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犬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治

犬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治

发布时间:2022-11-06 15:4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南京某犬场出现以黄疸、出血和谷丙转氨酶升高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病例。经问诊、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饲料检测和临床治疗等一系列诊治措施,确诊该犬群所患疾病为黄曲霉毒素中毒。随后采取了断绝毒素来源、保肝降黄疸、止血、消炎和对症支持疗法为原则的治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治疗和预防效果。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中毒

黄曲霉素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和软毛青霉等产生的代谢产物,在自然条件下产生的代谢产物主要有:AFB1、AFB2、AFG1、AFG2四种,其中AFB1含量最高,毒性最大。该毒素对机体的毒害作用包括以下四方面:其一,它是一种强烈的肝脏毒素;其二,它是一种致癌物;其三对机体循环、造血和消化等产生显著损害;其四导致机体免疫抑制和抗病能力降低。在临床上以消化机能障碍,全身性出血和肝脏、神经机能障碍为特征。长期小剂量摄入,还有致癌作用。2008年3月,对南京某犬场的犬,通过问诊、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和临床治疗等一系列诊治措施,确诊该犬群所患疾病为黄曲霉毒素中毒。

一、饲养管理

该犬场共饲养成年犬12只,每天上、下午各散放一小时。每年用英特威四联和狂犬疫苗免疫一次。自2006年12月份以来,换喂了某一品牌的饲料。

二、发病情况

2007年3月22日,有两只食欲旺盛、体况较好的犬出现精神沉郁、不食,可视黏膜和腹下皮肤黄染;另有两只犬虽有食欲但可是黏膜出现轻度黄染;其他8只犬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谷丙转氨酶升高。经治疗,12只犬中仍有3只犬死亡。

三、临床症状

患病犬精神沉郁;食欲不佳或废绝,重症犬呕吐黄色的黏液;眼结膜、口腔黏膜及腹部皮肤出现黄染,有2只犬出现全身皮肤黄染;刚出现症状时,体温稍微偏高或正常,后期下降到38℃以下;粪便呈煤焦油樣血便,小便深黄色;死前出现抽搐等神经症状。

四、诊断

1.剖检变化

死亡犬皮肤、可视黏膜和皮下脂肪出现黄染;血凝不全;心肌斑点状出血,肺无明显肉眼变化;腹腔积水,大网膜黄染;胰腺间质水肿,肠系膜广泛性出血;肝细胞坏死,肝脏呈土黄色,胆囊壁增厚并出血;肠道出血,内有煤焦油胶冻样内容物。

2.实验室检查

2.1血常规检查

前肢静脉采血,做血常规检查,患犬出现红细胞、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下降,见表1。

表1 5只具有临床症状犬的血常规检查结果

2.2血液生化检验

前肢静脉采血,做血液生化检查,12头犬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1~5号犬有临床症状),见表2。

表2 12只犬的血液生化指标(U/L)

注: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

2.3饲料检测

送饲料样品到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实验室进行黄曲霉毒素检测,发现黄曲霉素B1、B2、G1超标(表3)。

表3 饲料黄曲霉毒素检测结果

检测项目检测结果/㎎﹒㎏-1检测依据

黄曲霉素B10.678SOP-SP-004

黄曲霉素B20.044SOP-SP-004

黄曲霉素G10.011SOP-SP-004

黄曲霉素G2﹤0.002SOP-SP-004

2.4组织学检查

取死亡犬的肝脏做组织学检查,主要表现为肝脂变、肝细胞坏死和门脉性肝硬变。

3.鉴别诊断

采取死亡犬的肝脏和肠管分别打碎,冻融。进行病料DNA和RNA提取,应用PCR和RT-PCR检测方法扩增检测犬传染性肝炎病毒、犬细小病毒和犬瘟热病毒,均为阴性。采病犬的血液送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检测钩端螺旋体,结果为阴性。

五、治疗及效果

对该病的治疗,首先停喂饲料,断绝毒素的来源,在此基础上进行治疗。对有临床症状的犬采取保肝降黄疸、止血、消炎和对症支持疗法。对谷丙转氨酶升高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犬主要采取保肝的方法。

1.有临床症状犬的治疗

保肝:10“茵栀黄”注射液稀释于250mL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日;“腺苷蛋氨酸”20㎎/㎏空腹口服,1次/日。止血:VK10.1克肌注,2次/日;氨甲苯酸0.1克稀释于100mL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2次/日。消炎:为防止重症病犬的继发感染,用头孢曲松钠0.1ɡ稀释于100mL0.9%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对症支持疗法:口服胃腹安止吐,静注碳酸氢钠调节机体酸碱平衡,补充适量VC、ATP、辅酶A。

