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愿好戏永不落幕

愿好戏永不落幕

发布时间:2022-11-04 13:50:06 来源:网友投稿

在迈向亚洲演艺之都的路上,上海已然是国际航母级剧院的“码头”,如今逐渐成为他们在中国巡演的“源头”、始航站。

2018静安现代戏剧谷的成功之处在于让人颇有幸福之感,这诚然是主观感受,但也是今年上海戏剧圈内外人士共同的感受。尽管此前,现代戏剧谷的重点多在一个商业戏剧大赏的仪式,并不曾大张旗鼓地引进当下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海内外剧目。所以,去年才启动的戏剧展演环节,缓缓升级,到今年引发爆点,颇令人始料不及。

首选上海:俄罗斯剧院群 看中演艺“码头”

俄罗斯的地理环境、历史风云、民族性情融合而成的俄罗斯文艺,无论经历哪个时代,都是世界文艺的巅峰之一。与法国并称为芭蕾发源地之一的俄罗斯,在戏剧、音乐、文学、美术方面均有留下传世之作的众多名家,其璀璨光华举世闻名、有目共睹。舞台艺术,则是综合了各类艺术形式的视觉和思想盛宴。近两三年来,几乎每年都来上海的马林斯基剧院,上演过歌剧《黑桃皇后》—大幕拉开,镜框式舞台不仅有着文艺复兴时期的画面透视感,还有着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巡回画派的美学风格。他们带来的古典芭蕾舞剧《舞姬》,则以32个群舞的“高配”和梦幻般的美感,让观众瞬时忘记身处剧院。以古典芭蕾的风格为基调,但同时比其他版本更强调戏剧冲突和人物表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更像是芭蕾舞演员出演的莎剧……只是,以上的唯美,都不如此次现代戏剧谷上俄罗斯亚历山德琳娜大剧院带来的两出剧目“深刻”。

更“深刻”且又具有现代审美的两出大戏分别是:由希腊导演提奥多罗斯·特佐普罗斯执导、改编自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的代表作《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以及瓦列里·福金导演的《哈姆雷特》。

先简述一下亚历山德琳娜大剧院为何是俄罗斯剧院的“鼻祖”。1756年8月30日,彼得大帝的女儿伊丽莎白女皇下令在圣彼得堡建立俄罗斯第一个国家公共剧院,命名为“俄罗斯悲喜剧院”。因为它的建立,促进了俄罗斯在剧院表演艺术领域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因此,剧院启幕日,亦即俄罗斯职业剧院诞生日。历经各个时代,几易其名,1991年起被称为“亚历山德琳娜大剧院”。同时,为了纪念伟大的普希金,该剧院还保留了名字“俄罗斯普希金戏剧国立剧院”。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展现的是一个荒谬的故事。戏剧作家布莱希特听说过一个军中女商贩的传闻,就把它发展成这出名垂青史的反战戏剧,因为正好创作于一战时期。大胆妈妈率领其不同生父的三个孩子,拖着货车辗转于战争中,指望卖货发财。她期待战争不停歇,这样自己的货品就能一直卖高价—哪怕她的三个孩子最终也都死于战争。全剧展现的就是这么一股小人物的悲苦矛盾—战争一步一步夺走自己孩子的性命,可母亲却为了一线生机而追着战争走。最终,死神也来找大胆妈妈了。俄罗斯戏剧擅长让观众感觉到自身的渺小。当全剧大幕拉开的刹那,全场黑,唯有占满天幕的四排人头,被光映射出来,像极了《权力的游戏》中“凡人皆有一死”的无面者的宫殿,也暗示了剧情走势。

虽然全剧剧情并没有太大改动,但是在美学上走的是哥特风,所有人物几乎都是黑色服饰,但都有着象征着各自身份的裁剪结构。例如,大胆妈妈虽然黑色上身,但是款式是紧身工装裤,有着装货品的大口袋。唯一给全剧带来一抹亮红色的,也是战争中常见的流萤,她和大胆妈妈一样颠沛流离,以追随爱情的名义跟着军队里的伙夫谋求生路……

哈姆雷特的故事尽人皆知,所以如何在舞台上演绎这个故事才是看这出戏的最大悬念。福金的《哈姆雷特》是当下国际格局中,对莎剧的重新解读。进入剧场,还未入座,宏大气场扑面而来—拔地而起的铁架顶到了舞台的“天”;演区分了三层,仅一层就有近30级台阶。除了第一层之外,第二、三层演区的台阶是背对观众席的。在二层及其之上,背对观众坐了60位群众演员。仅有一位穿黑色西装的壮硕男演员巡场,以苍鹰一般的锐利眼神审视观众席—他看起来那么像克格勃。酗酒过度的哈姆雷特,开头是被两个侍从从剧场外抬到舞台上参加父亲的丧礼暨母亲与叔父的婚礼的;中了毒剑的哈姆雷特,剧终时也是横在挚友霍拉旭怀中的,此时挪威王子前来接管领地,又是一片歌舞升平……

