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综合分析了高效节水灌溉是农业节水发展的必然趋势,剖析了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对策。运用高科技手段,积极推广农业综合节水技术体系,创新工程的建后管护模式,在华北乃至全国打造农业高效节水示范基地,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基本实现地下水埋深止降回升、水环境明显改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止降回升;水资源短缺;高效节水灌溉;创新模式;顶层设计;总量控制;灌溉格局
中图分类号:TV21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6721683(2015)002018303
廊坊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地处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之间,是河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廊坊距离北京市区和天津市区40 km和60 km,城市定位是京津冀城镇群中重要区域中心城市,承接京津部分城市功能,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生态宜居名城。
廊坊市耕地总面积34 万hm2(不包括林地等),其中常年粮食占地21.33万hm2、棉花3.34万hm2、油料1.33万hm2、瓜菜7.34万hm2、其它作物0.66万hm2。据廊坊市水务局统计,以种植业、设施农业为主的园区45个,种植区面积6 400 hm2。园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畜牧、蔬菜、林果花木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2%。
廊坊市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城市,也是河北省唯一没有地表水源的设区市。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560 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8.04亿m3,人均水资源量184 m3,仅是河北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2/3,更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10。长期以来,廊坊市的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主要依赖开采、甚至是超采地下水来维持,2000年以来年均超采地下水2亿m3。连年超采地下水,导致廊坊市浅层地下水超采区面积2 100 km2、深层超采区面积3 790 km2。全市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由2000年的6.10 m下降到2013年的8.46 m;深层地下水则由37.85 m下降到52.85 m,累计下降15 m,平均每年下降1 m之多。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廊坊市经济社会发展刚性用水需求显著增加。水资源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廊坊市三个产业结构中,农业依然是用水大户。据统计,2013年,全市用水总量10.27亿m3,农业灌溉用水5.51亿m3,占用水总量的53.7%。由于地表水资源匮乏,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来自地下水。
1廊坊市高效节水灌溉发展趋势
1.1规模、分布区域
据2013年统计,全市共拥有农用机井5.6万眼,有效灌溉面积24.7万hm2,节水灌溉面积16.16万hm2,其中地下低压管道灌溉面积15.94万hm2,喷灌380 hm2,微灌1 610 hm2。地下低压管道灌溉主要集中在香河县、固安县、三河市、大城县、永清县、霸州市、文安县等10个县(市、区),喷灌主要集中在永清县、大厂县等县,微灌主要集中在永清县、大厂县。2014年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土地出让计提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为依托,重点在新苑阳光农业产业示范园、廊坊市远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固安县农合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固安县顺斋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及10个县(市、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万hm2。2008年-2013年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情况见表1。
1.2工程技术模式
20世纪80年代由于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及水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依靠开采地下水进行灌溉。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发展以渠道衬砌为主,塑料管道为辅的节水模式;随着经济水平的逐步提升及水资源日趋严重短缺的严峻形势,1997年全国节水会议在廊坊市召开后,国家、省、市各级开始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2005年国家开始启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专项工程项目,特别是2009年以后,相继实施第一批香河县、第二批三河市、固安县、第三批大城县、第四批永清县、第五批大厂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霸州市、文安县现代农业项目及规模化节水灌溉项目,形成了以地下低压管道为主,喷、微灌为辅的高效节水灌溉格局;2014年大力发展以喷、微灌为主的设施农业,努力构建设施农业喷、微灌为主,低压管道节水为辅的高效节水灌溉格局。
1.3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
1.3.1工程建设
一是规范项目建设,从项目的前期工作、项目建设、工程质量、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抓好规范,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河北省的相关要求执行;二是规范项目管理,各项目县(市、区)严格执行“四制”,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确保工程质量达标,按照资金管理的规定,对建设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坚决杜绝挤占、挪用项目专项资金等问题;三是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确保质量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
1.3.2管理模式
工程建成后,大部分工程全部移交村集体管理,少数工程由农民用水户协会、农民合作社、农业公司进行管理。
1.4效果评价
新苑阳光农业产业示范区是喷灌、微灌、智能水肥一体化控制等多种现代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综合运用。园区使用多种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喷灌比传统灌溉能节水30%以上,微灌可节水50%,并能做到按需供水。水肥一体机是一套来自荷兰的目前最先进的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施肥系统设备,设备会按照作物的不同生长期、不同品类、不同性状、不同需求进行处方式配比。实现了四节(节水、节电、节工、节肥),实现了渠道输水向管道输水转变、由浇地向给庄稼供水转变、土壤施肥向作物施肥转变、水肥分开向水肥耦合转变、单一技术向综合管理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等六个转变,水肥一体化实现了农业标准化、自动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成为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一号技术”。利用废旧窑坑改建集雨池,蓄水量80万~110万m3,地表水的集蓄,减少了对地下水的开采,有利于当地水环境的改善。
永清县刘街乡土楼胜利村村东,占地面积14.7 hm2的阳光温室大棚里种植的是河北农林科学院培育的药食两用的菊花新品种—河北香菊。菊花喜水怕涝,农谚有“干兰湿菊”的说法,尤其在花期,晨露可以决定花的品相和品质。根据菊花的特点,设计了上喷下滴的立体灌溉模式,恰好满足菊花的品性,既节水又高效,节省人力、水电成本近2/3,提高效益30%。
