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2-11-04 18:4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近年来,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成为我国学界的热点研究领域。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本文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大致分为初识期(1995-2002)、热潮期(2003-2011)和稳定期(2012-2016),并主要从文化旅游资源概念界定、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发展阶段、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主题等方面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进行了回顾,分析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文化旅游;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3-0163-03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属于旅游管理的研究范畴,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学术研究热点。随着我国步入“新常态” “一带一路”等战略背景,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第三产业正努力求取进一步发展。旅游本身对城市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加、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人们对城市的了解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旅游事业迅速发展的当今,人们的旅游需求已不只是满足于对自然风光的游览,正日益向文化旅游等高层次方向发展”[1],这一认识凸显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迫切性。

“没有文化的旅游不是真正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2]。笔者通过比较准确和全面的文献收集发现,我国学界在1995年发表第一篇关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论文[1],迄今已有21年。如今,学界对此课题研究不仅没有冷落,反而以更多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更好地契合时代特点,更加深入细致地去进行研究。本研究主要对从中国知网搜集到的1995-2016年间(截至2016年9月15日)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文献进行思考分析,目的在于厘清文化旅游资源概念、梳理研究发展阶段、回顾研究主题,在理性反思的基础上探索这一研究的未来趋向。

一、文化旅游資源的概念界定

大部分的文献有提到文化旅游、旅游资源,并且将其作为关键词,但对文化旅游、旅游资源的概念界定,学者之间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观点,关于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界定更是少见。笔者认为,界定文化旅游资源这一概念非常重要,对文化旅游资源研究有着很大影响。

笔者发现,对文化旅游、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三个概念不同学者持有不同观点。大体可以分为理论概括方式、事物列举方式、理论概括与事物举例相结合方式。

采用理论概括方式即直接下归纳性的抽象定義。例如“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都可称之为文化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相比,文化旅游资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3];还有学者提到“旅游资源包含两个大的类别: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一般看来,广义的文化旅游资源等同于人文旅游资源;狭义的文化旅游资源特指以文化吸引为最主要功能的对旅游者产生强烈吸引力的文化现象”[4]。

采用事物举例方式的学者没有下归纳性的抽象定义,而是列举出具体的旅游资源。例如,有学者从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规划实践角度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实体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指一切以景观实体为构成并可供旅游者直接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民族文化部分,如建筑、交通、特色城镇和村落、节庆场所、纪念地等;第二类是社会氛围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指一切以旅游者可以感受到的由物质、行为、观念等构成的文化氛围部分,如器物、饮食、服饰、习俗、语言、思想观念等;第三类是精神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指狭义的精神创造部分,如民间文学、神话、戏剧、歌舞、音乐、绘画、工艺、哲学、宗教等部分[5]。

采用理论概括与事物举例相结合方式的学者既下归纳性的抽象定义,又列举出具体的旅游资源,认为文化旅游资源主要表现为大量现实存在的富有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之中,“文化旅游是旅游的重要形式,它是指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是旅游者带着了解历史、建筑、艺术、宗教、风俗民情等特殊目的去参观游览或参与的活动”[6]。

笔者发现,对文化旅游、旅游资源等概念界定采用理论概括方式居多,具有高度的抽象,但是不容易被理解。而事物列举方式将概念具体化,容易被理解,但是难以穷尽。理论概括与事物列举方式相结合,既有抽象,又有具体事物界定,避开了单独使用理论概括方式或事物列举方式的不足之处,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概念界定方式。文化旅游资源是文化旅游与旅游资源的复合,只有将文化旅游的本质特征和旅游资源的要点结合起来,才能较为正确地理解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而文化旅游的本质特征就是人们通过旅游而感受文化的一种活动,旅游资源的要点则是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两大类,以及这两大类包含的若干个小类别。旅游资源是文化旅游的基础,文化旅游是旅游资源的展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资源是旅游业产生吸引力的源泉”[7],文化、旅游、资源这三者有机的结合便成了文化旅游资源。

因此,笔者认为,文化旅游资源是以文化为导向、旅游为目的、资源为基础、人作为主体,是独具文化符号特征,并具有可开发性、可传播性的一系列外在物质形式或者内在精神思想的总和,其目的是使游者在活动中达到感受文化内涵、增加知识、陶冶情操等积极效果,进而推进旅游业更进一步发展,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发展阶段

通过统计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发文年度分布,可以看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进展情况。1995-2016年这21年间,我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初识期(1995-2002年),这一阶段的发文量很少,仅仅对西南地区几座城市的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以及极具地方代表的景观具有可开发资源的初步介绍为主,很少谈及资源开发的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阶段为热潮期(2003-2011年),这一阶段发文量飞速增加,其中2011年高达 60 篇。由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文化旅游的刺激,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第三产业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与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其中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不仅仅满足物质需求,对精神文化享受也越来越多,而文化旅游又是精神文化享受的重要内容,这无不大大促进了文化旅游的发展。因此,学界掀起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热潮。

第三阶段为稳定期(2012-2016年),多范围、多视角、多方法成为这一阶段的特点,不仅仅研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还对资源开发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思考以及对缺陷的弥补方法。但是,有关中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比的文献屈指可数,团队型的合作化研究模式同样很少见。

