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5 11:05: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目前,我国正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阶段,因此,增强学生的道德素质,加强其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德育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也是小学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会对学生未来的生活乃至国家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制 德育教育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及课程开设的重要性

道德与法制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中小学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两门课程的统一转化、更名。思想与政治从字面转变上来看,就是改变了传统对于中小学生单一的品德教育,同时也引入法治教育,使中小学生提升对法律的认识程度,重视法律生活的重要性。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更替与设备普及,对于中小学生所能接收到的消息、所处的世界,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想象。未成年人的三观在这一重要阶段,需要正确的思想道德来培养。中小学生对于信息的判断能力、筛选能力远远不足,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思想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导致三观不正等问题。通过道德的学习与培养,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美德、情感等优秀的道德品质;通过对法律的学习,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以约束自身行为,避免走向歧途。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

作为一个文化深远、底蕴深厚的国家,中国的德育教育蕴含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精髓。传承优秀传统,发扬中华文化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学生在小学阶段,其身心不成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负面的情绪和行为。但是,小学阶段也是人思想最纯粹、心思最单纯的时期,在此阶段开始进行德育教育是最佳选择,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是塑造人格和三观的重要启蒙时期,任何因素都会导致其思想的改变和偏颇,因此,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引导懵懂的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素质是极其必要的。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学校越来越重视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但是部分教师还缺乏对此门课程的重视,认为只有语、数、外属于重点教学内容,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只是粗略地把教学理论知识讲解一下,无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使学生无法在此课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为教学思想相对滞后,教师仍以课堂灌输和讲授的方式组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难以对课程内容产生学习兴趣,甚至因为学习内容枯燥而产生厌烦情绪,这对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十分不利。因此,任课教师应该重视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生具体学习需求,更新并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四、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轉变教学理念,提升学习效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小学阶段,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对学习方法的掌握要比知识的学习更加重要。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给未来的学习生涯带来收益,当学生掌握了高效的学习方法之后,学习效率就会得到一定的提升,使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首先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改变,从知识传授转变为学习方法的传授。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掌握学习方法对于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形成高效的学习思维。在课程学习中,教师要不断的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同时也要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及时间去学习,避免学生被动学习。在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学习而言难度较大,但只有学生具有高效学习能力,对课程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参与到知识总结中,就能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当出现常见问题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并且帮助学生提升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拓展学生思维,从而提升学习能力。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要努力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思想工作队伍,坚持做到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学校应该认真制定详实、具体、可操做性强的学校德育工作计划。通过推行班主任培训学习制度,每周一次班主任例会,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来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只有拥有核心素养,才能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道德与法治本身就属于素质教育内容,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此门学科的重视。首先,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在教学中要多利用现实案例、法治事件等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且要善于从案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例如,在一年级的“校园生活真快乐”章节中,教师可以开展课件游戏乐分享活动,做完游戏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去思考,在游戏中应该遵循哪些规则,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教导学生在游戏中也要遵守游戏规则、注意自身安全,以及教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要从小做起。其次,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理性思维,要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把自身的主体人格与丰富的内心世界体现出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去引导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任务,例如,在学习“可爱的动物”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动物的视频,让学生对小动物产生同情、喜爱的情感,接下来就需要提出较为深奥的内容,引导学生善于利用法律知识去保护小动物,期间可以讲解一些《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可行的,使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理性思维。

(四)利用少先队对学生进行教育

少先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充分利用少先队组织为载体,是我们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充分发挥其组织作用,运用其特有的教育手段,通过队员当家作主的集体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进行教育。例如,充分用好红领巾广播站的宣传阵地作用,每天广播丰富的节目来充实学生的文化生活,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利用每年的“六一”和“元旦”,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建立文明校园”活动,培养学生讲文明、讲卫生、有礼貌的行为习惯;开展“手拉手”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优良品质;开展“我帮妈妈干一份活”的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珍惜劳动果实的优良品质;开展“比学习,不比吃穿”的活动教育学生勤俭节约,努力学习的好习惯。利用各种节庆日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每逢节日来临之前安排各班出一期主题鲜明的板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另外,在国庆节期间开展“唱响红歌”歌咏比赛,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家乡的教育;在教师节开展“我为教师献一份礼”活动,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尊敬师长的教育。

(五)发挥家长的辅助作用

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其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大多数时间仍处于家庭中,他们的道德观念是建立在父母的思想之上的。因此,身为家长,应当肩负起身为孩子“老师”的责任,不要只是言传,更要做到身教,家长的道德品质没有问题,才能真正地使孩子受益。在日常生活中,想要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其实不难,比如,尊老爱幼,在公交车上为有需要的人让座等。这些教育方式不仅增加了教师课堂教育的可操作性,并且將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抽象道德思想转化为实践,使学生印象深刻。

(六)开展体验式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涵盖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优化课堂效果。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以课堂学习活动和课外学习活动的方式指导课堂学习,课堂学习活动就是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仿体验不同的角色,感受不同个体的内心世界,实现其思想和情感的共鸣,进而使其切实理解道德、法治的相关内容。通常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在课前、课中设计角色扮演或模仿等活动。期间,教师当“导演”,布置扮演内容,学生当“演员”,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取角色进行扮演。体验活动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情感分享,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看问题的立场、观点,再适当进行点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此外,教师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访问先进人物、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走进敬老院关爱老年人、街道清除小广告、举办手抄报活动、进行演讲竞赛等,让学生参与、体验活动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达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

结语

德育教育不仅影响着学生个人的未来,还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发展。针对现在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提升教学效率和品质是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协作,为孩子创造一个接受德育教育的氛围,让他们能够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塑造崇高的品格也是我国社会公德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福英.论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

[2]宋贵.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05).

[3]章小英.“法”润童心路径探寻——统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学例谈[J].中小学德育,2017(10).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