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经济发展SWOT分析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经济发展SWOT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04 13:1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发展临空经济优势强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实验区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改善弱势条件,做大做强航空货运,构建特色临空产业体系,创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临空经济发展。

关键词:实验区;临空经济;SWOT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494-02

一、实验区发展临空经济的优势(S)

1.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优势突出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是国家4E级飞行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中国八大枢纽机场之一、“十二五”期间全国唯一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试点。目前,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开通了143条航线,通航83个城市和地区,基本形成了通达全国主要城市和欧美亚的航线网络。2013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25.6万吨,居全国第12位,较2012年增长69.1%,,远远高出全国民航机场货邮吞吐量平均增长4.9%的水平。在全国货邮吞吐量排名前20大民航机场中,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增速连续三年居全国首位。2013年国际和地区货邮吞吐量达到11.3万吨,增长144.5%;全货机运量达到14.23万吨,占货邮吞吐总量的55.7%,增长154.5%,全货机规模效应愈加凸显。

2.区位交通条件优越

实验区地处中国内陆腹地,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中心,1.5小时航程内覆盖全国2/3的主要城市、3/5的人口、3/4的GDP。实验区所在地郑州是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连南贯北,承东启西,未来几年将以郑州为中心形成“双十字”铁路客运枢纽和“米”字形客运专线网络。实验区内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国家干线公路港、航空港等枢纽设施集中,随着连接机场的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城际铁路建设全面展开,陆路交通体系不断健全,衔接高效的陆空联运体系日益完善。区位优势和发达的交通网络为临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3.腹地经济基础雄厚

腹地经济是推动临空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地区产业结构、居民收入等因素决定着对航空运输的需求程度。近年来,实验区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临空产业加快布局,201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亿元,增长33%;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达到357亿美元和4.2亿美元,分别增长27.9% 和58.2%。实验区所在地郑州市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期,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13年郑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01.9亿元,增长10%,经济总量占全省的19.3%,人均GDP达到6.9万元,居全省第一位。同时,河南省地区生产总值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五位,在2013年中国省区、直辖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排名第10位。实验区腹地经济实力雄厚,为临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4.开放条件不断完备

实验区内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集中布局,综保区功能不断拓展;肉类、药品进口口岸获批筹建,保税货物结转试点获批,口岸功能不断完善;国家“自产内销货物返区维修业务”试点成功获批,内陆地区首个“国家移动通信设备检测重点实验室”建设启动。海关快件监管中心正式开通,河南电子口岸服务中心加快建设,通关便捷化程度不断提高;加之,各类园区与空港联动机制日益完善,实验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5.临空产业加快聚集

近年来,实验区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一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运输等临空产业加快在机场周边布局,富士康、美国联合包裹等知名企业均已进驻发展,郑州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2013年实验区围绕“航空物流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举办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新签约菜鸟骨干网、京东商城等项目48个,总投资达1516亿元;新开工朝虹电子等产业项目11个,总投资171亿元;航空枢纽建设和航空关联产业互动发展局面初步形成。

二、实验区发展临空经济的劣势(W)

1.航空运输规模有待加速壮大

近几年来,虽然实验区航空运输发展很快,但作为国家批复的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相比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临空经济发展先进区域,还有较大差距,存在机场吞吐量较小、航线及运力投放少的不足。目前,北京、上海机场的客运量均已突破7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都已达到百万吨级,而2013年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1314万人,仅为北京首都、广州白云、上海浦东、成都双流机场的15.7%、25.1%、27.8%和39.3%,货邮吞吐量仅为上海浦东、北京首都、广州白云、成都双流机场的8.7%、13.9%、19.5%和51.0%,运输规模均有待加速壮大。

2.腹地经济对航空货运支撑不够

首先,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同时又是传统工业大省,煤电铝等能源资源类产业占比较大,适合航空运输的高端制造业占比相对较小,整体上河南对航空运输业拉动有限。其次,河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均收入偏低导致其对进口产品的购买力较低,加之河南经济辐射能力较弱,限制了其集疏能力的发挥。

3.临空产业发展基础仍较薄弱

从目前实验区的发展现状来看,实验区内临空经济处于成长的前期阶段,现有产业结构及布局不尽合理,“电子信息+航空物流”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还相对单一,生物医药、精密机械等高科技产业和旅游会展、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等基础相对较弱,产业关联性和临空指向性有待增强。同时,实验区内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偏低,科研机构及研发总部少,航空物流、实用技术、高科技人才及与国际接轨的高端人才缺失,临空经济的内生动力亟待增强。

