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拯救中国乳业

拯救中国乳业

发布时间:2022-11-05 18:10:05 来源:网友投稿

“乳品行业是一个非常脆弱的行业,某个环节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行业发展出现危机。” 中国乳业协会常务理事南庆贤如此评价关乎国计民生的乳品行业的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然而这一次,个别乳品企业造成的社会危害太大了,含三聚氰胺的毒奶粉让上万个中国家庭受到伤害,让全国乃至让世界都深感震惊。大家不但担心乳品的质量,甚至担心自己食用的其他食品是否安全可靠。

拯救中国乳业,重建消费者的信心正在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中国政府在震惊的同时,迅速拿出了自己拯救市场的计划,并采取了行动。政府各部门积极查找原因,堵塞乳品安全生产的漏洞,对企业生产的乳品进行反复检验,不合格的乳品全部下架招回,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安排对患儿的救治和赔偿。

10月9日,《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经国务院颁布并施行。一位老乳品行业人士评价,管理条例颁布,把乳品的质量管理切实落到了实处,表明国家对于乳品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过管理条例,可以看到中国乳品行业光明的未来。

乳品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则积极配合政府,召回存在问题的产品,加强了产品的检验检测,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堵塞了原来奶收购环节中的漏洞。

中国消费者是善良的,也是信任政府的。通过中国政府和乳品企业的共同努力,唤回了部分消费者的心。现在看来,事件的发展比原来预计的要更为乐观,乳品行业并没有被突发事件所摧毁。

专家预计,通过不懈努力,中国的乳品行业正在逐步摆脱危机。但愿这次的三聚氰胺事件,也能够像一剂猛药,不但让中国的乳品企业警醒,也让中国所有的食品企业警醒,并引以为戒,不再重蹈覆辙,从此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

蒙牛、伊利的自我救赎

蒙牛冰激凌厂的职工李润最近一直在呼和浩特市附近的一家奶站值守。目前已经进入冰激凌生产的淡季,李润被抽调到奶站,主要是负责盯住奶农和奶站,防止有人人为地往蒙牛收购的原奶里添加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并配合质检部门对收购的原奶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合格的原奶才能装罐送往蒙牛的加工厂。

自从蒙牛的部分批次婴幼儿奶粉和液态奶被质检部门查出含有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之后,蒙牛紧急抽调了大量人员,派往各奶站值班。

蒙牛乳业营销副总裁赵远花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9月中旬以来,蒙牛已经派了8000多人去奶站,采取人盯人、人盯站、人盯罐的“三盯政策”,负责盯住原奶的收购环节,确保原奶收购环节不出问题。同时通过加强自检和请第三方权威机构驻厂对产品进行检测等方式,保证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且能放心饮用的牛奶。

做为蒙牛的同城乳品企业,伊利和蒙牛在此次三聚氰胺事件中,命运相似,同样是在其生产的部分批次奶粉和液态奶中发现了一定量的三聚氰胺。事发之后,伊利也派人24小时盯着奶站,盯住奶农挤奶的全过程。并且给运输原奶的汽车安装了GPS定位系统,以盯住牛奶的运输过程,确保原料奶的质量。

与此同时,伊利从美国和日本等地购买了检测设备,对原料奶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原奶才能够进入生产线,保证有问题的原料奶不进厂,也确保了出厂的产品都是检测合格的。

启动应急机制

“问题暴露出来之后,蒙牛马上启动了应急机制,在第一时间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反应。”赵远花告诉记者。

9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披露,在22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69批次产品中,检出了含量不等的三聚氰胺。蒙牛、伊利等知名企业也榜上有名。9月17日,蒙牛集团发布公告,将不合格的婴幼儿奶粉全部召回,对相关的生产线进行治理整顿,对事件中受到伤害的消费者加倍赔偿。

