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的温阳通督针灸理论指导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传统针法。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温阳通督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9)24-0104-02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之一,此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据统计,颈椎病中椎动脉型约占10%~15%,约有70%的颈椎病伴有椎动脉受累表现[1]。全国名老中医张沛霖,在六十余年针灸临床中,创立温阳通督理论指导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临床应用中疗效较为显著。笔者采用温阳通督法治疗与常规针灸法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0例,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平均分为治疗组(温阳通督组)与对照组(普通针刺组)两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28~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72±10.57)岁;病程3个月至10年,平均病程(5.01±2.90)年。对照组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齡在30~65岁,平均年龄为(46.81±10.61)岁;病程6个月至12年,平均病程(5.50±2.97)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2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2]:①颈性眩晕为主,甚至于有猝倒发生;②旋颈试验阳性;③X片显示颈椎节段不稳或钩椎关节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在20~65岁之间;②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③能够配合治疗及观察。
1.4 排除标准 除外颅脑颈椎肿瘤、美尼尔氏病、脊髓损伤、严重心脏疾病、严重骨质疏松、精神病患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① 针刺治疗,所用针具选用“顺和牌”30号1.5寸一次性毫针,取穴根据石学敏主编《针灸学》颈椎病篇[3]主穴:颈夹脊穴及风池、肩井、后溪、合谷、外关。配穴:心悸、恶心欲呕加内关、丰隆;头痛加率谷、头维,偏头痛加中渚;视物不清加太冲、光明。项背腰痛加委中、肾俞;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期间配合红外线照射项部。② 取针后手法调整颈椎小关节,让患者卧位,医者首先点按拿患者项肩部1min,使之放松,之后一手扶患者项部,一手扶额,持续牵引下,旋转调整患者颈椎,矫正有偏歪的颈椎棘突,以响为度,左右各一使颈椎小关节紊乱恢复,解除关节紊乱对椎动脉的影响,每个疗程做1次。
治疗组:① 艾条灸督脉项段(大椎至风府一线)及百会穴,以局部皮肤温热可耐受、皮肤发红为度,20min;② 灸后行针刺,取穴按张老温阳通督理论,重点以督脉、膀胱经、少阳经为主,切脉选穴,重点风府、风池、大椎、百会、完骨、通天、后溪穴(皆为张老常用经验穴)诊查耳前脉、人迎脉、寸口脉气,调针运气,补虚泻实,把脉象调至平和有力,30min后取针。③取针后同样进行手法调整颈椎小关节,方法同对照组,也是每个疗程1次。两组皆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6 疗效评定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症候诊断疗效标准》[4]中眩晕、颈椎病制定。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颈部活动自如;显效:眩晕较前明显减轻,恶心呕吐消失;好转:眩晕减轻,恶心欲呕明显减轻或消失;无效:2个疗程后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从中医经络来看,督脉主要循行于头项部及背部正中,总督全身之阳气、统率周身之阳经,有“阳脉之海”“诸阳之会”之称;张老根据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变部位及督脉的生理特点,认为本病与阳气受阻、督脉瘀结有关;《灵枢·口问》中说:“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由于督脉瘀结,经脉不通,导致督脉及其他经络、相关脏腑、气血的功能紊乱,脑髓失养,从而导致眩晕、头痛等一系列症状。本病与脑、肝、肾等脏器密切相关,虚证为主。
从现代医学来说,多数学者的共识是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因为颈椎退变、损伤导致生理曲度改变、椎小关节紊乱、骨赘形成甚至于环枢椎半脱位、局部水肿等直接压迫椎动脉或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反射性引起椎动脉痉挛,导致椎动脉供血不畅,上行不足,致使脑干和迷路缺血缺氧所致[5],与颈椎慢性劳损、头颈部外伤、颈椎周围急慢性炎症、颈椎发育不良(先天畸形)等密切相关[6]。
张老认为[7],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中医属于眩晕、头痛范畴,其发生主要是由于阳气不足,督脉不通,导致气血不能上荣脑髓、导致五官九窍失养而发,治之必须以温为主,以通为要,其中督脉及三阳经是最主要的经脉,从而建立温阳通督理论。
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结合现代医学的理念,张老认为可以应用温阳通督理论指导治疗。督脉为诸阳之会,总督周身阳气,督脉经气不足,则阳气不升,脑失所养,而发为眩晕、头痛等症。阳气得热则升,经气得热则行,通过针刺通络,艾灸温经,手法扶正,三者配合,有溫经通络、活血定眩之功效,松解粘连挛缩、调整小关节紊乱之意义,从而激发督脉的经气运行,使督脉通畅,脑髓得养,眩晕头痛等症自然消失,从而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按张老温阳通督理论,治疗组取穴重点以督脉、膀胱经、少阳经为主,督脉主阳,下行别络于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阳气可以通过督脉调节,使膀胱经脉气得到涵蓄、调济。张老认为督脉与足太阳经同入络于脑,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督脉经气不足、髓海空虚而致,治宜扶督脉以改善阳气不足使之得升,选穴多取二经交会之腧穴如百会、风府、风池、大椎、完骨等以加强头部阳经之经气,达到髓海得补的效果。
实际操作中,张老的切脉选穴也非常有特点,根据诊查相关经脉的脉气大小、滑涩、浮沉、虚实等,从而来选择穴位、调整针刺手法来达到调整经络之气的作用,有的放矢,故其疗效也立竿见影。
综上所述,温阳通督理论指导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安全性高,疗效好于常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邵涛.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5):700-701.
[2]孙宇,陈琪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6):472-476.
[3]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207-208.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1994:189-190.
[5]宋敏,蒋宜伟,史达.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颈腰痛杂志,2003,24 (5):310-312.
[6]孔炳耀,李俊.中西医结合神经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25-326.
[7]张沛霖.张沛霖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42-46.
(收稿日期:2019-10-10 编辑: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