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鹬》的视听语言分析

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鹬》的视听语言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02 18:4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动画短片在动画电影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日趋提升,本文以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鹬》作为研究对象,从创作背景和视听语言角度对该短片进行剖析,使短片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统一。

关键词:动画短片;《鹬》;视听语言

《鹬》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于2016年出品的动画短片,由艾伦·巴利拉罗(Alan Barillaro)执导,该作品获得第44届安妮奖最佳动画短片奖和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全片耗费3年拍摄,最终作品只有短短6分钟,讲述的是一只鹬克服对水的恐惧,到海浪肆虐的沙灘上成功觅食的故事。

1 创作背景

原本这支短片只是为了测试皮克斯最新研发的软件而制作的,但《海底总动员2》的导演安德鲁·斯坦顿(Andrew Stanton)在看完之后,力荐艾伦·巴利拉罗将它充实成完整的故事,这才有了短片《鹬》的诞生。《鹬》的剧本创意来自于导演艾伦·巴利拉罗的一次海边晨跑。当时他看到许多鸟在海滩上捕食,但不会碰到海浪,这个观察让他产生灵感,决定从鸟的视角出发拍摄一部短片。

主人公是一只小鹬,主要靠捕食海边小鱼为生。故事开始时,小鹬依然像往常一样等待妈妈捕食回来投喂,可是这一次妈妈并没有将食物放到小鹬嘴里,而是鼓励小鹬像妈妈一样勇敢的去海边捕食,小鹬终于鼓足勇气迈出了脚步,可是初出茅庐的它屡屡碰壁,在被海浪打湿后,吓得战战兢兢的回到了窝里。这时它遇到了寄居蟹一家,当海水再次来临时,小鹬没有退缩,而是像寄居蟹一样把头埋在沙滩里,这时它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象,到处都是美味的扇贝。小家伙战胜了恐惧开启了独立生活的新篇章。

2 视听语言

2.1 情感表达

动画短片的受众群体多为青少年儿童,因此需要承载着一定的“教育”功能。动画片因篇幅较长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观看,而短片因时间的限制,反而成为一种“快文化”,因此对动画短片的要求也更高。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过渡保护,导致孩子在该成长的年纪没有成长起来。本片展现的就是一位鹬妈妈教育孩子的故事,为了能让小鹬学会自主觅食,鹬妈妈鼓励小鹬勇敢的走出舒适区。小时候妈妈会成为孩子的老师和榜样,但是很多母亲却害怕孩子吃苦,将孩子像温室的花朵一样保护起来,过渡保护只会使孩子淡化探索世界的乐趣。成人往往会忽略孩子的天性和潜力,家长需要加以引导,才能让孩子的社会中学会“觅食”和成长。

2.2 镜头运用

动画短片对镜头及叙事的要求更高,镜头的合理运用可以调动观众的情绪和视角,使影片达到更好的效果。首先,《鹬》中的镜头采用的是主人公的第一视角,镜头视角和主人公在一条水平线上,让观众对小鹬这一人物形象感觉更加亲近。其次,镜头在描述场景的时候用的基本是全景或远景,而在讲述故事的时候用的基本是近景或特写,最后在故事结束的时候用的又是远景。这种“远—近—远”的镜头运用和故事叙事非常吻合。第三,故事中间部分,镜头运用交叉蒙太奇,将小鹬向寄居蟹学习觅食的过程生动的表现出来。

2.3 声音符号

“一部影片感觉上的真实性都是取决于音响的。”[1]在动画电影中,人声或音乐的形式被淡化掉了,某种程度上和纪录片具有一定契合。观众会更加注重故事本身。海浪拍岸的声音、小鹬饥肠辘辘的声音、叽叽喳喳觅食的声音、踩在沙滩上的声音等等这些属于音响,这些声音的加入丰富了观众的听觉感受,使人物立体鲜活,影片中的世界变得真实可信。音响也能展现人物性格,在小鹬碰到寄居蟹的时候,把土堆到寄居蟹身上,寄居蟹没有生气,站在土堆上捏了一下小鹬的嘴巴;寄居蟹翻到起不来的时候,小鹬也拉了它一把帮它站起来,能让我们看到小鹬和寄居蟹真实可爱的友谊。

音乐是叙事的铺垫和渲染,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要和影片的叙事相吻合。每当海浪袭来的时候,音乐就会变得紧张而急促,海浪退去的时候,音乐又变得平缓,当寄居蟹和小鹬相遇的时候,音乐又是活泼可爱的节奏。

动画短片因其特有的艺术美,备受大众喜爱。《鹬》这一动画以独特的视角探寻教育的主题,无论是镜头还是音乐音响的运用,都紧紧围绕情感诉求,表达真善美的意境,使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浑厚。

参考文献:

[1] 曾宪伟. 动画音效设计的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

推荐访问:奥斯卡最佳 语言 视听 动画短片 分析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