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主题

“统计文献的研究主题分布可以揭示人们在该领域已经研究了什么,还要研究什么,甚至应该研究什么,以及整体发展形势如何等等”[8]。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我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主题汇总分析如下。

第一,21年来,随着我国文化旅游资源研究由初识期、热潮期进入稳定阶段,学界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基本理论问题的阐释逐渐深入。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入手,分析文化旅游的开展形式,在资源开发的前提下,提出建设性的理论,做到文化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进程中得到更大的宣传。另外,人们在传统旅游的基础之上,不再将其简单作为一项活动形式来看待,在文化旅游资源层次方面,人们更加注重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涉及的有利部分,并和时代背景结合起来,使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关系到地方文化兴衰[6]、旅游业务发展[9]、人们精神消费[10]、经济效益[11]等,并逐步向多元化扩散。但持续的开发热度,难免会超过文化旅游资源本身的负荷能力,也因此催生了诸多负面问题,又使得相关研究涉及了文化旅游资源该如何开发、开发所产生的问题、如何解问题、如何保护性开发,等等。

第二,地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自从进入初识期以来就已成为主要研究主题,其中对地区和城市的研究尤为突出。例如,湖南西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12]、开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13],等等,均以某一地域作为研究主题,对当地以及周边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了最为直接的理论依据。一方面,对县级地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提出,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丰富多样和相对集中两大特点[14],相关研究论述了开发现状,提出在其开发旅游资源的一些构想及科学规划的建议。另一方面,对省级地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指出,建成旅游大省或民族文化大省,不能不讨论旅游与文化的问题,而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其中一个最基本的关系[15],文化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最新趋势,旅游资源大省必须以文化旅游作為旅游业的主要发展方向[16],同时要着力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全面提升产业素质,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增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力争将旅游产业培育成全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17]。此外,也出现了少量关于乡镇、校园、具体景观等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内容,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第三,进入热潮阶段以来,文化旅游资源类别开发研究得到深入发展,引人注目的包括宗教、民俗、历史、饮食、民族、名人名居等大类别,以及山水、体育、古建筑遗址、武术、红色文化、渔业文化、农耕文化、曲艺文化等子类别。以宗教类别为例,可以发现学界对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表现出十分热衷的态度,认为宗教文化与旅游关系十分密切[18],其开发是一项需要慎重对待的工作,应着眼透过大量的实体性景观和活动性景观来挖掘其中包含着的能够满足人们旅游需求,激发旅游动机的文化因子,并将其组合成完整的旅游产品[19],才能有效保护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促进其与社会相适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前形式下有利于宗教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实现“双赢”[20]。再者,学界对民俗文化的研究多是进行一个地方的整体民俗的研究,指出“民俗文化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地说就是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和习俗”[21]。对于各个大类别和子类别,许多研究主题是相互贯通融合的,研究的内容,都是先以大的类别处理,再层层分化,形成单一特定的种类,结合具体旅游资源开发的要点,最终完成的主题内容。

四、结语

通过对1995-2016年这21年间的我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文献进行分析,笔者得到了以下几点思考:第一,目前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界定仍然存在问题,因为其带来对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类型和要点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很大影响,所以未来需要学者对概念界定进行系统性的认识。第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这一热点已在我国兴起,从初识期到热潮期再到平稳期可以发现,但是学者借鉴国外、中外比较的意识还有所欠缺,对于需要团队研究的问题,学者间的合作还需要加强,这样有助于学者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并且有利于人们避免盲目进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第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虽然已经成为当今学界研究热点并且取得了很多成果,覆盖了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地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文化旅游资源类别开发研究等主题。但是,不同主题之间的研究成果数量与质量相差很大,对一些顺应时代潮流的子主题的研究,是今后仍需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世宜,李红,曹诗图.对三峡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构想[J].中国三峡建设,1995(1):49-50.

[2]梁锦梅.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J].福建地理,2000(2):34-36,54.

[3]杨利芳,张继前.黄土高原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山西省临汾市为例[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82-87.

[4]李光梓.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刍议[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2):99-103.

[5]杨寿川.云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75-76.

[6]骆凯.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系统管理[J].法制与社会,2008(6):164.

[7]陆世军.云南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经济旅游研究,2007:109-111.

[8]郝成淼.我国外語教育政策研究的概况与前瞻——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1993-2012)[J].现代大学教育,2013(1):57-64.

[9]张晓萍.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人类学透视[J].思想战线,2002(1):31-34.

[10]李秀金.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系统管理[J].理论学刊,2005(2):115-116.

[11]吴书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隐忧及对策[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6):20-26.

[12]李向阳,蒋才芳.湖南西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及其保护对策[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22-124,128.

[13]郭鹏飞,张芳芳.开封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J].城市旅游规划,2014(8):113.

[14]张林生,曾克峰.庐山南麓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问题探讨[C]//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2006:87-89.

[15]陶犁.论云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J].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0(6):78-80.

[16]刘晓霞.陕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人文地理,2004(5):18-21.

[17]陈培.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J].科技风,2008(5):114.

[18]张建忠.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J].生产力研究,2009(7):140-144.

[19]华钢.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J].网络财富,2008(4):162-164.

[20]殷金桃.略谈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需注意的问题[J].科技信息,2007(33):542-543.

[21]邵明翔,余志祥,熊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主题研究[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90-92.

推荐访问:资源开发 反思 回顾 研究 文化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