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之外的东西,“冲动性购买”占据了其销售额的很大一部分比例。
最后来看会员营销。宜家一直非常注重会员体系的建设,建立了名为“IKEA Family”的会员俱乐部,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了数以千万计的忠诚会员。在此基础上,宜家利用先进的CRM系统对会员进行分类,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并提供个性化的促销方案。而每年邮寄的精美目录册和时常带来惊喜的会员店帮助宜家将用户的忠诚度不断提升,将他们牢牢地绑定在了自己的销售平台上。
小心求变,宜家也在路上
虽然目前电子商务对家居行业的冲击并不十分明显,而且经过了70多年的经营,宜家也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但是科技的浪潮滚滚向前,没有一个行业能够完全的置身事外,在这方面宜家也在小心求变的路上。
电子商务
虽然宜家坚定地认为家居这种讲究体验的产品最大的舞台还是在线下,电子商务永远也不会成为宜家的主流,但是宜家还是在逐渐地拥抱这一趋势。
截至2013年8月31日,宜家在全球的26个国家或地区拥有300多家分店,其中在13个国家或地区提供了电子商务服务,相比2012财年增长了3个。不过宜家在很多市场上提供的网购品类是不全的,而且会针对消费者的网购订单收取价格不菲的配送费用。
宜家并没有公布过其电子商务的销售额占总营收的比例,但是其德国分公司的负责人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在2013财年宜家德国分公司的线上销售额达到了9200万欧元(约合1.28亿美元),不过这一数字只占其整体销售额的2%,增速却高达27%。他预测,线上销售的占比最终能达到10%。
对于宜家来说,开展电商业务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这一品类的两大天然难题之外,家居也是一种非常态的消费,购物的周期较长,用户难以持久留存,因此会加重企业的营销成本,这也是宜家未来在不断尝试电商业务时需要克服的难题。
移动互联网
对于电子商务,宜家确实有难以克服的障碍,目前也难以做加大投入的决心,不过移动却是一个应该张开双臂拥抱的趋势,移动互联网的存在可以使宜家随时随地实现与消费者的连接。
宜家的年度产品目录是其实现与消费者沟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年发行量达到2.11亿册之巨,号称是除了《圣经》之外散布最为广泛的书籍。现在通过移动应用,宜家可以很好地将这一产品数字化,并通过加入了一些互动和增强现实的功能提升使用体验,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在手机上设计家具摆放,并通过增强现实的功能查看与自己家庭装修风格的契合度。除此之外,宜家的移动应用还发挥了很好的门店导购的功能,用户不仅可以从应用上查看产品信息、获取优惠、查询商场的营业时间、具体地址、地图和驾车路线等,还可以使用其中的店内购物路线图、创建购物清单等功能。截至2013年8月31日,宜家的这一移动应用已经被下载了1000万次。
社会化营销
宜家是社会化营销的先行者,其在Facebook、Twitter、新浪微博以及豆瓣上都有大量的经典营销案例。家居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行业,围绕这一主题宜家生产了大量具有特色的内容,利用社会化媒体的快速传播效应,不仅将很多的消费者吸引到网站或者实体店转化为了交易,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产品亮点的挖掘打造了独特的品牌形象,占领了消费者的心智。
看未来,宜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很可能会延续对电商这种一贯谨慎的风格,而将线下作为战略的重心。也有人说宜家的策略应该是O2O,不管是通过网站、移动应用或者社会化媒体,线上仅仅承担营销和宣传的功能,将人流导向线下形成交易闭环。我则认为对于宜家来说,电商和O2O本质上并不冲突,应该给消费者的是一种多样的选择,而且通过线上线下交易的打通,宜家显然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例如沃尔玛正在大力推广的线上交易、线下提货(Site to Store)的服务。此外,虽然从目前来看家居电商的线上渗透率并不高,但是很多研究机构也同时指出,未来这一品类在线上还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电商毕竟是一个发展了不到20年的新生事物,未来会如何演变,没有人能够预测,只是不知道今天对电商的漠视会不会成为他日巨人的阿克琉斯之踵。
宜家告诉我们什么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摧残着一个个传统企业的神经,所以“互联网思维”、“小米模式”大热,背后反映的是传统商业在这个时代生存的极度不安全感。很多企业秉持着“不变革等死”的理念,但却非常容易地踏上了“乱变革找死”的境地。因此,这个时候我们就更需要宜家这样的案例。虽然有其行业的特殊性,但是这家瑞典的家居零售巨头还是告诉了我们这个数字化时代生存的基本法则,那就是回归到零售最本质的内容,找到消费者并理解和把握他们的需求,用超出预期的商品和服务满足他们的期待,不断地为他们制造惊喜。
宜家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对于传统商业来说,虽然触网是大势所趋,但是其中的方式和形态却根据企业的核心业务千差万别。网络很美,但最关键的还是从自我出发,本着对商业本质规律和用户人性的基本尊重,找到在这个时代生存的基本法则和核心优势。正如彼得所说的:对于宜家来说,寻找的并不是在短时间内一次爆发性增长的机会,而是能够持续带来产业价值链提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