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天籁之声国音绽放

天籁之声国音绽放

发布时间:2022-11-04 13:4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2017年4月28日至5月3日,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国际歌剧教育学会承办的“第八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歌剧声乐展演”暨“第二届国际大学生歌剧声乐比赛”活动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隆重举行。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歌剧声乐展演活动自举办以来,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影响力最大、参与面最广、比赛分组最细、含金量最高、评委阵容最庞大、高校学生参与度最高的声乐展演。本届活动则保持着展演水平逐届提高的良好势头,很多年轻学子的演唱水平已经给参加评审的老师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特别在本次展演中的国际组声乐比赛中,参赛选手水平之高,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

[关键词]高等艺术院校歌剧声乐展演;国际大学生歌剧声乐比赛;评委;参赛选手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19-0012-03

[收稿日期]2017-07-07

[作者简介]蒋快安(1979—),男,江西余干人,硕士,湖北工程学院音乐学院声乐系系主任、副教授,国际歌剧教育学会理事、广东声乐艺术研究会理事、第八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歌剧声乐展演评委。(孝感432000)开幕式由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主任王士魁主持,他表示,作为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的声乐教育者,各位老师们肩负着传播世界歌剧经典和探索中国歌剧发展的双重任务,要完成此等重任,需要声乐教师和声乐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不断进行相互交流。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黎光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代表中国音乐学院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艺术家宾朋,热烈祝贺第八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歌剧声乐展演”暨第二届“国际大学生歌剧声乐比赛”顺利开幕。他在致辞中还谈到对中国歌剧、唱法发展的思考,尤其反思当下的中国艺术教育。他认为现阶段是中国音乐发展的关键时期,应该全面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将文艺事业定位为“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要认识到“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创作广大人民群众真心喜爱的优秀作品。回顾中国歌剧发展的历史,王院长谈到,真正的“主旋律”作品,是像歌剧《白毛女》那样,扎根民间、滋润大众的。王院长进一步分析了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提出艺术院校应该以培养能够“走向世界、走近大众”的真正艺术大师为教育目标。中国音乐学院近年来秉承“承国学、扬国韵、育国器、强国音”的办学理念,以国学为根基,培养具备全面素养的高水平艺术人才,为发展以中国音乐元素为依托、中国风格为基调、中国音乐家为载体、中国作品为表现的中国音乐学派而努力奋斗。

最后,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国际歌剧教育学会主席、本次大赛评委会主席宋一先先生在开幕式上深情地讲述了“展演”十年来所经历的艰辛与欢欣,更自豪地讲述了历届“展演”已经为社会培养出很多优秀的歌剧人才与声乐教育人才。海内外近90名声乐教育家与来自全国各专业院校和综合师范院校的625名参赛选手,共同见证了这一声乐艺术盛典。

时光荏苒,回眸2007年11月份中国音乐学院第一届歌剧声乐比赛的盛况,仿佛犹在眼前。现在,在中国音乐学院及国际歌剧教育学会的支持与努力下,特别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倡导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形势之下,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歌剧声乐展演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展演”活动最初是以十大专业音乐院校为核心(包括南艺)创办的,逐步吸收了全国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的声乐专业师生参加。历年“展演”活动始终坚持专业性、学术性及包容性并存,業已成为我国高校系列最大、最具影响的声乐艺术盛会。比赛以“歌剧”为媒介,以“比赛”为载体,力图积极营造一个浓厚扎实的学术氛围,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开阔专业视野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为中国声乐事业的交流和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本次展演活动中,“国际组”的评委总共18位,他们都是来自国内外著名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及著名指挥家,其中包括五位外国专家。本届比赛,组委会有幸邀请国家大剧艺术总监吕嘉教授担任国际组决赛评委,在听完决赛选手的演唱后,他表示非常满意,惊叹选手的演唱水平完全达到国际年轻歌唱家的水平。

参加展演活动的师生普遍认为,历年的展演给各位评委和选手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不仅加强了各校间声乐专业师生的互动与交流,也为全国各大艺术院校及综合、师范院校声乐学习者搭建了一个新型的学习交流平台。其结果是,以此提高了声乐学习者的专业水平,加强了高校声乐歌剧的实践性和学术性,为我国声乐歌剧事业的长足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为了办好此次全国性的歌剧声乐展演活动,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国际歌剧教育学会的领导、理事们,怀着对我国高校歌剧声乐事业长足发展的希冀而走到一起,正是由于他们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得本次展演活动精彩纷呈且完美收官。

纵观此次比赛,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评委、选手及参加院校不断壮大,展演影响成为全国高校之最

