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走过了一条从部分普及、基本普及到全面普及的目标升级路径。1998年制定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在全面实现“两基”目标的基础上,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06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适应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人民群众对高中阶段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缓解初中升学压力”;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则提出“90%毛入学率”的目标,普及高中教育的政策意图愈加明显。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项贤明说:从“基本普及”到“普及”,表明了中央对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实施决心。“普及”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政策落实,“重中之重”是农村偏远地区。因此,追寻北京、上海等部分先行地区的足迹,对我国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供了经验借鉴。
北京:在全国先行一步
其实,早在1974年,当时国务院科教组和北京市主要负责人就曾提出,开始在北京市普及高中。实践证明:普及高中超越了当时的办学条件,违背了教育规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义务教育的不断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在北京等大城市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教育》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首善之地,北京市在“八五”期间率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九五”期间又在全国率先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自1996年以来,高中阶段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尤其是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之后,北京进一步加大了教育投入——全市当年的财政拨付教育事业费达49亿元,北京30所中等职业学校已全面完成市管划转;普通中学则从1995年的710所增加到754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全新构建有力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通过连续几年的大幅度扩招,北京市普高和职高的比例逐渐持平,优质高中招生比例逐年增长,基本满足了北京市民子女接受高中教育的需求。
此后,北京市教委根据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趋势,逐渐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招生比例;进一步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布局结构,使其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基本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仅改建、扩建、新建一批高标准普通高中,还建设了一批现代化标志性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与此同时,还推行了多项中招改革措施:开展“3+2”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并进一步扩大试点的规模和范围;全面取消高中择校生,并逐渐减少艺术、体育、科技特长生的招生比例;采取提前招生录取、“名额分配”录取、统一招生录取等多种招录办法。
近年来,北京市各类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规模,一直保持稳定,与当年度的考试报名人数相对应。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曾经指出:中考生只要认真分析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定位,正确填报中考志愿,就能做到“学者有其校”。
石景山区教委相关负责人指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既是实现我国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的重要步骤,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贯穿一条线,就是要抓住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契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一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每一名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还要着眼于国家、地区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调整好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教育的发展比例。
上海: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上海高中教育发展一度陷入“瓶颈”。当时大规模的旧区改造,使100多万居民迁离市中心地区,原先的学校布局跟不上城市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一些“弄堂中学”办学条件严重滞后;同时,遭遇连续多年的入学高峰,更凸显出本市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短缺和不足。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九五”时期以来,上海市、区两级政府把高中学校纳入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投入巨资改善办学条件,使上海的高中阶段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上海明显加快了普通高中和职业技术类学校建设的步伐。一批寄宿制高中和示范性职校建成,市、区重点中学高、初中分离办学措施的实行,为满足学生的高中阶段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中阶段办学模式多样化,“三校生”与高职和普通高校的“对接”,为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创造了条件。
针对初中毕业生争挤重点高中的现象,全市80余所市、区重点中学相继实施初、高中脱钩办学,同时对重点高中增加教学设备,扩充师资队伍,扩大招生规模。与此同时,市和区、县政府先后投资,在新的居民集聚区兴建了十余所现代化寄宿制高级中学。经过多年努力,原有的市、区县两级重点高中的年招生数已从扩充至三倍以上,可容纳全市一半的高中生就读。
1994年,上海市高中阶段入学率为80%;到2000年,上海户籍学龄人口高中阶段入学率已超过98%;2002年,上海18.2万名初中毕业生,有98.45%升入高中阶段各类学校,领先全国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每两名高中生中就有1人就读重点高中;提前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其中,近5万名初中毕业生通过提前招生、保送入学和测试入学等途径,无需参加统一升学考试便进入高中阶段各类学校。这表明:上海拥有的教育资源已能满足社会对高中教育的需求,上海中等教育的普及已达到国际大都市的先进水平。
《教育》记者了解到:随着少子化的进程加快,上海市初中毕业生人数已由2005年的15.6万人逐渐降至2015年的7.9万人。然而,历年的《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工作的实施意见》中,上海市教委均明确将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率设定在98%,同时注明“普职比”保持大体相当。
“两考分离、多次分流”的招生考试模式,是上海市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亮点。上海市教育考试院虞培林在《上海教育》2001年6期撰文指出:“一次考试、层层筛选”的办法,不利于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也不利于高中阶段各类学校的协调、和谐发展,尤其不利于建立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次选择、多元录取”的招生录取机制。普及后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应由逐层筛选向扬长分流、合理分流转变。而招生录取实行“多次机会、双向选择、多元评价、多元录取”,使初中毕业生升学能适得其所,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有适合的生源。
