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9月—2016年7月期间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随机抽取500份医嘱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此类药物的使用频度、不良反应等。结果 ①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28.23%,高于第二代的9.76%,高于第一代的8.56%,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选取其中常用的3种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头孢曲松、头孢地嗪钠、头孢噻肟钠,三种药物成人用药多选择静脉滴注、肌肉注射等方式用药,药理作用有所不同。③31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涉及泌尿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不良反应。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全部不良反应的77.42%。过敏反应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类型发生率(P<0.05)。 结论 该院使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比较合理,因此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药理,才能更好的确保临床上的合理用药。
[關键词]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理作用;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97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5(b)-011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and clinical rational medication of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 antibacterial drugs. Methods 500 pieces of doctor’s signs were extra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 antibacterial drugs from September 2015 to July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use frequen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drug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use frequency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 antibacterial drug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econd generation and first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 antibacterial drugs (28.23% vs 9.76%, 8.56%),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three common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 antibacterial drugs of ceftriaxone, cefodizime sodium and cefotaxime sodium were selected and the medication selected the intravenous drip and muscle injection, and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were different, and there were 31 case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including the urinary system, hematologic system and digestive system,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digestive system adverse reactions was the highest, accounting for 77.42%,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anaphylactic reactions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adverse reactions(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 antibacterial drugs is rational, therefore, only when we strictly master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of various drugs can we better ensure the clinical rational medication.
[Key words]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 Antibacterial drugs;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Rational medication
临床上,头孢菌素类药物属于广谱抗生素中的一种,具有耐青霉素、抗菌效果好以及抗菌谱广等诸多优点[1-2]。此种药物的母核为7-氨基头孢烷酸(7-ACA),主要是通过过对冠头孢菌进行培养之后,来获取天然头孢菌素的C裂解[3]。目前,随着我国医疗科技的不断上升,在临床上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广,通过多方研究与实验表明,该药物对革兰阴性菌有比较大的作用,临床效果明显,所以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4]。该文主要回顾分析回顾分析2015年9月—2016年7月该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抽取500份医嘱作为研究对象,方便临床合理用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该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抽取500份医嘱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常用的3种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包括头孢曲松、头孢地嗪钠、头孢噻肟钠,观察用药方式、用药剂量等数据进行统计。
1.2 方法
依照参考文献的标准[5]对该院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知识进行统计分析,例如头孢曲松、头孢地嗪钠、头孢噻肟钠这三种药物,对其采用药物限定日剂量计算法,计算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DDDS)。DDDS=药物使用的总剂量/药物规定的日剂量。其中DDDS的值越大,表示该药物的使用越大,反之则表示越小[6]。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包括:①泌尿系统方面,主要是少尿。②血液系统方面,包括血小板、白细胞降低。③消化系统方面,包括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④过敏方面,主要皮疹。
1.3 统计方法
选取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類药物使用频度对比
经过统计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28.23%,高于第二代的9.76%,同时高于第一代的8.56%,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金额方面,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分别为30.25、153.23、109.52元,见表1。
2.2 比较各类药物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该院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有:头孢曲松、头孢地嗪钠、头孢噻肟钠等。成人用药多选择静脉滴注、肌肉注射等方式用药;其中各种药物的药理特征明显存在差异,见表2。
2.3 不良反应
该次研究500例患者中,31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涉及泌尿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过敏反应等方面不良反应。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反应,占31例不良反应的77.42%。过敏反应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类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3.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概述
现阶段,临床上抗生素的种类多种多样,致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各种抗生素应用之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头孢菌素类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广谱抗生素药物,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与稳定性,并且过敏反应较少,在临床上的应用率较高[7-8]。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从冠头孢菌培养液中分离出来头孢菌素,对其侧链进行改造之后,得到一系列半合成抗生素[9]。这种类型药物的优点诸多,主要包括: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对厌氧菌高度有效;相对于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引发的过敏反应较低;对酸及对各种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高;与青霉素具有相同的作用机理,通过对细菌细胞壁的生成进行有效抑制,最终能够达到有效抗菌的目的[10]。头孢菌素类药物属于广谱抗生素,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对流感杆菌、变形杆菌、肺炎杆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化脓性链球菌以及金葡菌有效[11-12]。
