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专科医生“下挂”社区,一个积极的信号!

专科医生“下挂”社区,一个积极的信号!

发布时间:2022-11-04 15:15:05 来源:网友投稿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作为一种比较理想的医疗就诊模式,已逐渐为人们所熟悉。

为了尽快提高社区医疗的诊疗水平,逐步将大中型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工作分流到社区医疗机构,2007年初卫生部提出“大医院医生下挂到社区”的发展策略,将大医院过剩的医疗资源分流到社区医疗机构。

但近期有医生向记者反映,“下挂”到社区的医生并未真正分担社区医疗机构的工作,也未尽到传、帮、带社区医务人员的职责,有的甚至敷衍了事。

针对这一现象,记者走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采访了相关专家,他们提出,要想真正建立起“健康进家庭、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格局,还需培养真正为社区医疗机构服务的适宜人才。

那么,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专科医生“下挂”社区的进展如何?还存在哪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完善?请听相关专家对此的看法。

●优势

专家声誉吸引患者下社区

在天津市天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遇到了前来就诊的杨大妈,因患有糖尿病,她需要常年到医院就诊,以前她都是去离家很远的大医院,起个大早还不一定能挂上号。最近她看病变轻松了,原因是天津医科大学代谢医院孟东副教授在离家很近的社区医院出诊了。

杨大妈告诉记者,“以前在大医院挂孟大夫的专家号太难了,现在在社区医院就诊,不仅人少,离家还近,服务也很周到。”

自从专家下社区出诊后,像杨大妈这样由大医院转诊到社区的患者不在少数。据刘铮介绍,去年一季度他所在的天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月平均门诊量7 500人,比去年同期高出10%。

刘铮说:“专科医生‘下挂’到社区能分流大医院的患者,从而使大医院的专科医生把精力放到治疗疑难杂症上,这才是真正合理分配了卫生资源。”

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玉玲认为,专科医生“下挂”社区还能给患者这样一个积极信号:社区里也有优质的医疗资源,小病完全没必要到大医院“凑热闹”。“渐渐地患者了解到社区医疗机构的服务模式,就会主动到社区就诊。”

“传帮带”社区医生效果显著

除了以专家良好的声誉引导居民进社区外,专家下挂社区还有一个利处是传、帮、带社区医务人员。

“赵医生,为什么化验单上我的血脂显示正常,你还要开降脂药给我呢?”来社区医院就诊的孟老伯有些不解。

“这是根据最新的‘防治指南’,对你的治疗方案作了调整。”赵医生解释说,是否需要进行降脂治疗,不能只看化验单上的血脂指标,还要对患者做危险因素分析。一番话听得孟老伯连连点头。

赵医生告诉记者,这些慢性病防治的新知识,是他在大医院专家到该中心坐诊时学到的。

刘铮说,“专科医生不仅受老百姓欢迎,他们的诊疗水平也是一流的。前几日,我中心有一个拉肚子的患者,全科医师初步诊断是普通的肠胃疾病,开了点消炎药,结果很长时间都不好。专科医生来了后,发挥了专业特长,建议患者去大医院做个肠镜,结果发现是溃疡性结肠炎。”

李玉玲认为,专科医生平时在医院里负责专科门诊,相比全科医生更容易在自己专业范围内作出专业判断,他们下社区言传身教,会大幅度提高社区医生的诊疗水平。现阶段,社区医生受教育机会相对有限,大医院专科医生进社区,不仅可以缓解目前社区医疗机构人力匮乏的现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

●问题

专科医生进社区执业受限是难题

“以上仅仅是谈了专科医生下社区有利的一面,实际上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弊端。虽然,我们能够在专科范围内提供一定的帮助,可是遇到专业外疾病我们就会觉得力不从心。”嘉兴市第一医院刘斌曾“下挂”该市的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向记者坦言“我是呼吸科医生,而社区里常见病则是内科疾病和慢性病,很难发挥自己的优势。”

刘铮也有同感,“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做一些基本的生化、肝肾功能检查,对于病情比较复杂的患者,专科医生只能建议他们到大医院补做更全面的检查。最明显的是肿瘤科医生,他们‘下挂’到社区作用就会小很多,门诊显得比较冷清。”

不仅如此,在《执业医师法》中还明确规定,医生必须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进行医学诊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出具相应医学证明文件等活动。

“根据这条规定,医生不能只是凭着‘好心’超范围行医,否则一旦发生纠纷,对自己非常不利。”四川省古蔺县观文镇诊所梅松政表示,社区医疗机构患者数量较少,多是常见病患者,很多专科医生是某个专业的‘高手’,如果不能超出执业范围诊疗,这些专科医生‘下挂’到社区就失去了作用。”

下挂时间短医生工作难安心

除了执业范围受限外,专科医生进社区医疗机构工作时间太短也是一个弊端。据了解,各地对专科医生“下挂”社区的时间要求都不长,长则一年,短则只有半个月。

刘铮表示,“下挂”时间短的最大弊端是专科医生不能安心在社区服务机构工作,很多医生“两天打渔、三天晒网”并没有发挥应尽的义务,从根本上失去了“下挂”的意义。

“时间短更会影响诊疗效果”,李玉玲认为,社区医生是最贴近居民的医务人员,提供的是“六位一体”的医疗服务,如康复、护理、预防等,这都要求医生跟患者必须建立起长期的联系。如果专科医生“下挂”仅几个月,可能刚刚被患者熟悉,医生就要离开,效果肯定不好。

刘斌说,他刚“下挂”到社区医疗机构的时候,大多数患者都不愿意找他,都是找熟悉的老医生。“如果我们也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里服务多年,对大多数患者的病史和习惯非常熟悉,也许患者就会很配合治疗,效果会好得多。”

●解决之道

针对社区需求安排医生

对以上情况,天津市新村街社区医院院长王贵德表示,不仅要增加专科医生下社区的时间,还要有针对性地安排社区医生的具体工作。“不同社区疾病谱不同,建议由各社区医疗机构根据需求向卫生部门提出申请,然后卫生部门有针对性地安排专科医生下社区。”

刘铮认为,这个方法很好,“例如,有的社区糖尿病患者多,有的社区高血压患者多,根据需求就可以按照一定比例有倾向地选择下社区的专科医生。”

北京积水潭医院李凌也提出了解决社区医疗机构人力不足问题的办法。她说,我们可以效仿国外的做法,“在大医院工作的医生如果技术水平一直没有提高,例如,不能晋升为主治医,就会被直接派往社区工作。这些医生既有在大医院工作的经验,又能安心在社区工作,无疑会提高社区诊疗水平。”

需全面提升全科医师

从有效地缓解社区医务人员匮乏的现状来说,虽然专科医生下社区这项政策对社区医疗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但也存在着一些阶段性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还应全面提升全科医师。

解放军总医院李小鹰教授认为,能够把患者留在基层的只有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是医生中的多面手,其作用是其他专科医生无法取代的。在西方发达国家全科医生很受欢迎,而我国很多人都认为全科医生是‘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不精通’的‘万金油’。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只有在改变这种观念,提升社区医生的社会地位,才能吸引更多的全科医生立足本职。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朱继红教授建议,给予社区医生大医院医生的身份。“有了这个身份,他们会更有干劲儿。这时,再将他们作为大医院的医生派到社区,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也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全科医生非常渴望对知识的获取,国家已经将培养全科医生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重点,并明确了也只有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才能真正缓解看病难的问题。”李小鹰如是说。

推荐访问:专科 信号 医生 社区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