2.无临床症状犬的治疗

谷丙转氨酶升高预示肝脏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治疗除了更换饲料外,“肝泰乐”0.1ɡ/犬,“腺苷蛋氨酸”20㎎/㎏口服,补充适量的维生素。

经近45天的治疗,5只出现明显症状的犬有3只发生死亡,2只恢复了食欲,但谷丙转氨酶仍高于正常值(80U/L﹤ALT﹤120U/L)。其他谷丙转氨酶高的犬,经治疗都恢复了正常(ALT﹤80U/L)。

六、小结与讨论

综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及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诊断该犬群为黄曲霉毒素中毒。黄曲霉毒素进入机体以后,首先损害的是肝脏,最早发生变化的是肝功能指标,尤其是谷丙转氨酶会出现明显的升高,这为诊断该疾病的重要依据,也为控制该疾病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法。黄曲霉毒素的中毒机制与细胞内谷胱甘肽(GSH)耗竭及自由基浓度有关。自由基引起肝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脂质过氧化,使膜失去流动性,膜的功能丧失;同时自由基氧化细胞内的大分子生命组分,导致细胞代谢紊乱。外源性输入GSH能增强含硒过氧化酶的作用,通过GSH结合将体内有害的过氧化物、自由基加以化解和清除,防止对细胞的损害。另 外,GSH通过维持肝脏蛋氨酸含量,维持肝脏的合成、解毒、胆红素代谢与激素灭活等功能。且蛋氨酸有利于GSH的组成,因而,在治疗犬黄曲霉毒素中毒过程中,给予一定量的蛋氨酸可以减少或恢复中毒的不利作用,起到一定的解毒效果。茵栀黄有茵陈、栀子、金银花、黄组成,具有保肝、利胆、退黄,增强免疫机能及抗菌、抗病毒、解热等作用。黄曲霉毒素中毒可造成动物机体凝血功能障碍。VK1是肝内合成凝血酶原的必须物质。血液中凝血酶原缺少时,血液的凝固发生障碍,不能及时凝血,止血,这时给以VK1可促使肝脏合成凝血酶原,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动物采食了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物,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中毒。饲料保存不当或饲料中原料发生霉变,都可引起黄曲霉毒素中毒。在本次疾病的发病过程中检测到了饲料中含有黄曲酶毒素,事后为了查明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原因,会同饲料生产商对饲料的保存条件、饲料成分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原料玉米中黄曲霉毒素含量0.854㎎/㎏,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0.687㎎/㎏。据Newberne等报道黄曲霉毒素对犬的半数致死量为0.5~1㎎/㎏.在饲料生产过程中,原料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黄曲霉毒素是由曲霉属中的黄衄霉菌和寄生曲霉菌所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菌作为贮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寄生曲霉菌在我国罕见,它是以寄生方式存在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甘蔗或葡萄的一种害虫—— 水蜡虫体内。在自然界,黄曲霉菌的生長要求不高,在有氧条件下,花生和玉米是最好的繁殖场所。黄曲霉毒素耐热,但加入强碱和5%次氯酸钠可完全被破坏。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1)环境温度和湿度:黄曲霉菌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25~30℃是最适生长温度,最适相对湿度为80%~ 90%。由此可见,黄曲霉菌的生长繁殖与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我国南方地区发生率高于北方,因为南方的气温、湿度更适合于黄曲霉菌的生长繁殖,特别是梅雨季节,黄曲霉菌更容易生长;(2)饲料原料水分含量:玉米、麦类、稻谷等谷实饲料原料的水分含量为17%~18%时,最适合黄曲霉菌生长繁殖。粉碎后的谷实类如果水分含量过高则更宜于黄曲霉菌生长。因此,饲料原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防霉含水量以下;(3)仓库和管道污染:饲料原料长时间仓储或仓库潮湿、漏雨,库存过多而不注意通风、干燥、打扫卫生,特别是已粉碎的物料,由于颗粒小,易吸收周围水分,很可能为黄曲霉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其次,颗粒饲料生产中要注意冷却和配套风机的选择,否则易造成颗粒冷却时间不够或风量不足时。出机饲料水分、温度过高而导致黄曲霉菌生长。此外,还要定期清理颗粒料提升料斗或管道中形成的霉积料;(4 )运输管理:饲料运输过程中若管理不当,雨淋、受潮、曝晒、通气不当、堆压时间过长也会为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宗元.动物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2]周炳付,谢三星。黄曲霉毒素的特性,致病性及其防治要点.国外兽医学:畜禽传染病学。1997, 17(3):32-35

[3]王君,刘秀梅.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方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17:498-500

[4]高秀芬,计融.黄曲霉毒素的分析方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17(4):39-40.

[5]张平,张建勤, 韩国.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快速检测[J].现代农业,2003,286(5):40.

推荐访问:黄曲霉 诊治 毒素 中毒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