其后,蒙牛的部分批次液态奶又被查出存在问题。蒙牛又立即按照上述原则,召回或销毁产品,对消费者的损失予以了赔偿。

分析危机出现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以便使问题彻底得到治理,是蒙牛近期的工作重点之一。赵远花介绍,“蒙牛的生产设备、检测设备都非常先进,工厂的生产环节管理也非常严格,很多人去蒙牛参观之后,对此并不存在异议。这次出现这么严重的问题,不论是政府的调查,还是企业自己的分析,都是从奶牛到奶罐,发现问题出在原奶收购的环节。”

在查堵原奶收购漏洞的同时,蒙牛还加强了对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检测。在检测环节,有蒙牛自己的检验人员,有国家质检机关的检测人员,同时蒙牛还邀请了国家检疫检验科学研究院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驻厂检测。蒙牛生产的所有产品,都必须经过多道检测。

在质量问题得到解决之后,蒙牛更换了投放广告的版本,在国内多家媒体上推出了“蒙牛采取六大措施”的广告,告诉消费者蒙牛在奶源、检测、原料、生产、出厂及第三方机构检测等方面,均采取了积极可靠的措施,确保进入市场的产品100%合格。

伊利集团副总裁靳彪告诉记者,伊利的产品,现在从收购到生产再到终端销售,需要经过6道检测关口。每道环节的检验合格之后,都必须签字盖章。缺一道程序,产品都不可能出现在终端并销售。伊利还将每批次产品的检验合格证,贴到了终端,以便更直观地告诉消费者产品的安全性。

靳彪表示,伊利拥有一流的生产设备、一流的质量管理,现在需要的是一流的奶源。一流的奶源加一流的生产设备,加一流的质量管理,伊利就能够通过全程质量监控,给消费者提供一流的奶粉和一流的牛奶,

管理才能出品质

蒙牛、伊利等乳品巨头在这次事件中,无疑再一次感受到了行业发展的脆弱性,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蒙牛、伊利等乳品企业都采取了加强安全检测等应急措施,来应对这一事件。然而,加强对产品的检测,只能解决短期的问题,却无法解决长期的企业诚信和行业健康发展的问题。

“检测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却无法解决品质问题。”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认为,“只有加强管理才能解决品质问题,才能树立乳品行业的品牌。”

事实上,近一段时间,全社会也包括乳品行业都在反思,本次三聚氰胺事件发生的根源在哪里?应该纠正哪些问题,建立怎样的长效机制,才能重新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乳品行业有句俗语,“得奶源者得天下”。对乳品行业而言,奶源不仅决定乳品企业的产量,而且是乳品质量的决定因素。经过认真反思和自检,乳品企业都认定首先需要加强对奶源和奶站的管理。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目前有1218万头奶牛,年产奶量3600万吨,基本可满足目前中国原料奶的需求,但对奶牛和奶站的管理却存在着大问题。

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介绍,目前中国一共有29039个奶站,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包括规模牧场、养殖小区、乳品企业投资兴建的奶站和流动奶站四种,后两种奶站是监管难点。近几年来中国乳业取得了“爆炸式”的发展,相应的监管却没有跟上,使得一些资质差的社会奶站、流动奶站,被不法分子所控制。而乳品企业之间的奶源争夺战也使得这些奶站有机可趁,得以向乳品企业提供大量不合格的原奶。

据了解,蒙牛的原奶来源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自建的现代牧场;另一类是自己管理的奶站;还有一类就是分散的奶农,他们为社会奶站供奶,然后这些社会奶站又将原奶提供给蒙牛。事实上,蒙牛也深知,即使是采取“三盯政策”,也无法长期解决蒙牛原奶的安全问题。对此,赵远花表示,未来蒙牛将扩大自建现代牧场的规模,同时在企业和奶农之间建立起长效的联动机制。

伊利集团副总裁靳彪透露,在奶源管理方面,伊利有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叫“奶牛合作社”。该模式要求奶农以奶牛为股份入股,由“合作社”对奶牛进行统一喂养、挤奶和防治疫病。企业与奶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不仅免除了奶农的繁重劳动,有利于奶农与企业形成稳定的供求关系,而且实现了对奶牛饲养、原奶生产全过程的无缝监管,从而彻底保证了奶源的安全和稳定。

