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导致泌尿外科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本院泌尿外科的患者100例,经显微镜检及尿培养确定为尿路感染,分析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耐药情况。同时匹配100例非尿路感染的泌尿外科患者,采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尿路感染的因素。结论泌尿外科患者尿道感染率高,影响因素多,需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积极预防。
【关键词】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回归分析
泌尿系统感染(unnaicT tract infection),临床又称尿路感染,是指由于细菌侵入尿路上皮导致的炎症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和尿痛等膀胱刺激症,患者的全身感染症状一般不明显,尿检可见白细胞。通常情况下,尿路感染多由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造成,且不同感染类型中主要的细菌种类不一。此外,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和寄生虫等也可造成尿路感染。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尿路感染多发于女性,且受女生解剖结构及生理特点的原因,多见于育龄期及绝经后的女性。在5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尿路感染没有明显的性别分布差异。临床上对于尿路感染的治疗多采用敏感抗生素疗法,这易造成抗生素耐药使得病情反复迁延。尿路感染在中医中属于“淋证”范畴,通过清热利湿、补脾益肾的中药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且不引起细菌耐药,因而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综述了在本院泌尿外科采用中医药结合方法治疗尿路感染的患者的感染基本状况及治疗情况,同时对导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基础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选择
选择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本院泌尿外科的患者100例,患者的病例来源主要有前列腺增生、膀胱癌、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肿瘤等。所选取的100名患者中,66例为女性,34例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5.2±18.9)岁,其中年龄最小者13岁,最大者76岁。根据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需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高倍镜视野;②尿培养检出病原菌,其中有临床症状者革兰氏阴性菌≥105CFU/mL,革兰氏阳性菌≥104CFU/mL;或无临床症状者革兰氏阴性菌≥103CFU/mL,革兰氏阳性菌≥102CFU/mL。排除使用手术治疗和抗生素治疗的病例。同时选取同样病种来源的未出现尿路感染的患者100例,或仅满足以上诊断标准之一的群体做为对照组,进行1:1的匹配,匹配条件为患者性别组成相同,平均年龄相差小于5岁。
1.2研究方法
在本研究中,根据患者尿液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症候选择不同方剂治疗,如八正散加减方剂(瞿麦20g、、通草15g、车前子15g、滑石15g、桅于10g、大黄7g、蒲公英30g、白花蛇古草30g、甘草15g),龙胆泻肝汤方剂(龙胆草15g、黄芩15g、栀子10g、泽泻15g、通草15g、车前子15g、当归15g、柴胡15g、生地20g、甘草15g)。同时根据患者病情进展调整中药方剂。分别取100例诊断为尿路感染的患者的中段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鉴定,了解患者菌落计数和耐药性,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患者尿路感染情况。比较100例尿路感染患者与非尿路感染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侵入性操作、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长、糖尿病史、抗生素使用情况等因素之间的差别。
1.3统计学方法
所用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录入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两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
通过对100例患者的中段尿标本培养,共分离出139例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86株,占61.87%,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还有肺炎克雷伯菌、产气杆菌和柠檬酸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40株,占28.78%,以粪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还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等。检出真菌13株,占9.35%,均为白色念珠菌。各种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各病原菌检出率,通过对检出的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发现,女性患者尿液中检出大肠埃及菌42株,占女性患者总检出病原菌的44.55%,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和粪肠球菌,分别占13.30%和16.49%。男性患者尿液中检出大肠埃希菌17株,占总检出菌株的37.78%,铜绿假单胞菌4株,粪肠球菌9株,分别占男性总检出菌的8.9%和20%。
2.2各种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通过对检出的139株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发现,革兰氏阳性菌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和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7.96%和73.47%。链球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高达90%。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较高,分别为94.02%和98.29%,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磺胺甲恶唑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较高。
2.3尿路感染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与尿路感染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尿管留置时间、侵入操作、抗菌药物使用。
3讨论
医院内泌尿系统感染是泌尿外科I临床治疗和护理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中发现,造成临床泌尿外科尿路感染常见的革兰氏阴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主要的革兰氏阳性菌则为粪肠球菌,这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不仅检出率高,而且尿路感染患者不同性别的菌群分布基本一致。这可能与患者在本院住院期间面临的抗生素选择压力相同,且在医院环境下,由于交叉感染的风险及侵入性操作等机会的增多,使得患者更易发生尿路感染。
通过对可能导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院内尿路感染与性别、侵入性操作、留置导尿管和使用抗生素有关。尿路感染多见于女性患者,尤其是绝经期之后的女性。而本研究中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可能也是影响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但在50岁以上的患者中,不同性别的尿路感染发病情况并无明显差别。不过也有报道显示,年龄也是影响尿路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能是由于临床上常见的尿路感染患者多为老年女性患者,但本研究中多重回归分析并未得出相同结论,推测可能与研究对象的选取以及年龄是否是混杂因素尚未确定有关。
临床上侵入性操作,如不规范的导尿操作可以大大提高病原菌侵入几率,是导致尿路感染的重要的因素。这种侵入性操作对患者尿道、膀胱黏膜屏障功能以及收缩功能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使得细菌粘附逆行感染,有研究显示,导尿装置留置时间过长,即超过14d时,发生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为100%。本研究也同样筛选出了侵入性操作和导尿装置留置时间过长这两个主要的危险因素,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中,滥用抗生素已经称为一个不容小觑的临床问题。由于医院交叉感染多发,因此在住院过程中会采用一些预防性的抗生素药物,但由此引发的患者对某些常见的病原菌的耐药也称为尿路感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临床治疗中加用中医治疗,一方面可以调节驱除湿热,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患者肝郁化火肾气亏虚的病因,辅以抗生素治疗,使得临床治疗效果得以巩固。但是,尿路感染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在治療过程中应慎重选择抗生素治疗为主,总结本院本地区尿路感染的病原学规律和危险因素,对于指导临床正确治疗和护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