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近三四百年来的强国变迁,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等无不通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等“海洋之路”走向全世界,而联系大洋之间的航道成为占据主动权的关键,巴拿马运河就是最为著名的要道之一,被誉为“世界桥梁”,位列“世界七大工程奇迹”。
巴拿马运河对世界贸易有着怎样的贡献和影响?它对今天开通新的重要航道有着怎样的启示?8月15日,即是巴拿马运河开放通航百年的纪念日。在这个时刻,重温这一页梦想与荣光,有助于更好地展望未来。
巴尔博亚的探险
讲述巴拿马运河的故事,得从16世纪开始说起。
早在16世纪前,印第安人已在巴拿马地峡地区居住。有关文献资料显示,1501年,巴拿马地区大约有了20万居民。
1502年5月11日,哥伦布开始了第四次航行,寻找新大陆中间通向太平洋的水上通道。哥伦布沿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海岸航行了约1500公里,并从印第安人口中得知,他正沿着一条隔开两个大洋的地峡行驶。哥伦布发现岸边到处是蝴蝶飞舞,便用印第安语给其命名“巴拿马”,意为“蝴蝶之国”。
哥伦布的航行给西班牙人带回了路线图,成批殖民者来到巴拿马。不同文献对首批殖民者给出了不同名字的记载。不过,各种文献都认为巴尔博亚是第一个跨越巴拿马地峡的欧洲人。
1513年,巴尔博亚率队对巴拿马地峡作了一番考察,发现巴拿马地峡狭窄又弯曲,其东西两侧,分别有一列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巴尔博亚攀过崇山峻岭,穿过葱郁的热带雨林,接着,森林越来越稀松,有时竟是草原景象,再往前又是高山。没有人知道当时巴尔博亚的心情,只是他身上的确体现出了冒险精神。
当同行者以为无路可走时,巴尔博亚带着他的爱犬沿着陡峻的山坡奋力攀登到了山顶,这时在他眼前展现出的是一望无际的蔚蓝色海洋,这就是太平洋。于是,巴尔博亚成为成功穿越巴拿马地峡的第一人,还被人称为太平洋的发现者。如今,在巴拿马运河的太平洋出口处,濒临巴拿马湾的北侧,有一座繁华的港口城市——巴尔博亚城,就是以巴尔博亚的名字来命名的。
巴尔博亚看出了巴拿马的战略意义,这个美洲中部的狭长地带,犹如西半球的“蜂腰”,将成为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最为重要的通道。从此,打通两大洋的跨洋运河就成为巴拿马人和欧美殖民者的梦想。
“运河梦想”一波三折
十七世纪,西班牙人为巴拿马运河的开建作了大量的勘测工作。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对此项计划极有兴趣,下令研究修建巴拿马运河是否可行,他的继任者腓力二世也派人到巴拿马地峡北部实地考察,但后来担心开凿运河“违背了神的意志”,拒绝了一项详细的建设方案。
美国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杰弗逊、德国政治家亚历山大·洪堡、美国国务卿克莱、南美洲民族独立革命领导人玻利瓦尔,都主张过建造中美洲运河。德国哲学家歌德、法国皇帝拿破仑也对修建运河的各种提议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直到1879年,法国组建的巴拿马洋际运河公司从当时统辖巴拿马的大哥伦比亚联邦那里取得运河开凿权,巴拿马运河的“世纪梦想”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落地。巴拿马运河工程的主要负责人是法国人雷赛布,这位外交官担任埃及总督后,获得苏伊士运河开凿合同,并成功地实施了该工程,他也因之被誉为法国民族英雄。
当法国人想在巴拿马复制苏伊士运河的辉煌时,推选雷赛布担任巴拿马洋际运河公司总经理。年过古稀的雷赛布兴致勃勃地来到巴拿马,他似乎看到了成功在招手。1880年1月1日,运河开凿工程正式开始。但是,巴拿马地峡的地理自然条件与苏伊士不同,这里山峦坚硬无比,加勒比海坡面异常潮湿,最低处海拔不足100米。雷赛布对这些考虑不周,还想像苏伊士运河一样,修建与两个大洋洋面一致的海平面运河。结果,工程遭遇到无法想象的困境。暴雨成灾、山崩不断、瘟疫肆虐,加上管理问题、财力不支,工程进行了将近十年,只挖了计划中的四分之一的长度。运河公司被监管,雷赛布辞职,数千名投资者破产,付出20亿法朗的代价。雷赛布经受不住打击,在抑郁中去世。
时值美西战争,美国要把战略重心从太平洋移至大西洋,看中了巴拿马运河。1902年,美国从法国人手中购买了运河公司的全部资产,并向哥伦比亚政府提出开凿运河和永久租借运河两岸各3英里土地的要求,但遭到了哥伦比亚的拒绝。在美国的策划与支持下,1903年11月3日,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宣布独立。11月18日,巴拿马运河条约签订,美国向巴拿马提供军事保护,美国拥有修建巴拿马运河的一切权利以及运河区管理权。
巴拿马运河是伟大的梦想,从某种程度上说推动了巴拿马的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得不说的是,从西班牙人到达巴拿马开始,当地的印第安人遭受了浩劫,资源和财富被掠夺。历经三百多年的反抗,巴拿马获得独立加入了大哥伦比亚,而后再次独立,却又成为美国的保护国。
