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05 10:5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际化的旅游人才需求将会越来越旺盛,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走国际化道路是大势所趋。本文在分析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影响因素基础上分别从教育体制、课程体系设置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对我国旅游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40-0082-03

1 问题的提出

在国际化背景下,国内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均发生了深刻变化。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向社会开放,并成为能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有序的组织系统,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技术和应用为核心的教育类型。相对于知识而言,技能在国家之间,甚至在世界范围内,更容易获得普遍认定和进行广泛交流。因此,国际化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浪潮,高等旅游职业教育需要发展适合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在国际化进程中,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

2 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影响因素

2.1 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体制存在缺陷

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体制问题,是存在于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目前,在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保障体制和管理机制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我国尚未建立特色的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保障体制。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体制不够灵活,受政府的影响较大,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支持,还没有建立起具有本国特色的旅游职业教育保障体制。这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体现在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主体的绝大部分由国内公办的教育机构承担,而民办的旅游高等职业教育还没有形成一种健全的教育机制,或者在发展过程中还受到种种不利因素的制约,这与国际上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其中有将近一半以上由民办教育主体来承担存在相当差距。

其次,我国的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机制尚未与国际接轨。我国的旅游职业教育由于历史条件、国情、文化、传统办学规模、师资结构和管理思路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在办学方式、办学途径上开放力度不够,没有与国际职业教育接轨,也缺乏将本专业推向国际学术界的具体措施和方法。而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在人事制度上基本实行的是自治、自主管理体制,这与我国的国情和管理机制不符。因此,我国的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机制还不能与国际接轨,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

2.2 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国际化程度低

通过对国内外旅游专业课程开设情况的统计,发现国内外旅游专业的理论性课程,同样有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旅游美学和旅游学概论等学科,并且这些学科在国内外普及程度同样很高,这表明国内旅游专业理论性课程设置已经与国际较为接轨了。但是另一方面,理论性课程开设的情况与国外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其中主要表现为我国旅游职业教育的基础理论性课程开设还不够全面,例如国外较为普及的旅游政治学,国内尚未开设相关课程;这方面,国内的研究也相当欠缺。旅游政治学是国内旅游管理教育的一个盲区。相比之下,应用性的课程与国际衔接的情况要差于理论性课程。主要表现为:直接为旅游服务的应用性课程,国外较为常见的是旅游地管理,而国内则为景区管理,旅游地管理是比景区管理更为复杂的管理系统。随着城市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如何对城市这样一个复杂的旅游目的地进行管理变得十分重要,而开设旅游地管理课程则能解决这一问题。

其次,英语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应用性不强。我国旅游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将来无论是国内就业还是通过海外就业,英语的重要性程度自然是非常重要,但是受我国英语学习的整体存在问题以及英语课程在整个旅游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不够突出,英语这门课程并不具备现实的应用性,还仅仅是满足于应付考试,学习语法等理论层次。

除此之外,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中缺乏职业道德教育也比较突出,近年来游客针对专业旅游人士提供服务不满意而导致逐年上升的旅游投诉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我国旅游职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意识的淡薄。

2.3 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旅游职业教育由于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教育,所以其教学模式的课程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的高低。但是长期以来,受我国应试教育种种弊端的影响,和国际上先进的教学模式相比较而言,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存在种种问题:一是在教学手段上,还仅仅满足于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的目标仍定位在应付考试,拿学分,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在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协调上出现了严重失衡。旅游职业教育对实践性要求非常高,但是我国国内很多旅游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对学生的教学都是以学校的理论性教学为主,缺乏让学生实践的机会,有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大四虽然有毕业实习的环节,但是一方面由于学校没有系统组织,另一方面由于对实习的管理比较松散,导致实践环节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 加强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对策

3.1 加快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国际化

高校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核心是课程建设。旅游高等教育要想建立教育的国际市场,就必须适应时代需求,建立科学、合理的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内容。国际上旅游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依据学生在毕业后所从事的对口旅游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性技能,所以从总体上可以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技能性课程,当然,也有很多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并没有严格意义上划清这样的界限,但是从总体上讲还是集中在这两个方面,鉴于此,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国际化改革可以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注重基础理论性课程的全面性。从国内外比较来看,管理学、经济学等课程无疑成为旅游及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性科目,但是需要借鉴国外一点的就是,我国旅游高职专业课程设置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定位在为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后备性人才,缺乏国际性旅游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关于跨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课程设置不突出,所以今后课程体系改革应该注重国外文化课程的导入,例如有关国际礼仪、国际习俗等方面跨文化交流课程。

二是增加英语应用性教学。要想实现旅游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提高英语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以我国旅游高职中的饭店管理专业为例,学校饭店教育中外语教学虽占据一定比例,但对外语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显然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张嘴说的能力弱,成为学生进入国际饭店集团后进行人际交流的障碍,而外语专业毕业生往往在外企饭店得到青睐。面对这种状况,应该加强对饭店管理专业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训练,可以在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饭店软件应用等专业课程上开展英汉双语教学,从服务语言开始,逐渐培养学生的英语人际沟通能力,或者在英语课堂上高比例设计饭店业务情景教学环境,同时加强外语训练的第二课堂设计,多渠道训练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三是开设旅游职业德育课程。由于国外旅游职业教育定位是为旅游这种特殊的服务提供人才,所以在教育时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相当重视。而我国目前高校中都开设了大学生德育课程,但其中对大学生道德共性的内容居多,而缺乏针对未来行业道德要求的内容。旅游职业德育课程在学习基本的道德理论与道德要求的同时,会引导学生认识行业中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了解从业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树立职业思想,培养职业精神。