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歌剧声乐展演由最初的十大艺术院校发展到十一大专业音乐院校(包括浙江音乐学院和哈尔滨音乐学院),另外包括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新疆艺术学院、内蒙古艺术学院以及全国近80家综合师范院校,评委阵容由首届的十几位评委发展到今天的近90位评委,评委们均是来自各大艺术院校及综合师范大学一线的专家教授,其中包括来自西藏大学的一位声乐教授和俄罗斯及韩国的5位声乐教育家;本届参赛选手625名,他们分别来自我国十一大音乐学院、艺术学院、综合师范大学以及西藏、新疆、内蒙、云南、延边及来自韩国的5位选手,真正使展演活动影响到全国的高等院校。

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歌剧声乐展演历经十年,连续举办了八届,通过比赛的舞台,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活跃在国内外舞台上的歌剧演员和声乐教育工作者。其中,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比赛中的很多获奖选手就是通过历年的歌剧声乐展演而逐步成长起来的,如“金钟奖”金奖得主王传越、张学梁,“金钟奖”获奖选手蒋志伟、郑斌、王凯等,还有在国际舞台上主演多部歌剧的郁永钊、王云鹏等。

本届比赛中,也发现了一批优秀的演唱者,比如:音乐院校大学生组的何如锦同学(获外国艺术歌曲和咏叹调的金奖)、音乐院校大学生组的向安怡(获中国作品民族唱法的金奖)、综合师范研究生组的杜筱龙(获外国咏叹调组的金奖)、演员组的徐茜(获中国作品美声唱法金奖)、国际大学生组的张文沁(获国际组演唱金奖)、李鹏飞(获歌剧片段组金奖)等。

二是,比赛更加规范,选手水平逐年提高,展演级别成为全国高校之最

本次展演组委会在前期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在设置比赛组别中,充分体现了包容性及科学性。其中,依据选手学习层次,比赛设置中专组、大学生综合师范院校组、大学生艺术院校组、教师师范院校组、教师艺术院校组及演员组;依据选手性别,每个组别设置男生组与女生组;依据风格及作品,比赛设置中国作品组美声唱法、中国作品组民族唱法、外国咏叹调组、外国艺术歌曲组、中外歌剧片断组。为鼓励作曲家创作新作品以及鼓励选手演唱新作品,本次展演中第一次设置原创作品的演唱比赛,这也是展演的一大创新。在国际大学生歌剧声乐比赛中,参照国际标准,同样,为鼓励演唱中国作品,所以在设置参赛作品的时候要求演唱六首歌曲,每次三首,不能重复,初赛时要求唱一首外国古典艺术歌曲,但对于国外选手,可以演唱中国艺术歌曲,并且要求在决赛的时候必须演唱一首中国作品,这样很好地诠释了国际比赛的概念,真正做到了民族性与国际性的有机结合。

三是,中国民族歌剧片段、民族唱法成为本次大赛的亮点

因为歌剧是声乐艺术的最高境界,因而本次展演的歌剧片段组是最吸引观众的组别之一。对于声乐教育而言,要想实现综合型素质人才的培养,促使相应人才能够达到声乐艺术的最高表演境界,则需要提高对歌剧表演艺术的重视程度,并以二者的有效连接来丰富声乐教学。

在本屆展演歌剧片段组别比赛中,中国民族歌剧片段成为一大亮点,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突出的作品片段。他们有: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选送的民族歌剧《白毛女》中喜儿与杨白劳中的片段,参赛选手的表演惟妙惟肖、酣畅淋漓,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中央民族大学选送的原创民族片段《木雕的传说》,这是一部蒙古族题材的歌剧作品,该歌剧是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自建系以来自己创作的第一部民族歌剧(歌剧剧目标题《木雕的传说》由前人大副委员长布赫题写,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亲笔题词“振兴民族歌剧,繁荣中华文化”),选手的演唱与表演俱佳,令人耳目一新。另外哈尔滨音乐学院选送的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中的经典片段,其选手在演唱与表演上也非常打动人心。

本届参加展演的中国作品组民族唱法选手,是历年以来最多的一次。中国作品组一共六场初赛,其中四场是民族唱法,所以在最终的三场决赛中,民族唱法的选手占据两场。并且在演唱上,中国的民族唱法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高峰,演唱要素中的形、声、表、情都能做到一定的水准,特别是艺术学院研究生组与艺术学院本科组的女声演唱,着实让人惊喜!

