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操作规程明确了鱼腥草组培苗的种质特征、产地环境、栽培技术措施、质量标准以及采收加工、包装、储运方法等,侧重规范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种植环节,为鱼腥草的标准化生产和现代化质量管理提供了操作依据。
关键词:鱼腥草;组培苗;规范化种植;操作规程
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学名蕺菜,三白草科蕺菜属,是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现代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表明,鱼腥草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调节免疫、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同时富含营养价值较高的挥发油、黄酮类、有机酸、生物碱、蛋白质、维生素等,被国家卫生部正式确定为“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药食两用品种之一,是极具开发潜力的资源。
鱼腥草传统栽培主要采用根茎繁殖,这容易导致品种退化,产质量下降。组培苗的推广应用,改变了传统栽培的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产质量,并对产品质量的稳定等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总结多年科研成果,按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根据鱼腥草的生物学特性和湖南怀化地区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制定了鱼腥草组培苗的规范化生产操作规程,明确规定了鱼腥草组培苗的种质特征、产地环境、栽培技术措施、质量标准以及采收加工、包装、储运方法等,侧重规范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种植环节,以促进鱼腥草产量的提高和质量的安全、稳定、可控,推动鱼腥草生产管理规范化和现代化发展。
1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规程按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为指导原则,通过试验研究而制定了湖南怀化地区鱼腥草组培苗规范化生产的操作规程。本操作规程明确规定了鱼腥草组培苗的种质特征、产地环境、栽培技术措施、质量标准以及采收加工、包装、储运方法等,侧重规范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种植环节。
本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湖南省怀化市及自然条件相似的周边地区的鱼腥草种植区域。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操作规程的引用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操作规程实施时,所参照的标准均有效。在参照标准被修订的情况下,使用本标准操作规程时以最新版本国家标准为参照。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试行);GB4285-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WM/12-2004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GB9687-88国家食品包装卫生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D挥发油测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E气相色谱法。
3种质特征
3.1形态特征
种质来源于湖南省怀化地区鱼腥草优良品种,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别名侧耳根、猪鼻孔,多年生草本,全株有鱼腥味,高25~60cm,地下茎长30~60cm,节上轮生小根,地上茎直立,无毛或节上被毛。单叶互生,柄长2~6cm,叶片心型或宽卵型,长5~8cm,宽4~7cm,全缘,下面有多腺点;叶脉5~9条,脉上稍披柔毛,下部于叶柄合生为叶鞘,基部扩大,略抱茎,穗状花序生于茎顶,长约2~2.5cm,宽5~6.5mm,与叶对生;总苞片4枚,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1.5cm,宽约0.6~0.9cm,白色;花小而密,无花被;雄蕊3枚,花丝长为花药的3倍,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1枚,由3心皮组成,子房上位,花柱3,分离。蒴果卵圆形,长2~3 mm,顶端开裂,具宿存花柱。种子多数卵型。花期4~7月,果期5~8月。
