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70年来,国有企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了无数个“第一”,刷新了无数的“纪录”。
“大国重器”让世人看到了中国的力量;“超级工程”为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福祉。
“创新”“突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和国长子”正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物竞天择
从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到大庆油田甩掉中国“贫油”帽子,再到鞍钢依靠自身力量研发出“争气钢”……
“共和国长子”推动着我国工业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954年秋,我国首次发现铀矿。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作出了中国要发展核工业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核工业建设的开始。
当时国内正处于贫困和被封锁的阶段,核工业战线的广大职工顶住压力,奋发图强,先后排出了数千个技术难题,奋力攻关,逐项攻克。
当时核工业部主要主持此项研究,但是原子弹的其他相关部件、器件、测试手段以及相关的配套协作工程,十分庞大,涉及航空、冶金、机械、电气、电子、轻工、化工等许多行业,各工业部门、民用部门、科学研究部门、大专院校、各军种、兵种许多部门都参与了协作。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天地轰鸣,巨大的蘑菇云翻滚而起。成功了!
?第一颗氢弹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第一枚导弹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年之后,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5年,中央专门委员会原则批准中国科学院《关于发展我国人造卫星工作规划方案建议》。该报告计划在1970年至1971年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命名为“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进入工程研制阶段,代号为“651”任务。
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59式坦克
1959年10月1日,在万众瞩目的国庆阅兵式上,32辆崭新的中国59式中型坦克隆隆驶过天安门。这是59式坦克第一次亮相。
59式中型坦克是中国装备的国产第一代主战坦克。在1980年代以前一直是中国装甲兵的主要装备。至1985年停产时,我国共生产了1万辆以上的59式坦克,其中绝大部分是617厂生产的,我国另一个坦克生产基地——洛阳拖拉机厂,生产了500辆59式坦克。
?第一台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3年8月26日,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100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由北京大学、北京有线电厂、燃料化学工业部有关单位共同设计研制成功。
1965年,中国自行研制成功运算速度为每秒5万次的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第一个大型油田
1959年9月在松辽盆地找到工业性油流,进而发现大油田。这是中国石油地质勘探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果。因临近国庆节,将油田命名为“大庆油田”。
1960年2月,中央批准石油部党组关于集中石油系统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打歼灭战的建议,决定集中力量在大庆地区进行石油勘探开发会战。以石油部、地质部为主,农垦、机械、冶金、电力、建工、铁道、林业、商业等部提供大力支援。中央还决定从人民解放军退伍军人中动员三万人参加石油会战。全国各石油管理局和30余个石油厂矿、院校,共抽调几十支钻井队、几千名科技人员、上万名工人参加会战,投入器材和设备7万余吨。
经过三年多时间,高速度、高水平地探明和建设了大庆油田,形成年产600万吨原油的生产能力。1963年,大庆油田产原油439.3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67.3%。
?第一辆载重汽车
1953年6月,中共中央签发《关于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7月,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市西南的孟家屯附近举行奠基典礼。
1956年7月13日,从一汽总装配线上开出了第一批“解放”牌汽车,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武汉长江大桥
1955年2月成立以茅以升为主任的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7月,国务院批准武汉长江大桥技术设计方案、大桥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总预算。9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
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援下,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和科技攻关,武汉长江大桥于1957年9月25日建成,10月15日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连接中国南北的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为我国桥梁建筑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对中国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成渝铁路
1950年6月,在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各地的支持下,穿越巴蜀的成渝铁路开始动工。
1952年7月,成渝铁路建成通车。该路全长505公里,完全由中国自行设计施工,采用国产材料修建。
这条铁路是清朝末年就酝酿兴建的川汉铁路的一段,拖了近半个世纪没有铺上一根钢轨,而新中国成立后仅用两年时间就建成通车。成渝铁路的建成,推动了西南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刘家峡水电站
1958年,国家水电部成立刘家峡水电工程局,正式兴建刘家峡水电站,并列为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之一。1969年刘家峡水电站拦河大坝等工程全部浇筑完毕。
1975年刘家峡水电站建成发电。这是中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己勘测设计,自己制造设备、自己施工安装,自己调试管理的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
物尽其用
随着我国工业体系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开始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尤其在军工、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大量成果耀世而出,振奋国人。
?载人航天工程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1999年11月,“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成功。2001年1月,“神舟二号”飞船发射试验成功。2002年3月,“神舟三号”飞船又发射试验成功,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002年12月至2003年1月,“神舟四号”发射成功并圆满完成试验。
2003年10月,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位航天员。2005年10月,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2008年9月,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航天员有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航天员完成太空行走。
2011年11月,“神舟八号”发射升空,与“天宫一号”完成空间交会对接。2012年6月,“神舟九号”发射成功,航天员刘旺、景海鹏、刘洋完成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2013年6月,“神舟十号”飞船载着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顺利升空。在载人航天工程实施过程中,中国航天人铸就了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
?探月工程
