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促进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促进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2-11-03 15:50: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简述了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现阶段农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林业可持续发展;概念;措施

农林业又称混合农林业,是人为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把农业、林业、渔业及各种副业建立成一个多元生态系统,将这些元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共同经营的一种生产方式。它是一个古老又新兴的学科,也是一个历史性与综合性并存的产业。我国农业、林业两种单学科的生产实践历史均非常久远,但农林业多元综合学科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在过去,森林资源是不被人们所重视的,毁林开荒、掠夺式采伐等问题屡见不鲜,森林资源的破坏影响了生态环境的自然规律,更限制了农业产值产量的提高。土壤利用率低、大气环境恶化、农林资源日益短缺等问题都严重限制了农林业的有序发展。为了资源的永续利用,为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促进农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改善现有问题的重要途径,随着研究的深入,农林业可持续共同发展的方式也开始被广泛认同和采纳。

1.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农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为确保当代人及其后代对农林牧渔等副产品的需求可持续的得到满足,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并在发展过程中实行技术性和体制性的变革。农林业可持续发展是以保证农林牧渔业生态环境、多种立体资源综合利用、满足社会需求、维持经济效益等为前提一种综合经营思路,也是地球生态安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区别于以往以破坏环境资源为代价、只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生产方式,而是寻求生态环境、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三者有机统一,追求生态环境和资源配置的共同可持续利用。

农林业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持环境良性永续循环和维持资源永续利用为前提的。注重农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同时加强农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再生。可持续成为农林业发展的首要战略目标,满足某一阶段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以及单纯的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也不再是农林业发展的目的。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可持续农林业的发展也成为客观要求。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对农林业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研究,推广系统型、集约型的资源利用方式,协调好经济发展、资源消耗、维持生态三者之间的关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资源消耗问题,谁利用谁保护,前人满足发展需要的同时,更要满足后人对各种资源的需求,让可持续的思想贯穿到资源利用中去。

2.农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生态资源破坏程度加剧,资源利用效率不足。我国幅员辽阔,但可供有效利用的土地面积有限,森林人均占有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之人口众多,人地矛盾日益尖锐。许多农村开放程度不高,从政府到个人对资源的保护意识薄弱,掠夺式挖掘并肆意贩卖土壤,林木资源乱砍乱伐,再加之不合理没有科学性、系统性的连年耕种,导致人均耕地数量逐年下降。20年间表层土壤平均减少约2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近三成。土壤层日益变薄,肥力逐年下降。不合理耕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更加剧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严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森林锐减,土壤承受力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引发气侯异常,频繁的自然灾害造成土地质量下降的同时更导致珍稀动植物生存环境的恶化,这些都是对自然环境不可逆转的伤害。

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发展迅速,但对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的保护制度没有随之建立起来,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等都威胁着农、林、牧、渔业的经营,这是可持续农林业面临的巨大威胁。对森林资源的保护长期不被重视,森林覆盖率严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森林数量下降,土壤蒸发量加剧,土地涵养水源能力受挫,严重威胁农业的生产灌溉,农业的经济效益也面临困境。我国以紧缺的土地资源承担着数量最多的人口生存问题,资源的永续利用也就成为各行各业面临的重要课题。研究资源的科学利用方式,提高农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就成为现阶段面临的首要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农村经济日新月异,但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一直是阻碍我国整体经济进步的现实障碍。在我国经济欠发展的地区,农林业生产条件落后,生产力不足,严重阻碍可持续农林业的有效实施。农林业技术滞后也是阻碍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我国地形复杂、地质多样,各地都需要因地制宜的农林业科学技术,才能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发展。现阶段各级政府对农业技术的研究不够重视也表现在对农林业技术人才的忽略,高产、优质、可持续的农林技术及科学的生产经营理念还有待长期的普及和推广。

3.解决可持续农林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首先,要提高全社会对农林业可持续发展重要地位的认识。从可持续的角度来看,农林业的生态效益远大于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农村人民长期形成伐林开地的思想,认为种粮食保证口粮才是第一位的,很少在意农林业与环境生态整体的概念。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学习国家对农林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扭转林业只是木材生产的狭隘观念,农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促进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利用资源的同时达到丰产丰收、产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实验证明,森林均匀分布并且占有率提高三成可以涵养水源,会对农田作物生长提供更多的保护。农业林业多行业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同发展,使可持续农林业在各阶段发挥最大效益。

要减少自然灾害,减轻土地恶化,就必须建立农林业生态平衡体系;恢复和维持农林业可持续发展,就要平衡农业和林业的发展比例,增加林业种植面积,增加林业建设投入。林业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生产投入多,产出效益低,再加上部分地区林地管护费用高,造林观念淡薄,影响了森林林木的建设速度。所以,资金成为制约林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增加林业建设投资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各地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森林法》建立“林业建设资源制度”,在税收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地方林业项目的建设,保证林业资金投入的时效性和连续性,确保林木建设项目保质保量的按期完成,让林业建设项目成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民生项目,让各地政府的林业投入纳入长期的法制化管理,保证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

推广复合农林业,在根本上寻求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复合农林业是农林牧渔等多种产业在同一空间的立体有机组合。是将只有粮食产出的单纯的农业生态系统组建成农林牧渔多种产出、多种副业、立体经营的多角度的复合农林业生态系统,丰富了系统的空间维度和时间上的多样性,最大限度的使用大气资源和土地资源。复合农林业有效的解决了“农林争地”问题,在不影响粮食产量的情况下,有效的增加本地区森林覆盖率。利用科学的生物技术方法管理协调资源系统,充分利用林木的生态特征调节本地区小气候环境。复合农林业是立体的生物学组合,不同种群在各自的生态位上“相互依存、互利共生”,整体提高了农林业复合生态系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文华.中国农林符合经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2]王军.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

[3]叶祝.持续农业与环境保护初探[J].农业经济,2011(11):77-79.

推荐访问:可持续发展 农林 探讨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