近年来,上海市初中毕业生升学已实行了“多次分流”:一部分学生在毕业考试后不须经过升学统考而升学(主要有中等艺术类学校提前招生、高中数学班与理科班提前招生、优秀毕业生免试保送普通高中和重点职业技术类学校、部分职业技术类学校测试人学);一部分学生经统一考试升入高中阶段各类学校(统考录取中实行新建现代化寄宿制高中、经市教委批准的市重点中学、回民中学和师范类学校“0志愿”提前录取、重点高中和部分重点职业技术类学校重点专业“推荐入学”);极少数未被录取的考生进人“就业预备教育”。
虞培林表示:随着“扬长分流”观念的深人人心和高考“立交桥”的开通,持续多年的“高中热”逐步在消释,在2000年出现的个别高中学校生源不足的现象便是明证,从源头上促进高中阶段各类学校协调发展。
天津:优质性与特色性明显
天津市委在《关于一九九九年工作意见》中,就对教育工作提出了一项迫切的战略任务——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00年3月,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了市教委、市教育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意见》的通知。
通知指出:区县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学校布局调整、初高中分离、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联合办学、内部挖潜扩大轨制,把完全中学改为高级中学或者试办综合高中等形式,扩大现有公办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要鼓励重点职业学校、特色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在市及区县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指导下,办学质量较高的重点职业学校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和办学条件,确定招生规定,可以面向全市招生,还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跨省市招收部分学生。有农业的区和各县,通过教育资源调整重组,重点办好1所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中心;农村职业学校可以免试招收农村应届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学生入学。要加快高水平普通高中建设,每年区县重点办好一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并扩大招生规模。
“十五”期间,高标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为天津市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2001年,天津市示范性高中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至年底全市完成15所学校的建设任务。紧接着,又进行了第二批20所示范性高中的建设。同年,天津市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为91%,比上年提高2.2%,普通中学与职业中学招生比接近5:5。首次实现在外省市招收高中生,发挥了大城市的对外辐射作用。年内,批准建立18所民办、民办公助高级中学,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到2005年,天津市共建成并投入使用示范性高中48所,全市高中阶段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比例超过75%,比“九五”末提高35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95%,普职比5.2:4.8;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超过90%,在校生21万余人,比“九五”末增长61%。
十年间,天津市高中阶段教育的优质性和特色性更为明显。天津市联合城市计划,进行了教育布局调剂,投入巨资建设了60所示范性高中和一批历史名校,使全市优质高中总量达到了50%以上。与此同时,天津市毛入学率也一直居高,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一直按照初中毕业年级学生99%的巩固率和初中毕业生95%的升学率测算,同时兼顾“普职比”大体相当的原则。以2015年为例,天津市初中毕业年级学生共计84161人。而天津市教委确定:2015年天津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本市生源招生计划为7.9万人。
实行普通高中现代化标准建设项目,是天津在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第一期工程达标后,又一个较高档次的现代化学校建设工程,是全市教育规划纲领和“十二五”教育规划的重点建设名目,已经列入2013年天津市政府为国民大众办的“二十件实事”之一。天津市通过改良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推动高中多样化特点发展,到2015年,全市城乡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已全部达到现代化建设标准。此轮建设的标准,包含办学前提、学校管理、教师队伍跟素质教育4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及100个评估要点。全市各区县教导局将依据建设标准,以普通高中课程改造的须要为重点,对高中教学仪器装备进行标准化装备,完美治理轨制,鼎力推行电子校务,强化信息技巧与学科教养的整合,使教育信息技术设备施展最大效益。其间,天津十分关注乡村高中建设,市、区两级财政将重点投入,帮扶涉农区县优化高中资源配置,补齐短板,达到布局公道、范围适度、功效齐备,跟上全市普通高中现代化建设的步调。
广州:由“普”向“质”过渡
1993年4月,广州市委市政府做出《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的决定》,提出广州市要在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到2003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经过十余年的努力,2005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已达到92.29%。2009年6月,广东省教育厅通报2008年全省地级以上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有关指标,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其中广州市高中阶段教育入取率已达93.39%。
为了满足广大市民对普通高中优质教育需求,近年来,广州市不仅加速推进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使示范性普通高中提供的优质学位达到50%,省、市一级学校提供的优质学位占普通高中总学位数的90.61%;而且推动中心城区优质普通高中向周边辐射,投入巨资为许多高中建设新校区;同时,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教育结构布局,做大做强中等职业学校,使校均规模则从2005年的1221人增加到2010年的2135人。
《广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广州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指标分别为:2009年96.11%,2012年97%,2015年98%,2020年99%。事实上,这一指标已超额完成。以2015年为例,广州市报名参加中考的考生总人数110343人,而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总计划118753人。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广州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总计划超过考生人数。只要考生想读书,就有学位提供。所以,广州高中阶段教育实际上已经“普及”了。近年来,广州高中阶段教育的工作重点正在从“量”向“质”过渡。
对于普通高中教育而言,在“量”上需要适当扩大,满足学生家长对于读普通高中的需求。2015年,广州普通高中计划招生61203人,同比增加275人。在“质”上,需要适当扩大示范性高中的招生计划和大力提高全市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2015年中考独立批招生计划为2786个,提前批招生计划为28251人,这两个批次的招生计划多数为示范性高中,约占全市普通高中总计划的一半,而且仍有空间。
对于中等职业教育而言,近两年在“量”上已在做减法。2015年全市中职学校招生总计划57550人,同比减少3478人,但仍可满足全市考生的中职升学需求。目前,中职学校迫切需要在“质”上下功夫,提高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有专家认为,提高中职质量,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大力扶持中职的重点学校和重点专业。
目前,广州的中职学校基本上形成了“一校一特色”的格局,但特色教育还要加强,专业与产业的结合还要加强,人才培养的质量还要加强。学生只有学到过硬的技术,实现高品质就业,中职学校才能吸引更多学生家长。二是打通学历通道。这几年,广州中职学生的升学通道已大大扩宽了,有高职院校试点单独招生、中高职三二分段考试等多种途径。但职业教育衔接本科甚至更高学历的问题,还有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