3.2生态适应性
鱼腥草适应性较强,对光照和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比较耐阴,在微酸性砂土或壤土生长良好。生长前期要求较高的温度和潮湿的土壤,土温12%开始出苗,适温15~25℃。
4产地环境
4.1自然环境
4.1.1气候。该标准中怀化地区位于湖南省西南部,东经109°5′~110°9′,北纬27°6′~29°3′,处云贵高原与湘桂丘陵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受季风环境影响明显。怀化市常年最高气温39.6%(历年最多2天),最低气温-10.7%(历年最多1天),平均气温16.4%;最大降雨量1663mm,平均降雨量1384.8mm;最小相对湿度14%,平均相对湿度81%;年均日照1480h,10%以上积温4833~5258%,年均气压986.8百帕;平均风速1.8m/s,最大风速20.7m/s;大风日数5.7d,积雪日数4.9d,雷暴日数47.6d,霜日数14.3d。
4.1.2水文。怀化地区属沅江水系,现基地(鹤城区石门乡)选址附近有太平溪一条河道。太平溪为舞水河的支流(舞水河为沅江一级支流),丰水期流量44.7m3/s,最大流量2850m3/s,枯水期最小流量0.7m3/s,平均坡降1.74%。区域内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天然降雨,水量充沛。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场地内地下水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其流量及方向受场地内的大气降水和地形条件影响。现基地地下水丰富,经测试,地下水混凝土无腐蚀性。
4.2生态环境
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在其地区范围内选择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田地作为鱼腥草组培苗GAP研究示范基地,对其大气、土壤和水质环境质量进行检测。根据测试分析研究中心检测结果,环境空气优于《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质量标准,土壤优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质量标准,灌溉水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要求。
4.3基地选择
由于鱼腥草适应性较强,对光照和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比较耐阴,在微酸性砂土或壤土生长良好。针对其生态适应性特点,宜选择耕作层深厚,以稻田和黄壤壤土为主,pH值5.3~6.5,有机质含量120.0~240.0mg/kg,速效氮为200~320mg/kg,速效钾含量为180~280mg/kg,速效磷含量为15~50mg/kg的山地、丘陵、平地建立种植园。
5栽培技术
5.1选地和整地
选择排水通畅、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酸性或微酸性的砂壤土。前茬作物最好为水生作物,轮作1年或以上,若前茬作物为旱生作物则最好轮作2年以上。
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整地,深翻25~30cm左右,使土壤疏松、细碎、平整。深耕后耙碎土块,整平地面,捡净杂物。按170~200cm宽作畦,沟宽25cm,沟深25cm左右。不易积水的应作低畦,以利保水;容易积水的土块应作高畦,以利排水。整地后如遇大雨,土面板结,再耙1次,才进行栽种。
5.2基肥的施用
667m2施腐熟农家肥(厩肥、堆肥或沤肥)3000~4000kg,氮、磷、钾复合肥80~100kg。各种肥料均匀施入土中,耕后耙碎土块。
5.3组培苗的准备
5.3.1组培苗的提纯复壮。首先,将地上茎或地下茎在MS+0.5mg/LNAA+2.0mg/L 6-BA培养基中进行不定芽培养7~10天;其次,在MS+1.0mg/L 6一BA培养基中进行不定芽增殖7天左右;然后在1/2MS+0.25mg/LIAA培养基中生根培养10天左右;最后,以栽培土和蛭石(1:1)为基质进行驯化培养7天左右。
5.3.2组培苗的大田繁育技术。将驯化培养7天左右的小苗在大田进行移栽培养繁育,其繁育要点如下:①壮苗标准:小苗株高5cm左右并带有4片以上叶片,无病斑;②移栽要求:由于鱼腥草喜阴,移栽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小苗,必要时可以搭建遮荫棚;③移栽规格:按行株距0.2cm×0.1cm进行;④移栽质量:移栽深度以略低于土面为度,将小苗的根全部埋于土层,栽后培土再浇定根水;⑤移栽时间:一年四季均可移栽,只是在7~8月由于温度过高而11~1月温度过低,移栽成活率较低,因此建议最佳移栽期为2~6月,以移栽时温度不低于5℃不高于30%最适宜。此外,移栽以早晨9:00之前和下午16:00之后,阳光不直射效果最佳。
