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农家乐”温州旅游发展新的增长点

“农家乐”温州旅游发展新的增长点

发布时间:2022-11-03 15:4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近几年来,温州“农家乐”休闲游从无到有,发展初具规模,正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成为繁荣经济、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目前温州市“农家乐”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属于市场需求拉动和农民致富冲动的双重作用下自主投资、自我管理的初级业态。为此,政府应编好规划,选好基地,打造特色,提高品位,严格管理,完善设施。

关键词:农家乐 新的增长点

中图分类号:F5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6-248-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逐渐成为生活享受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中以“进农家院、吃农家饭、喝农家酒、饮农家茶、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享农家乐”为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也日益受到国内外旅游人士的欢迎和认同。近几年来,温州“农家乐”休闲游从无到有,发展初具规模,正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成为繁荣经济、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又一大重要载体。

一、温州“农家乐”旅游的主要形式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温州市就有农户利用自家空闲的房屋,依托景区景点发展,以旅客为服务对象,以味美价廉的农家菜为主要特色,兴办了一批农家特色的旅馆和饭店,吸引了不少游客。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城乡人民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需求的内涵也日益丰富,“农家乐”休闲观光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的快速兴起。

温州市“农家乐”工作,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统一管理”的方针。温州市“农家乐”占全省五分之一多,名列全省第二。其中全市省、市级农家乐特色村分别为5个和11个,省、市级农家乐经营示范点分别为7家和21家。据初步调查分析,温州全市已发展各种类型的“农家乐”2000多家,其中家庭旅馆提供吃住服务的约有1000家,农(渔)家特色餐饮1000多家,各种休闲观光农业基地100多处,估算共投入资金超15亿元,年接待能力350万人次,营业收入5亿多元。

当前温州市“农家乐”主要有以下形态特点:

一是餐饮品尝型。以价廉、味美、舒适、随意的饮食消费需求为经营策略,以原汁原味的当地特色农家菜为卖点。这是面广量大的富有温州特色的“农家乐”的主要发展形态。全市共有1000多家,营业收入在3亿元以上。如乐清市南岳镇杏渔村24位渔民卖掉5艘大马力渔轮,投资850万元,购买了木质小渔船办起乐清湾渔业休闲有限公司,举办“休闲一日海上渔民生活游”新项目,吸引了大批城里人。“五一”、“国庆”黄金周,日收入上万元,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收入300多万元。在乐清湾沿线的雁荡、清江、蒲岐等乡镇,到七都岛、灵昆岛再到温瑞平原、瑞平平原沿海和苍南江南沿海、大渔湾、马站等沿海一带海鲜楼经营生意非常红火,成为温州“农家乐”的一大特色。

二是家庭旅馆型。这种形式大多依托景区景点,发挥区位旅游资源优势,以提供吃、住、游、购服务为主要经营手段。家庭旅游的发展,不仅有效地缓解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接待能力不足的瓶颈制约,满足了城市中低收入人群休闲观光度假旅游的消费需求,而且使农村空置的住房得到充分利用,也解决一大批农民劳动就业问题。如永嘉县依托楠溪江风景名胜区和一批特色古村落,兴起了一批家庭旅馆业。鹤盛乡罗川村自2004年下半年相继推出“白云客栈”、“山里人之居”、“绿缘客栈”等5家家庭旅馆,有80个床位。

三是农业观光型。这种类型是伴随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效益农业发展而产生的,以休闲观光农业的兴起为契机,也使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出现新的业态。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市共形成休闲观光农业基地100多个,建设投资5亿元,年接待能力100万人次,产值5000万元。规模较大的如鹿城区仰义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区和乡村俱乐部。另外,像瓯海区的白云山农业观光园,瑞安市的桐岭观光农业开发场,在温州都享有一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四是科普体验型。这种形式的“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一般规模较大,投资较多,有一定的科技含量,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和科普教育功能于一体,寓教于乐,在休闲中体验农家之乐,学习农事知识。如瓯海区泽雅镇金坑峡的“山乡农业学习基地”,有“捣年糕”、“磨麦”、“舂米”、“原始造纸”、“农家耕地”、“抓泥鳅”、“挑扁担”等10多项目,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温州地方色彩。而瓯海区的五美景园、绿色乐园,更是成为温州市中小学生的农业科普基地。

