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于相关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结合时代的需求进一步做好职业学校的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成为我们面临的挑战。本文就机械制造专业当前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改革与创新的方向。
关键词:机械制造 问题 改革与创新
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们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就开始了,虽然经历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曲折发展,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基本上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已经逐渐超过美国,成为头号工业制造国家。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行业,但它决定和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就目前来看虽然从总体数量上我国的工业水平很高,但是从创新能力来说,我国的工业水平还是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机械制造业也是如此。
为此,事实上早在2005年,胡锦涛就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工业的基本战略,加大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大力发展相关的教育产业。这样的社会需求使培养相关人才的重任落到了高等教育的高校和职业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身上。这其中高校负责的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负责的就是培养具备一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机械制造专业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社会需求下,在职业教育中发展一直备受重视的专业。但是,就目前中职学校的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来看,一些问题的存在也制约着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那么,哪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中职学校机械制造专业的发展呢?
1.教材资源知识不足。学以致用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作为职业教育更是如此。我们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在走出学校之后马上能够走上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因此,学生学习知识的实用性就非常重要了。但就目前来看,我们很多职业学校所应用的教材,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这种滞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同一版本的教材应用的时间太长,有些科目的教材还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的资料,严重地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第二,社会实际需求变化太快,而我们的教材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就现实意义来说,很多企业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设备和技术的更新上的节奏是很快的,但是我们学校教授给学生的知识有些是陈旧的知识,这就导致学生学无所用,学生在走进企业后还要重新补充知识,造成了学生对工作的不适应。
2.教师资源存在不足。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力量,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科教学的质量。但就目前我们职业学校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师来说,首先,教师待遇长期得不到改善导致部分教师被一些企业挖走,造成了教师资源的流失,从而导致在某些专业上教师数量的不足。其次,我们很多学校因为受政策的影响,人才引进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导致很多教师超工作量教学,无法抽出时间来提升自己,而从我们专业自身的发展来说,学科发展速度很快,教师没有时间及时充电,往往会导致知识更新速度慢,甚至部分教学知识落伍,无法应对新时期教学的需求。
3.课程设置不太合理。当前的机械制造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它不仅包含着原有的内容还融合了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等学科的内容, 已经向综合性学科发展,但是在学科课程设置上,这一新的教学体系还未形成。同时,对于实践课程设置来说,所占的比重有待调整。
4.实践环节继续改进。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所以在校阶段学生除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重视实践环节,特别是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目前我们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时间这方面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一方面实践车间相对紧张,不能保证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参与实践。另一方面,实践机器设备老化现象严重,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换代,导致有些技术虽然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但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用处不大,因为更多的企业已经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
从这样的现实可以看出,在时代的需求下我们的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必须及时地进行调整、创新,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紧跟时代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作为我国的机械制造产业来说,本身发展速度就比较快,所以我们学校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趋势,结合社会的需求,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我们的教学。
在学校专业学科教学中要抓好两部分即文化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公共课像语、数、外、计算机等课程,同时抓好专业课。在课时设置上要结合学生今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来安排课时,本着“按需施教、够用适度”的原则,狠抓专业课程,同时要跟踪当前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向,对一些新技术要及时地向学生予以渗透,保证学生所学技能的实用性。这里需要我们关注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也不能放松,要予以正确、科学的引导,保证学生的人格健全。
2.引进人才,加强学校师资力量建设。人才是教育发展的根基,高素质的教师是学校教育向前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作为职业教育的学校来说,要充分地重视人才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要重视人才的引进。重视人才的引进要求我们学校要和相关的高等院校加强联系,密切注意其学生的发展状况,尤其是优秀的毕业生,要提前下手,保证质量。
同时,我们学校要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要给学校的教师尽可能多地创造“充电”提升的机会,鼓励教师走出去,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提升专业教学技能,努力向专业化优秀教师迈进。
3.建立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是用来形容军营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的流动日益频繁,中职学校教员的人才流动也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由于学校教员水平资历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
因此,为了能够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首先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 可以抽调有经验、有技术的骨干教师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 这样,若干年以后,职业技术院校不仅可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更可以形成一定的教学风格或专业特色。
4.确定正确培养目标。 机械专业是按“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原则设置的一个综合性强的专业。 该专业覆盖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模具制造与设计等专业方向。 因此,必须在市场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为该专业确定好专业方向。 根据通常的划分原则,可以分为以下4个子方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技术应用、机械电力电子、模具设计与制造。
5.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中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只是有限的构成部分,这样就要求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教给学生更多有用的知识。 机械基础系列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空洞的语言描述往往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教学方法之一,它可以使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静为动,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目前关于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的CAI课件很多,教师应充分运用这些已经具备的条件。
6.重视实践教学。一方面,职业教育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注意一方面要在资金上保证实践车间的规模和实践器材的质量,注意及时地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要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实践广辟途径,为学生的实践创造条件。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去付出,这样我国的职业教育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成明放,周丛姣.机械制造.教学若干问题探讨,湖北省机械工业学校.
[2]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国教育出版社,2004.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