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建设;历程;科学化; 经验
摘 要: 中共自成立之日起,就非常重视自身的建设并开启了党的建设科学化历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建设科学化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特征,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考察中共成立90年来自身建设的历程,可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借鉴和启示。
中图分类号: D2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2435(2011)03024906
Scientific Process and Experience in Construction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ING Junping,LI Xiangyo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Key word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onstruction; process; scientific; experience
Abstrac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its construction since its birth and opened the scientific process of party’s construction. In various historical periods such as the period of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the period of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and the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the party’s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shows different contents and features, and has accumulated many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nd profound lessons. To investigate the ninety years’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ince its birth can provide a lot of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strengthening party’s construc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improving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party’s construction.
2009年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全新命题,并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任务[1],这既是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自身建设,并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推进党的建设。中共成立90年来的发展历程,也就是不断推进自身建设科学化的历程。
在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科学化分别呈现不同的内容和特征,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也不乏深刻的教训。全面考察中共成立90年来自身建设的历程,可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和启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科学化历程及其经验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后,就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在领导革命事业的同时推进党的建设、为适应党的事业发展需要加强党的建设,开启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历程。
在中共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尽管中共自身建设处于起始阶段,但仍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奠定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础。这主要表现在: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和原则开展自身建设,坚持了党的建设正确方向;制定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明确了党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实际,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初步建立中共各级组织尤其是中央组织构架,奠定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组织基础;把党的建设同指导和推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结合起来,探索在领导革命事业中推进党的建设的路径方法;初步形成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核心的党内制度体系框架,对党的组织系统、会议制度、组织原则、组织纪律等予以明确规定,使党的建设初步得到制度保障;建立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以共产党员个人身份加入改组后的国民党这一党内合作方式,推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当然,由于这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因而在党的建设的许多方面带有幼年性的鲜明特征。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过程中,探索和回答了在长期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下,如何建设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问题,推进了党的建设科学化进程。主要表现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道路,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意志和能力;基本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特征的毛泽东思想,使党的建设有了新的科学理论指导;明确提出“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2]的命题,为党的建设科学化指明了方向;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同时注重组织建设,明确了当时条件下党的建设重点;提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初步形成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和和根本工作路线;通过设立党代表制度和支部建在连上等制度,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建军原则;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政权,开始对局部执政条件下如何处理党与政权关系、如何进行反腐倡廉建设的探索;坚持在白区开展革命工作,积累了以合法身份掩护非法斗争、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相结合、政治斗争与其他斗争相结合等经验;在民族危机面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纠正发展党员问题上的“唯成分论”和“关门主义”倾向,扩大与巩固党的队伍,既坚持党的阶级基础,又扩大党的社会基础。尽管这一时期的党连续犯了三次“左”的错误,使中国革命事业和党的自身建设遭受严重挫折,但从总体上看,土地革命时期党的建设在不断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得以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党在各方面的逐步成熟,党的建设在理论指导、制度保障、方法推进等方面都实现了开拓创新。主要表现为:提出实施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重大命题,明确了“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3]的党建目标;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明确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主题和主线;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为党的建设提供了新的科学理论指导;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最终形成并确立,使党的建设有了科学的思想路线和根本的工作路线;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创造了整风运动这一全党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形式;总结概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确立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探索农村革命根据地内党和政权的关系;逐步健全党的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生活制度和监督制度;正确处理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关系,掌握了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对党执政以后可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并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这一时期党的建设也有过审干运动特别是抢救运动的深刻教训,在处理党与领袖的关系、贯彻民主集中制等方面的制度设计和规定亦有不足。
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实施,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成为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并最终迎来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推动自身建设科学化的经验主要有: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结合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党情,实施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必须围绕党的政治路线、结合党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来开展,使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自身建设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必须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不断克服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同时搞好组织建设;必须反对“左”和右的错误,正确开展党内斗争;党的建设既要吸收借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其他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经验教训,又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建设科学化历程及其经验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既积累了成功经验,也留下了深刻教训。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推进各项民主改革,稳定物价,恢复国民经济。围绕党的主要任务和中心工作,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的条件下全面推进自身建设。这主要体现在:实现党的工作中心和主要任务由进行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向建设和管理国家的转变,党的职能也相应发生变化;提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制定并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加强全党特别是党的干部的理论教育和学习,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加强执政党的组织建设,开展整党建党运动,为更高的共产党员条件而奋斗;开展整风运动和“三反”运动,加强执政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成立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加强执政党的自我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正确开展党内斗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初期就积极探索执政党建设规律,并初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之路,保证了过渡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凯歌行进。这一时期党的建设的不足,突出表现在未能科学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致使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出现偏差。
1956年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国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在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自身建设也呈现出正确与错误交织、成就与问题同在的“两个发展趋向”,党的建设科学化在探索中曲折前行。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党的建设成就是主要的。具体表现为:提出“以苏为鉴”,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重要理论成果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努力纠正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左”的错误,强调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提倡调查研究,反对主观主义;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以雷锋精神、铁人精神、大寨精神等为代表的时代精神教育,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提出党要管党的方针和又红又专的干部标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轮训干部,教育训练党员;提出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事业的接班人的战略任务,防止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的得逞;建立干部参加体力劳动、干部轮训、干部交流、干部教育和管理等制度;健全党内生活,严格党的纪律;加强执政党的作风建设,主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反对干部的“懒、馋、贪、占、变”,主张依靠群众运动反对腐败和不正之风。
