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游地理是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所涉及的知识点内容多,范围广,加大了教学的难度,这就要求根据相应的专业定位,进行教学改革。本文从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教学的现状和采取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关键词:高职;旅游地理;教学改革
本文系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院级课题“”阶段研究成果之一。
教育教学改革一直是提高教学质量所围绕的核心,而各专业各学科的课程改革又是重中之重。旅游地理作为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从该课程的性质来说,它是一门集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区域划分以及中国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及其特点。学生通过学习对中国旅游地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今后从事旅游行业工作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
本课程的重要性,促使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如何推动其课程教学改革,使之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科本身发展,提升服务质量。
一、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一)目前实施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
人才的培养要围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中心,是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应用创新型专门人才。为此,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必须围绕这一前提, 从本课程所包括的地理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民俗学、生物学、文学等学科的知识,力求让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充满探究、发现和创造,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又要注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真正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做到主动学习,改善教学的效果。由此可见,中国旅游地理改革必须主动适应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新教育的新要求。
(二)优化学科课程体系的客观要求
中国旅游地理作为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所涉及的范围广,领域深,本身具有基础理论性、边缘交叉性、典型区域性、实践应用性等特点。如何使学生学得轻松,对涉及到的学科知识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这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手段、方式,把复杂内容简单化,因此,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进一步强化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三)提升课程教学实践的内在要求
课程教学,都离不开教学主体、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这几大要素。从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实施环节来看,都需要持续不断地改革创新。对于教学主体教师而言,教学改革是其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对于教学对象学生而言,希望所学课程能有利于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也需要教学改革和创新;从教学内容来看,学科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教学改革显然是内在要求;从教学方法来看,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需要,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推出,要适应课程体系的发展和建设,也需要进行课程改革。
二、目前本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教材体系缺乏科学性,知识模块与相关课程重复较多
目前,旅游地理课程的教材版本很多,共性十分突出。理论知识多,内容庞杂,与其他课程重复内容较多,课程重点不突出,如有关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方面的概念和知识在《旅游学概论》、《旅游规划》、《导游业务》等课程中都有介绍,人文旅游资源在《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文化》等课程中也都有介绍;学生重复学习,既浪费宝贵的时间,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学习效果较差。在教学过程中大多以教材为中心,而教材内容繁杂琐碎。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整个教学过程非常仓促,重点难突出,知识点梳理不清。
教学内容过于庞杂,知识点罗列众多,且琐碎难记
(二)教学方法滞后,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
我国旅游地理教育始于80年代初,起步较晚。这形成了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时候沿用的是普通教育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学过程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活动大多以课堂讲解为中心,而教师讲解基本以教材为中心。本身这门课程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广,内容杂,所以,学生经常处理比较抽象的状态去学习本课程,导致对知识点的理解不透彻,这种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单向粗放的教学模式,必然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也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效果不太令人满意,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不高。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的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而目前,多数高职旅游地理的教学更多的停留在理论教学上,虽然有涉及到学生的实训,但无论是从量上,还是质上,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高职中本课程的实训课更多的是在教室里进行操作,没有足够的条件进行野外实训,这显然是不符合本课程的要求的。当然,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如教师自身在教学设计上存在问题,或者因学校的条件,一是没有模拟实训的环境,或者是没有相关的合作单等原因,致使学生在实践环节相对薄弱。
三、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一)合理设计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课程改革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是学校教育核心的核心。根据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旅游地理的教学目标,合理定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综合性为基础,以应用性为动力,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因此,为了避免重复,突出重点,旅游地理课程中内容的选取,该课程应把中国旅游资源和旅游区划等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让学生明确中国旅游资源的种类、成因、地域分布特点、主要代表性景区景点以及各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特征、主要旅游路线等,按照项目驱动法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如以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将学生所要掌握的内容分为以下十三个项目,包括: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旅游与交通;东北旅游区、华北旅游区、华东旅游区、华中旅游区、华南旅游区、西南旅游区、西北旅游区、内蒙古旅游区、青藏旅游区、港澳台旅游区。并且在各个旅游区中,设计旅游线路。
教学内容应特别注意向自然、人文兼容,文化性与专业性兼具;向既有理论深度,又有较强实际应用性特征的综合性、开放性方向发展。
(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按照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指标内涵说明(教高司函[2002]187号)中,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是“教学建设与改革”中的二级指标“课程”项的三大重要观测点之一,并明确指出“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心是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灌输式’和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就是要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新技术。这就为中国旅游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中国旅游地理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深入钻研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并掌握多媒体技术这一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合理利用多媒体。多媒体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声音、语言、图片等综合讲解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地理事物和旅游景点,它的新颖性、多样性、直观性和趣味性使本来比较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利用照片、视频等材料向学生展示重庆相关旅游景区的特征、成因等状况,可以使学生认识更清晰。
其次:利用地图教学法。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这是人所皆知的。在旅游地理教学中也要充分利用地图,地图可以把分散的地理事物都归结到图中,能清晰地呈现出知识的规律性,把零乱的东西规律化。利用地图教学可以将零散分布的景点集中到图中,能形象地记住这些景点的共同特点、归属地。目前,在实训中,也采用了地图法,效果还不错,最关键的是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做的过程当中来,可以很轻松和准确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三)重视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虽然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点,但是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仍然是不可替代和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目前,我们主要采用了校内模拟实训,场所主要以教室为主,32课时的中,10节课用于实训,在13个教学项目中,设计了10个项目的实训任务,针对本地区的地理知识,主要跟导游资格考试的景区景点相结合,进行模拟实训。另外,野外的实训其实也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亲临其境进行观察、判断和体验,一方面可以加强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把书本里和课堂中学到的理论和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内化为素质。在各种机制有保障的前提下,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到具有代表性的景区景点进行实习。
当然,除了本文提出的措施,还有很多方法可以提高和改进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如:精品教材的编写,加强本课程教师个人的专业能力等。本文主要从课程内容的整合与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实践三个方面,对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进一步促进我国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的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涛.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研究[M].中国论文下栽中心,2008,(11).
[2]李春桃.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旅游地理教学质量[M].百度文库,2011,(9).
[3]宋昌华.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旅游地理教育现状与改革完善研究[M].道客巴巴,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