这个哈姆雷特在外形上远远不及劳伦斯·奥利弗在电影《王子复仇记》中俊美,但十分符合西方历代皇家油画里寻常王子的形象,鹰钩鼻与苍白的脸,个子不高却神经质。整出戏坚硬生冷的铁架仿似严酷的客观环境,也是现代工业化的表达方式。在铁的缝隙中求真相、求真意的哈姆雷特终究隐隐地知道决斗中剑尖的毒液与所谓庆祝的毒酒,是自己和母亲的宿命—这样的情节在现代也时常发生。哈姆雷特感慨道:“上帝为你们造了一张脸,而你们自己又造了一张……”

近几年来,世界顶级院团连番抵沪,视上海为中国首演的始航站甚至唯一一站,与马林斯基剧院比肩的莫斯科大剧院,培育了戏剧大师梅耶荷德的亚历山德琳娜剧院,还有擅长演绎契诃夫名著的邻国立陶宛VMT国立剧院都纷纷抵沪,展示大国艺术风范。他们通过“静安现代戏剧谷”这一平台,首抵上海这个演艺大码头。首先,这也是源于能与国际演艺市场接轨的良性循环。码头效应,使得上海的国际艺术节庆、各大剧院甚至上戏、上音等高校,多年来储备了丰富的舞台艺术的市场运作经验。

其次,丰富多元的演出市场孕育出了高品质的观众。大家对舞台艺术品质的提升有着不断的渴求,不邀请全球顶级剧院的经典演出,不足以滿足市民的期待。再者,上海在全国演艺界的示范与引领,使得能在上海首演,不仅是订单的增加,更是一种荣耀的肯定……以上三点,足以使得国际顶级院团在开拓亚洲市场时,首选上海。

在迈向亚洲演艺之都的路上,上海已然是国际航母级剧院的“码头”,如今逐渐成为他们在中国巡演的“源头”、始航站。

戏剧大道:上海普通市民 享受大众艺术

“戏剧大道”这个概念早在2004年就提出了,当时由5家单位在上海戏剧学院发起了“戏剧大道演出联盟”。他们是话剧艺术中心、中福会儿艺、静安文化局、徐汇文化局和上海戏剧学院。当年,该项目列入了上海文化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到了2008年,明确了“主干道”是指华山路、安福路。分布于此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中福会儿艺和上海戏剧学院总共拥有8个剧场,集中在某一时间段同时推出10台话剧。加之,儿艺与对门的上戏之间,早就破除了围墙,所以在空间和剧目上,“戏剧大道”都真真实实地具备了“雏形”。

近年来,因为区域合并与调整,静安成了新静安,所以“静安现代戏剧谷”的主体也随之调整为三家:静安区文化局、上海戏剧学院和SMG旗下艺术人文频道。但是“戏剧大道”的理念越来越多贴近百姓—不是把沿着某条道路的若干剧场同时期里的演出“打包”算成戏剧谷演出,而是为一条路的环境、特质设计的专属演出。例如,去年,梅龙镇伊势丹商场面向南京西路上的一个名为《巴别塔是层薄薄的玻璃》的橱窗,将橱窗里的东西“活”起来了,“这层薄薄的玻璃”就是可以打破的“陈规”,演员也可以带动“静物”。4位演员分别来自中国、韩国、美国和墨西哥,她们还走出橱窗,试图以滚动的球与观众互动。有人兴致盎然,也有人害羞躲避。“看!那橱窗里的美女动起来了!”

有了去年的街头“橱窗戏剧”,今年5月18日至20日的吴江路,成了真正上演戏剧的“戏剧大道”。上海街头,作为戏剧舞台,其实也是回归戏剧之初的形态。戏剧本来就是一项从户外走向室内的演艺活动。无论中外,戏剧戏曲都起源于祭祀。中国古戏台都是户外的“亭子”,有顶无墙;莎士比亚环球剧院也是半露天,剧场内看戏要注重礼仪,户外看戏则可随时互动甚至放飞自我。而诞生在民间,演绎人们生活的戏剧,本该就与日常更为贴近。

与此同时,静安区政府给予的票务补贴政策也首屈一指。例如,票面上写明“票价:580元,静安区政府补贴200元”等字样,实际上意味着基本票子都是以7折价格优惠观众。票务补贴的总额有数百万元,是沪上同规模同等级演出中票价最为可亲民的。

合作备忘:与爱丁堡携手 打造演艺之都

静安现代戏剧谷临近尾声的高潮,是“壹戏剧大赏”颁奖礼。此前,静安区现代戏剧谷与英国爱丁堡戏剧节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明确将在这个世界一流的戏剧盛会上呈现上海文化周。与爱丁堡携手,也是为了把上海打造成亚洲演艺之都。上戏党委书记楼巍在“戏剧与城市:亚洲演艺之都的未来之路”国际论坛上透露,校方正在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演艺之都”项目出谋划策。