这一时期的党在探索中逐渐发生了阶级斗争扩大化、个人专断等严重错误,并呈现出不断发展和升级的态势。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组织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党的建设遭到严重破坏,党的建设科学化进程几近中断。这期间,“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党建目标逐步偏离执政党的中心工作,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建党方针;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家长制、一言堂、个人崇拜盛行,党员权利得不到保障,党的制度形同虚设;背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严重;党内关系、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党的纪律和作风问题突出;“开门建党”、“斗、批、改”等整党建党方式导致党员干部队伍严重不纯,党的组织力战斗力遭到削弱。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党的建设既有成功经验,又有深刻教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执政党要深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要正确理解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要加强党的领导制度、党内民主制度、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机制等建设,健全民主集中制,提升制度的科学性;要坚持用科学方法来推动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建设的实效性和时代感。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建设科学化历程及其经验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开创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实施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在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的同时,也不断探索和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因而也就重启了党的建设科学化进程。主要表现为: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指导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全面拨乱反正,开始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探索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新征程;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创立邓小平理论,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供了新的科学理论指导;提出“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4]的执政党建设目标,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科学化指明了方向。围绕执政党建设目标,党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一是加强党内各项制度建设,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建立干部离退休制度,实行领导干部任期制,建立党的新老干部集体交接班制度;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实行党政职能分开,健全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和民主集中制;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初步形成以《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代表的党内法律法规体系;恢复、建立和健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制度。二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其中包括拨乱反正,落实干部政策,平反一大批冤假错案;科学设计组织架构,恢复或设立中央书记处、中央与省级顾问委员会、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各级政法委,并精简机构,提高工作效率;畅通党内民主渠道,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贯彻干部队伍建设“四化”方针,推动干部队伍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加强干部教育与培训工作,提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和现代管理水平;加强党员日常教育,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整党活动,既达到了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的目的,又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积累了新鲜经验。三是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并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如开展党性党风实验区活动、抓典型案例、开展新时期共产党员形象的讨论、举办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展览等。四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其中包括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统一全党思想认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开展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五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出处理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加强同其他国家政党的交往与合作。六是克服来自“左”与右两方面的干扰,既反右,但主要是防“左”。这一时期党的建设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力、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忽视、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不正之风等问题。
从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到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牢记邓小平关于“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的政治嘱托,聚精会神抓党建,进一步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进程。一是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是把党的思想路线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赋予党的建设以新的时代精神。三是提出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明确了“把党建设成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5]的党建目标。四是科学谋划党的建设布局,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五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以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一方面针对政治风波后的党内思想混乱,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无产阶级思想体系与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界限;另一方面,以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邓小平文选》出版、中共十五大召开等为契机,全党掀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高潮;进入新世纪后,又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六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其中包括在政治风波后开展清查清理和党员登记工作,纯洁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发展新党员工作,扩大中共在高校、企业、农村、社区的工作力度和覆盖面;坚持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社会基础,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人员入党;把加强党员教育同改进党员管理结合起来;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七是进一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包括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使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化;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内民主选举制度、党委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党员发展和管理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等。八是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强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在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深入进行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贯彻“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形成以《关于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等为代表的党内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增强反腐败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加大反腐败工作的力度;形成了一些重要认识,并积累了一系列重要经验。九是提出正确认识党的历史方位,不断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
从2002年中共十六大到2009年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科学化继续推进。一是提出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指导党的建设。二是进一步完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为重点,“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三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其中包括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概念;相继开展学习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四是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建设。其中包括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塑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继续扩大党的基层组织覆盖面,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和统一。五是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建立党员权利保障制度,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改革党内选举制度,健全党内民主决策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改革。六是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七是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八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九是提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2009年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并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做出了战略部署。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6]的思路指导下,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新的起点上得到提升。一是进一步明确了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对党的建设现状、问题、重点、难点,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目标、要求、路径、评价体系等相关问题的认识更加明确。二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水平得到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一步推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有序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取得重要成就。三是党的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得到提高,党的民主集中制更加健全,党内民主建设有序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党展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得以深化,干部教育培训和交流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不断完善,公信度进一步提高;党务公开在全国循序渐进,稳步实施;党的基层组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工作方式与方法不断创新。四是党的领导制度、党代表大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权利运行与监督制约机制等逐步完善。五是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扎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六是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整体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的明显成效,为全面做好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发挥了重要保障和促进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在推动自身建设科学化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主要有: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这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根本和前提;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深刻认识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认清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逻辑起点;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围绕中心和大局进行党的建设,用党的事业和各项工作业绩检验党的建设成效,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取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本质要求;坚持改革创新,提高管党治党水平,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内在动力;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根本保障;继承历史传统的有效方法,总结实践中创造的新方法,借鉴和吸收国外政党建设的有益做法,不断创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方式方法,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0928.
[2] 毛泽东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2.
[3] 毛泽东选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02.
[4] 胡耀邦.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M]∥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47.
[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M]∥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957.
[6] 习近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N].人民日报,20091009(1).
责任编辑:陆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