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产业空间布局是经济建设中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战略问题。要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延边转型升级,就必须合理配置空间资源,将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与调整产业结构同步进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进而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目标。就延边州区域范围内,空间发展布局、产业发展布局及发展重点做深入研究和探讨,为延边州全面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良好发展,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产业;空间布局;发展;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14)05-0145-06
1延边州产业空间布局与发展现状和特点
1.1空间布局与产业发展现状
1.1.1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2013年,延边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6:51.4:40.0;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0.2亿元,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4亿元,增长13.6%;进出口总额26.7亿美元,增长29.4%;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49.4亿元,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8万元,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0.83万元,增长12.8%;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①
1.1.2农业产业持续稳步发展
2013年,延边州农业产值92.2亿元,比上年增长4.5%;粮食产量达到137.8万吨,增长13.6%;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25亿元,增长12.6%。绿色大米、中药材、山珍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发展专业农场234家。②
1.1.3工业经济跨越提升
2013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02.6亿元,比上年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 015.6亿元,比上年增长21.3%;以食品、能源矿产、林产和医药等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293.9亿元,增长9.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3.0%。②
1.1.4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
积极培育和发展商贸流通、休闲旅游、房地产业、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以及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商务会展、信息服务、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汽车等大宗消费,稳定扩大住房消费。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340.5亿元,增长9.8%。旅游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 167.7万人次,增长15%,实现旅游收入172.8亿元,增长25%。②
1.1.5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期末的8.8:47.2:44,调整为2013年的8.6:51.4:40.0。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增加4.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减少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减少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更趋合理。②
1.1.6产业规划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十二五”以来,延边州先后编制了《延边州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产业专项规划,发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节能降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和加快服务业、物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金融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高端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初步形成与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阶段特征相适应的产业政策体系,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
1.2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经济总量规模相对较小
从总量上看,进入“十二五”以来,尽管延边州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快速增长,发展速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总量基数太小,2013年,延边州地区生产总值为850.3亿元,仅占全省总量12 981.46亿元的6.55%;人均GDP为39 548元仍低于全国41 805元和全省47 191元,差距继续拉大,经济欠发达的基本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1.2.2产业同构突出发展水平低