奶业专家指出,杜绝奶业危机,必须加强对整个乳品行业产业链的管理。这要求乳品企业必须有对整个产业链的综合管理能力,而不是只会生产和销售。

在本次三聚氰胺事件中表现良好的三元、完达山等乳品企业,无不是强调了对整个产业链的管理,才获得了突出的品质和品牌信誉的。未来乳品企业应加强其薄弱环节,也就是对奶源的管理,和奶农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让奶农能够分享到企业稳健发展的好处。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也建议,奶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构建多项长效机制:第一,建立原料奶收购价格的协调机制,由奶牛、奶站和加工企业等共同参与协商,确定收购参考价格,保证各方的利益。第二,要建立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采取合同收奶或者是参股入股等方式,让产业链各方建立更紧密的利益关系。第三,要建立健全质量监督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对奶源的监督监管。

同一条起跑线

统计显示,过去10年,世界乳品行业的年增长率是1.5%,而中国乳业则保持20%左右。在液态奶领域,经过多年的努力,市场基本被本土企业所控制,伊利、蒙牛和光明占据着前三甲的地位。在奶粉领域,外资品牌的地位看似稳固,但是三鹿、伊利、圣元等本土品牌正在不断蚕食着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

一个行业的快速膨胀和激烈竞争往往意味着会淤积很多问题。

在乳品企业中,蒙牛集团创业9年来,以火箭速度著称,其间蒙牛甚至多次取得过超过100%的年增长率。如此快速地扩张,不时引起外界对蒙牛能否夯实管理产生质疑。

伊利集团副总裁靳彪就表示,伊利在乳业企业中是比较早发展起来的,伊利过去是自己建奶站,便于管理和控制。其后中国乳品行业快速发展,在伊利的附近又创建了一家乳品企业。大家都来抢购奶源的时候,伊利难以再像以往那样去管理奶站了,出于降低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伊利后来就把自己的奶站社会化了。这也是导致伊利深陷三聚氰胺事件的原因之一。

“在原奶收购、检测方面,我们确实犯了错误,但蒙牛的快速发展不是错,错在我们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做好一些环节的管理,工作出现了疏漏。”蒙牛乳业营销副总裁赵远花说。

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也表示,快速发展并不是错误,快速发展也并不表示一定会犯大错误,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犯错误反映出乳品行业的政府监管和乳品企业的内部管理还存在问题。郭本恒相信,暂时的阵痛,可以让中国乳品行业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家乳品企业的人都表示,三聚氰胺事件是一件让全国人民震惊,使大量婴幼儿身体健康受到伤害甚至丧命的恶性事件,但从长远来看,对行业发展很可能是一件好事,这一事件将改变行业恶性竞争的现状,使政府的监管能力和企业的管理能力得到强化,一些老老实实做事,努力提高产品品质的企业将会从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三聚氰胺事件一定程度上使伊利、蒙牛和光明这三个位列中国液态奶市场前三甲的企业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正如他们自己所言:“蒙牛将三聚氰胺事件视为一个新的起点,以前的全都归零,从零开始。”赵远花表示;“蒙牛的提出的口号是:一切从头开始,新蒙牛,新起点。”

三元、完达山借势出击

“由于未被检测出三聚氰胺,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以来,三元的液态奶一直供不应求,经销商抢着来拿货。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在终端,三元产品经常会卖断货,三元产品的产销量均成倍增长。”

不过,三元后来还是惹上了麻烦。9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对20个厂家部分批次乳粉的检测结果,三元下属的河北迁安三元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部分乳粉中被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