探月工程是中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重大工程之一,是继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之后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第三个里程碑。2004年,中国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功送入太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顺利发射,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3年12月2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14日晚,“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區域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15日,“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成像,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圆满成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
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歼—20
歼-20是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研制的一款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等能力的隐形第五代制空战斗机。歼-20是用于接替歼-10、歼-11等机型的中国第五代重型战斗机, 2018年11月6日,歼-20A战机在第12届珠海航展上以新涂装、新编队、新姿态进行飞行展示。
?大飞机
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这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
C919属中短途商用机,实际总长38米,翼展35.8米,高度12米,其基本型布局为168座。标准航程为4075公里,最大航程为5555公里,经济寿命达9万飞行小时。截至2018年2月26日累计获28家客户815架订单。
?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
“中国天眼”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综合性能是著名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十倍。
物华天宝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不断提升在科技领域的优势,创造了一大批比肩国际的科技成果,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保障就业和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建设的高科技工程。1988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这是中国继“两弹一星”之后,在高科技领域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包括电子注入器、贮存环、探测器及数据处理中心、同步辐射区等主要组成部分,是由数百种、上万台件高精尖专用设备组成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建成和对撞成功,为中国粒子物理和同步辐射应用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揭开了中国高能物理研究的新篇章。
?高铁路网建设和整车技术
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高铁的发展让世界为之惊叹。高铁是个庞大、复杂、精密的系统,包括设计、施工、运行控制、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等,绝不仅仅是车体本身。
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运营如此庞大的高铁路网,在不同的地质条件、气候环境下以如此低廉的成本大规模建设高铁线路。而且中国高铁线路的建设标准是最高的。在路网建设上,中国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中国超级计算机再次问鼎全球
2018年7月,中国超级计算机“天河三号E级(百亿亿次级)原型机”在国家天津超算中心完成研制并通过验收,即将进入应用阶段。
天河三号的处理器、互联接口、路由器芯片、基础电路板等硬件和操作系统、并行开发、应用支撑等软件均实现自主设计,在核心关键技术上整体实现了自主可控。
?蛟龙号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研制工作自2002年启动。2009年至2012年,接连取得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成功。
2017年5月23日,“蛟龙”号完成在世界最深处下潜,潜航员在水下停留近9小时,海底作业时间3小时11分钟,最大下潜深度4811米。
?海洋石油981
海洋石油981是中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该平台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发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2014年8月30日,“海洋石油981”在南海北部深水区陵水17-2-1井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据测算,陵水17-2为大型气田,是中国海域自营深水勘探的第一个重大油气发现。
?华龙一号
“华龙一号”是由中国两大核电企业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广核集团在我国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日本福岛核事故反馈以及我国和全球最新安全要求,研发的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
作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主打品牌,在设计创新方面,“华龙一号”提出“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采用177个燃料组件的反应堆堆芯、多重冗余的安全系统、单堆布置、双层安全壳,全面平衡贯彻了“纵深防御”的设计原则,设置了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其安全指标和技术性能达到了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
?特高压
首个国内最高电压等级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0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
该工程全长640公里,纵跨晋豫鄂三省,其中还包含黄河和汉江两个大跨越段。国家电网公司在2010年8月12日宣布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已通过国家验收。
物换星移
随着一个又一个超级工程面世,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在全球基础设施市场,中国国有企业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有关部门就着手研究进藏铁路问题。1958年,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开工,1984年交付运营。格尔木至拉萨段因经济实力和技术难题被迫停建。
1994年7月,中共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提出首选青藏铁路建设的建议。200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经过连续多年冻土地段550公里,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项目。各参建单位和广大铁路建设者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建成并实现全线通车试运营。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和巩固祖国边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京沪高铁
2008年4月,京沪高速铁路开始建设。按照时速350公里的技术标准设计建造,途经244座桥梁、22座隧道,线路长度、运营环境复杂性均为世界之最,但全体建设者仅用38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建设任务。
?三峡工程
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水电机组,2012年7月4日投产。
三峡水电站的输变电系统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负责建设和管理,预计共安装15回50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连接至各区域电网。2018年12月21日8时25分21秒,三峡电站累计生产1000亿千瓦时绿色电能。
?港珠澳大桥
2018年10月23日,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全线建成通车。东接香港,西接珠海、澳门,全程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
推荐访问:物阜民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