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

关于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04 08:2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通过对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考察分析,认为黑龙江省过去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道路,其产业结构中存在的许多矛盾已严重制约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由此提出了一系列加速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实现全省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1-0006-0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和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曾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但随着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其经济竞争力在全国的位置有所下降。究其原因,黑龙江省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严重阻碍了黑龙江省经济加快发展。一直都以工业占主导的产业结构形式,决定了黑龙江省主要产业产品大多属于基础型的上游产品,产业链条短,加工程度低,满足最终市场需求的能力差。虽然黑龙江省有着较丰富的矿产、旅游等资源,但是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能力不强,并且使资源日趋枯竭、经济相对落后。因此,调整产业结构以提高城市竞争力,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工作的当务之急,这也是最具现实意义的战略选择。

一、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1以第二产业为主导

虽然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多,林业资源丰富,但第一产业并不是黑龙江省的优势产业。黑龙江省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具有决定性意义。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特点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首先,近年来有效需求不足,使许多工业企业陷入困境。由于消费品市场相对饱和,工业发展减速,带来商业、运输业等的萧条,第二产业增长与否,直接影响到第三产业增长与否。而这种需求不足实际上是结构性的需求不足,即企业提供的产品与市场的需求存在着结构性的错位,产品有一部分超过了市场的需求,而另一部分需求的产品却无法满足,从而造成表面上的消费品市场饱和以及银行个人储蓄的上升。其次,黑龙江省工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下降。这有其自身的历史性,在改革开放初期,黑龙江省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严重滞后,在全国性工业结构调整中,轻工业发展受到重视。而黑龙江省偏重工业的结构遇到诸多问题,地区工业化推进的速度明显放慢。因此,第二产业两个比重的下降是结构调整的结果,带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性质,这与全国的情况是基本一致的。

2工业以资源型为主

黑龙江省工业以资源型为主,其加工度较低,工业产值大多是来自于原煤、原油和原木产品的产量,而非来自于产品本身的加工价值。由于资源型企业长期的过度开采和加工技术水平的较低,使得相关产业一直以来得不到相应的发展,使得资源优势没有发挥作用,却对其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抑制作用。

3国有企业比重高,产权结构单一

首先,多年来,黑龙江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的比重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其次,企业效益较差,资产负债率很高,黑龙江省地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处于高位。第三,企业包袱沉重。如哈电集团办社会机构37个,仅补贴费用总额达416亿元,改造费用为257亿元;大庆石油管理局办社会机构高达257个,每年补助经费总额为22亿元。第四,企业办“大集体”多,且大多为亏损企业。国有企业机制不活,人员臃肿,技术和设备老化,企业办社会的负担和债务沉重,导致企业缺乏活力,生产效率低下,市场竞争力不足,大批职工下岗,失业率增加,就业压力很大。第五,资源型城市在经历多年的大规模开采后,大都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目前,大庆油田的可采储量只剩下不足30%,到2020年年产量只能维持在2000万吨左右;鹤岗、鸡西、双鸭山、七台河4大煤炭生产基地现已面临煤炭资源枯竭或大量关井的局面。第六,这些资源型城市大都以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为主,

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缺乏接替产业,且大都面临着沉重的产业结构转型和就业转移压力。资源型和原材料工业城市由于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大,大都资源和能源消耗较高,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二、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内部结构转换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省一直是全国的农业大省和重要的粮食战略后备基地。但是其农业生产率一直不高,农民增收困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粮食问题。黑龙江省的粮食问题一直是黑龙江省农业内部结构转换中的难点,也是它的重点。

过高的粮食收购保护价,给农民种粮有利润的假象,这也是黑龙江省粮食大量积压的主要原因。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价格一直由国家财政在收购与储存环节来进行补贴。这些受保护价收购的粮食以高于市价20%收购,这使得农民减少了调整粮食种植结构的热情。

国有粮食销售企业在国家财政的补贴下更加没有活力。首先,黑龙江省财政向国有粮食企业支付的粮食存储补贴逐年提高,使得粮食企业不思进取,“靠补吃饭”,有的企业甚至亏损达到几十亿元。其次,黑龙江省的粮食流通企业长期国有,经营主体单一,阻碍了其他所有制企业在粮食流通领域的竞争与发展,这就导致了黑龙江省粮食销售企业缺乏活力。

2轻重工业结构转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国的重工业与轻工业的产值比一直在平稳地增加,而黑龙江省的重工业一直较轻工业占有很大优势,与同期全国的轻重工业相比较,黑龙江省的轻工业发展远远低于全国的水平,而重工业的比重却远远超过全国的同期水平。同时轻重工业的比值严重脱钩,势必会使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产生一些问题。

黑龙江省由于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大,大都资源和能源消耗较高,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转换存在的问题

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的拉动和地方劳动力的吸收具有很大的作用。而且第三产业的发展一般以地方的一、二产业的发展为依托,同时又能强烈制约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但是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黑龙江省的第三产业的比重始终低于同期全国的平均水平,所以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的落后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近年黑龙江省的教育投入增长很快,并且主要在高等教育上,而小学与中等专科院校则在减少。这可能说明黑龙江省的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得比较好,学龄儿童的人数减少很多,另一方面则说明国家和个人都越来越重视对于高级人力资源资本的投入,但初等教育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邮政业务总量的大幅增加表明现代的通讯业发展得很快,旅游的收入也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其次,黑龙江省吸收劳动力最多的行业当属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邮电业。但是,相关资料表明,交通运输邮电业中只有道路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的利润较高,而交通运输邮电业中亏损最多的就是铁路运输和仓储业。可见第三产业有待更进一步发展。