五是运动休闲度假型。这种类型包括一些森林公园和乡村运动场所。温州市有12处省级以上森林公园,有多处海滨浴场,为城乡人民避暑休闲度假提供了好去处。特别是由农民投资的乡村运动场所近年来发展较快,成为一种新型的运动场所,如乐清市白石镇的天然游泳池,瑞安的马屿、湖岭、陶山等地一些天然游泳池等。

二、温州“农家乐”发展中的问题

一是重发展、轻规划,跟风模仿,一哄而上,开发工作存在盲目性。工作中出现“大规模扩张、低水平发展”的势头。一些农户看到农家乐生意火爆,在没有统一规划、没有市场预测的情况下,因陋就简,仓促上马,存在乱搭建、滥开发的现象。从业人员没有经过培训,服务工作不规范。

二是重规模、轻特色,追求豪华,弃土从洋,服务内容存在同质性。产品定位不明确,缺乏互补性,没有吸引力。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接待能力增强了,而游客反而减少了,原因是有的农家乐经营者一味扩大规模,大兴土木、贪大求洋,体现不出特色,他们把石阶改成了水泥路,竹木板凳换成了金属或塑料板凳,土鸡换成了菜鸡,土菜换成了大棚蔬菜,越来越象城里的宾馆、饭店,破坏了“农村”的环境,失去了“农家”的氛围,丢掉了“土”的情趣。既违背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又背离了农家乐的内涵,破坏了生态环境,最后对游客也失去了吸引力。

三是重形式、轻内涵,缺乏深度,品位不高,产品开发存在单调性。一般来说,游客来“农家乐”旅游的主要目的就是感受农家生活,了解当地文化和民俗风情。温州农家乐在这方面虽有一定开发,但还显不足,农家乐经营项目原始单一,大多仅局限于展示农家活、农家菜、农家景,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忽视了对乡土风情、民俗传统、名胜古迹等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利用,缺乏对休闲文化、观光文化和娱乐文化的深度开发。

四是重效益、轻规范,设施不全,缺乏安全,经营管理存在无序性。少数农家乐卫生安全意识淡薄,一时难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接待设施、环境保护、安全设施等没有明确标准。农家乐推崇的是绿色无污染和自种自养的食品,未经相关部门的检验检疫,再加上旅客来自四面八方,生活习惯、适应能力各不相同,一定程度上存在卫生安全隐患。

五是重自主、轻引导,任其发展,过度竞争,资产存在闲置性。目前,各地农家乐大多属于自主开发、自主发展,缺乏有效引导。由于农家乐旅游季节性很强,在很多地方存在明显的淡旺季差别,旺季时车水马龙,淡季时门庭冷落。加上盲目、过度的开发,极易造成资产的闲置浪费。

六是重本地、轻拓展,宣传不够,缺乏营销,客源市场存在局限性。任何旅游景点的发展都必须依赖一定的稳定客源市场,由于缺乏足够的宣传和有效的营销,温州农家乐目前还是以本地区游客为主,外地游客不多,少数仅也以来自台州、丽水等毗邻地游客居多,其他远距离客源微乎其微。

三、温州“农家乐”的发展对策

针对目前温州市“农家乐”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使温州市“农家乐”能健康成长,今后发展总体思路应是:充分依托乡村自然风光,积极发掘乡土文化资源,科学规划,严格管理,积极扶持,把温州农家乐培育成为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休闲产业。

1.精心编制温州“农家乐”休闲旅游专项发展规划。规划是前提,是基础,是龙头。根据城市规划和旅游总体规划,结合温州市“农家乐”资源情况,单独编制,详细规划,坚持高标准、高品位,重特色,力求可行性、可操作性,切忌好高骛远。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标准,更大的气魄,筹划温州“农家乐”休闲规划。本着长短结合,突出特色,优势互补,点线面兼顾的原则,依资源特色定项目,依优势互补定线路,依实力强弱定规模,充分采纳规划专家、管理人员、民俗研究人员和乡村农民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的合理性、有效性,避免规划开发脱节,同质重复建设,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开发、建设、管理、保护。

