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建筑施工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实践研究

建筑施工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6 08:2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中高职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任务,笔者对建筑施工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背景、现状作了分析,对中高职衔接的实施策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同时,对建筑施工专业如何进行中高职衔接做了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建筑施工;中高职衔接;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一、现状分析

1.中职阶段存在的问题分析

(1)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如许多中职学校认为,建筑施工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定位在管理岗位和高级技术岗位才能有生源;而一些高职学校认为,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和建筑行业的市级需要,高职建筑施工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中层管理岗位和一线低层管理岗位及生产一线岗位。

(2)课程体系设计存在重复、脱节问题。中职生源来自初中毕业生,高职生源大多来自普通高中生,虽然所招的生源文化水平不同,但面对所学的专业基础一样,所以,本应高于中职办学层次的高职学校在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方面较难超过中职,甚至在某些课程领域重复办学,造成职业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3)职业技能培养上的重复和倒挂现象。部分中职学校由于实践条件不足,设施设备落后,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开足实践课,而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推向了高职学校。而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还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设备、场地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所以,高技能人才培养并不能体现“高”的特点,从而导致中高职技能培训方面出现倒挂现象。

(4)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落后于建筑行业发展。中高职衔接前期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充分调研企业用工需要、人才规格要求,没能相互对接研讨,导致中职目前的课程设置陈旧,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5)教学手段落后,先进的实训器材和设备不足。专业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当多的时间用于教师讲解、演示,课时容量小。缺少能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视频材料、先进教学设备,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中高职课程衔接中的关键问题分析

目前中职建筑教学和高职建筑教学缺乏有机衔接,具体问题如下:①中高职课程各成体系,各有思路,没有寻找结合点。②中高职课程内容严重重复,培养目标不明。③中高职课程标准缺乏层次性和区分度。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是课程,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核心是一体化的设计,而不是内容的拆分、重组;只有一体化的设计,才能确保中职与高职之间思路一致、全面、自然的衔接,而不只是某些点上的、人为设计的衔接;课程衔接的逻辑起点是中高职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

二、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实施策略

1.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对一线工人需求的变化,针对建筑行业、企业的相关产业领域,对建筑施工专业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系统设计,中职教育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一个是“一般(经验技能)”,另一个是“高端(策略技能)”。

2.改革和创新课程体系

在中高职协调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实现课程体系统筹,六年融会贯通。根据培养目标,以全局观念统筹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3.实行中、高职各有侧重的技能训练

中职阶段的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于中级资格及以下,注重专业知识的认知及单项职业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在高职的学习打下基础。高职教育则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地消除中、高职在职业技能培养上的重复和倒挂现象。

4.中高职有效联动,发挥高职院校示范引领作用,协调发展

中高职的衔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既要有政策上的指引,又要有制度上的规范和创新。中高职有效衔接,发挥高职院校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整合专业、课程、实训基地等为学生学习搭建 “直通车”,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三、中高职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体系衔接

1.中高职培养目标定位

(1)中职阶段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实事求是、勤于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操作和第一线技术管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2)高职阶段培养目标。本专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具有施工员、造价员、监理员、质检员等的现场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职业能力,能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实施

(1)注重中高职的层次性,合理设置建筑施工专业课程。将中高职(3+3)的课程体系变成6年一体化范式,结合中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将建筑施工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基础技能课程全部迁移至中职,同时将高职看作中职的入职提升阶段,对于中职阶段已经开设过的课程,高职不重复开设。

(2)增强中高职课程教学的递进性,正确把握教学重心。中职建筑施工专业的教学重心在于提高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高职院校则侧重于对原理的深入理解、对技术的灵活应用以及和企业的接轨。

3.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课程设计

要做好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必须进行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及课程内容的重组,要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界定好哪些内容应由中职完成,哪些内容应由高职完成,以保证课程内容不重复,不交叉,不断档,不遗漏,保证前后课程的有效衔接。

在公共基础课程的设计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时的确定,应考虑为升入高职学习打基础,原则上按照教育部新颁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上限要求来实施。高职阶段应考虑到中职院校在师资、实训条件、教学资源等方面和高等职业院校存在较大差距,应将部分公共基础课移到中职阶段,高职阶段适当增加职业技能实践课程,实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

专业核心课程的设计上,中职阶段专业核心课程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初步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阶段专业核心课程应当以培养目标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要求的职业能力形成为基础,适当考虑职业岗位拓展与跨专业学习的需求,在立足“点”的同时兼顾到“面”。在专业能力方面要侧重岗位技术领域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四、中高职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实质性衔接的成效

1.职业岗位面向准确

本专业适应的岗位(群):建筑业施工企业、建设工程监理企业、建设工程项目咨询管理企业、建筑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建设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各企事业单位的基建部门等的土建类专业技术、管理岗位。

2.知识与素质要求明确

(1)素质要求。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诚实守信、崇尚科学、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工程精神。

(2)知识要求。中职阶段:具有相当于高中阶段的文化基础知识,文化课程体系中将加强从事现场施工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中等数学、语文、写作、英语、人文、信息、法律、创业等相关课程教学。掌握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基本知识。掌握识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建筑工程设备施工图等的基本知识。掌握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基础、建筑构造、房屋设备、建筑工程测量、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建筑工程预算等的基本知识。

高职阶段: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公共基础知识;掌握建筑制图、建筑力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知识;掌握房屋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专业理论知识。熟悉水、电、暖等建筑设备的相关知识;熟悉市政工程、建设工程监理等相关知识;熟悉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技术发展动态;熟悉与建筑相关的哲学、美学、历史、人文、社会方面的常识。

(3)职业资格定位明确。中职阶段: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并进行信息处理和技术交流,达到全国计算机一级水平;掌握基本测量技能,获得测量放线工中级等级技能证书,会用手工和计算机CAD绘图。技能要求:取得CAD证书;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职业技能标准》中测量放线工种“中级工”证书或测量员证书。

高职阶段:专业课程体系中将强化为建筑业人才所需的高端职业岗位知识与技能培养,加强职业技能阶梯式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并进行信息处理和技术交流;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具有较强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生产一线操作技能;具有熟练的工程测量、定位放线技能;具有建筑材料、工程质量的检测技能。技能考核要求:取得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证书、省高校计算机新一级证书,鼓励PKPMCAD认证、PMP认证中任意一张或多张证书;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职业技能标准》中测量放线工、钢筋工、建筑油漆工、架子工等工种“高级工” 中的一张或多张证书。

(4)职业能力培养得当。中职阶段:具有比较熟练的建筑工程施工操作岗位的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建筑施工、质量、材料等基层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实际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立业创业能力,并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高职阶段:具有从事专业岗位工作的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阅读工程项目施工图纸的能力;具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组织实施工程项目施工能力;具有现场施工过程控制与管理、组织协调能力;具有施工现场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具有建筑工程档案资料编审、信息管理能力;具有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继续学习和岗位资格、执业资格应试能力;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立业创业能力等。

参考文献:

[1]李海宗,杨 燕.中高职培养目标有效衔接研究——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2012,(26).

[2]张东放.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0,(Z3).

推荐访问:衔接 高职 建筑施工 实践 研究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