从延边州8县(市)的产业结构看,有许多产业是雷同的,如食品、林产、医药和能源矿产业等。“有项目就上”的投资饥渴症普遍存在,各县(市)产业结构差异不明显,特别是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特色不突出。依赖自然资源消耗的产品多,技术含量高末端消费类的产品少。经济结构“小而散”、产品结构“小而全”,片面追求数量扩张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江苏理工学院学报第20卷第6期李铁:延边州产业空间布局与发展对策研究
1.2.3产业集中度不高
从延边州产业发展现状来看,产业分散和集中度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尤其在林产、矿产业等特色产业方面表现明显。目前,每个县(市)都在发展林产、矿产业,从产业发展全局来看,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而且也不利于形成合力和优势,产业组织结构和集中度需进一步加强。
1.2.4开发区载体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与吉林省内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延边州开发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投入少、引进外资项目的质量和规模小、对财政收入贡献份额低的特征。园区配套功能、开发区的载体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升。部分开发区由于紧靠城区,受城市建设挤压,生产功能大大削弱。开发区主导产业不突出,现有项目布局分散。
1.2.5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尽管全州75%以上经济总量集中在延吉、珲春和敦化三市,但城乡空间布局缺少科学规划,城乡区域内生产、居住、商贸等功能区交错混杂,产业集聚与扩展所需空间成本增高。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源、土地和资本等要素投入来带动增长,资源使用各自为政现象突出,资本产出率相对偏低,并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区域整合度亟待加强。2延边州产业空间布局与发展总体设想
2.1空间发展布局
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要求,结合延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下,根据区位、资源、交通和产业基础状况,突出点、线、面结合,强化梯度集聚,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科学引导产业和资源优化配置和资源要素有序流动,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1]加快形成产业空间布局为“一核、两轴、两区、多节点”的总体框架。
“一核”。即延龙图组合城市,具有较强创新、服务功能,对延边州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依托新兴工业集中区,积极发展生态工业;依托延吉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强延龙图组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商贸、金融、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强化延吉中心城市在图们江区域的核心地位和多元功能,提升中心城市的产业层次,形成图们江区域的产业集聚中心和服务经济中心。[2]
“两轴”。是指以主要交通干线为轴心,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增强产业协作与关联度,形成的产业发展轴带。(1)以珲春至长春铁路、高速公路为轴,依托轴线上的中心城市、节点县(市)、重点乡(镇),以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和特色园区为载体,以产业为基础,以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形成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轴带经济区域。(2)以东北东部铁路通道为连线,以中俄、中朝边境口岸群为依托,构建沿边开放产业轴带,重点发展边境贸易、进出口加工、跨境运输和跨境旅游等产业。
“两区”。即东部经济区(珲春、汪清)和西部经济区(敦化、安图、和龙)。珲春市:加强中、俄、韩、日等国际交流,促进国际合作产业园区建设。以珲春全境规划建设具有国际文化交流、国际贸易、跨境旅游、加工制造等多种中外合作形式的国际合作示范区。汪清县:全力打造以矿产业、木制品加工业、能源产业、特产业和旅游产业为支撑的资源加工型产业基地,构建具有汪清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争做全国边远少数民族落后地区率先发展的示范。敦化市:延伸林产、医药等产业链条,壮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有机食品加工、生态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优势产业。安图县:发展有机农业、生态旅游、绿色能源、矿泉水等新兴产业,建设成为以长白山品牌为依托的旅游名县、以长白山资源为依托的经济强县、以长白山自然环境为保障的生态强县和以长白山历史为底蕴的文化大县。和龙市:围绕矿产冶金、机械加工、保健食品等支柱优势产业,推进资源集约转化,着力延伸产业链,强化产业聚集,建设进口资源加工区、图们江区域合作重要战略通道。
“多节点”。即以各类特色产业园区为支点,构建多节点现代产业空间体系。明确各类特色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突出核心、轴带与节点的互动发展。
2.2产业发展布局
2.2.1农业布局
遵循农业区位分布规律和农业自然条件,综合延边州农村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构建山区、半山区、平原区、水域、草原和休闲观光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基地。(1)山区林地农业基地。以林区为主,发展红松果林、野生食(药)用菌和名贵中药材。(2)半山区传统农作物种植基地。以敦化、汪清、安图等县(市)为重点,发展大豆、玉米、杂粮、马铃薯、水果等产业。(3)平原区水稻产业基地。以和龙平岗平原、龙井细田平原、延吉鸠巢平原、汪清百草沟平原、珲春市珲春平原等,大力发展优质水稻产业。(4)水域水产养殖基地。依托珲春敬信、安图两江、汪清百草沟、敦化雁鸣湖等水域,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5)草原基地。依托敦化大石头、珲春敬信、图们长安、龙井东盛涌等地丰富的牧草资源,发展畜牧业。(6)休闲观光基地。以延龙图、敦化、珲春等主要城市和长白山、六顶山、防川、满天星等旅游景点及旅游干线为依托,大力发展观光农业。
