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职业教育:“中国制造”的头等大事

职业教育:“中国制造”的头等大事

发布时间:2022-11-05 13:40:05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駭{m6iv^:_饨ky主任傅水根教授一语中的。

“没有中高级技工那样的操作能力,高级工程师再先进的设计思想也只能停留在设计的纸面而无法成为现实。”傅水根说,技工院校的毕业生专业技能娴熟,职业素质优良,发展后劲有力。

傅水根认为,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其实质是数控技术的竞争。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由于教学体系结构的不合理,实验手段缺乏,还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机电专业学生的“金工实习”,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高校仍集中在普通的车、铣、刨、钳、铸、锻、焊的操作方面。而企业急需的数控机术的操作、编程、维修的培训,因无实验条件,只能作介绍性面授,效果很差。

因此,高校工程实践教学的落后面貌和传统教育模式必须走改革创新之路。教学内容必须更新,改革要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创新性和跨学科性,培养学科交叉的复合性人才。

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先进制造业要避免“空中楼阁”

传统基础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先进制造业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地基和一楼,与二三楼之间的关系。

没有基础制造业的国家,不可能直接就植入先进制造业而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美国能再制造业化,因为美国的中高端制造业比如汽车工业、动力机械工业乃至于航空航天业,一直保持了世界级的竞争力。而德国的各种机械工业产品,如汽车和工业设备等,也概莫例外是基于德国精良的制造业基础和出色的技工培训。

因此,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是基础性的常规制造业,以及精良的技工和技师、工程师。没有这个就想直接搞先进制造业,那跟没有一楼,直接建二楼三楼一样不合理。

从高速增长调低速度到中高速,中国经济和产业结构也就面临转型和升级。沿海发达省市,这方面感受的压力最大,对于经济和产业转型也最积极。

先进制造业是方向和目标。现实的基础,还是常规的制造业。而我国被称为“世界工厂”或者“世界车间”,正是因为这个常规的制造业和制造业的能力。

也因为常规的制造业扩张,使得1990年代和2000年代直到金融海啸发生的2008年,我国制造业实现高速扩张,而且支撑了无数人口的就业和沿海以及中部部分地区的发展。

但是近期沿海一些代工工厂突然倒闭说明,制造业不升级,附加值难提高,要素成本的上升压力就能把企业压死。

传统制造业与先进制造业,是地基和一楼与二三楼的关系。地基和一层不稳,二楼三楼也不稳固。因此说到底,先进制造业是未来实现的目标,而目前我们还不能扔掉常规制造业。

多层次技术人才培养是实现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八级工”是工人的最高技术等级。八级工制度,是1956年6月开始实行的。当时国务院在工资改革决定中要求,“严格按照技术等级标准进行考工定级,使升级成为一种制度”。

也就是说,工人可以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来持续提高自己的薪酬,也就是主观努力就可以达到。

但这个制度在1985年被新制度替代,把传统的八级制改为初、中、高三级。原来的八级工制中一、二、三级对应初级;四、五、六级对应中级;七、八级对应高级。

如此粗略的分档,实际上只是使得现在的中高级工人,只相当于过去的初级中级工人的作用。在新制度下,真正有精湛技能的工人,难以脱颖而出。

清华大学从事社会学教学研究的李强教授认为,八级技术等级制度,曾在工人技术等级分层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八级技术等级制得到企业工人和全社会的普遍认可,那时的一个“八级工”,很令人羡慕,其工资甚至能超过厂长。

实践证明,八级分层制度的技术标准明确、清晰、可考核、可操作,社会效果也较好,体现出了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差异,更有利于引导中国工人追求高层次、高水平的劳动技能。

同时,从实际效果看,新的五级职业资格制度并不成功,使得我国原来具有社会分层意义的工业技术等级制度,受到致命冲击,缺乏对一线劳动者的尊重。

有一线工人曾看到李强的文章时做出这样的评价:记得年轻时,在工厂,在学校特别关注各工种的最高级“八级工”。他们的工资待遇几乎可以和当时的厂级领导一样。同时,其社会地位也比较高,完全不像现在这样,“高技能技术”工人社会地位低下。

现在公务员升迁难,拟议中要推行的薪酬改革,从年资和业绩考核相结合,公务员不升级,薪酬也能有提升。既然如此,恢复八级工制度,让工人有按照技术能力获得薪酬的台阶,并且对于恢复劳动者的尊严,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近几年来国内已经有几十所院校相继成立或者正在筹建工程训练中心,通过中心的建设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

据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我国18所高校累计投入资金额21.408亿元。已经购进现代制造技术设备并投入使用的占67%。数据表明,高校在逐步加大投资力度,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期。

不过,仍有些高校对工程训练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设计轻工艺的思想根深蒂固。

鉴于实践经验需要时间,因此工程训练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才能保证训练质量。傅水根指出,我国工程系学生要学的知识越来越多,知识越来越新,而参与工程训练和工业实践的机会却越来越少。教学指导人员的技术能力普遍不高,队伍不稳定,目前普遍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先进制造技术的指导人员。另外经过连续多年扩大招生规模,实习学生数翻倍增加,教学指导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这些问题,在就业导向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相对较轻,但是其教育和培训内容要跟上时代发展和国家制造业发展的需要,也同样需要教育部门重视,并且促成中技学校与企业的挂钩培训,即着重借鉴德国的职业教育双规制模式。

《中国制造2025》提出,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到工程院校的多层次技术人才培养,是保证纲领成功的重要前提。办好职业教育,为年轻人提供学习现代化实用技能的机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制造”的头等大事。

跳出区域经济学的逻辑,这何尝不是制造业立国的头等大事?(邹蓝系香港经济导报副总编辑、辛华系综合开发研究院城市资源平衡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邓万里)

推荐访问:职业教育 中国制造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