5.4大棚种植
大棚种植可以解决冬春季(11~3月)鲜鱼腥草地上部分供应不足的问题,且大棚种植还可缩短鱼腥草的生育期和提高其产量。①大棚建设:包括横向分布的弓型或类弓型横梁、纵向分布的横筋或横杆;采用长25~30m,宽5~6m,高3m的透明PVP薄膜;主梁:竹子;构架:钢管;圃地上搭棚架、盖薄膜,构成温室大棚主体;②覆膜时间:必须在温度降低至15%前进行。
5.5栽种方法
5.5.1开沟条播。在畦面横向挖种沟,沟深8~10cm,宽13~15cm,行距20~25cm。在沟中摆放鱼腥草种根,每沟平行摆2行,种茎段间距离为5~8cm连续摆放,头尾相连,用开第二沟的土覆盖前一沟,如此类推。播完后,视天气情况可适当浇水。
5.5.2厢面直接摆放。将田块整细、整平后,牵线画出厢面(140~200cm)和沟(25cm),先将厢面表土刨取一部分置于厢的一侧,将种根均匀摆放在厢面,回土,开沟,将沟中土盖于种根上。
5.6田间管理
5.6.1秸秆覆盖。栽完后用稻草或玉米秸秆覆盖厢面,起保温、保湿和防杂草的作用。考虑玉米秸秆较粗,使用前可用棒棰适当敲碎。
5.6.2除草。先用手扯掉鱼腥草植株周围杂草,再专用小锄轻轻除去杂草根茎。除草时除除去地中的杂草外、还应除去鱼腥草病株、弱株及非鱼腥草的作物,除草不能伤及鱼腥草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鱼腥草生长前期除草时在鱼腥草株行间可适当松土,但不宜过深,浅耕表土即可。
5.6.3追肥。实行农家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的原则。追肥主要分为3个时期:一是早施轻施苗肥,齐苗(3月底~4月初)时,用20%~30%的人畜粪水提苗,667m2施2000kg,施肥时另加5~8kg氮、磷、钾复合肥溶入其中一并施入;二是适时重施旺长肥,茎、叶旺盛生长(4月中旬~5月中旬)时,667m2追施30%~40%人畜粪水2000kg,施肥时加3kg尿素溶入其中一并施入;三是巧施成熟肥,封行后(6月中下旬),667m2施人2000kg稀薄人畜粪水。此时还可进行叶面施肥,喷施0.2%磷酸二氢钾+0.3%尿素溶液,每隔7~10天1次,喷2次,叶面施肥宜在早晚进行。
如收获2次,在第1次收获1周后,在厢面撒一层腐熟的厩肥,齐苗后追施1次人畜粪水,667m2施1000kg+15kg氮、磷、钾复合肥溶入其中一并施入;封行前再追施人畜粪水1500kg。后期施肥要注意与采收的配合,一般采收前7~10天不宜施肥。若施肥后未下雨就采收,则采收后要特别多加洗涤。
5.6.4合理排灌和排水。鱼腥草喜欢湿润的环境,怕干旱,整个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播种到出苗期间要保持土壤含水量85%~95%,出苗后应经常保持土壤含水量不低于80%,如遇干旱,可采用浇灌或沟灌等方式灌溉,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喷灌。切忌漫灌,以免土壤板结,根茎腐烂。
但雨季来临前要注意理沟,保持排水畅通。多雨季节要注意排水,切忌积水。
6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6.1白绢病
6.1.1发病规律和危害:主要危害植株茎基和地下茎。发病初期地上茎叶变黄,地下茎表面遍生白色绢丝状菌丝,茎基及根茎出现黄褐色至褐色软腐。中后期在布满菌丝的茎及附近土壤中产生大量酷似油菜籽状的菌核(初期为白色球形小颗粒,直径0.1~1mm;老熟后为黄褐色至褐色,直径1~2mm),在连续阴雨条件下,病株地表周围也可见到明显的白色菌线及菌核。后期整个植株枯黄而死。白绢病发病条件主要为高温、干旱。一般5~9月发病,7月上旬~8月上旬为发病盛期。
6.1.2防治方法:注意轮作,前茬作物以禾本科植物为好。不要与易发生白绢病的药材如白术、地黄、玄参、附子、桔梗、菊花等连作,也不宜与花生及茄科蔬菜连作。发病初期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发现病株,带土移出销毁,病穴撒施石灰粉消毒,四周植株浇灌50%多菌灵、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液;应用哈慈木霉的重寄生作用,制成木酶麸皮生物制品,在病害灵发生初期施入土壤。此外,注意雨后排水,防止积水,适当降低湿度也利于该病防治。
6.2紫斑病
6.2.1发病规律和危害: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淡紫色小斑点,扩大后病斑近圆形,有明显的同心轮纹,边缘有时不明显,轮纹之间为灰白色,叶片病斑正面有1~3圈的紫色环,中后期病斑穿孔,数个病斑相连,形成不规则形,病叶最后干枯而死。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组织上越冬,次年产生分生孢子引起初侵染,以后又引起再侵染扩大危害,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气流传播。病菌喜高湿,多雨和露重的秋季发病重。