2.2.2工业布局
延边工业布局采取以重点区域、重点轴线为主的“点—轴发展模式”,形成“一条发展轴、三个集聚区、梯级推进”的发展格局。
“一条发展轴”。即依托长春至图们铁路和高速公路,以铁路、公路沿线的食品、医药、林产、能源矿产、装备制造、造纸、塑料、石化等产业为基础,以轴线上的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和特色园区为载体,以科研院所为纽带,强化干线上中心城市、重点城市、节点城市和干线两侧经济发展生长点和发展轴的作用,错位发展,构筑州域工业发展核心集聚区,打造延边工业经济制高点。
“三个集聚区”。即东部、中部和西部集聚区。东部集聚区以珲春国际合作区为核心,主要发展出口加工、商贸旅游和现代服务等产业;中部集聚区以新兴工业集中区为核心发展生态工业,建设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延吉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核心,集中发展医药、食品、电子、现代物流、旅游等产业;西部集聚区以敦化市为核心,集中发展林产、绿色食品、医药和现代物流等产业。
“梯级推进”。即以州所在地延龙图地区为增长极的第一级;以县域经济为第二级,以乡(镇)经济为第三级,构筑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空间布局,促进工业发展重心从中心城区向开发区和县城工业集中区转移,形成以开发区为龙头、以工业集中区为基础、以特色工业园区为亮点的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群化发展的工业空间组织结构,系统整合提升现有产业布局。
2.2.3服务业布局
建立以延龙图组合城市为核心的城市中央商务区,以珲春市和敦化市为依托的辅助商务区,形成“一核集聚”“两区带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布局。“一核集聚”,即由延龙图共同组成组合城市,统一规划、科学布局,重点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中介服务业、经贸会展业等现代服务业。“两区带动”,即依托珲春市和敦化市的区位优势,形成服务业两大新的增长极。
2.3发展方向和重点
2.3.1不断优化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认真实施全省增产百亿斤粮食工程,依靠科技、加大投入,抓好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质量和效益,做精以延边大米、豆类等粮食产业,以延边黄烟为主的烟草产业,以苹果梨为主的水果产业。
生态农业。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以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为主要载体,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循环利用,坚持环境与发展“双赢”,实现经济与环境的融合,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切实提高农业产业市场化、农业产业科技化、农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提高综合生产能力[3]。
立体农业。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区域化的总体思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山区构建“参林药”型、半山区构建“林牧特”型、河谷平原区构建“种养加”型、城郊区构建“农工贸”型等优势主导产业带。
休闲农业。充分利用延边生态、民俗、特产等特色优势资源,开发旅游观光线路,整合一批各具特色、市场竞争力强的旅游项目,打出自己的特有品牌,营造发展农业休闲旅游的良好市场氛围。
特产业。依托长白山气候条件和特色资源,充分挖掘发展潜力,努力做大以人参、五味子和灵芝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黑木耳、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
畜牧业。大力实施优势特色产品基地建设,做大做强以龙井、和龙、珲春为重点的优质肉牛生产基地;以安图、和龙、敦化、汪清等蜜源植物丰富山区为重点的优质蜂产品生产基地;以汪清、珲春、龙井、敦化为重点的优质毛皮生产基地、水貂生产基地、优质獭兔基地;以敦化、和龙、龙井等为重点的肉鹅养殖基地。
设施农业。巩固和提升苹果梨、林蛙、蜜蜂、五味子、梅花鹿、烟叶和花卉等优势特色产业,使之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3]。
2.3.2着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食品工业。突出“绿色、优质、营养、健康”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延边州丰富的地理环境标志突出原产地标识,培育具有国内和国际市场影响力、竞争力的优质品牌,提高产业品牌和区域品牌融合度,以品牌建设带动产业跨越发展。重点发展生态保健食品加工业,以人参、林蛙、蜂产品、食用菌、山野菜等发展滋补保健型产品;以蓝莓、沙棘、五味子、红景天、林蛙油和优质矿泉水资源等发展功能型饮品;以鹿产业、延边牛产业、海产品加工业等发展民族食品加工业。
能源矿产业。突出“生态、科技、低耗、循环”发展理念,依托延边资源优势,通过科技投入提高资源转化率,开发新型能源扩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4]。重点发展原煤生产和火力发电、水力发电以及煤层气、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鉴于国家从严控制的产业政策,延边州冶金工业发展应在黑色和有色金属深加工上寻求突破,重点发展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应用新技术生产特种钢材项目;有色工业重点发展精深加工产品。综合开发钼、钨、镍、金、铜、铅锌等资源,加快有色金属加工园区建设,发展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
林产工业。坚持“保障生态效益、优先社会效益、兼顾经济效益”的方针,强化森林培育,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林产精深加工,做强林产工业。延边州林产工业发展应突出两条发展途径:首先,加强域内资源的整合,大力发展木材精深加工产品;其次,充分利用俄罗斯等周边国家丰富的森林资源,积极探索“两头在外”的产业发展模式,即在国外建设原材料及初加工基地,在国内进行深加工,然后将最终产品销往国外。
