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联网+教育”是一种契机,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多种方向。文章探讨了“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转型方向,并通过实例的形式阐释了“互联网+教育”形式下的各种高效的课堂教学发展,认为该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协调统一。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模式;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22-0065-03
新课程改革让信息技术课程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素养的提升,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互联网+”时代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新的契机,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范围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个体拓展到群体、从教师的个别资源拓展到网络的海量优质资源,学生获得新信息、新技能的渠道不断地擴展,因此在“互联网+教育”形式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模式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 “互联网+教育”形式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方式分析
1.泛在化学习的推广
泛在化学习是网络环境催生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碎片化、快餐化的学习让学习者的学习无处不在,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这种方式让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上课的范围得到了延伸与拓展,学生在教室内的学习完全可以放在课外,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与教师实时沟通、交流,突破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学生通过“互联网+”让课堂的学习继续,让自己不能掌握的知识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深化,还能拓宽自己的知识范围;教师通过“互联网+”实现了更大范围的教学,课堂不再是教学的唯一渠道,在线学习、MOOC学习、微课学习都能将信息技术的课堂从线下拓展到线上,开展混合式学习,让学生学习面更宽、知识量更丰富,同时结合生活实践,让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用信息服务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的生活因为信息技术的学习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互联网+教育”的泛在化学习模式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延伸了课堂、丰富了内容、拓宽了视野。
2.个性化学习的推崇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为了培养出更优秀的个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美丽的绽放。教师的教育工作类似于农夫,农夫对田地里的每一株秧苗都要进行施肥、浇灌才能让其获得更好的成长,教师也应如此。不同的秧苗有着不同的生长情况,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因此,我们的教育既然要做最适合的教育,就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好的发展,针对不同的学生个性实施不同的教育和个性化教学。
例如,为了让图书从馆内走出去、走近学生,张家港市部分学校新增了云资源数字图书馆,还在每层楼教学区建设校园点播系统;为推进 “1+1”智慧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添置设备将教师制作的微课资源在学生活动区域播放。学校开发拓展性和跨学科课程的“1+X”课程改革。尤其是以STEAM课程为载体,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开设了机器人、3D打印、物联网创意、电路工程师、电工电子、无人机、3D建模等多个项目,学生在利用Scratch、米思齐等软件实现任务的过程中,信息素养得到很大的提高。
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资源匮乏、个性化教学实施困难,导致个性化教学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互联网+教育”为个性化教学和网络化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不同情况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拓展学习,一方面可以查漏补缺,另一方面还可以发展个性特长,获得各自的学习所需,取得更大的进步。
学校通过智学网系统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开展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育教学管理和评价,主要通过联考报告、校级报告、班级报告、学科学情、学生学情5个方面进行大数据分析。组织学生填写相关材料形成数据,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评价。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作业或试卷网络批改,通过采集学生作业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学生知识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纠错补练。同时,实现了学生学习情况家长即时了解的功能,有利于家校合作的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对过程性教学数据进行分析,为每一位学生定制了符合自己的查漏补缺个性化学习手册,实现了对学生精准教学和精准纠错训练强化,提高了教学效果。
3.海量资源应用的推荐
网络资源是一种庞大的资源,在网络中优质的教育资源比比皆是,教师的资源不再是学生唯一的资源来源,网络中优质的在线学习系统、一师一优课的高品质课程、国家精品数字资源库等众多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优质、海量的学习资源,从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更优秀教师的教学,能体验到更多的视野外的知识,能见识到闻所未闻的一些新技能,从而更新了自身的学习理念,促进了获取身边信息资源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信息视野。
网络让学生与充满学习资源的新世界相联系,为其提供一个拓展思维、提高境界的机遇。网络让信息变成知识,让平台变成提升的条件,学生获得信息并不是学习的主要目的,而是从中将信息转化为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获得更大的提升,让这种知识与能力内化到学生的素养中。
海量的资源使学生获得更多学习的机会,也是学生能够开展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契机。学生在网络海量资源的协助下,生活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变得轻而易举,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种与同伴协同前进的乐事,是一种在学习中个体前进、团队前行的乐事。从中学生体验的是快乐,收获的是成功,全方面发展将是这些学生的特点,个性化提升也是他们的典型。
二、 “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新模式探究
1.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合作学习模式新途径
合作学习模式在传统教学中应用也很广泛,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优势并未呈现,也没有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仅仅是小组成员聚在一起,通过“激烈”的讨论、“热闹”的推敲,从而得出一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并进行展示,这些往往是在示范课或优质课评选时教师才会采用的教学模式。通常情况下的合作学习都以“形式化学习”开始,也以“形式化学习”结束,因为在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内容往往趋于简单,学生不需要通过团队协作,往往独自就能完成。
“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不再单一,学习方式也变得多样,合作学习方式将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教师的引导成为了合作学习的辅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了合作学习的主线,学生借助网络让组员在课内、课外实现快速便捷沟通,让他们在具有挑战性的学习项目中获得每一个人的最大化发展,让每一个人的优点特长都能得到最好的提升。