2.选准建好“农家乐”休闲旅游基地。发展“农家乐”要根据规划的要求,以基地的形式,有标准、有计划、有规模的进行开发建设,使资源达到最佳配置,取得最大效用。“农家乐”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示范户、示范村的发展模式不适应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首先,从“农家乐”的发展条件看,最根本的要有特色资源,如自然风光、建筑风格、文化积淀、民间习俗、饮食习惯、劳作方式等,而这些特色资源不是一家一户所拥有的,也不是山区、海岛所共有的,具有不可复制性;其次,从“农家乐”休闲方式看,追求的是参与、是情趣,是感受、是个性,不象发展家庭工业可以示范、普及;第三,从“农家乐”发展的成功经验看,应该走适度规模的基地化发展之路,而不是单家独户,过度分散,一哄而上。因此,各地应按照规划的标准、品位、特色和布局,实施“农户+基地+特色”的发展模式,使温州市“农家乐”休闲旅游能有效、健康、持续发展。

3.充分挖掘,打造特色,提高品位,开发“农家乐”休闲旅游活动项目。活动项目支撑基地,支撑“农家乐”,是“农家乐”的灵魂,要充分挖掘温州市山区、海岛的“农家乐”资源潜力,融合文化、体育、娱乐要素,开发出参与性强、体验深刻、乐趣无穷的活动项目。让温州“农家乐”休闲旅游烙上温州文化之印,使其更具魅力,经久不衰。

4.加强培养,严格管理,提高质量。今后必须对从业人员分类型、分层次进行专业培训,让从业人员增强行业意识、服务意识、法律意识、道德意识、业务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让“农家乐”休闲满足市场需求,更好地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引导规范,严格管理,使温州市“农家乐”休闲旅游竞争有序、持续发展。运用经济的、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对经营者分别予以引导、规范、整顿、提高,确保卫生质量、服务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规范竞争秩序。

5.加大“农家乐”休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当前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之所以形不成气候,缺乏繁荣景象,除了自身需要完善之外,基础设施的不配套、不完善是主要制约因素,其中交通设施尤为突出。道路不通或虽通不畅,弯多路窄,等级不高,互不相连,是目前我市乡村交通的现状。交通建设方面,建议在“康庄工程”的基础上予以锦上添花,让康庄更加名符其实,为发展“农家乐”提供基础保障,让乡村的旅游资源换来农民最直接的实惠。

6.实施有效的扶持措施。好的产业,在发展的幼稚阶段得到政府扶持,是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行的做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根于农村,产业发展的基础先天不足,政策扶持更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温州市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最缺的是土地、资金、技能、信息、宣传、市场等资源,在温州市,许多乡村的山地、林地、滩涂绝大部分已被划为农保地,发展“农家乐”缺乏用地空间,建议采用灵活变通的用地政策,解决有地可用问题;许多基地和农户刚刚起步,缺乏足够的资金,建议通过整体包装招商引资或在增加的农业贷款中划出一块,专门用于“农家乐”项目;技能培训,建议结合“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建立考核奖励政策,经旅游主管部门考核合格,予以奖励,以奖代补,防止培训经费撒胡椒面,既没有让农民学到技能,又浪费了专项资金,花而不实;信息网络、宣传促销,更是一村一户无法做好的,建议以市或县(市、区)为单位,统一策划,统一制作,统一组织,统一对外,以全面、精准、及时、完整的信息服务,以集团、对口、立体的宣传促销,获得倍数效应、规模效应,让资源共享;在欠发达地区,建议“农家乐”基地嫁接温州“139富民工程”,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以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作者单位:温州市龙湾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 浙江温州 325000)

(责编:郑钊)

推荐访问:温州 增长点 农家乐 发展 旅游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