对此,三元的解释是,被检测出含三聚氰胺的那些乳粉,此前在三元的自检中已经发现了问题,并将其封闭在库房中,正准备销毁。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检测结果,对三元产品的销售,特别是液态奶的销售并没有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与三元类似,在国家质检总局的历次检测中,均未检测出产品中含有三聚氰胺的完达山乳业公司,也正在经历一个品牌知名度鹊起,销售量大幅度提高的过程。完达山乳业公司董事长李顺表示,完达山绝不会放弃这次大发展的好机会,完达山有机会也有实力冲进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前三名。

绝不只是幸运

对于三元在这次危机中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以及销量获得大幅度的提升,三元的一位员工表示,“这绝不是幸运,这不是偶然,而是有其必然性的。”

完达山乳业公司董事长李顺也表示,“在七次抽检中,完达山没有一批产品被查出有三聚氰胺,这绝不是幸运,我们有长期稳定且可以自己控制的奶源,我们的产品中没有任何可添加其他成分的机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三元集团的下属子公司,而三元集团的前身是北京市农垦局,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作为经北京市政府授权经营的国有独资公司,三元集团一直强调科学管理、勇于创新,同时脚踏实地、努力实干。

目前三元食品的奶源除20%来自北京市郊区的规模牧场外,其余部分全部来自三元食品的自建奶源基地。三元从2001年开始就拒绝收购散奶,只跟规模牧场签订购奶合同。

为打造安全健康的放心奶,三元对于从规模牧场收购来的原料奶要求近乎苛刻:对每一批的原料奶都要经过初检和复检“两大关”,对于原料奶的检测,三元采取的是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以蛋白质、脂肪含量来定价的收购标准。

在三元自建的奶源基地,为了保证奶源质量,三元坚持“以牛为本”。在饲料供给、疫病控制、合理分群、统一挤奶、牛奶冷链的控制等方面均做到了规模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为了避免中间环节出问题,三元一直采取原料奶检验合格后直接送入生产车间,从奶罐车进入生产管道,全封闭生产。从原料奶进入奶仓开始,直至密封包装,均不与外界环境接触,避免了环境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实践证明,零户散养、社会收奶站、“人牛混住”的养殖小区都有可能带来乳品的安全生产隐患,完达山乳业也有类似的体会

完达山乳业公司董事长李顺介绍,完达山的奶源均是安全可控的。在奶源管理上,完达山实行“奶牛分散饲养,集中机械榨乳,快速冷链运输”的模式,对养牛户严格执行绿色操作规程,从科学饲养到挤奶、储运生产,实行全过程监控。

据介绍,完达山乳业能够完全掌控原料奶收购的各个环节,保证奶源质量。完达山乳业的鲜奶收购员在挤奶现场对原料奶进行第一次检验,同时保留样品做入厂检验。确保鲜奶合格后才投入生产。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严防次品进入下一道工序。每道工序的产品和终产品都进行二级检验和出厂检验。

“几十年来,完达山乳业坚持出厂产品批批检验。很多乳品企业因三聚氰胺事件产品质量受到很大影响,而完达山的产品合格率则达到100%。”李顺说。

应对行业危机

面对三聚氰胺事件引发的信任危机,三元、完达山等品质较好的企业积极行动起来,阻止行业危机继续深化和扩大。

在三元销量大幅攀升,而伊利、蒙牛等几个大品牌的销量大幅下降时,三元并没有沾沾自喜,反而有所忧虑。在9月20召开的“质量立市,诚信为本,三元在行动”的新闻发布会上,三元的总经理钮立平表示,中国乳品行业经过几代人的发展,才有今天的成就,三聚氰胺事件却让中国消费者对整个中国乳制品行业失去信心,甚至产生恐惧心理。面对如此局面,三元深感不安。

钮立平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三元就是想告诉消费者中国奶业的真实现状,告诉中国的消费者,中国企业也能够生产出好奶。”

钮立平表示,三元将采取产品质量自检自查,以及配合质检部门的各项检查等六条措施,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乳制品,并且不会趁机提高产品的价格。

