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强化党在社会组织中的领导地位

强化党在社会组织中的领导地位

发布时间:2022-11-04 20:00:04 来源:网友投稿

书记曾经形象地说过,这就像“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必须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国家就会四分五裂,就会天下大乱。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取得一切胜利和成功的最根本、最关键原因;离开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我们为之奋斗的民族复兴大业就根本不可能完成。

其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党的领导提出新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仅对我国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而且对于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引领作用。破解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历史一再证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最怕的就是一盘散沙、四分五裂,能够把中国各地区、各民族十几亿人的力量凝聚起来,除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一个政治组织具有这样的条件和能力。破解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再次,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改革的总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贯彻在国家治理的各个环节。国家治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党的领导实现的过程,国家治理的成效实际上取决于党的领导是否坚强有力。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和领导地位,决定了其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顶层设计者和规划者。治理现代化首先要保证全面深化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不走样、不变形,而治理现代化的目的是要保证人民生活的体面有尊严,使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化最优化。这些主要目标和深层次的治理目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关键在于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功能调适和角色定位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利益冲突显性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同时伴随着基层组织社会化和党组织社会化的发展趋势,迫切要求基层党组织不断强化功能调适和角色定位。

第一,政治功能是强化党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首先要求。习近平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是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环节。各条战线的基层党组织只有始终一贯的突出政治功能,才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基层党组织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四个意识”,最根本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同级组织的党组织要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堅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自行其是、各自为政,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第二,强化利益协调和整合功能。实现党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还必须进一步强化利益协调和整合功能。近年来,由于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加之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卫生、执法不当问题引发的矛盾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起因复杂,处置难度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利益整合无疑是基层党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面对基层矛盾冲突日益高发的新常态,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强化利益协调和整合的功能和责任,自觉成为各类组织和人群的引导者和协调者。

一是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发挥党组织的整合功能。利益表达途径不畅,民众诉求就不能得到有效的疏导,就会给社会稳定留下风险因子。因此,要鼓励党员和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引导群众理性表达利益诉求,最大限度解决群众问题。

二是协调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政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政党回归社会、扎根社会的过程,协调利益关系是政党领导社会的实现形式。只有协调好各个社会主体的利益诉求和关系,才能确保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这也是评价和判断党的有效领导的重要准则。

第三,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党的十九大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牢牢把握质量这根生命线。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应把握好三个立足点。

一是把领导干部打造成为执政骨干。领导干部并非都是执政骨干,何谓执政骨干? 执政骨干就是治国理政的中流砥柱,是党员和干部队伍中的核心部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一方面,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标准,保持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基层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把党的领导绩效纳入干部考核监督的范畴,引导基层广大干部形成现代化政党政治理念。

二是把基层党支部打造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支部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各级党组织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党支部建设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关键。要提高支部书记队伍素质和能力,党支部书记是党支部工作的组织者,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是提高党建质量的重要环节。要加强党支部凝聚力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形成上下左右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最大公约数,让基层党组织在固本培元中更富有生命力和战斗力。

三是让党员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指党员在人民群众中应该产生的影响,即在生产、工作、学习和一切社会活动中,通过自己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群众共同实现党的纲领和路线的行动。

三、强化和完善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的几点思考

习近平同志指出,社会组织面大量广,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十分重要。十九大新党章界定了社会组织中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定位,社会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引领服务群众,推动事业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完善和发展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

第一,发挥好党组在社会组织中的领导作用。十九大之前,中央决定在社会组织设立党组,是加强党对社会组织领导的战略举措。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对党组进行了较大幅度修改,是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重大变化,明确了党组的任务,较之前相比,党组任务调整较大,增加了“加强对本单位党的建设的领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讨论和决定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和发展党员、处分党员等重要事项;领导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的工作”等,表明党组的党委化。在党组党委化的背景强调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党组应充分落实新党章对党组的任务调整,切实履行全面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

第二,努力开拓党建工作新模式,提高社会组织党建质量。社会组织党建是个新问题,需要一定的模式创新解决其党建工作的特性要求,但模式服务内容,创新模式探索模式但不拘泥模式,以切實解决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际问题为目的,提高党建质量。要在传统以条为主、按行政隶属关系形成的纵向基层党组织建设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新理念新方式新载体新体制,增强社会组织党组织的组织力,积极引领社会组织发展。

第三,积极引导社会组织的自我规范和法治治理。中国共产党与社会组织关系的本质是党的执政基础问题,因此要慎重处理好党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根据社会组织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引导社会组织的自我规范和法治治理,努力赢得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支持和认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一方面要充分尊重社会组织的主体性,使社会组织成为人们在社会各领域中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组织化载体;另一方面,通过法治的规范,厘清社会组织与政府组织、市场组织或者说营利组织之间的界限,确立社会组织独立的法律地位,实现对社会组织行为的有效规范,防范和抵制社会组织的消极作用,推进社会组织的依法自治、政府的依法管理以及社会的依法监督。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党建研究所所长,教授)

推荐访问:强化 地位 领导 组织 社会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