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以食为天,以居为安。居的要素少不了门户,“谁能出不由户”双扇为門,但扇为户,甲骨文字画下两个象形符号。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将许许多多事物熏陶得纹彩绚烂,折映着自己的博大精深。有关门的文化即是如此。门是房屋建筑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历史的发展中又衍生出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门的社会和文化解读等方面阐释了门文化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中国;门;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4-0026-01
门,既是房屋的外檐装修,又是独立的建筑。中国独特的建筑文化,因“门”而益发独特。
一、门是建筑的脸面
门脸,门脸,门是建筑物的脸面。就说门框,上横框叫门额,额头的“额”;左右立框叫门颊,脸颊的“颊”;门额要美化,还可以装门簪,给门之“脸”一个形象化。
门的“脸形”多样,东北地区有别于西南省份,京城四合院不同于陕北窑洞。门,可以板着脸孔,台阶高高以显高傲,石狮把门带几分威严;门,也不妨仅仅开关而已,仿佛面含平和的微笑......于是,中国的建筑文化有了这一页色彩纷呈的篇章。
二、门的民俗
门之神:古今观古,许多事情的神乎其神,仿佛神的有些古怪。建房筑屋辟门户,设出入口,本寻常事。然而,进须由之,出须由之,暑热敞开吹凉风,冬寒紧闭保温暖,关上门抵抗强盗防小偷,掩门扇即是相对隐秘的空间。种种功用产生了神秘感,再加上想象力,结果“万物有灵”,这门、这户被古人奉若神灵,祭之祀之。有众多门神被人们创造出来,门神在中国古代至今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农村尤为讲究,人们对它也有着极其重要的重视,人们总把一年所有的好坏走运与否归结于门神的作用。人们把吉祥图案或者生活中成功人士的图像张贴在门上,寓意吉祥如意或者节节高升。为此,门神的题材与类别也数不胜数。
对联和匾额:从古至今,中国人对对联和匾额也特别的讲究与重视,从原来的桃符到现在的对联,“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为宋代诗词添此名句之时,桃符已在向春联过渡。两者的作用均是辟鬼祛邪。门匾的作用也有很多:建筑物的文字点缀、姓氏的匾额——堂号、光耀门楣挂匾额、店家老字号等。岁时习俗、人生礼俗、五行四象与门的厌胜、门镜门符辟邪物以及建房风俗等都是门的民俗里面的类别。在中国门文化内涵里也有着特别的讲究。
三、面向历史的洞开
门,建筑物的脸面,古今风俗的展台;它还是面向历史的一种洞开,透过门来看,也就是找到了一个切入点。社会的理想憧憬、等级观念、职能分工、空间调控、行为规范等等,都能由“门”而窥全豹。门的历史,于是成为历史之门。夜不闭户的理想、锁门闭户、钟鼓楼与开门关、封门。
城门,社会活动的特殊空间、出入交通。华夏早期城市的空间布局,可举出三大构件,即宫、市、门,后者为城门。古代的城墙,不管是夯土筑成,还是包砌砖石,通常很厚实,以求固若金汤。与城桓的浑厚体量相适应,城门也是高大上的。城门,其重楼高耸,体量庞大,确是一座楼。城门上的高楼可望远,城门既用来御敌于城外,也用来辖制城内,那笨重的大门,开开阖阖,伴着几千年的朝代兴衰,载负着多少升平与战乱、平淡与离奇的故事。
门的等级,封建社会等级森严,高高在上、低低在下,尊卑大小,各有名分。富和贵的区别,则是等级制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古典文学作品里,同高门大戶、朱门彤扉相反衬的,是蓬门芘户、柴门柴扉,是衡门,即民间所谓“光棍大门”,是挂席为门。社会分为阶层,这是反映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的不同,也反映于门户。门上楣,门框上端的横木,具有支撑门户的作用,又是挂门匾、署门额的地方。门楣硕大,则门户壮观。因此,仅就门楣的建筑结构作用来说,门楣的塌倒也是不顺心、不遂意、不走运、不吉利的。
花门柳户娼妓家,社会的一种病态的畸形怪物,在语言中留下了“门”的“户”的印痕。语言是社会的聚焦镜头。封建时代,一方面把阀和阅树在门前,门第门阀,显示家族的荣耀;一方面又造就花门柳巷,藏污纳垢,做社会的污水桶。前者系着男人们的功名利禄,后者系着女人们的血泪屈辱。等级社会里的社会不公平等,在这对比中形成强烈的反差。门的功能还包括出入交通,四门告示,属于大众传媒的“传媒”。
门名的文化含蕴也有很多,门名与方位,古城多城门。就说北京,如今城墙已无,但城门的影子却保存于地名中。其实,从整体把握这些门,那相互呼应的门名,不妨说是将一种治理天下的治理天下的理想写在大地上。古代的门名称,选取哪些词藻,回避哪些字眼,往往被弄的很神秘。寥寥几字的门名,可以是文化的浓缩。门额标识门名,门名具有含蕴。改门名,有时被认为是关系重大的事。城门名称要改,这改说起来也容易,换个匾额而已;若说难,也确不容易改。因为,城门名不仅被用来称谓城门,它还被纳入地名之中,并像地名一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四、结语
门总是引人入目的。门占尽了出入口的“区位”优势。门文化也是一个出入口,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之久的灿烂文化,随之门也有着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种类、不同地域的门有着不同的内涵与文化素养,不同的方位有着不同的风水讲究,我们既要遵循自然规律的生存的法则,我们也要尊重客观事实依据,人尽其用,物尽其流,就请接着向“门”漫步行走,继续我们关于中华璀璨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裕成.中国门文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