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7年前诞生之日起,人民军队始终与中华民族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为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进行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光辉业绩。进入新世纪,人民军队加速推进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积极适应和有效应对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变化新挑战,牢牢筑起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钢铁长城。
加速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
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军队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扎实推进部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加速推进现代化建设,有效履行军队使命任务、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不断增强。
思想政治建设扎实有效。无论形势如何变化,人民军队始终紧紧抓住思想政治建设这个根本,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持续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广大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不断巩固。涌现出被誉为“试飞英雄”的李中华、“最美警卫战士”高铁成、“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方永刚、“航天英雄”杨利伟、“导弹司令”杨业功等一大批爱岗敬业、献身使命的先进模范。形成了“98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一系列新形势下的宝贵精神,为全体指战员投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事业打下扎实思想政治基础。
武器装备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武器装备发展的战略基点,一些关键技术和重要武器装备研制取得重大进展。具有千万亿次计算能力的超级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初步建成,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空警2000”、“空警200”新型空中预警机投入使用,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成功试飞;“辽宁号”航空母舰正式交付海军训练,“歼10”战机等新型装备列装部队。人民军队基本形成了以直升机、装甲突击车辆、防空和火力压制武器为骨干的陆上作战装备体系;形成了以新型潜艇、水面舰艇和对海攻击飞机等为骨干的海上作战装备体系;形成以新型作战飞机、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为骨干的制空作战装备体系;形成了固液并存、核常兼备、近中远程和洲际导弹齐全的战略武器系列。武器装备的发展,为战斗力生成和发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推进机械化与信息化复合式发展。建成以光纤通信为主,以卫星、短波通信为辅的新一代信息传输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侦察情报、指挥控制和战场环境信息系统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后勤和装备保障业务信息系统得到推广应用。指挥控制系统与作战力量和保障系统初步实现互联互通,命令传输、情报分发和指挥引导更加快捷高效,军队信息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正规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强军事法制化建设,切实打牢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个强军之基。大力加强国防军事立法,初步形成了军事法律、法规、规章之间内容衔接配套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法规体系,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法律依据。严格按照法规制度规范军队各项建设和工作,强化各级依法指导开展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了领导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运转、官兵依法行事的良好局面,军队建设进一步走上法制化轨道。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能力显著提升。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推动战略指导、作战理论、军事训练以及保障方式创新,破解制约战斗力提升的深层次矛盾,增强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力。陆军按照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加大改革创新和建设力度,推进部队整体转型;海军按照近海防御的战略要求,注重提高综合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增强战略威慑与反击能力,发展远海防卫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空军按照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有计划推进现代化转型建设;第二炮兵按照精干有效的原则,推进部队现代化建设,提高快速反应、有效突防、精确打击、综合毁伤和生存防护能力,战略威慑和防卫作战能力逐步提高。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近年来,我国安全形势发生新的变化,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面对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挑战,人民军队忠实履行历史使命,有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以实际行动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
有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严密守卫祖国的万里边防和辽阔海疆,有效震慑和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统一的各种分裂、破坏活动,有效应对了多种安全威胁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挑战。针对钓鱼岛、黄岩岛争端,军队积极配合国家外交斗争,采取海军舰艇常态化巡逻,空军战机升空巡航等一系列反制措施,打破了长期以来日本对钓鱼岛的所谓“实际控制”,强化了对黄岩岛的管控,既坚决捍卫了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又有力维护了外交大局的总体稳定。始终坚持军事斗争准备龙头地位不动摇、扭住核心军事能力建设不放松,有效遏制了“台独”势力分裂祖国的图谋,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依照法律法规参加维护社会稳定行动,在防范打击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等“三股势力”的斗争中发挥了骨干和突击队作用。
坚决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围绕国家利益日益拓展的新变化、新需求,人民军队积极开展海上护航、撤离海外公民、国际应急救援及维和等行动,不仅有效保护了我国的海外利益,也展现了大国军队维护世界和平的形象。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我海军舰艇编队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2011年2月,利比亚局势急剧动荡,纷飞战火危及我利比亚的中资机构、企业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解放军紧急派出船舶、飞机协助在利比亚人员撤离回国。空军克服单程空中飞行航程远、时间长、起降环境复杂危险等重重困难,4架运输机在97小时内连续飞行40架次,将1655名受困人员从利比亚安全撤出。人民军队还积极参加了海地地震、巴基斯坦洪灾等多项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任务,积极支持和参与了国际扫雷援助等活动,向世界展示了我军胜利之师、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形象。
圆满完成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过程中,人民军队始终是抢险救灾的突击力量,承担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的任务。仅2011年以来,军队和武警部队就出动兵力37万人,民兵预备役部队87万人,各型车辆(机械)19.7万台次、飞机和直升机225架次,参加抗洪、抗震、抗旱、防凌、防台风和灭火等抢险救灾行动,抢救转移群众245万余人,抢运物资16万多吨。人民军队还先后参加了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安保行动,共出动兵力14.5万人,动用飞机和直升机365架、舰船148艘、雷达554部。每次安保行动,都立足应对最困难、最复杂的局面,从地面、海上、空中组织了全时、全员、全要素、全方位的安全防范,确保了万无一失。
积极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人民军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人才、装备、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资源和优势,积极支援地方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扶贫帮困、助学兴教、医疗扶持等工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设与国家安全需求相适应的强大军队
列宁说:“庆祝伟大革命的纪念日,最好的办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还没有完成的革命任务上。”我们在看到人民军队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必须清醒看到,与我国国际地位、国家安全和发展需求相比,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还存在差距。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军队历史使命的要求不相适应。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而努力奋斗。
大力强化军魂意识。听党指挥是人民军队的命脉和政治优势。人民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靠的就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个不变的军魂。新形势下,听党指挥是实现强军目标的根本要求,是人民军队永葆性质宗旨,坚决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根本要求。我们将更加坚定地铸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始终坚持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在任何情况下都毫不动摇、毫不含糊。
不断增强打赢能力。军队为战争而备,军人为打仗而生。能打仗、打胜仗是军队使命所在、价值所系。人民军队将牢牢抓住“能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坚持以党的军事创新理论为指导,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加快军队信息化建设步伐。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强化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深入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着力培养官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一往无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打牢“宁失千金、不失寸土”的坚强决心,确保我军始终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作风优良,是我军性质、宗旨和本色的体现,是我军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人民军队内部也出现了一些蛀虫。蛀虫必须挖出,腐败必须铲除,人民军队的形象不容丝毫玷污。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严肃查处这些腐败分子的有力举措,对于端正部队风气、提振军心士气、维护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有着重要意义。人民军队将进一步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把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展望未来,人民军队在党的强军目标指引下,将进一步加快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扎实推进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提高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力,坚决捍卫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于巧华,国防大学教授;吴建军,国防大学研究生)
责任编辑:梁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