医药产业。依托现有中药材基地,充分发掘长白山北药资源,积极构建以敦化—延吉现代中药产业带为核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推进敦化市敖东医药产业集聚中心、延吉经济开发区医疗器械工业园区和安图—延吉人参产业核心区等“三大医药工业集聚区”建设,重点发展现代中药、民族医药、生化制药、医药保健品和生物农药等行业。争创中国—吉林敖东医药城(国家级中药材种植加工示范基地),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实现延边州医药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国际化。[5]
装备制造业。按照“比较优势”、“有限目标”的原则,立足现有实力和产业基础,我州装备制造业发展应重点突出与周边及当地产业的配套。汽车零部件重点承接长春、吉林和日韩汽车产业梯度转移,建设零部件生产基地;农用机械和包装机械重点突出与农业机械化作业、食品加工业等产业的配套。[6]
建材工业。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强综合竞争力为目标,有效合理地利用本地资源,采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建材产业。在汪清、珲春敦化等县(市)实施建筑用石材、煤矸石墙体材料、欧式门窗、装饰板材、木塑制品等项目建设,形成优势建材生产基地。
纺织服装业。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纺织服装业的整体装备水平。按照长吉图产业布局,以现有产业为依托,提升产业用布、高档装饰用布和服装面料的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在延吉、珲春、敦化、和龙等地建设高档服装、牛仔服、羽绒服装、户外运动服装等为主的服装出口加工基地。
2.3.3加快培育新兴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围绕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及韩、日信息产业转移,以延吉、珲春开发区为依托,以电子产品和软件生产企业为基础,重点实施延边(延吉)中韩软件产业园、延吉芯片科技工业园、IT人才培训中心和珲春电子工业园建设。同时重点推进对韩、日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外包基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基地、特色应用软件研发基地、电子产品制造业基地、对韩、日的东北信息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和U-city建设示范基地等基地建设。
新能源产业。充分利用农业、林业、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为主要原料,采取直接燃烧或气化的发电方式,解决生产用电和生产生活用热。重点依托永拓能源,实施生物质能热电联供,发展以生产、加工、销售太阳能光伏产品为主的高科技产业。
生物产业。充分利用生态与资源优势,借助延吉经济开发区现有的功能和基础设施条件,在延吉设立以生物技术和产业发展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生物技术(医药、农业、环保)中试研发、孵化基地,依托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科研基础、延边大学生物应用基础,在延吉迅速培育孵化一大批生物制品企业。以延边春雷药业、珲春派高生物、延边德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为重点,加大生物技术人才引进和研发工作力度,大力发展生物农药、生物医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兽用疫苗等生物产品规模化生产,逐步形成优势产业集群。[6]
文化创意产业。着重发展传媒产业、文化休闲娱乐业、节庆文化业、民间表演业、文艺创作业、养生保健业、运动休闲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会展业、艺术品业、设计与咨询业等十大行业。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提升发展现代传媒业,培育发展计算机软件设计、动漫创作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延边文化创意产业协调发展,努力把延边打造成为中国东北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先行区。
2.3.4努力提升现代服务业
旅游业。突出“边境民俗”特色,大力发展民俗风情与跨境观光旅游;突出“生态避暑”主题,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突出“冰雪体验”主题,大力发展冬季滑雪度假旅游;突出“历史遗址”神韵,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协作,构建跨域、跨境旅游。加强与俄罗斯的包德格尔那亚镇和朝鲜的豆满江市合作,打造游客一次可游三国走多地的一体化图们江区域黄金旅游圈。
现代物流业。积极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适合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形成图们江区域多国共享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服务业体系。加快构筑以延龙图、敦化、珲春为主轴线,辐射其它县(市)和乡(镇)的三级物流结点体系。[7]
商贸流通业。开辟内贸外运航线,充分利用珲春圈河口岸经朝鲜罗津港至长三角及东南沿海地区的海上运输距离短、成本低的优势,培育经营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发挥延边口岸优势,加快中俄、中朝互市贸易区建设,积极开展边境贸易,扶持壮大边贸流通企业。促进内贸与外贸企业深度融合,培育国际商贸流通企业集团,逐步将延边培育成为图们江区域现代商贸中心和吉林省东部地区现代商贸中心。
金融保险业。依据市场化原则构建金融体系,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布局应同市场需求相一致,尊重金融机构应有的独立性与经营自主权,保障金融机构按着市场经济原则开展各项业务活动,促进金融发展环境改善。逐步开放金融市场,鼓励国内外金融机构到延边开展合作业务或设立分支机构,重点扶持俄、韩等国金融机构在延边开展合作业务。培育发展经纪公司、保险代理等,促进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3延边州空间布局与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3.1加强政策体系建设
