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目前东北亚旅游合作存在的问题以及阻碍东北亚旅游合作的阻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东北亚旅游合作的新构想:立法,合作共赢;市场细化与宣传;旅游信息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强培养国际化旅游人才。为东北亚旅游合作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东北亚;旅游合作;战略构想
中图分类号:F590.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3-0127-03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也正在从经济危机中逐渐复苏,旅游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跨国跨境旅游逐渐升温,具有很大的市场。同时,各国提高对旅游产业的重视,国与国之间旅游的合作逐渐加强,尤其是大区域的旅游合作,其中东北亚旅游合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东北亚地区各个国家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地域特点、社会体制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区别,具有极大的开发潜质。但是在东北亚各国开发旅游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1+1=2”,但当1变成一部分的时候,部分之和大于整体,即“1+1>2”。我们要把东北亚每个国家看成是整体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才能更好的发展东北亚旅游。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在东北亚旅游合作上:首先是在政府主导下合作立法;其次合理分析市场,做好宣传工作,发展企业联盟、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再次是要把旅游人才在区内定量、定性、定向培养提上日程。这样,在东北亚旅游市场细化的同时,合理作出分析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旅游路线、不同旅游方式和旅游产品与合作方向。
二、阻碍因素
1.潜在安全问题,旅游合作性不均衡
东北亚地区虽然地缘关系密切,但是正因如此各种利益关系和领土纠纷等矛盾问题成为了发展东北亚地区的合作与安全的潜在威胁。中、日、朝、韩、俄、蒙各国社会体制的差异和部分历史遗留的因素,导致各国间仍分歧不断;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也成为了东亚各国合作发展的较大障碍。就算暂且搁置历史问题,目前的中日“钓鱼岛”问题,日方扣留中国船员问题,恶化双方合作关系;又如在赴朝旅游项目上,朝方对中朝双方达成的边境旅游协议随意性强,变数太多[1],类似情况的发生降低了彼此间的互信。
值得注意的是,出于对本国战略利益的不同认识,东北亚各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和价值取向各存异心,并不一定都在东北亚本区,日本、韩国的重点发展对象均为欧美地区[2]19,29。这些问题会成为区域合作与发展的不均衡因素。
2.市场分析定位不足
目前东北亚各国的旅游形态还比较单一,区域旅游合作的水平和区域发展要形成合力,使旅游目的地单一。通过分析,可以将东北亚大致分类:按国别分类为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蒙古;按社会意识形态分为开放的社会主义国家、未对外全面开放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按地理位置分为内陆国家、沿海国家和半岛形式的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按民族有多民族国家和单一民族国家;按气候分为大陆性气候区、季风气候区和海洋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3]。各个国家还有不同的年龄构成,不同的产业经济,不同的旅游心理和旅游目的,分开来看有各自不同的小市场,组合在一起又是不同的大市场,通过对东北亚各国不同方向分析寻求旅游合作的对策。
3.宣传方向、方式有待改进
目前中国与日、韩旅游宣传较好,其他国外宣传还比较欠缺,特别是蒙古。接待服务水平和外国语导游的培养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旅游产品开发还需加强,由于国家间旅游合作协调机制还不健全,所以东北亚作为整体宣传环节还需创新。
4.旅游服务不完善,旅游人才缺失
东北亚地区区内差异显著,在酒店宾馆和旅行社的管理与规范、服务、口岸检查制度、交通的通达性等方面差异极为明显,所以在区域旅游合作中实现各方面的统一与均衡显得尤为重要,东北亚区域内至今仍未形成固定的旅游合作机制,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旅游信息交流平台等方面还需完善。日本的旅游业服务较好,中国、韩国发展较快,蒙古与朝鲜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落后。
东北亚地区旅游发展合作,定向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外国游客对入境国家的整体印象和服务质量的评价。旅游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庞大,现有的大部分人员达不到要求,与需求脱节;一般大学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环节,学校培养旅游专业多为综合性,专业性差。因此,培养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市场急需人才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合作构想
1.立法,合作共赢
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政策法规环境不配套,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没有形成统一体,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域合作的进程。所以为了构造一种伙伴睦邻关系,也为各自和共同的利益,需要各方有所退让和妥协,弱化地方保护,强调整体性。
首先,要建立起政府为主导的企业合作关系,推进各国企业同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跨国合作。如人才派遣工作岗位各国互留名额、股份置换、大企业培育跨国经营管理等。各国的政策都是围绕本国经济利益制定的,因为东北亚各国制度、经济、文化等差异显著,这不但需要慎重地选择合作伙伴,包括企业共同方向、利益是否一致,是否愿意互为担当风险等,企业联合尽量要横向扩展和纵向的产业链延伸。合作上,除签订合作的合同外,必须要建立国家地区间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循。各国间旅游合作有了法律保证,各旅游企业才会运行得更为顺畅。
其次,由于各国家的政策文化环境不同,差异在所难免。为避免利益冲突,要定期例会协商并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定期处理问题事务。会议方式可采用网络会议模式,方便快捷,节省资金,并且也能达到交流和协商作用,有效地化解各方矛盾。