据介绍,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完达山乳品的市场销量同比增加了2到3倍。为保障市场供应,完达山加班加点生产,以提供更多让消费者放心的产品。面对国内奶业市场出现的暂时困难,李顺表示,完达山正在考虑调整发展战略,但绝对不会趁机提高奶粉价格,也不会盲目扩大生产而不顾及产品质量,而是要尽到一个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为了应对行业危机,三元、完达山等乳品企业,在严把产品品质关的同时,也在大力宣传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反复告诉消费者什么样的乳制品是安全可靠的产品。中国奶业协会顾问王怀宝称,“毕竟,现在宣传自己,效果是最好的,也利于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根据CTR市场研究监测数据,9月上旬问题爆发之后,出问题的企业在短时间内电视广告投放锐减,而没出问题的企业,广告投放则急剧上升。以9月10~27日和8月20日~9月10日两个时间段对比,蒙牛电视广告投放下降了27.51%,伊利下降了56.78%,光明则下降了28.05%。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元电视广告投放增加了207.26%,完达山增加了129.23%。说明面对行业危机,三元、完达山等企业都渴望抓住市场机会,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与三元、完达山等企业相似,一些原来被伊利、蒙牛逼到角落里去的中小奶业企业,也正试图卷土重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据一位经销商介绍,他代理的飞鹤奶粉,在北京等一级市场销售,成本压力太大,原来已经决定陆续退出一级城市的市场,转攻三、四级市场。这次事件之后,飞鹤打消了退出的念头,反而加大马力生产,希望借此机会提高在北京等地的市场份额。同期飞鹤还对外宣布,5年内将自筹资金40亿元兴建现代牧场,扩大产能。

考验魄力的时刻

三元曾经称霸北京市场,但近年来,由于蒙牛、伊利、光明等企业大举进攻,面对激烈的竞争,三元在北京市场的份额逐渐下滑。再加上2003年,三元赞助辽宁足球队,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市场回报等原因,导致三元的经营连续出现亏损。作为一家在国内A股上市的公司,三元戴上*ST的帽子。后经努力,2007年4月,三元才扭亏为盈,逐步摘掉了帽子。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三元再次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从9月18日起,三元股价连续6天涨停,从3.01元暴涨至5.59元,累计涨幅高达85.71%。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三聚氰胺事件给三元扩张提供了“良机”。三元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员工告诉记者,“三元的产品目前供不应求,现在苦于没有奶源和足够的生产线来扩大产能和提高产量。

事实上,三元早就有扩大产能的计划,三元试图兴建一个大型工业园,来扩大产能和提高产量,但远水解不了近渴。而如果此时能并购,可以给三元提供一个快速扩张的机会。

对于三元参与三鹿的并购,相关媒体报道,这主要是由于消费者对三元寄予厚望,而政府也希望三元能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三元也希望并购能够成功,但同时也觉得有很大压力。据了解,在进行并购谈判的同时,三元试图先租用三鹿的部分厂房、设备,但由于三鹿方面要价太高,谈判进展并不顺利。

对乳品企业而言,不但要争夺市场,还要控制奶源,谁控制了奶源,谁就在竞争中抢得了先机。对于竞购三鹿的企业而言,夺得三鹿最重要的战略意义就在于夺得了奶源。

根据三鹿方面对外公布的资料显示,三鹿的产销能力较强。今年1到6月,三鹿奶粉产量达4.11万吨,液态奶产量达44.56万吨。此外,三鹿今年上半年建立了大量奶站,奶源势力范围深入河北、河南等省区。谁拿下三鹿,谁就能掌控华北奶源,同时,还可立即启用三鹿的奶粉、液奶、酸奶乃至功能食品生产线。

三元并购三鹿的谈判陷入僵局之后,完达山为了实现市场扩张目标,也加入到竞购者的行列中。其后,娃哈哈、飞鹤等企业也都先后表示希望能并购三鹿的资产,但大家看中的都是三鹿的优质资产,而谁也不愿承担三鹿沉重的债务。

