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具行业科技发展的时代背景
模具行业是一个融合多学科知识,并为多种加工领域服务的行业。模具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工艺装备,使用模具生产各类产品,具有效率高、质量好、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日渐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加工工艺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汽车、通讯和家电行业与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对金属制件和塑料制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模具生产技术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制造水平的主要标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模具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以及计算机辅助分析相继被引入到模具制造领域。模具的生产周期缩短了,质量提高了,成本降低了,模具制造的整体水平和科技含量得到了质的飞跃。近年来快速成型制造技术发展很快,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技术正处于一个非常活跃的发展阶段。虽然我国模具制造业起步较晚,水平较低,但是近十年来发展迅速,需要大量从事模具制造的专业技术人才,职业中学正是抓住此机遇,新设置或将钳工专业转型为模具制造专业,现已成为规模较大的重点专业。对于职业中学来说,如何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适应模具制造与加工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使培养的学生能很快适应模具市场,是重点要考虑的问题。
二、转变观念,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
学校应组织人员深入到模具企业参观考察,了解企业对模具专业学生能力的要求和岗位需求情况,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切实抓好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毕业生的市场竞争能力。现在的企业一般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以保证能快速地切入生产实际,减少上岗适应期,并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目前模具制造中传统的机械加手工的制造方式逐渐被现代制造技术取代,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以及数控加工技术不仅提高了模具的制造质量,缩短了制造周期,而且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受到企业的重视。因此,学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型或者技能型人才,他们除了要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外,重要的是具有模具生产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对CAD、CAM,数控加工等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所以职业中学应该转变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把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
三、开展教学改革,完善模具课程建设
1.改革专业课程体系。
首先要根据社会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以“必需”、“够用”为度,处理好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关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为此,课程体系的主线应放在与模具设计、制造相关的主干课程上,即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模具材料、公差与配合、工程力学、冷冲压技术、塑料模塑成型技术、模具CAD、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模具损坏与修复等课程。计算机应用则侧重于与模具设计、制造密切相关的典型应用软件上。主要课程的教学内容亦需作相应的调整,应该考虑到职业中学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该删就删,该并则并。压缩理论学时,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减少一些课程上的理论重复,并将一些原来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有机地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去。把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互相渗透交叉,例如刀具、夹具、切削机床、切削工艺等传统机加工知识进行综合,以工艺为主线,以典型零件加工为载体,结合实习和理论教学,培养学生能力。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强课程的灵活性、知识性和实践性,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行“一体化”教学。
理论教学与实训相结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存在着一些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程,内容过多,而且抽象、难学,系统性不强,很难与工作需要联系起来。以前,我们对模具专业课讲授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完全分开的,一般是先进行理论课教学,然后才进行相应的实践训练。学生由于缺乏对各种模具结构的感性认识,想象不出复杂模具的结构和动作过程,久而久之会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针对这一问题,围绕模具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对模具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改变原来的纯课堂教学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1)专业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
对结构、插图较多的部分,通过采用模型、动画等授课方式,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对模具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模型和动画可以自制和下载。
2)积极开展现场教学
