳杂编》等。但是,数量上的多并不直接预示质量上的好。汪先生也意识到他所接触到的这批小说文献大多已不存原貌,并试图在《唐人小说·序》中说明导致唐宋古本小说“沉霾于砂泥粪土之中” [2] 1 的原因。
就汪先生看来,历代的小说文献之所以遭到损害应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孔子将小说认定为“小道”以后,正统文人始终在观念上轻视小说,使小说一直处在文学与文化的边缘,尤其是“宋元以还,儒者亦加摈弃” [4] 1 ;另一是明清人以货利为目的,在对小说文献的编辑整理过程中“擅改篇名,妄题撰者” [2] 469 ,不惜“割裂篇章,诡立品目” [4] 1 ,并不以留存前代的文学文化遗产为旨归,损害了小说文献的原始形态,破坏了小说文本的原貌。正是有鉴于此,汪先生才“勘斠则諟正于旧椠,疏说则备征诸往史”,以期辑出“沉霾于砂泥粪土之中” [4] 1 的优秀的唐人小说,并通过精细的校勘及考证做到“俾复旧观”,还原唐人小说的本来面目。从这个意义上说,汪先生对《唐人小说》的校录体现了他作为中国古典文化传承者的自觉的责任与担当。
无论是对如汪先生一样的学者还是对普通学生,遍读上述浩如烟海的小说文献,都似乎没有现实的可能性,汪先生自己也有文献过多难以遍读的感慨:“载籍极博,遍读实难” [5] 1 ,“古籍至博,遍读为难” [5] 63 。既然遍读唐人小说的现存文献没有可能,那么一部由粗取精、由博至约、能够反映唐代小说发展全貌的唐人小说选本,无论对于学者还是学生都显得亟需且必要。
在《唐人小说》编定出版之前,鲁迅先生已于1927年出版了融校勘与考证为一体的唐宋文言小说选本《唐宋传奇集》,只是鲁迅先生选篇的范围仅限单篇,对于同样能够显示有唐一代文言小说创作实绩的单行小说集没有收录,不足以反映唐代小说的全貌。汪先生承继了鲁迅先生对单篇唐人小说的选录,又在对当时所存唐代小说文献“重加董理”、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在“或散在丛书,或备存《广记》,其文既为传奇之体,而书不易得” [4] 2 的《玄怪录》、《续玄怪录》、《集异记》、《纪闻》、《甘泽谣》、《传奇》、《三水小牍》各书中酌录数条,将一批优秀的唐人小说编缀成集,实现了他“唐稗虽繁,而佳篇略备于是” [4] 1 的编选追求。
其次,汪先生对唐代小说独立地位与价值的认识以及他对唐代小说美学特质的体认,当为他编录《唐人小说》的深层次原因。正如上文所述,小说文献之所以在流传过程中遭到损坏,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就在于小说历史地位的边缘化。虽然历代都不乏文人对小说的社会功用及艺术价值进行挖掘,试图确立小说创作的正当性与合理性,但是小说的边缘地位以及被排斥的命运始终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改观。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横空出世,历史悠久却一直以附庸的形态存在的小说才获得了公认的在文体及价值上的独立。汪先生是继鲁迅先生以后在小说研究方面有卓越贡献的学者,同时也是对唐代小说独立地位和价值以及美学特质着力发掘并发扬的学者。他从唐代小说的起源、艺术性以及它与其他文学样式的关系层面考察论述,在网罗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论定了唐代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6]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