3.2 积极推广中外合作形式的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体制

在国际上,很多西方国家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主体呈现政府办学、民间办学以及国外资本办学三足鼎立的办学格局,这种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政府、民间以及外资在旅游职业教育资金上有比较充裕的投入,保证旅游职业教育在量上的充足性;另一方面,消除旅游职业教育的垄断性有利于三方办学主体之间相互开展竞争,有利于提高旅游职业教育质量。

我国当前要想走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道路,必须在职业教育体制上作根本性的变革,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旅游职业教育主体,结合目前国际上以及国内做得比较成功的案例,目前最具有推广意义的就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旅游教育体制改革。

这种多元化办学主体关系的建立即通过改革传统的单一办学体制,以中外合作的形式设立独立学院,以全新的办学机制和多元化的管理体制将世界著名旅游院校的教育模式移植过来,全方位切入,多面融合。在实际的管理和教学中中西结合,管理团队和师资力量均来自双方。

旅游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战略是旅游教育顺应实践要求进行的变革,体制是一切变革的关键,它从根部解决问题。在此种模式下,中外企业界和教育界多方介入,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使旅游院校在体制、机制、师资、课程设置、质量认证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地实现与世界旅游教育接轨,充分享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进而全面融合,实现在本土化基础上的“全面西化”。

目前实行此模式的院校数量较少,集中于本科教育层次,目标指向高级管理人才,专业主要是酒店管理和导游专业,主要代表有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锦江国际里诺士酒店学院、TUC-FIU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峨眉山国际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等。

3.3 借鉴国际经验,创新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

在当前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逐步将国内一些不科学的教学模式淘汰掉,实现教学模式的国际化接轨,结合国际上先进的经验,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3.3.1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推行国际上流行的虚拟化教学模式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实验教学,实现实践教学的虚拟化,对于提升实践教学效果、促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现代旅游企业人才需求一致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教学模式在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值得借鉴的地方主要体现在:

第一,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模拟旅游企业运作流程,使学生能够在实验室中反复多次地了解、研究旅游企业的运作过程,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理论学习与实地实习操作,对旅游企业管理提出创造性的意见与建议,促使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实验教学从认知层向求知层发展,全面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旅游管理相关专业课程实践实验教学方案, 通过实地实习与虚拟实验的融合,一方面将减轻实习单位的负担,改善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在反复多次的虚拟实验过程中全面了解实习单位的运作流程,进而根据自身兴趣制定针对性的实习策略,降低实地实习的盲目性。

第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实验教学互动学习体系, 构建集教、学、研于一体的旅游实践实验教学基地,为师生搭建共同参与旅游管理实践的平台,促使旅游管理专业互动教学发展,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师生互动学习体系。

第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已有的和即将开展的旅游管理实践实验项目进行统一管理,细化各实践实验项目的管理细节,如实验项目的要求、实验报告格式、实践实验教学资源管理、实验组织规划、实验管理规范等,构建旅游管理综合实验教学评估体系,促使旅游实践实验教学管理的规范化、个性化、开放化发展。

3.3.2 积极推行海外实践制度

旅游高职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实践环节对其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海外实践是指国内旅游院校学生在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后到国外企业进行实践环节的学习。它集中于旅游职业教育领域,以一些高职、少数中职及个别高等院校为代表。一方面,它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把学生送到真实的国外实践环境中,是具有旅游领域特点的有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式;另一方面,它成为学校国际化战略的主导力量,引发学校一系列配套变革,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带效应,能够有效提升整个学校的国际化办学能力,由此而形成国际化战略实施的海外实践主导模式。

根据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海外实践的第一阶段可以将焦点集中在酒店行业,一方面是由于酒店大量的用工需求;另一方面是由于酒店行业工作本身的“无国界”性,酒店工作地区障碍性很小,因而更容易实现对流互通,而像导游工作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走出国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就较低;另外也与我国旅游行业中酒店行业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有关。虽然实践行业多是酒店行业,但对于实习学生的专业没有严格限制,主要是学院外语专业学生,但校内其他专业学生同样有机会参加面试选拔。

参考文献:

[1] 于洪雁 ,徐淑梅.浅谈中国旅游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对策[J].商业经济,2008(6):113-116.

[2] 陈锡畴.对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10):36-37.

[3] 朱倩倩.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08(8):152-153.

[4]邢红宇, 杨庚宇, 钱辉镜.美国远程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J].中国远程教育, 2004 (15): 74-75.

[收稿日期]2009-09-20

[作者简介]宋莉(1971—),女,河北人,历史学学士,北方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讲师,研究方向:旅游服务与管理;陆朋(1972—),女,上海人,经济学学士,教育学硕士,河北师范大学旅游系旅游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旅游服务与管理。

推荐访问:国际化 对策 因素 高等职业教育 影响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