四是,进一步完善评审、评奖机制,确保比赛公平、公正

组委会召开了多次会议,旨在研究如何才能最科学、有效地保证展演公平、公开地实施。会后,本届比赛进一步改革评分及评奖机制,以确保比赛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比赛评分环节,评委手中拿到的评审单,既没有选手姓名、单位、指导教师,甚至选手演唱的作品名称都没有标记,评委只能根据选手的真正演唱水平准确打分,避免了很多人为的不公平因素。庞大而权威的评委队伍是确保比赛过程公正、结果公平,发挥赛事导向性作用的关键因素。在决赛中,一场比赛多至近30位评委,少至18位评委,评委数量也是所有赛事之最,去除2个最高分、2个最低分,剩余的有效分数就能准确反映选手的真正水平。另外,为确保比赛优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本次比赛并非所有组别最终都有金奖。按照国际惯例,当所有选手都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水平时,可以空缺金奖甚至银奖,比如在中专组比赛中,因为选手年龄不高,演唱难以成熟,所以金奖空缺,师范院校教师艺术歌曲组最高奖本次也只有一个铜奖等。

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在推出优秀的声乐人才、交流先进的教学经验、提升声乐演唱的学术水平方面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笔者作为本次比赛的中国作品组评委之一,亲身经历了这次大赛,将本次比赛的两点思考抛砖引玉,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思考一:关于在原创作品比赛中,中国选手与韩国选手在演唱上略有差距

中国原创作品比赛是本次展演最大的亮点与惊喜,吸引了很多老师与学生的观摩,这是展演以来首次设置中国原创作品的比赛。原创作品最受选手欢迎的曲目有:《妈妈的金达莱》《我爱祖国的早晨》《瑞雪兆丰年》《稻花盛开的地方》《石榴花 》,这五首作品旋律优美,但都有一定的演唱难度。评委们也非常好奇,在中韩选手共同演唱相同的中国原创作品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但结果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中国原创作品居然被韩国选手摘走桂冠,原因之一是韩国选手演唱的中国歌词竟然比中国人还要标准。其实,细细分析,不单单是语言的问题,更多的是技术和音乐的问题,她们普遍更善于表现音乐的内在与线条,用更细腻的感情去表达音乐本身,音乐往往排在声音之前。

由此,笔者想起了国际歌剧教育学会音乐总监傅海静先生和学会主席宋一先生在2016年的一项壮举,他们自己作为全程导演和指导,邀请美国大学生来国家大剧院用中文演出整部歌剧《原野》。艺术总监傅海静说道:外国人唱中国歌的不新鲜,但用中文演唱整部歌剧还是第一次,国际歌剧教育学会已经能够做到。《原野》一共公演四场,其中在中国国家大剧院演出两场,在美国演出两场。美国大学生在语言、音乐及技术都把握得非常到位,轰动了现场,尤其是在美国用中文演唱全场歌剧的时候,震撼了美国观众,全场起立鼓掌,经久不息。著名导演李稻川(金湘老师的夫人)在国家大剧院现场激动地哭着说:这是要载入中国音乐史册的伟大事件!对此,应该引起我国的声乐教育家、歌唱家及声乐学生的冷静思考。

思考二:关于“民族组”选手曲目选择缺乏地域特色的思考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各地区都有体现自身特色的地域文化。就地方民歌来说,它们是中国民族声乐创作的源泉,可以说没有民歌就没有中国的民族声乐。在本届大赛中,“民族组”选手演唱的曲目以现代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和民族歌剧选段为主,很少有选手选择演唱地方民歌,这是本届大赛,也是近年来中国其他类别声乐比赛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地方民歌虽然表现得“土”气,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它们是地方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朵奇葩。地方民歌演唱中的咬字吐字、吸气用气、情感体现都有独特的方法和韵味,是民族声乐学习者学习演唱的基础训练,应该在当前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和本次赛事中得到应有的重视。

结语

回眸过去,展望未来,我们热心期待第九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歌剧声乐展演”暨“第三届国际大学生歌剧声乐比赛”的举行,衷心希望中国音乐学院与国际歌剧教育学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国高校歌剧声乐人才的培养,这将对于中国歌剧声乐事业的发展和振兴大有裨益。

目前,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我国的文化建设事业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音乐学院是研究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音乐的学术重镇与艺术实践高地,其中国传统音乐研发中心亦特别注重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阐扬。我们有理由相信,办好这样的全国性声乐展演活动,必将持续提升我国声乐教学水平。而我国声乐艺术的长足进步与发展,在我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过程中,必将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发挥讲好中国故事的示范效应与促进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赵琳宇.发挥国家级赛事导向性作用 推动歌唱艺术繁荣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声乐比赛综述[J].人民音乐,2014(12).

[2] 于贵祥.美妙的歌声林城绽放——“‘珠江·恺撒堡钢琴’第四届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比赛”综述[J].歌唱艺术,2016(01).

(责任编辑:刘露心)当代音乐·2017年第19期汪琦:中国著名湘籍女歌唱家的演唱特质分析当代音乐2017年第19期

推荐访问:国音 之声 天籁 绽放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