对实践性较强的部分,以现场教学加上实验、操作、实训等方式,可取得比课堂讲授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通过模具的拆装与测绘实验,能加强学生对模具基本结构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在完成拆卸、装配模具动手训练的同时,能建立从模具实物到绘出装配图的绘图能力训练,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改善理论教学的效果。为配合模具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学校应筹建模具陈列室,购入多种典型结构的注塑模具、冲压模具、压铸模具,或根据教学要求制作各类教学模具,以供学生在上模具课程时拆装演练。另外,可以陈列各种塑料制件、冲压件以及压铸铸件等实物,以增加学生的直观感觉。模具室四周的墙上则是各种结构的模具挂图。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进一步了解其他种类的模具结构及模具的制造、应用,了解各种材料的成形技术与工艺过程。
3.厂校联合指导学生实习。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要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一方面,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实际进行技术服务,在课程教学内容中结合企业生产中的应用技术问题;另一方面,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专业讲座、指导等,如在《数控编程》、《模具加工与制造》等课程中针对产品在数控编程中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中遇到的工艺问题进行分析解答。课程联系生产实际进行。提高了专业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和学生的运用能力。而且通过现场实习,尤其是厂校联合指导学生实习,增进了教师对企业的了解,提高了教师知识更新的能力,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提高,学校教改工作进一步深入,同时,学校也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对专业课程进行了调整。最后,企业获得合格人才,学生拓宽了就业门路。
4.强化实践教学,进行多种技能培训。
中等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在于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直接影响到人才质量。只有走出课堂进行课外实习实训的教学活动,把基地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大事来抓,才能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目前技校的模具制造专业处于起步及发展阶段,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实习设备、设施不配套。现代模具制造企业拥有大量配套的机械加工、特种加工、数控加工等设备及少量的钳工装配台,而技校用于模具实习的仍是大量的钳台、为数不多的普通机床车床、铣床、刨床、平面磨床、钻床等,条件较好的学校则有数量有限的电加工机床线切割、电火花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钳加工的设施大大过剩,而机加工、电加工、数控加工设备远远不足。其次是实习项目设置不合理,实用性不强。模具实习教学大多沿用原来的钳工实习项目,以锯、锉等钳加工为主,以机加工、电加工、数控加工为辅,本末倒置。模具实用制造技术、各种加工机床的熟练操作及选择恰当的加工工艺流程训练太少,基本功不扎实,从模具零件的加工到模具的装配、安装、试模及修模的模具制造的整套工艺流程没能完整地作为实习项目,学生难以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最后,实习指导教师模具制造知识、技术滞后,专业实习教学经脸缺乏。我国模具制造业虽然非常年轻,但是充满活力,近十年来发展十分迅猛,模具制造技术推陈出新、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而多数实习教师掌握的是传统教材中较落后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实际生产经验不足,缺乏相应的专业实习教学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制约了模具专业实习教学的效果。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首先应开展多种教研活动,提高实习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学校或模具实习教学部门应多组织专业实习教师参加校内、校际及模具企业关于模具结构、模具加工工艺、模具CAD/CAM应用技术等专业知识、技术的培训、交流,必要时引进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模具技师及工程师,全面促进学校师资队伍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全面提升实习教学水平。其次,应充分挖掘实习教学设备、设施潜力,增设实用性强的实习项目。针对学校模具实习设备严重不足的现状,要想方设法开设不占用或少占用加工设备的实习项目以缓解设备紧张的压力。可拟定以下实习项目,例如模具零件的找正、定位与安装的操作(利用划线平台、废旧机床、台钻等),该项目包括划针、百分表在工件定位、找正时的应用及各种工装、夹具的应用;各种钻头、铣刀、铰刀等刀具的选用及刃磨;冲裁模间隙的调整;组织参观校外模具制造、机械加工等相关企业等。最后,应及时加大模具实习设备的投入。模具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越业越广泛,模具的需求量越业越大,模具制造技术工人的社会需求量越来越来大,对技术工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中学模具制造专业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专业,因此学校应紧紧把握住此良机,集中财力,毫不犹豫地加大对模具实习设备的投入,及时发展、壮大该专业,以期收获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配备了充足、配套的设备后,一定要设置最实用最优化的实习项目,同时还要考虑尽可能降低实习原材料的损耗,尽量降低实习教学成本,因此应拟定原材料一次投入、多次使用的实习方案。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要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新型模具人才,就需要有一支职业道德水平高、业务精通、专业技能过硬的师资队伍。通过培训、引进、聘用等方式,建成一支适应形势发展和专业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提供宽松的环境,鼓励教师走出课堂进行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加强校企联合,聘用企业的专家、高级技师定期到校授课和进行实践性指导,引进高学历教师和企业的技术骨干补充到专业课程的教师队伍中来,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五、结语
坚持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相并重,建立相对独立的系统化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实施培养应用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目标的基础。课程实验、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相配套,互相交叉、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互相促进,是培养企业一线急需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