固安县农合生态农业园2013年引进温室蔬菜大棚“智能化育苗水车”,较常规方法节水50%~60%,减少病虫害、节省农药费,有效及时地调节环境湿度和温度,抑制了病虫害的滋生速度,使病虫害大幅度减少,农药投入相对降低,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另外,实施了地表水的集蓄,减少了对地下水的开采,有利于当地水环境的改善。
最新的检测数据显示,廊坊市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得到了有效扼制,全市2014年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平均埋深较2013年同期均有所下降。地下水资源得到初步涵养保护。
2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2.1缺乏喷、微灌高效节水灌溉型式
全市16.16万hm2节水灌溉面积中99%是低压地下管道灌溉,喷灌、微灌面积仅占1%,与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要求相聚很远。以蔬菜、瓜果为例:2013年蔬菜、瓜果类播种面积达到12.2万hm2,产值150万元,比2012年增加9.3%,占农业总产值的67%。设施农业大部分种植的都是高耗水的无公害蔬菜,并且设施农业灌溉科学性仅占设施农业的1%左右,2013年蔬菜用水总量1.95亿m3,占农田灌溉用水总量的35%。
2.2缺乏适度的土地规模化经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土地条块分割严重,种植结构多样化,不利于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2.3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机制
目前针对廊坊市高效节水灌溉的内容分散在多个规划中,多个部门中,缺乏针对各种高效节水灌溉方式的统一规划,各个部门按照自己部门的标准、规范等执行,难免造成重复建设、重复投资、标准不一的问题。
2.4缺乏有效的管护机制
大部分工程产权移交给村集体,由农民自己管理、维护,管理维护难以到位。
2.5缺乏完善的技术服务推广体系
技术推广人员专业素质低,乡镇水利站办公设施差,缺乏技术推广仪器设备,对农民应用和维护灌溉系统缺乏及时有效的技术服务。
3对策
(1)顶层设计,科学规划,严格实施。
针对廊坊市水资源短缺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结合廊坊农业节水工作实际,谋划从组织领导、建设管理、机制体系、资金投入、宣传推广等方面打造具有廊坊特色,集全局性、规范性、科学性、多样性、可观性为一体的农业节水典型,走出一条“总量控制、分级配额、阶梯水价、现代管理、高效利用、多元效益”的农业节水新路子。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坚持高站位、高标准、高要求,聘请高水平的设计单位,以国际视野和超前思维,科学谋划、精心编制全市的农业高效节水工程规划和实施方案。成立农业高效节水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多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统一领导,统一标准,分别实施,共同推进农业高效节水工作。
(2)以点带面,全面推广。
以打造京津冀国家级现代农业节水示范区为切入点,重点打造永清县新苑阳光农业产业园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技术微灌、廊坊远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上喷下滴;固安县农合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滴灌、固安县顺斋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滴灌以及永清县万亩葡萄滴灌等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在所有园区(合作社)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特点,广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新技术,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可观性、实用性兼具的各具特色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对于规模化种植大户着力推广以喷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
(3)创新发展思维,探索农业节水投融资新机制。
一是落实水利投入政策。增加公共财政投入,争取中央、省财政水利项目补助资金。切实足额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加大本级财政对水利项目的投入。认真落实市、县两级土地出让收益计提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重点发展农业高效节水面积,完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水利基金管理制度。二是拓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信贷资金支持,发挥财政贴息政策的引导作用,激励和促使信贷资金向水利建设倾斜。充分发挥融资平台作用,整合水利资产、资源、资本、资金,扩大资本规模,提高资信等级,提升融资能力。三是引导社会资金向农业节水投入。深化水务改革,千方百计吸引社会资金向农业高效节水投入,鼓励民间资金投资农业节水项目,调动各个层面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农业节水投资格局,以确保农业高效节水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4)因势利导、创新模式。
根据农业种植结构和规模,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节水模式,提出“因地制宜、资源整合、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农业高效节水工作方针;在项目建设的基础上,与相关乡镇政府组建农民培训基地,聘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大禹节水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对各级技术人员及农民进行种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培训指导。积极探索“政府+企业+农户”的运行管护模式,在探索中前行,在前行中创新。以上运行管理模式既能明确主体、又能明晰产权,投资、管理、经营、效益直接挂钩,既较好地解决了筹资问题,也妥善地解决了保管、经营、产权问题。
(5)加快完善基层水利技术推广体系。
定期培训基层水利技术人员,配齐必要的水利站办公设施,购置技术推广仪器设备,随时为农民提供应用和维护灌溉系统的技术服务。
4结语
运用高科技手段,积极推广农业综合节水技术体系,创新工程的建后管护模式,在华北乃至全国打造农业高效节水示范基地;形成以微灌、喷灌等型式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为主,地下低压管道灌溉为辅的高效节水灌溉格局;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基本实现地下水埋深止降回升、水环境明显改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占义.农业高效用水技术研究与创新[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高占义.水利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3]高占义.《当代水利科技前沿》[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4]高占义.节水灌溉工程实用手册[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2005.
[5]高占义.农业节水可持续发展与农业高效用水[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2004.
[6]高占义.农业高效用水灌排技术应用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7]黄修桥,高峰.节水灌溉与21世纪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A].中国水利学会200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
[8]韩青.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经济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9]何淑媛.农业节水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