对此,原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怀宝评价,“虽然国家承诺承担因食用三鹿奶粉而致死或患病的婴幼儿的医疗费用及赔偿,但大家都明白,三鹿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三鹿未来将面临巨额索赔和沉重的债务负担。但三元、完达山、娃哈哈等企业逐“鹿”中原,不但要考虑自身的利益,还应该考虑到消费者和股民的利益,现在就是考验他们魄力的时候了。”

政府是救市主导力量

10月2日,京东某大中电器的售货员吴女士听说楼下的超市里正在进行牛奶 “买一赠一”的促销活动,开始她还比较犹豫,和同事讨论了一番之后,看到同事都下去买了,她也开始相信促销的牛奶都是无毒的,于是便利用休息的时间,去超市里买了两箱伊利牛奶。

“真正让我动心的是同事们都说‘如果有毒,政府是不可能让这些牛奶在超市上架,卖给消费者的。’”吴女士表示。在超市里,吴女士看到伊利、蒙牛等企业把“买一箱送一箱”、“未检出三聚氰胺”的促销广告挂在货架最显眼的位置,并在旁边摆放了质检报告,提醒消费者产品已经通过国家检测,属于合格产品。

有媒体报道,十一黄金周期间,伊利、蒙牛在深圳市开展“买一赠一”促销活动,深圳多家超市的牛奶销售量都已经开始回升,有超市甚至5分钟之内产品就被抢购一空。超市的销售人员透露,牛奶的销售反而比以前更好了。

10月16日,中国奶业协会顾问王怀宝在接受《中国新时代》记者采访时表示,“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大家都比较悲观,担心消费者不喝牛奶了,整个行业会就此跨掉。如今40天过去了,现在看来事件的发展比预期的要好,乳品行业并没有被突发事件摧毁。政府在解决危机的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乳品企业也积极配合政府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事件正一步步向好的方向发展。”

积极应对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从一个方面暴露出我们在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管等环节还存在很多问题。而且,一个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尤其应该重视企业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建设。”9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天津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开幕式时表示。

温总理强调,“请相信,我们会迅速提出振兴中国食品工业的计划,不仅仅是奶品,而且要使中国制造成为让中国人民放心、让全世界人民放心的有信誉的产品。中国政府将带领中国人民一起走过这一段艰难时期。”

中国政府坦诚面对,勇敢地加以解决,为三聚氰胺事件不至于进一步恶化,能够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温总理迅速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乳品进行全面检查,整顿乳品行业。很快,对患儿实施免费检查、救治,对不合格的产品全部下架销毁,对奶农进行政策扶持,严格监管乳品生产企业等政策措施也相继出台,并被落到了实处。

为了稳定奶牛养殖,防止出现大规模倒奶杀牛现象,财政部、农业部对倒奶严重地区的困难奶农提供了临时救助补贴。截止10月上旬,中央财政已经紧急拨付奶农临时救助补贴资金3亿元。据了解,临时救助补贴资金重点支持了内蒙古、河北、辽宁、山西等6个奶业主产省特别困难的奶农。

来自国家质检总局网站的消息则显示,截止10月上旬,全国已经派出5000多名检查人员监督乳品企业的生产。国家质检总局要求质检人员增加对原奶的检查内容,除三聚氰胺外,还需检查其中有无其他非食品类添加剂。同时,国家质检总局还及时向全社会公布了对多批次乳品的检测结果。

有河北奶农反映,这次质检部门检查的范围非常大,乳品企业的工作人员以及政府部门派来的工作人员已在奶农的农场里工作了20多天,他们带来了专门的检测设备,监督原奶的收购情况。

河北奶农们还反映,事件发生前,他们每两天送一次奶,现在,收购原奶的乳品公司要求他们“每天早晨送奶,以确保牛奶是新鲜的。”据了解,质检人员24小时值班,而且每批产品都要进行检测。