3.2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理作用
与前两代相比,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最明显的优势就是不良反应低,且该药物的活性作用明显比前两代显著。同时,该药物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就是药物价格过高,且要预防细菌的耐药性,因此在治疗疾病时,一定要合理用药。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为:①头孢曲松。头孢曲松属于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都有强大抗菌活性,抗菌谱含有金葡菌、变形杆菌属、产气肠细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该种药物普遍运用于败血症、外科创伤、肝胆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淋病、腹膜炎、肺炎等疾病治疗中。②头孢地嗪钠。头孢地嗪钠为半合成第三代头孢广谱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均有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稳定,对头孢菌素酶和青霉素酶极稳定。临床主要用于链球菌属、肺炎球菌等敏感菌所致的疾病,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咽喉炎等。它是目前唯一兼具广谱强力抗菌和免疫调节活性双重作用的头孢类抗生素,且毒副作用小。③头孢噻肟钠。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更强,抗菌谱包括嗜血性流感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可用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液稀释,但不能与碳酸氢钠液混合。此种药物普遍运用于败血症、淋病、脑膜炎、呼吸道等敏感菌的感染治疗中。由上可知,各种药物的药理特征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3.3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比较前两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第三代的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活性更强,且不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疗效较为显著。然而,该种药物的价格相比较前两代药物更高。因此,医学工作者正致力于怎样即将此种药物更加科学、合理的运用于疾病的治疗中,通过合理的控制用药剂量,来避免产生细菌耐药性,大大提高药物的疗效。头孢曲松、头孢地嗪钠、头孢噻肟钠这三种药物活性都较强,且对于细菌有着良好的抑制作用,抗菌效果明显,在呼吸系统感染、关节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皮肤组织感染等疾病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该文主要回顾分析该院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药理等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28.23%,,高于第二代的9.76%,高于第一代的8.56%,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主要有3种:①头孢曲松;②头孢地嗪钠;③头孢噻肟钠。成人用药多选择静脉滴注、肌肉注射等方式用药;其中各种药物的药理特征明显存在差异。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药物情况,认为只有掌握药物的药理,才可提高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效果,确保治疗效果。
3.4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安全性
31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涉及泌尿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不良反应。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全部不良反应的77.42%。过敏反应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类型发生率(P<0.05)。发生最多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占比达到60%,其次是神经系统及二重感染,占比分别为17.3%及8.7%,和该次研究一样不存在过敏性休克。于此同时,该研究还表明男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主要会出现血小板、白细胞数量下降。所以倘若患者必须长时间持续应用这类抗生素治疗,必须定期对患者实施血常规检测,及时处理异常情况,这样才能减少不良反应,保证药效。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的主要原因为药物联用不当、用药方法错误与药物应用过量等。针对以上出现的不良反应,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处理,避免将不良反应程度加重。头孢菌素类药物能够将死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有效杀死,所以在对该类细菌感染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对用药剂量进行合理把握,避免因为药物过量引发不良反应出现。于此同时,要对用药方法进行明确,嘱咐患者切忌重复用药,严格遵照医嘱,用药过程中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则要立即停止用药,换用其它药物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该院使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比较合理,因此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药理知识,才能更好的确保临床上的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Lee S,Han SW,Kim KW,et al.Third-generation cephalos porin resistance of community-onset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bacteremia in a secondary hospital[J]. Kor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4, 29(1):49-56.
[2] Ma X.The standardized application of cephalosporin antibiotics: perspective from error in skin test[J].Zhonghua Nei Ke Za Zhi, 2014, 53(6):433.
[3] 蔣登科. 探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理及临床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0):283,286.
[4] 李国艺.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理作用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6):113-114.
[5] 刘秋生.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理分析及应用研究[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3):112-113.
[6] 毛柳珺.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分析及应用调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2):80-81.
[7] 李庚锋, 周鹏, 邱正国.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分析及合理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4(16):153-155.
[8] 冷利华.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和合理应用探析[J]. 医药前沿, 2014(11):207.
[9] 胡梦.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与合理应用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21):4279-4280.
[10] Hamprecht A, Rohde AM, Behnke M, et al. Colonization with thir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on hospital admission: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J].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16, 71(10):216.
(收稿日期:2017-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