李陈亚:关于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

三、促进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第一,黑龙江省必须调整农业种植业和粮食种植结构,使得黑龙江省这个粮食大省确实具有粮食的优势。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从可持续发展来看,应该加大全省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动作来削减粮食种植面积。其次,提高粮食品质,丰富其种类。再次,针对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很高的优势和非转基因食品的特征,可以适当增加大豆的播种面积同时减少水稻种植面积,优化粮食种植结构。

第二,发挥重工业优势,大力发展新型装备制造业。首先,黑龙江省可以利用现有优势,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大型骨干企业,加快重点产业专业配套协作生产体系建设,重点发展水电、火电、核电等电站成套装备,发展重型机械装备、重型数控机床;新型微型汽车、轿车及发动机,快速、重载铁路货车及铁路起重机;支线客机、新型多用途飞机和直升飞机;数控量仪、精密复杂刀具、精密高速重载低噪声轴承;新型农业装备和农产品加工装备;焊接技术与装备。其次,黑龙江省要和辽吉两省加强区域合作,利用各自的优势形成互补合作的关系进而形成整体优势,使东北三省发展成世界重要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加工区。再次,在发扬重大装备制造特色的同时,必须发展电子信息设备、环保设备、机器人及自动化、燃气轮机、物流设备、数字化医疗设备及其他数字化设备、新型材料及其制品和软件等新型装备制造业,实现产业结构适度“轻型化”和“高技术化”。最后,还要加强产业链配套建设,发展介于原材料制造业与最终产品制造业之间的零部件、元器件和中间材料制造业的中间产业。

第三,加强协调合作,发展资源深加工。黑龙江省在石油方面的优势明显,煤炭也有较高的产量。要充分发挥出这些优势还应做到:首先,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开发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其次,调减天然林资源采伐量,大力发展以纸浆原料林等速生丰产林。再次,加快发展煤化工产业,推进煤炭液化项目。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产业链短的问题,把资源产业的矿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最大限度提高资源附加值。最后,企业间要加强协调合作,克服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的企业各自为战的局面,建立大型企业集团,控制核心技术,将重点放在研发和品牌建设上,将一些非核心的配套业务利用外包制,在发挥本身优势的同时也为相关企业提供良好协作服务,实现企业之间的互动发展。

第四,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工业。黑龙江省的食品工业发展很有后劲。首先,黑龙江省的大豆产量在不断上升,牛奶产量的增长更是喜人。如果能加快食品工业产业升级步伐,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转化程度和精深加工比重,进一步发展绿色、特色食品工业,必能使黑龙江省的食品工业成为其带动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亮点之一。要做到这一点,黑龙江省还必须健全以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绿色、特色食品为主导的新型食品工业体系和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以保证黑龙江省建设成全国最大的绿色、特色食品工业基地。再依托和培育知名品牌,整合加工资源,扩大加工规模,重点发展乳制品、大豆制品、玉米加工、薯类制品、肉类制品、啤酒、饮料及山特产品深加工,促使工业内部结构向良性发展。

第五,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是黑龙江省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任务。一方面,黑龙江省拥有人才优势。另一方面,在今后以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产业转型的过程中,黑龙江省在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同时,可以鼓励企业进行研发和新产品开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黑龙江省要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打破条块分割,按照“平等互利、加强合作、优化资源、有序竞争”的原则,通过培育市场、打造平台、完善网络、加强合作和健全服务体系等途径,推动黑龙江省各种科技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构建跨行政区的一体化的东北区域创新体系。

第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首先,合理发展教育事业,尽快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九”的目标,同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应加快各类紧缺人才特别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其次,加强城乡公共卫生设施建设,还应该加快城乡卫生改革,尤其要重点发展并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民的疾病治疗状况得到切实保证;再次,积极发展文化、广播影视、体育等事业,加快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步伐,加强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基层体育设施和全民健身网络建设;最后,大力发展旅游业,因为旅游业有强关联带动作用,不仅直接关联第三产业,也间接渗透一、二产业。旅游业这种关联带动功能和效应,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正是黑龙江省优化经济结构所必须倚重的。

[参考文献]

[1]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邓伟根.产业经济学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3]孟庆红.区域优势的经济学分析[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4]朱勇,徐广军.现代增长理论与政策选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5]龚仰军.产业结构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6]郭克莎.工业化新时期新兴主导产业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3(5).

[7]吕政.论中国工业的比较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3(4).

[8]刘英奎,曹洪谦.发挥比较优势,提高产业竞争力[J].首都经济,2003(3).

[9]罗明,黄小梅.论区域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00(11).

[10]赵强,胡荣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的步伐[J].经济经纬,2002(1).

[11]胡俊文.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中国产业发展战略调整的必然选择[J].社会科学辑刊,2004(2).

[12]谢立新.区域产业竞争力[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considers that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taking a high input, high consumption and low output of the extensiv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ast.Many contradictions exist in the industry structur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which has been severely constraine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us a series of specific measures were proposed which can accelerat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make it healthy, sustainable.

Key words: Heilongjiang Province;industrial structure; structural adjust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推荐访问:黑龙江省 产业结构调整 几点思考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