6.2.2防治方法:实行合理轮作。在多雨季节和地势低洼地块,深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营造不利于真菌性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发现病叶病株应及时拔除,冬季应深翻土地,冬季及时清除田园残枝落叶,减少病源。播种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浇灌,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浸种或波尔多液以减轻病害发生。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500~6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6.3小地老虎
6.3.1危害特征:主要以幼虫为害鱼腥草的幼苗。低龄阶段一般多为害嫩叶,咬食呈凹斑、孔洞和缺刻;3龄以后幼虫潜入土表,咬断根、地下茎或近地面的嫩茎,危害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
6.3.2防治方法:幼虫的防治用毒饵诱杀,每667m2用铡碎幼嫩新鲜杂草30 kg,与90%晶体敌百虫150g配制成毒饵,于傍晚撒布于地面,诱杀幼虫;将莴苣叶放置田间,诱使幼虫取食,于清晨在新啃食根茎的周围扒开土表,捕杀幼虫;铲除田间杂草,以消灭幼虫和虫卵。成虫的防治用醋糖毒液诱杀成虫,在春季成虫羽化盛期,用糖:醋:白酒:水=6:3:1:10加适量敌百虫配置成毒液于田间诱杀成虫;或每667m2安装1盏20W的黑光灯,在春夏成虫羽化盛期诱杀成虫。
6.4斜纹夜蛾
6.4.1危害特征:以幼虫为害鱼腥草叶片及幼嫩茎秆。
6.4.2防治方法:秋季深翻地,可杀死一部分越冬蛹,也促使一些越冬蛹翻到地面冻死或被鸟类吃掉。人工捕杀,结合田间作业人工摘除带有卵块及低龄群集幼虫的“窗纱状”被害叶,消灭卵和幼虫。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利用糖醋液或杀虫灯诱杀成虫。生物防治,保护天敌,抑制虫害的发生,用杆状病毒粉300~500倍液喷雾。
6.5红蜘蛛
6.5.1危害特征:以成若虫刺吸叶片汁液。
6.5.2防治方法:及时清除保护地内的杂草、枯枝落叶,减少虫源。氮、磷、钾肥配合施用,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土壤干旱,空气湿度过低,适时适量浇水。发生红蜘蛛为害时要喷药防治,可用20%复方浏阳霉素乳油1000~1500倍液喷施。
7采收
7.1采收期
药用鱼腥草适宜的采收期为花果期,地上部分一般于6~8月采收,地下部分一般10~12月采收。采收时667m2地上、地下部分鲜重产量一般需分别达到1500kg左右。
7.2采收气候
宜选晴天采收,不宜在土壤潮湿、有露水、下雨、大风或空气湿度特别高的情况下采收。
7.3采收与加工
7.3.1地上部分的采收:用清洁的刀在齐地面处割取地上部分植株。采收时应除去鱼腥草种植地的其他植株和杂质等,确保无杂物混入其中。
7.3.2地下部分的采收:用清洁的耙锄挖取,应尽可能少带泥土。采收时应除去鱼腥草种植地的其他植株和杂质等,确保无杂草混入其中。采收设备和工具应清洁、技术性能良好。直接与鱼腥草接触的设备和工具应整齐干净,没有油和污染物,也没有其他植物残体。
鱼腥草使用的是鲜品,因此地上采收后可直接用于生产,地下部分清洗之后即可用于生产。
8药材质量标准及检测
8.1外观性状
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新鲜全草,茎呈扁圆柱形,节明显,上部绿色或棕红色,直立,无毛或被疏毛,根茎白色,节上生有须根。叶互生,叶柄长2~5cm,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叶片心形,全缘,上表面绿色密生腺点,下表面常为紫色。具鱼腥气,味涩。
8.2鉴别
取本品粉末适量,置小试管中,用玻璃棒压紧,滴加品红亚硫酸试液至上层粉末湿润,放置片刻,自侧壁观察,湿粉末显分红色或紫红色。
8.3检查
杂质不得过3%。总灰分不得过7%。农药残留量六六六不得过0.1 mg/kg,滴滴涕不得过0.1 mg/kg,五氯硝基苯不得过0.1 mg/kg,艾氏剂不得过0.02mg/kg。重金属含量铅不得过5.0 mg/kg,镉不得过0.3mg/kg,汞不得过0.2 mg/kg,铜不得过20.0 mg/kg,砷不得过2.0mg/kg。
8.4含量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02%,含4一萜烯醇为≥3.0μ/g,α-松油醇≥1.5μ/g,g,乙酸龙脑酯≥12.0μg/g,甲基正壬酮/>12μg/g(提取方法与挥发油提取方法一样,检测照气相色谱法测定)。
9包装、贮存与运输
9.1包装
由于鱼腥草鲜品的特殊性(即采即用),因此无需严格的包装,只需扎成捆即可,一般每捆20~25kg。
9.2贮存
产品用竹条扎成捆后可在闭光、通风、湿润的地方做短期的贮存(不得超过24 h)。
9.3运输
运输过程中严禁使用运输过有毒、有害以及有异味的运输工具,并不得和上述有害物质同车运输;运输过程中应遮阳、避雨、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