譬如在学习《表格的编辑》之后,教师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信息的录入、数据的计算、图表的处理等Excel软件的处理技术,实现信息技术知识的内化与实践的应用。实践活动的主题可以让小组进行确定,譬如乡镇企业的污染情况、城镇街道环境卫生情况、人们道德水平测评情况……主题务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或者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的收集、整理、录入、处理、分析的过程之中。课后的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促进交流,相互培养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而网络让合作变得便捷,教师可以远程辅助学生的信息处理,学生之间通过网络实现合理分工、特长发挥以及一些家庭资源的有效运用,从而能够将课堂上的Excel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生活实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资源广泛的学生参与信息的收集,数据处理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处理数据,对于数据敏感的学生则负责数据后期的分析,思维缜密的学生则通观全局,让自己的小组合作更加高效,体验更加快乐。
网络化的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还能让学生接触更多社会知识、了解社会民情,从而增强知识理解,也提升了社会生活感受,丰富了自己的阅历,实现了自身素养的提升。
2.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个性化学习模式新途径
个性化教学是教育一直追求的目标,个性的学生就应该用个性化的教育,因材施教才是真正的教育,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也应如此。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差异,因此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就呈现出不同的层次,而让负责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的教师对每个学生开展个性化教育是不现实的。“互联网+教育”让个性化教学成为现实,个性化的学习内容、作业、针对性的辅导、教学评价,在网络的辅助下轻而易举就能实现。
在讲授Word知识点时,学生对于图文并茂的文本编辑饱含激情,但是由于能力方面等个体的差异,每一个学生呈现出的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要深入研习学情,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内容,借助网络的方式让学生选择与自己匹配的学习内容,并在作业练习中也呈现出不同难度的作业,供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作业类型。能力弱的学生先掌握Word中的一些简单格式设置,在掌握基础的格式设置的情况下,再对文本的一些对象进行设计,比如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等对象的熟悉,在以上内容都能掌控的情况下,开展Word排版方面的一些综合训练……这些都是课堂上的教学,其完全可以放在网络上,供学生课内外多项选择性学习。特别是一些网络在线学习系统,不仅仅提供了教师讲课的优质视频,还提供了一些个性化的作业,教师还可随时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对其进行及时评价,让学生学有所评、评有所促,实现了高效的学习效果,网络让课堂学习、课外学习成为一体。
3.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家校联合教学模式新途径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只有这三者有机联合,才能促进教育效率的最大化。家庭教育是学生的起始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合才能实现教育的无缝衔接,才能实现学生学习的高效。信息技术课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注重生活化教育,将家庭生活中的素材融于信息技术教学,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体验到学习的自信感、成功感。
学校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免费的家校互动平台,家长可以通过教师发送的课堂报告以及形成的错题本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孩子查漏补缺。教师、家长、学生可以通过App上的班级圈、通知、日常表现、互动消息等进行各方面的互动,促进家校联系。同时,学校可以巧用App拥有的丰富学习资源,如名师微课,为学生提供了诸多名师精彩的课堂;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科普、国学、艺术、团队等方面的丰富的阅读资源;学校巧用App还可以为家长、学生提供社会公益服务,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优秀家长的美篇制作是一种家校联合教学的体现,也是众多学校为了促进家校联合采用的一种推广方式。美篇设计充分利用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与能力,其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信息技术技能的拓展,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荣誉感的途径。其中的文本排版,学生在课堂中已经掌握娴熟,但是对于图片的处理尚未习得。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能将自己家长最美的一面呈现出来,所提供的照片不仅要美而且要具有艺术感,这就涉及到摄影技术、图片处理技术等,家校联合正是让家长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之中,借助网络资源从中获得摄影方面的知识以及Photoshop图片处理技术或者美图技巧,乃至拼图技巧,家长与学生一起学习,从网络上获得如何让自己的图片变美的知识,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与引导,学生、家长、教师三合一,充分抓住网络的优势,实现每一个家庭亲子学习的高效,促进亲子关系的融洽与和谐。
三、结束语
“互联网+教育”是对教育的一种挑战,也给了教育一个机会,借助网络的多资源、交流广、快联系等多种功能实现教育的突破,改革传统课堂,探究新的网络教学方式,让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在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中开展,让学生有更高的眼界、更宽的视野去学习、去生活,从而能够真正地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只有融入生活,才能更好地实施高效的教育。
网络为教育与生活提供了有效的联结途径,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生活化教学才能真正地将信息技术用于生活、服务生活,才能真正地体现信息技术的价值所在。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开拓更多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培养成为未来信息社会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成为具备未來社会核心素养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于洋鹏.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互联网+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1):66-68.
[2]吴敏.互联网+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多元教学路径探析[J].考试与评价,2018(4):147-148.
[3]徐欣.移动互联网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以智能手机为例[J].教学与管理,2018(30):96-98.
[4]叶巧蕊.基于“互联网+”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8):104-105.
[5]葛菁.“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探索——“教学助手”软件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数码世界,2018(1):157.
[6]朱丰亮.互联网+背景下项目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2):133.
[7]戴亚萍.互联网+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多元教学模式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32(5):113-115.
[8]罗元平.基于“互联网+”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8(4):181-183.
(编辑:李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