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一轮冬日里令人感到格外温暖的朝阳,记者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见到了该院神经内科主任胡文立教授。在采访中,他行医治学的严谨态度,他钻研学术的执着精神,都在平易近人的笑容和谦逊儒雅的谈吐中渐渐明朗。
临床诊疗:职责所在 生命之托
2007年12月24日,作为朝阳医院神经、身心疾病会诊中心主要负责人的胡文立接到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电话,该院收治了一位疑似病毒性脑炎的病人,这位13岁的女孩突发高热、昏迷,用药后症状无好转,情况十分危急。该医院希望会诊中心能派出专家前去指导诊治。胡文立放下电话,立即赶往沧州。3个多小时的路程并不算长,但关注着病人生命安危的胡文立此时却是心急如焚,他深知急性脑炎病人起病急、变化快,如果得不及时救治,就可能失去生命。
胡文立在最快的时间里到达沧州市人民医院,他详细查看了病人,又仔细分析了病人的脑部核磁共振检查片,发现病人检查片上显示的病变部位是在桥脑、中脑、丘脑及海马区,这种情况在我国十分罕见。针对病人的病情,胡文立指导临床医生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疗措施,两天后,病人的病情就有了好转。然而胡文立知道这是一种罕见病例,他回到北京后立即开始查阅相关资料,证实了这是一种被称为“日本脑炎”的病毒性脑炎,在日本发病较多,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却十分罕见,在美国的《神经放射学》杂志曾有过4例类似病例的报道。明确了诊断,他继续指导沧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医生为病人进行连续的治疗。他几乎每天都要打去电话询问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效果。
胡文立说,神经内科收治的病人中危重病人比较多,像脑出血、脑梗死,急性脑炎,都是直接威胁病人生命的疾病,病人和家属把生命托付给了医生,这是怎样的一种信任啊!在工作中,面对病人和家属期盼与感激的眼神,他总是在感动之余,生出沉甸甸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带着责任,在行医与求学的道路上一路孜孜不倦地探索着。
在首都医科大学读硕士再到博士,毕业后,胡文立来到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工作,他深深地热爱自己的神经内科专业,也十分珍惜神经内科医生这个工作,从医20多年来,从一名普通医生到科主任,胡文立脚踏实地地工作,爱岗敬业的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及优秀管理者。作为一名医生,他一方面注重临床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不断加强专业领域最新理论及技术的学习。他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他的一项学术研究成果——“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组合物”获得了国家专利。
但是在成绩面前,胡文立没有丝毫的骄傲,他说,自己一直在做着应该做而且必须做好的事。“每一名医生都要正视自己的职业,这是一种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工作,虽然病人和家属有时视我们为‘神灵’,但是我们自己要正视自己,要认清自己的位置。治病救人就是医生的职责,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应该做的,不要追求所谓的‘名利’。”
学科建设: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早在2003年就被医院委任为神经内科主任的胡文立,提出了科室的服务理念:“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优质服务,和谐创新。” 也正是在这样的理念的指导下,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几年间在临床研究及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在规范化管理中实施了具体划分专业的方法。科室以脑血管病组为核心,又分别设立了危重症、癫痫、介入、痴呆、锥体外系、神经心理、周围神经、神经免疫、康复、中医结合等10个专业组,使病人得到了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治疗。
目前,该科室开展了脑血管造影、介入治疗、动脉溶栓、静脉溶栓等新的诊疗技术。配有多种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可做脑循环动力检测、眼震电图、视频脑电图、动态脑电图及肌电图、脑电诱发电位等各项神经检查。并设有癫痫、脑血管病、帕金森氏病、神经心理咨询等专病门诊。
由该科室负责的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心身疾病会诊中心,汇集了北京著名的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及心身疾病学专家29名。中心通过远程会诊、专家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会诊,在会诊前将病人所有的影像学资料、病史、查体情况、其他辅助检查结果都做成幻灯片,并打印成文字材料分发给每一位参与会诊的专家。大家在会诊时共同分析疑难病例,集思广益,在诊治疾病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诊疗水平。会诊中心自2003年10月成立以来,为广大急危重症及疑难型神经内科病人提供了及时、科学、全面的诊疗服务。仅2006年就有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会诊病人96人次,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好评及社会各界的赞扬。据胡文立介绍,目前已经启用的新的朝阳医院门、急诊大楼将配备设施更完善的会诊中心。神经重症监护设有12张监护床,联合呼吸监护、心脏监护、外科监护、急诊监护形成五大监护系统,使危重病人能够得到全面的救护。由于拥有强大的监护系统体系,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系设在了朝阳医院。
在全体科室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据统计,朝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疾病病种的平均住院人数、临床有效率、病人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等各项指标在北京市13家主要收治该病的三甲医院中居于领先位置。在神经内科疾病的静脉溶栓治疗方面,该科室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经验,疗效显著。
在学术交流方面,2006年,朝阳医院神经内科成功主办了首届“北京国际神经科学新进展、新技术研讨会”,国内外专家及代表1 200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第二届会议将于2008年4月在京举办。
科室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课题研究项目,胡教授作为分课题负责人参加了两项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攻关项目《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因诊断、临床分型及规范治疗》及《缺血性中风综合防治方案和疗效的示范研究》 中的《灯盏生脉胶囊干预缺血中风二级预防》,并参与了国家“十五”科技课题《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溶栓研究》,科室还承担多项市级及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
胡文立说,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及科研能力,结合医院发展的实际制订了适合本院、本科室的发展规划。在学术研究领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使广大患者得到了更好的服务,更好地促进了人民健康,才是最有意义的。
人才培养:“三阶段”理论
作为科主任,同时也是一名博士生导师的胡文立,一直十分重视科室的教学工作。在他的带领下,2006年9月1日,朝阳医院神经内科通过了北京市神经病学专科医师培养基地的评估,成为北京地区神经病学专科培训基地之一。
胡文立认为,医学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作为三个阶段的医学院毕业生,对他们的培养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概括地说就是“三阶段理论”。本科生刚刚从医院院校毕业,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临床实践及社会实践十分缺乏,好像一张白纸,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这一阶段对他们的培养十分重要,是打好基础,形成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此阶段需强调的就是“人的培养”,要在教给他们从医者的基本职业道德的基础上,开始临床实践。而研究生阶段,理论知识已经十分充足,也有了一定的临床实践,这时候就是要针对其所选专业,所研究的方向进行专业知识的提高,也就是说研究生的培养要向着“专业人才”的目标。面对博士生的培养,要把他们培养成专业学科领域的带头人,让他们把握学科的前沿理论与技术,走在本研究领域的国际最前沿,所以,对博士生的培养就是对“精英”的培养。
近年来,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作为主要单位之一参与了北京市卫生局组织的对北京地区毕业研究生临床能力的考试;并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主要成员之一参与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考试。科室还是北京市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之一。
任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后,胡文立在做好科室的管理工作的同时,也不放松教学工作。无论有多忙,每两周一次的集中病例教学总是如期举行。考虑到不影响临床诊疗工作,教学时间安排在晚上6~8点,而热爱神经内科学研究的他常常在和学生们讨论课题时忘记了时间,直至深夜才离开医院。
“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 ,胡文立说这句话的时候依然亲切地微笑着,祖籍山东的他有着山东人的朴实与热情,对待工作与学术研究,他求实而谦虚。他说,无论是工作还是科研,都要脚踏实地,“我们的科研要为临床服务,要能够最有效地应用于临床,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
正午的阳光更加灿烂。阳光下,胡文立教授微笑着向我们挥手道别,而在我们心里,一轮守护健康的朝阳正在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