再次,要建立“东北亚旅游通行证”。为简化出入境手续,需要各方协商一个既统一又简捷的手续,即“东北亚旅游通行证”,该证不是一卡通,除了便捷以外,也需要个国家海关的再次确认,这样既能解决简化手续,又避免了东北亚达不到欧盟地区的合作条件较长时间内不能一体化困扰。持该证能比较便捷的出入东北亚,这样可以使东北亚地区更具整体性和吸引力。至于证件的具体细化,需各方共同商定。
2.市场细化与宣传
中国面向东北亚国家:日本,要充分考虑日本社会日益加剧的老龄化现象。一方面在旅游区为日本中老年游客创造宽松的旅游环境和设施,另一方面须寻求年轻人的市场,显得尤其重要。俄罗斯远东地区,要针对中老年人、学生和商务不同客源市场,推出多种专题旅游项目,如探险旅游、修学旅游、文化旅游和农业旅游等。蒙古是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家,牧业养殖发达,此环境和中国朝鲜日本韩国有很大的差异,适合欧式风情、海洋休闲、电子和工业园区游等。大韩民国位于朝鲜半岛的南半部,东濒日本海,自然资源匮乏。中国时尚开阔的城市,农业采摘,地质资源游、生态园林游等。朝鲜属于未对外全面开放的社会主义国家,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游、工业旅游等都比较适合。
宣传方向上要重视公司团体游和商务旅游,这是临近的国家间旅游的重要一部分,在公司团体游和商务旅游上,由于经费和时间等考虑因素,他们通常出境游会愿意考虑邻国和近距离国家,这样东北亚各国应注重对大区内邻近国家的宣传,增强交往,互相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
对于中国来说,日本、韩国是最重要的客源国,要重视对他们的宣传,开发青年游客,以备后续力量。同样,中国是人口大国,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客源大国,所以特别是日、韩国家应重视中国市场的宣传。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作为蒙古国的最大出口国,边境较长,合作环境稳定,应加强双方的旅游宣传。朝鲜面临的国际环境比较复杂,各国应共同努力,促进朝鲜的对外开放,进而促进地区间的旅游合作。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是所有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各国家在竞争的同时,应为了区域内的整体利益、改善旅游的总体形象和产品质量,应对东北亚各国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资源配置,并且不断完善旅游产品的促销机制,除了打造各国家自己的特色旅游产品,也要促进区域整体旅游要素的优化,不断推出内容丰富、别出心裁的精品线路,供应世界旅游者,增加旅游的吸引力。如“东北亚自然景观带游”、“东北亚民族民俗之旅”、“东北亚海陆休闲之旅”、“东北亚特色美食购物游”、“东北亚游冰滑雪之旅”等等。东北亚区域合力进行联合宣传促销,这样不但降低了合作的平均成本,而且可以提高整个区域的旅游竞争力。
3.旅游信息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旅游公共服务是现代旅游活动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它是衡量一个城市或区域旅游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旅游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以满足旅游者共同需求为核心,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明显公共性的产品和服务的总称[6]。政府参与的公益性宣传时要着重强调,使得这个组织的可信度增加。做好企业的参与,增加盈利。建立统一的旅游信息、数据交换规范体系。旅游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分为网络服务平台服务和实际站点服务。
旅游信息公共服务主要指的是网络服务平台,如旅游咨询中心网、集散中心网等,应精心的制作各国内部和东北亚整体区域旅游网页,推介区域旅游形象和各旅游企业。他是对外促销的重要手段,它一方面对外发布信息,另一方面大量地收集有关信息,覆盖面广,方便快捷,保持与外界广泛联系。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管理规范、运行管理与支持等方面进行筹划和调整,在线销售,增加收益和宣传效果。旅游信息网络平台要做好信息提取与反馈工作,并将这些信息定期地向有关组织、研究机构和企业通报,为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等信息平台建设完毕,形成区域旅游信息一体化后,在建设区域旅游服务站一体化建设。如旅游咨询中心、集散中心等服务站点分建在各个国家,要求统一各服务站点或问询处的接待环境、外观装演、设施配备、服务项目、服务流程等。
东北亚旅游信息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将有助于国际旅游信息、咨询业务指导与服务提升,将对东北亚整体形象的塑造产生积极影响。随着发展,要不断完善旅游信息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这将对旅游业发展、文化建设将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4.加强培养国际化旅游人才
培养国际化旅游人才是东北亚旅游合作建设的基础支撑条件。发展东北亚旅游合作,服务于整个区域的旅游人员的教育与培养显得越来越需要。培养国际化的标准人才[5],就要把旅游人才定量、定性、定向培养提上日程。
为满足市场对旅游实用人才的需求,东北亚国家间可以合资建立培训学校,预算所需旅游人才数目并向各国定向招生,招生培训活动在区域内各国之间进行,第一年在自己国家,其后按一定顺序每个国家不同专业方向的旅游学者和教育者培养半个学年,学成之后轮换制下一国家,这样可以实现短期交流培养[4]21-26,无论文化、语言、对各国的了解程度和旅游业务都会有很大提升。培训学校直接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开设适合市场的专业。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的合作协议,培养专业对口人才。培养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并加强模拟训练,以利于学生掌握旅游管理业、服务业等的基本技能。以增强培训和教育活动的效果。让培养出来的人才成为互通和拉动旅游合作建设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沈树明.中国与朝鲜次区域经济合作分析.
[2]严辉华,王培林.新世纪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研究,暨南大学学位论文,2007,8.
[3]张丽梅.关于东北亚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思考[N].光明日报,
2007-4-18(011).
[4]李爽,黄福才,李建中.旅游公共服务:内涵、特征与分类框架[J].旅游学刊:第25卷,2010,(4).
[5]何忠诚,崔淼.大连在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对策研究[J].黑河学刊,2010,(2).
[6]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创造“从说到做”的转折点[J].旅游调研,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