加快编制延边州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总体规划和各重点产业领域发展专项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统筹指导和引领作用。制定和完善延边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重点在产业准入、人才服务、土地供应、资金投入、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大扶持和服务力度,形成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政策合力。制定实施重点产业园区分类发展的产业政策,形成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加大对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政策扶持,调动企业投入科技创新和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制定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领域发展的专项政策,大力扶持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2]
3.2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构建大企业主导、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的产业组织体系。指导大型企业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加快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营销水平。选择若干大中型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示范工程”,积极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企业和科工贸一体化企业集团。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做好产业对接和产品配套,重点向专、精、新、特方向发展。完善和落实扶持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培育壮大民营经济。[8]
3.3促进重大项目建设
以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为主线,强化产业链科学布局,围绕生态农业、绿色森工、循环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谋划和储备重大产业项目。统筹整合现有各类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形成资金合力,改革和完善投入方式,吸引国内外企业来延边投资高端和新兴产业。[5]完善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拓宽重大项目融资渠道,推动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建立完善项目储备库,规范重大项目动态管理流程,时时跟踪项目信息和进展状况,依据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储备项目产业结构,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提高延边州产业发展层次。
3.4改善产业发展环境
围绕延边州产业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硬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全面梳理项目审批流程,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认真落实简政放权,继续压缩审批事项,逐步实施负面清单制。加强职能部门业务培训,增强行政人员业务素质,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全面优化投资者和经营“软环境”。[7]加强对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规范与指导,促进其在信息交流、行业自律、咨询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加强舆论监督,完善诚信档案建设,努力打造诚信延边,为构建延边州现代产业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注释:
①数据来源,2014延边统计年鉴。
②数据来源,2013年延边统计公报。参考文献:
[1]李宁,丁四保,赵伟.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与优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5):157-163.
[2]刘春成,白旭飞,侯汉坡.“双核”经济中心理论下的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设想[J].中国软科学,2008(3):19-23.
[3]张晗,吕杰,景再方.农业产业集群成长模式分析——以辽宁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1):36-40.
[4]闫军印,吴楠,宋怡.矿业城市资源产业循环经济系统的设计与优化——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0(7):1 362-1 370.
[5]陈春建.成都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选择及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2(1):64-65.
[6]黎继子,左志平,孙林夫,等.生态工业园集群式供应链生成机理与运作模式[J].科研管理,2010(4):163-172.
[7]靳美娟,张志斌.国内外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综述[J].热带地理,2006(2):134-138,172.
[8]曾丽君,隋映辉.中国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3):143-149.
责任编辑张志钊第20卷第6期12014年12月江苏理工学院学报1Vol.20,No.61Dec.,2014第20卷第6期12014年12月江苏理工学院学报1Vol.20,No.61Dec.,2014
收稿日期:2014-05-15
作者简介:朱刚(1966-),男,江苏常州人,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理论与图书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