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急救护理;门诊;中小型医院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4-0868-02
随着急救医学的不断发展,急救护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在中小型医院的急救护理中,仍然存在不少极需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根据工作经验,结合目前中小型医院急救护理的状况,提出改进措施,现探讨如下。
1 急救护理存在的问题
1.1 急诊管理混乱
1.1.1 岗位人员安排不合理,许多中小型医院都是门诊兼急诊,工作人员少,中班、夜班、节假日全部门诊岗位值班人员少,不能有效地保障急诊抢救工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一带,交通建筑业发展快,意外经常发生,门诊护士往往顾此失彼。
1.1.2 急救药品、器械无专人管理,配备不齐,保养不当,交接不严,遇到抢救危重患者时缺这少那。甚至急救仪器损坏也无人报告,无人维修,延误抢救时机。
1.1.3 急救护理制度不健全,常规急诊的抢救护理程序混乱,有的医院为了应付检查,定了制度也是虚设,从未进行过检查落实。
1.1.4 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有些中小型医院急救器械配备不全、落后,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
1.2 急救护理人员素质差
1.2.1 思想素质差,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护士工作由于社会、经济原因而被部分护理人员轻视。对于急诊患者的病理生理反应如呕吐物、分泌物不能正确对待,及时清理,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
1.2.2 急救意识差,有的护士对急救护理认识不足,加上平时工作松散,训练少,一旦遇到危重患者抢救时束手无策,有的甚至在危重患者抢救时漫不经心,习以为常,无责任感。
1.2.3 急救护理技术差:在门诊急诊时,常见到一些护士给危重患者输液时,往往要重复穿刺几次,不能一针见血。部分护士对徒手心肺复苏,常见病的抢救程序掌握不佳.不能积极地配合急救,常处于被动状态。
由于以上诸多因素,致使一些本可能挽救的生命,却由于急救护理不当而死亡,因此,提高急救护理水平迫在眉睫。
2 对策
2.1 提高急救意识,加强对急救护理管理
急救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急诊科是医院的一个窗口,急诊工作质量的好坏,抢救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医院的声誉。因此,各级医护人员都要重视急诊工作,中小型医院应成立急诊科急救小组,急诊人员必须德才兼备,精明能干。急诊科护士长应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急诊护理工作制度等,强调急救护理中突出一个“严”字,即严守工作岗位,严格的规章制度,严格的操作规程,严格的查对制度,严格的交接班制度。急救药品、器械等规范化管理,做到四定三及时,即定人、定位、定品种、定数量,及时检查、及时补充、及时维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急救护理中“急”的质量。
2.2 提高急救护理技术
2.2.1 加强对急诊护士的“三基”理论学习及操作训练,认真学习急诊医学知识,熟练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常见急诊急救程序,熟识常用药物剂量,考核奖优罚劣,培养技术骨干,以点带面。也可以用操作比武的形式,充分调动急诊护士的积极性,使每个护士能熟练掌握插胃管,输氧,置导尿管,静脉穿刺,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等急救技术。只有过硬的本领才能保证在急救患者时“稳”中求“准”。
2.2.2 主动配合抢救,通常第一个接触急症患者的是护士.此时护士应担负起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把患者当亲人,不怕脏、不怕累,争分夺秒,准确无误地抢救每个危重患者。首先通过看、问、摸、嗅来迅速判断患者是急性创伤休克、急性中毒,还是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它意外,积极采取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如服毒的患者立即洗胃,呼吸停止应立即建立人工气道.进行人工呼吸、输氧,不应等待医生来才开始急救。
2.2.3 细心观察病情,在急救护理中应根据各类急症的特点,细心观察病情发展,注意患者的反应,测量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以了解抢救效果,如有异常或无变化,均要与医生联系,调整救护方案,充分体现急救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和有效性。
2.2.4 急诊患者经过抢救后病情稳定或进一步治疗。手术时应由急诊护士亲自陪送至监护室、手术室、病房,在运送途中应备好急救药品、器材,小心搬动,避免加重损伤。保持各种管道固定、通畅,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交待病情、治疗及有关事项,并完善、准确、及时写好急救护理经过,总结经验教训,利于提高急救护理技术。
[责任编辑 高莉丽 邓德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