三、实验区发展临空经济面临的机遇(O)

1.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3年3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获国务院正式批复,实验区成为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实验区落户郑州航空港有两点重要影响,其一,将有效提升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和地位,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来分流北京、上海、广州三大门户机场的中转和货运功能,优化全国航空货运布局,那么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作为门户机场在中原地区的重要补充,至少近期内其国家战略地位是周边机场无法超越的;其二,国家赋予实验区先行先试的权力。《规划》提出,要积极支持和推动实验区先行先试,在航空管理、口岸建设、海关监管、通关便利化等重点领域支持体制机制创新和探索。政策创新机会和机制创新空间将为实验区发展带来巨大活力和动力。

2.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规划》获批以来,河南省及郑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均将其列入政府一号工程,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实验区发展的政策措施。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支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的意见》和《关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与省直部门建立直通车制度的实施意见》,分别从财税、口岸建设及通关便利化、金融等7个方面出台了81项支持政策,赋予实验区“省辖市一级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实验区享受用地直批、价格自定、政策直享等266项“特权”。

3.临空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期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速度经济时代的来临,航空运输成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高端生产要素、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临空经济作为一种依托机场优势,促使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集聚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以其临空指向性、产业聚集性、技术先导性和市场速达性等特征顺应了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主题思路。在机场和区域经济的双重驱动下,国内临空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期。

四、实验区发展临空经济面临的挑战(P)

1.临空经济竞争激烈

近几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临空经济,把临空经济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大中型机场所在地城市纷纷制订了临空经济发展规划。战略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2013中国机场发展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6月,全国已有57个城市规划了58个航空经济区。北京首都临空经济区、天津滨海航空城等各具特色的临空经济区迅速崛起。以中部六省为例,六省航空距离在500公里以内,一旦其中一个机场形成枢纽机场,其对周边客货源将产生巨大的吸附作用,尤其是长沙黄花机场、武汉天河机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竞争更为激烈。

2.自贸区带来的冲击

2013年9月,中国首个自贸区——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正式挂牌成立,其在外商投资审批、负面清单管理、贸易监管、金融领域改革等方面均有较大突破,将对外向型经济产生巨大虹吸效应。随着各地掀起自贸区申报热潮,天津、浙江、武汉、合肥等地均把申报自贸区列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工作,如果武汉、合肥等周边省市自贸区成功获批,实验区的政策洼地对临空产业的吸引力将减弱,实验区临空经济发展面临不小冲击。

五、实验区发展临空经济的对策建议

以上SWOT分析表明,实验区发展临空经济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但总体上来看,优势强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实验区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改善弱势条件,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以“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为主线,做大做强航空货运,构建特色临空产业体系,创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临空经济发展。

1.建设大型航空枢纽,做大做强航空货运

一是建设大型航空枢纽。抓好机场二期建设,加快航空货运仓储设施、机场综合交通中心建设,积极发展全货机航班,拓展优化航线网络。积极发展高铁快递业务和多式联运,提高机场运营能力和运营效率,形成高效的航空货运集疏系统,打造低成本竞争优势,增强辐射力。二是完善大通关机制。推进综保区三期和保税物流中心二期建设;加强河南电子口岸平台建设,推进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申报,加快药品、肉类进口口岸建设;加强与沿海及边境口岸合作,建立通关联络协调机制,提高通关效率。三是大力发展航空物流。支持大型航空公司、物流企业设立区域运营中心和快件处理中心;建设国际中转货物监管设施,加快航空中转物流发展;大力发展冷链、电子信息等特色产品物流,拓展辐射区域;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规模化运营,形成国际网购商品集散分拨中心。

2.以航空物流为基础,培育高端特色临空经济产业体系

立足河南现有产业实际,制定产业政策指导目录,重点引进和培育电子信息等高端制造业,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智能手机制造和电子部件全球采购、国际分拨中心建设;设立高端制造业研发中心或研发总部,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3.深化改革创新,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充分利用国家赋予实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积极探索改革创新。结合“自贸区”的申报工作,明确实验区向“自贸区”转型的路线图,逐步建立起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新制度体系。在投融资、行政审批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健全商事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加强与国际规则接轨,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增强实验区的投资吸引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曹允春,杨震,白杨敏.提高临空经济区核心竞争力研究[J].经济纵横,2006(12).

[2]王晓明,赵启兰.以“综合保税港区”模式推动我国临空经济发展[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03).

基金项目:河南省人民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项目编号:2013B166。

作者简介:任秀苹,河南省商业经济研究所,经济师。

推荐访问:航空港 郑州 经济发展 实验 分析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