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输血技术 血液成分 成分输血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169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与自然进行各种各样的斗争,人体的损伤时有发生,出血是常见现象,特别是短时间大量的出血可致出血很快死亡。通过不断的探索,人们逐渐认识到通过静脉输注血液进行救治可以挽救贫血患者的生命,随着时间的推移输血技术不断成熟。
成分输血的意义
成分输血治疗效果显著。成分输血的原则是缺什么成分补什么成分,将全血中的不同成分分离、纯化得到高浓度的血制品,给缺乏该成分的患者输注,可以得到很好的疗效,并且成分血制品因纯度高,每个治疗量的体积相对较小,可减少输血过多所致循环负荷过重或输入保存液过多所致的酸中毒的发生。
成分输血可以降低输血反应。
成分血的应用可以一血多用,节约血资源。
更新观念做好成分输血工作
输全血有以下缺点:①大量输注全血可引起循环超负荷。②全血中细胞碎片比较多,全血的血浆内乳酸、钠、钾、氨等成分含量多,输注后患者的代谢负担重。③输全血比输任何血液成分更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
新鲜血液及输注:①新鲜血的概念是:红细胞存活率接近正常,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接近正常,钾含量不高。比较一致的观念是:CPD或CPDA保存液保存7天之内的为新鲜血。保存7天红细胞输入人体循环后24小时存活率98%,14天85%,21天80%。如输血的目的为纠正贫血,特别是慢性贫血,解决患者的运氧不足,那么用保存期内任何一天的红细胞可达到目的。另外,由于血液在保存期间,血液内的一些病原体不能存活,如梅毒螺旋体4℃保存72小时可灭活,疟原虫4℃保存2周可灭活。可见输注保存血可降低一些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现代输血不仅提倡成分输血,也提倡输保存血。②临床上下列患者应输1周内的新鲜血:新生儿、早产儿、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严重心肺疾病、急性失血持续低血压,DIC需输血者,应强调的是输注1周内的红细胞。
输注血液的利与弊:输血并不是对患者好处多害处少,同种异体输血相当于同种异体(血细胞)移植,即是血型相同也不能完全避免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播的肝炎等疾病也屡见不鲜,由此可见,没有明确的指征,轻易给患者输血,并不能保证患者平安,反而给患者带来潜在的危险,输全血比输任何血液成分发生同种免疫的可能性大,全血中的白细胞为血源性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因此,每位医生在给患者作出输血的决定时,要从患者的切身利益着想,自觉做到从第一次输血时就用成分血,尽量不用全血,并且做到能不输血则不输血,能少输不多输,缺什么补什么。
成分血制品
红细胞:红细胞输入是成分输血的基础,有资料表明,约80%以上需要输血是需补充红细胞的患者,输血所达到的疗效是通过红细胞的输入实现的。①悬浮红细胞:目前国内外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红细胞制品,用离心的方法分除了全血中90%的血浆后,加入各种晶体盐红细胞保存液。每单位的悬浮红细胞中含有200ml全血中全部的红细胞、少量的血浆、50ml的红细胞保存液及少量的抗凝剂。②浓缩红细胞:全血经离心后除去90%血浆,剩余的红细胞及少量的血浆即为浓缩红细胞。③洗涤红细胞:经一定量的生理盐水洗涤3~6次,去除了红细胞之外血液全部的有形和无形成分的血液制品。④少白细胞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就是用滤器将红细胞中的白细胞约85%去除,能降低输血发热反应率,其他同悬浮红细胞。可用于反复输注已产生白细胞、血小板抗体而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准备做器官移植者,需反复输血的疾病如再障、白血病、重型地中海贫血等。⑤年轻红细胞:主要有网织红细胞和年龄较轻的红细胞组成,平均年龄30~40天,输入患者体内存活时间相对较长,所以对长期依赖输血纠正贫血的患者,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贫血患者疗效较好。还可减少输血频率和患者体内铁的蓄积,预防和缓解血色病的发生。⑥辐照红细胞:辐照红细胞是经25~30Gyr射线照射的红细胞成分,辐照处理使红细胞成分中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灭活,使之不能复制和分化,防止其在受血者体内植活和增值。
血小板:机采血小板:每200ml含血小板2.5×1011,由单一献血者提供,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技术分离。手工制备血小板:1U/袋含血小板≥2.0×1010,红细胞混入量≤1.0×109,由200ml全血制备,2U/袋(400ml全血制备),装量:2U/50~70ml。
冰冻血浆:临床使用血浆已有60多年的历史,现代输血学的发展,对血浆的使用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般并不主张用血浆单独作为抗休克时的血容量扩充剂,输用血浆的目的为同时用于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容量。新鲜冰冻血浆含有全部的凝血因子,普通冰冻血浆含有除Ⅴ、Ⅷ因子以外的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60~80g/L、纤维蛋白原2~4g/L。
冷沉淀:为抗血友病球蛋白的粗制品,以200ml新鲜血浆制备的为一个单位,容量为20~30ml,每单位冷沉淀含有因子Ⅷ和因子Ⅻ约100IU,含纤维蛋白原200~300mg,含有约200ml血浆中全部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其他共同沉淀物,包括各种免疫球蛋白、抗A、抗B以及变性蛋白等。一个单位的血液制备的冷沉淀可使Ⅷ因子浓缩10倍,临床使用方便,不必考虑循环负荷过重,也可以作为预防性治疗,使甲型血友病患者可以像正常人生活工作。适应症: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先天性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患者,也经常用于手术后出血,严重外伤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治疗。
白细胞制品:单采粒细胞:单采粒细胞成分是利用血细胞分离机从单一献血者采集所需要的粒细胞,悬浮于200~300ml的血浆中,一个治疗单位的粒细胞≥1.0×1011,采集后应尽快输注,22±2℃保存不超过24小时。粒细胞输注的适应症要从严掌握。
参考文献
1 蒋冬玲,李志强,主编.实用临床输血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田兆嵩,主编.临床输血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3 王培华,主编.输血技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