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教育是一个国家音乐发展的前提,我国的音乐教育因为社会环境和相关重视不足,导致发展远远落后于国外先进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对于我国音乐整体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在目前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学体制不成熟,教学理念不科学。为了提高音乐教育质量,高校单纯的模仿国外先进音乐教育理念,但没有做到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没有科学音乐教育理念的支持,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对我国音乐教育现状的探析,对音乐教育时代特点的归纳,简单叙述我国音乐教育的新理念。
关键词:音乐教育;时代特点;教育新理念
一 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
音乐是社会不可缺少的艺术因素,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修养,高校学生作为21世纪建设国家的优秀人才,更应该具有各种不同的综合素质,音乐专业素质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素质。综合型高素质人才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但在目前高校中具有基本音乐素质的学生寥寥无几,高校学生业余时间充足,爱好拓展,不乏对音乐十分热爱的学生,但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对学生音乐教育方面普遍不能使学生满足,学生难以实现对音乐知识的积累。
我国音乐教育理念陈旧,教育体制落后,不少地区,音乐教育只在小学和初中开设,学生在初中、高中涉及升学压力,必须进行自我音乐素质的提高,但是在进入大学后,在高校普遍存在,只有音乐专业学生学习音乐知识,高校对除音乐专业外其他学生进行的多为专业教育,保证学生进入社会的必须专业知识储备,往往忽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不再开设音乐教育课程。在开设音乐教育的学校,因为社会竞争压力大,学生由于观念原因,不重视音乐教育,占用音乐学习时间,音乐教育有效性低。音乐教育者和学生对音乐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高校对音乐教育不重视的重要表现就是对音乐教育课程安排课时少、课程安排为非必修课,学生重视程度低。高校为谋求学术地位,获得社会认可,对于教师和学生进行科研论文、自主创新等科研项目进行资金和政策的支持,而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却认为是可有可无,学校将音乐设定为自主选修课,学生自愿选择,上课人数少,考核简单,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作用微弱。
社会文化对于音乐教育理念的影响也很大,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经济文化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但是我国整体文化艺术发展不平衡,一些低端的、恶搞性质的不良文化充斥社会,学生难以分辨,对不雅文化争相模仿,降低了社会整体对美的感悟,文化快餐大量冲击音乐等高雅艺术,社会文化环境整体的低下。音乐教育在不良文化环境下,遭受冲击,音乐教育没有新理念的支持,举步维艰。
二 音乐教育的新理念
(一)音乐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
音乐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门类,有效教学关系着国家音乐的发展。音乐教育应该改变只有专业音乐人才需要进行音乐知识学习的错误观念。音乐和体育一样是学生应该具有的一种素质,这种素质的养成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音乐专业的学生会学习到专业的音乐知识,但是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应该进行更多音乐知识的学习。音乐教育,并不是和其他专业学科教育一样,以学生获取专业相关知识为培养目标。音乐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一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修养的教育。素质教育不是以学生学习这门音乐课程掌握多少乐理知识、得到多少学分来衡量的,而是通过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有了音乐学习的兴趣,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充实,实现学生音乐艺术修养潜移默化的提高。将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觉的把握能力,不满足于学生单纯掌握了音乐知识,实现学生持续音乐素质提高的可能。
(二)音乐教育要以人为本
音乐教育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难以做到与学生的深度沟通,学生的需求不能被发现,学生难以对音乐形成兴趣。音乐教育过程中有大量乐谱知识、器乐演奏技法、音律知识等专业性强,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忽略学生的内心需要,单纯进行音乐技巧的教学,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还很难形成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习惯。不同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需求不同,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造成了学生对不同音乐的接受能力不同,例如摇滚乐大量存在的生活环境中,学生对摇滚乐的理解能力更高,喜欢安静的学生对古典音乐有所偏好。不同特点的学生对于音乐需求不同,理解不同。音乐素质的养成需要学生对音乐有所感触,融入学生心灵。我国音乐教学中的使用的贝多芬、巴赫等的和声和配器音乐进行教学,学生不易理解,不能与学生内心结合,难以实现音乐教育对学生音乐素质养成的作用。音乐的教育需要以学生需求为本,加大学生热爱的流行音乐,影视金曲,民歌小调的教学内容比例。音乐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结合,学生与音乐教学内容接受度高,更容易契合学生内心音乐需求。当然经典音乐教学内容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养成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论,抛弃所有经典教学内容。
总结:音乐教育新理念的有效实施需要高校教育者、学生、以及全社会给与音乐教育足够的重视。把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音乐热情的提高。音乐教育新理念的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充实,实现学生与音乐的内心沟通,将音乐作为自身发展的一种必备素质,真正认识到音乐的重要性,自觉进行音乐知识的补充学习,促进国家整体音乐艺术水平的提高,这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沛著.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管建华.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的中国高等音乐教育--中国高等音乐教育面临的五大问题[J].中国音乐.2004(03)
[3]陈尔诺.中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困境与改革思路--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发展[J].海峡科学.2011(02)
[4]杨德华,杨秋仪.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与音乐人才市场培育问题[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02)
田明,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音乐学硕士,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