今天比昨天好,就是希望。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世界工程奇迹
1904年,巴拿马运河工程再次启动,采用了法国人的大部分路线图。根据地峡的地理特征,运河以西北—东南走向的河道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它以大西洋岸的科隆和库里斯特巴尔外海利蒙湾内的防波堤为起点,利用查格雷斯河等曲折穿越地峡,抵达太平洋的巴拿马湾。
美国也汲取了法国的教训,将运河计划改为开凿闸门式运河。整个运河系统共有三组闸门,所有的闸门都由混凝土制成,每个闸室长304.8米、宽33.53米。
有人评价说,四个人对巴拿马运河贡献最大,分别是解决了外交与财政困难的罗斯福总统、1905-1907年总工程师史蒂文斯、1907-1914年总工程师戈瑟尔斯以及驱除瘟疫的戈尔加斯医生。在这里,着重讲讲戈瑟尔斯。
戈瑟尔斯是荷兰人的后裔,他到达巴拿马一个多月后,又被任命为运河委员会主席,并被赋予无限的权力。
戈瑟尔斯对人力管理极为重视。为了管理好来自70个国家的5万多名雇员,他将运河分成了三段:大西洋部分、中部、太平洋部分,并成了项目小组,激发工人们互相竞争。1907-1913年,在最难攻克的盖拉特,工人们使用蒸汽铲、炸药等,挖掘了7.3亿立方米石块,开出一段宽91.4米、长近14.5公里的河床。
1914年8月15日,随着万吨蒸汽货轮“埃朗贡号”首次通过运河,一个新的“世界工程奇迹”画上了句号。随后的半个多世纪,巴拿马人民为收复运河区主权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直到1979年,根据新的条约,巴拿马开始逐步收回运河的控制权。1999年12月,巴拿马运河完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国际“黄金水道”
巴拿马运河犹如一座水桥,连接着大西洋和太平洋。它全长81.3公里,最宽处达300多米,最窄处百余米。它的开放通航使美洲东西海岸航程缩短了7000至8000海里,亚洲到欧洲之间的航程缩短4000至5000海里,大大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与战略意义。
巴拿马运河每年承担全世界5%的贸易货运,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了运河。当然,美国是最大的受益者。统计显示,在运河供国际使用的60年中,美国从运河征税中攫取了450亿美元的经济收入,平均每年达7.5亿美元。此外,运河每年为美国节约了9亿多美元的运费。另有数字表明,仅1975年就有1.4万艘轮船通过运河,其中70%来往于美国东西海岸港口。
目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巴拿马运河第二大用户,也是第二大货物来源国和第二大货物目的国。巴拿马第二大城市、世界第二大自由贸易区科隆港,已成为连通中国与拉美的重要贸易枢纽,95%以上的中国货物从这里发往周边各国。
据巴拿马运河管理局统计,2012财年发自或发向中国的货物量占运河全部通过量的27.8%。中国至美国东部的航线是通过巴拿马运河船只的主要航线之一,货运量占全部货运量的22.3%。
航运主导权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贸易更趋活跃,货运量大幅增加,而且越来越多的超大型船只投入运营,巴拿马运河的通航条件已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
巴拿马运河扩建计划2006年10月22日经过投票获得通过。巴拿马计划在运河的太平洋和大西洋两端各新建一个可以通行超巴拿马限制级船只的船闸和配套设施。整个运河扩建工程总预算为52.5亿美元,工期7年,扩建完成后,年货物通过量将达到6亿吨。今年4月,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已经宣布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已完成74.2%。
回望历史,运河文明是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与利用,对未来梦想的追求。2600多年前,中国就开挖了世界最古老的人工运河——胥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的京杭大运河,更是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伟大工程之一,和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一并光耀史册。
面对下一个百年、千年,还会有多少跨海运河、内陆运河诞生呢,似乎难有明确的答案。可以肯定的是,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倡导合作共赢的理念,世界才会拥有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