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析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作品与艾特玛托夫文学作品中共同表现的生态观

浅析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作品与艾特玛托夫文学作品中共同表现的生态观

发布时间:2022-11-06 15:5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钦吉斯·艾特玛托夫是吉尔吉斯斯坦著名文学巨匠,是国际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较高的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当中表现出的生态思想是在汲取了柯尔克孜民族民间文学当中的养分后从而形成了他从人道主义角度关注生态问题的独特风格。《考交加什》和《布达依克》两部狩猎史诗鲜活体现了柯尔克孜族先民生活、习俗、信仰和思维方式以及他们朴素、古老的生态观,本文通过对钦吉斯·艾特玛托夫的文学作品以及柯尔克孜民族两部狩猎史诗《考交加什》和《布达依克》进行分析,总结出在历史长河中作为跨国民族的柯尔克孜族独特、朴素、人道的生态观。

关键词:艾特玛托夫;柯尔克孜族;生态观

一、生态思想在柯尔克孜族民间叙事诗中的呈现

生态文学主要指那些敏感地对现代世界生态危机加以揭示,对其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加以批判,对导致生态危机的现代文明加以反省的作品。生态文学并不将人类看成自然界的中心,也反对将人类的利益作为自然价值判断的绝对尺度。他们从一次次生态灾难的恶果和今后数不清的生态危机预警中体察到,只有将包括自然和精神的整个世界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人类未来终极前提和最高价值,人类才有可能有效而全面地消除威胁人类存在的生态危机,从而获得有利于人类长远利益或根本利益的和谐生存的地球。

人与生态环境、动物之间的关系,是人类自古以来都十分关切的问题,涉及此内容的民间文学作品不胜枚举。流传至今的柯尔克孜民间史诗当中,狩猎史诗有《考交加什》和《布达依克》等,其中《考交加什》是一部相当古老的史诗,狩猎时代生产力低下,万物有灵的观念主导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一方面他们要依靠猎获野生动物为生,另一方面他们又虔信任何动物都有其神灵。狩猎活动不仅艰辛,而且充满危险,不少猎人死于野兽的袭击,或因山中气候骤变冻饿而死。他们相信这是因为触犯了动物神灵,犯了禁忌而遭受的惩处。考交加什是神箭手,但他触犯了禁忌,最终受到惩处而死。这部史诗告诫人们不要滥杀无辜,不要触怒动物神,否则会受到和考交加什同样的惩处。史诗形象地反映出古代柯尔克孜猎人对于动物和动物神的敬畏。告诫人们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狩猎过度,破坏了生态环境,人类就要受到惩罚,这是一个朴素而又极为深刻的道理。《布达依克》也是一部以狩猎为主要内容的史诗,这部史诗以飞禽之王布达依克命名。这是一部寓意深刻,文化内涵丰富的神话内涵的史诗。这部史诗中,凡是触犯过猎鹰的人,无论是贪婪的汗王、献计的女巫,还是捕获它的猎人,均受到死亡的惩处。和《考交加什》一样,这部史诗告诫人们,疯狂猎杀动物,破坏生态平衡,受到惩罚的是人类自身。

这两部古老的史诗都再现了柯尔克孜先民狩猎时代的生活、习俗、信仰与思维方式。两部史诗都颂扬了动物神的威严、神勇,以及人类触犯他们、滥杀动物所受到的惩处。柯尔克孜族的狩猎史诗所体现的先民朴素、古老的生态观,对于现代人仍有借鉴意义与警示作用。

二、艾特瑪托夫汲取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的精华

艾特玛托夫在《白轮船》、《断头台》、《一日长于百年》等作品中向人们展示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矛盾对立,并通过这些冲突激发人们对人类未来生存方向的思索。他的作品背景大都是他从小生活的吉尔吉斯大草原,对故乡充满了眷恋和深厚的感情,总是动情地描绘这里的自然风光:草原、群山、湖泊、峡谷等,并以这些风光秀丽的景物描写渲染着人物的内心天地。

柯尔克孜文化中的泛灵思想在艾特玛托夫笔下的动物形象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艾特玛托夫从人文角度刻画出动物世界中丰满的个性和灵动的心理。在他的小说中,任何动物都有自己的名字,同人类一样作为一个特殊的个体而存在。通过动物的名字我们可以看出艾特玛托夫赋予他们的深层含义。《永别了,古利萨雷》中溜蹄马的名字是古利萨雷,在吉尔吉斯语中意为毛莨,是一种开黄色小花的植物。但通观全文后我们发现它具体有以下几层意思:一是溜蹄马的颜色,二是它的生命力与毛莨一般及其旺盛,也预示它坎坷多舛的命运中依然顽强坚韧的本色。三是毛莨具有药物价值,溜蹄马对于老主人来说是倾诉的对象,慰藉着老主人的心灵。在另一部小说《断头台》中母狼名叫阿克巴拉,意为女王。它无论在家庭中还是作为大自然的一份子,都具有与生俱来的霸主地位。然而小说中因人类的干预,阿克巴拉却像可怜的乞丐四处逃命,鲜明的揭示人类的贪婪。这些拟人化的名字不仅在客观上提升了动物形象在文章中主体的作用和地位,部分名字更是小说内容的浓缩。

艾特玛托夫的作品,以幻化世界的神话和传说、现实世界中动物的家园毁灭及孩子死亡的悲剧图景的多次展现,浓墨重彩,全方位地展示了人类的生态危机,揭示了人类的生存危机,警示人类:“失去记忆,忘却历史,背弃大自然,就是对善的否定,对传统的背离,对根的疏离,就注定要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艾特玛托夫作品中“人与自然”这个永恒的主题,必将促使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反思,对支配人们认识自然和对待自然的观念进行反思!他从哲学的高度思考了人与自然的新内涵、新关系,辨证地分析了当前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以超前的生态观来呼唤现代人的生态良心,使其认识到“生态危机实际上是人性危机的反映,生态失衡本质上是人性失衡的表现。”

三、结语

“人与自然”的关系自人类产生之初就是一个亘古流传的话题,更是文学中恒远的主旨。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不仅直接决定于我们当今时代的生存状况,而且也与我们后代人感受大自然的美与享受大自然赋予的一切权利息息相关。保护大自然中的一切,实际上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就这一点来讲,深度挖掘艾特玛托夫的生态思想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通过柯尔克孜民族民间文学的代表作品与艾特玛托夫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更能从不同角度全方位的了解柯尔克孜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特殊的、朴素的、人道的民族生态观。

参考文献:

[1]郎樱、张彦平:《柯尔克孜民间文学概览》[M],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文出版社,1992年

[2]郎樱:柯尔克孜族狩猎史诗所体现的古代先民生态观[J],西域研究,2007年第4期

[3]梁坤:当代俄语生态哲学与生态文学中的末世论倾向[J],外国文学评论, 2003年第3期

[4]史锦秀:《艾特玛托夫在中国》[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

[5]胡志文:生态文学—比较文学研究的新土地[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

[6]艾特玛托夫: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谈创作[J],外国文学动态, 1984年第8期

推荐访问:柯尔克孜族 文学作品 浅析 托夫 民间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