近日,政府部门还及时公布了三聚氰胺事件调查的最新进展和事故原因。公安机关在河北、内蒙古等地抓获了制贩含有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蛋白粉”的犯罪嫌疑人,同时也正在追究相关企业、监管部门和行政负责人的责任。

奶站有了主管单位

加强对原奶收购环节的管理,强调将奶站纳入管理体系,正在成为加强乳品行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介绍,原来在奶站管理方面,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很多社会奶站和流动奶站,既没有工商执照,也没有卫生许可证和畜牧部门批准经营的证明,存在监控真空。这次事件发生以后,国务院明确了奶站归农业部监管。

“这次事件发生以后,农业部下了很大决心,派出了大量工作人员,去一线调研摸底,进行整顿。流动奶站没有任何固定的挤奶措施,在奶价高的时候,开着车走家串户收奶,这种奶站将被坚决取缔。社会奶站中有能力对奶牛进行登记注册,进行健康管理和疫病防治的才能够留下来。”李胜利介绍。

根据农业部的初步统计,截至10月上旬,全国农业和畜牧兽医系统有15万余人次参加了奶站清理整顿行动,检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规模化奶牛养殖场87816个,查出三家非法生产含三聚氰胺“蛋白粉”的窝点,已经移交公安机关立案查处。

相关报道显示,河北省对于奶站的治理走在了前面。河北省在整顿和规范奶站,进行许可证管理的同时,正着力推动乳品加工企业对奶站的接管,要求乳品企业对奶站的接管率要达到50%以上。为此,河北省还出台了鼓励企业收购奶站的具体措施,对收购成功的企业给予一次性的资金奖励。

农业部对于奶站的治理整顿体,各地的乳品企业都积极予以配合,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据了解,目前农业部正在研究具体的奶站管理办法。

李胜利强调,我们国家的奶站是从1990年代中期才发展起来的,还很不成熟,存在很多的问题。国家应该制定具体的办法,引导分散的农民把奶牛集中到养殖小区里集体饲养,政府应该对建设养殖小区和购置挤奶设备给予补贴。同时鼓励乳品企业自建奶站,自己管理。这样才能让奶牛的养殖逐步走上规模化的道路。

乳业监管上新台阶

10月9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这距离卫生部通告检测出三鹿奶粉中含三聚氰胺的日期,仅仅过去了一个月。

“可以说是三聚氰胺事件催生了这部管理条列。从短期来看,管理条列可以为中国政府拯救乳品行业和对行业进行治理整顿提供指导;从长期来看,管理条列的颁布执行,有利于乳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一位乳品行业的业内人士指出。

吸取三聚氰胺事件前车之鉴,《管理条例》建立了违法生产经营者“黑名单”制度、政府官员问责制等。同时,禁止私人开办奶站,规定多个主体都有召回不合格乳品的负责。

部门间的横向协调不足,导致监管缺位,也是导致这次事件的深层次原因之一。《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乳品监管负总责,卫生主管部门综合协调,而农业、质检、工商、卫生等部门分别对不同的具体环节负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的乳品行业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管理条例》颁布之前,国家实行的奶业标准是1984年制订的,已经老旧不堪,完全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出问题再所难免。

原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怀宝则告诉记者,“最近10年来,中国乳品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年增长率从一位数变成了两位数,有令人可喜的一面,但这种发展是否是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则值得探讨。发达国家乳品行业采取的是稳定奶牛数量,通过科学饲养,提高奶牛产量的方式,而中国则是通过增加奶牛数量来提高产量。仅仅用了几年时间,就让中国的牛奶产量仅次于美国和印度,位居世界第三位。车开得快了,必然容易出现交通事故;质量监管没跟上,产量却大幅度增加,必然就容易出现质量事故。”

王怀宝认为,《管理条例》的颁布,把乳品的质量管理切实落到了实处,表明国家对于乳品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管理条例》的实施,有利于乳品行业改变原来重数量轻质量的发展模式,通过《管理条例》的实施,中国乳品行业有望迈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推荐访问:中国 乳业 拯救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