两年前,上戏出力,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国际剧协总部拉到了上海,落户静安。国际剧协的到来,为上海在戏剧、舞蹈等方面增添了国际资源。不久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交给国际剧协一个任务—在202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准备命名两个城市为“世界演艺之都”。上戏也融入了这个计划,参与策划、调研、推广等工作。

去年,上海入境游客突破873万人次,其中713万人次在上海过夜,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刷新。上海出品的《时空之旅》和《不眠之夜》两台演出已进入旅游者的视线,有观众甚至打“飞的”来上海看这两台戏。爱丁堡市议会文化委员会主席唐纳德·威尔逊表示,愿与静安区一起推动双方的艺术街区建设。连年来,爱丁堡越来越重视亚洲,艺术节不仅设有“韩国文化月”,还有“聚焦中国”项目。此前,北京的国家话剧院就在“聚焦中国”活动中受到关注,不少中国观众前往爱丁堡看戏。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为上海力争成为亚洲演艺之都提出了“5个聚焦”。首先是聚焦剧场建设,上海将重点支持包括静安现代戏剧谷、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力区等在内的8个演艺集聚区的形成。其次是聚焦剧目创作,以五年百部精品的创作目标,在文学、影视、舞台、美术、群文和网络文艺等重点领域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如沪剧《匿名者》《敦煌女儿》,话剧《新青年》《生命的高度》,歌剧《晨钟》,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等等。第三是聚焦演出经纪。这五年来,上海演出经纪机构数量飞速增加,既引进了美国倪德伦、英国真正好等知名演出机构,又大大发展了民营演出经纪公司,健全了中介功能。第四是聚焦演艺人才,唯有层出不穷的新人新作,才能让源头始终有活水,码头不断有客流。最后是聚焦新观众群体,将通过精准营销和文艺评论,提倡观前说、演后评,引领观众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观剧的新群体稳步形成。与此同时,还将继续完善公益性演出,营业性演出低票价及学生优惠票等措施。

有学者说,建筑能让一个城市变大,而文化才能让一个城市变得伟大。来自俄罗斯亚历山德琳娜大剧院的《哈姆雷特》《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来自日本铃木忠志导演的《特洛伊女人》及英国壁虎剧团的《学院》等剧目,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舞台上的道具布景和演员风采,也看到了他们所代表的城市和国家的缩影。这正应了千百年来流传在戏剧圈内外的几句话—“城市大剧场,剧场小城市”“天地大戏台,戏台小天地”以及莎士比亚的名言:“世界,就是一个大舞台。”

最后,在现有基础上鸡蛋挑骨头地多想一步—何时能在城市中复苏若干中国古戏台和茶园呢?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力区的建设,是写进“十三五”规划的文化要事,具体体现在今后5年内在黄浦区环人民广场一带,将新建、改建二三十座剧场—相当于眼下上海最活跃的剧场数量的总和。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力打响四大品牌”,发布了上海文化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上已出台的“文创50条”,都明确提出要把上海打造成亚洲演艺之都。

眼下,致力于剧场建设的不仅有黄浦区,还有徐汇、虹口、长宁和浦东新区等。徐汇滨江将建造六座大小不一的音乐剧专门剧场。虹口区与百老汇最大的剧场经营公司倪德伦合作,携手共建上实音乐剧中心。长宁区将建设虹桥百老汇剧场。而在浦东新区将树起上海大歌剧院,希冀其对城市的推动作用堪比于悉尼歌剧院之于悉尼……留心分析一下当下引进的剧目和即将建造的剧场及其集群定位,仔细想一想以下几个问题:在亚洲演艺之都上演的剧目只聚焦于欧美吗,能否也适当多展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元文化?是否只有百老汇音乐剧这一种类型的剧目才有盈利可能吗?当新一轮剧场建设暂告段落之后,我们应该以何种内容错位竞争?

新近恢复开台的中国大戏院,原本是专业京剧剧场,是梅兰芳、程砚秋经常登台的地方,现在似乎与时俱进成中外戏剧汇聚之所。那么,当我们与各国戏剧人交流愈发频繁之际,作为東道主应该以何待客?我们可以请外国友人去吃小笼包、春卷、虾肉馄饨。但是,我们请外国友人享用中国传统文化盛宴的时候,是否还是只能去逸夫舞台、宛平剧场和周信芳戏剧空间这三个戏曲专业剧场?

在忙着与外国戏剧对标的时候,我们何时也能全盘恢复若干看戏的古戏台和茶园呢?那才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戏曲演出和观赏的情景再现。

作者 新民晚报文体中心主编,青年文艺评论家

推荐访问:好戏 落幕 永不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