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时期做好建筑机械管理的几点探讨

新时期做好建筑机械管理的几点探讨

发布时间:2022-11-06 17:2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建筑机械设备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课题,除了把好管、用、养、修关之外,还必须做到思想上的重视。同时,施工机械的合理选型与配置以及科学的安全管理是实现建筑机械化施工的重要保障。加之机械设备的使用、保养及维修阶段占设备总寿命周期的绝大部分,且是设备真正发挥和体现其使用价值的实施阶段,种类繁多,涉及面广,更应做好对机械设备的管理。

【关键词】建筑机械;管理;问题;措施

建筑机械设备是建筑施工企业至关重要的施工工具,也是企业的外部形象之一。确保机械设备资源的使用能力,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题和中心任务,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对象。

因此,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挖掘机械设备的潜力,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

由于建筑业的工程项目存在工作地点分散、不稳定、点多面广的特点,造成建筑企业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对技术员调动频繁,容易手忙脚乱,造成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混乱。因此,建筑业工程项目的复杂性,需要健全设备管理机构,制定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和技术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做到位,加强对建筑机械设备的使用及过程管理,加强对设备使用保养、维护、更新配置等,使机械设备保持完好的状态,做好节约循环使用。

2.机械设备资源配置不合理。

机械设备资源配置不合理主要是指施工单位所采购设备的性能、类型不符合建筑工程项目要求,或是所采购设备数目不合理。一些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单位片面追求购入机械设备数量,而忽略了施工条件、技术条件以及工程需求对于机械设备使用情况的限制,这样必然导致所采购机械设备不能完全投入使用,无法充分发挥其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作用。并且由于机械设备数量过多,还会给设备管理工作造成更多麻烦,增加设备管理工作费用。此外,由于设备性能与类型的限制,部分机械设备并不能用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

3.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随着建筑行业体制的改革,逐步形成了国有、股份、外商、外企并存的产业格局。老的管理体系已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要求,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由目前建筑市场还不甚规范、管理制度还未完全到位,一部分企业的领导为了求利润和政绩,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必须的设备更新改造资金舍不得投入,致设备异常陈旧、老化现象较普遍地存在,设备中存在着隐患,隐藏着诱发事故祸根。

4.在机械设备保养方面也存在着严重问题。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施工企业尚未全面实行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责任明确落实到个人,导致机械的使用和保养不能做到及时有效地调节,导致机械损坏、故障现象较为严重,影响着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除此之外,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机制不健全。建筑工程项目部并非企业的长设机构,往往不愿意承担设备的维修费用,导致设备存在的故障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即使进行维修往往也是治标不治本,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导致机械设备带病工作。

二、加强建筑机械管理的几点措施

1.统筹安排机械设备的购置。

建筑机械的管理首先要从设备的购置上进行管理,从源头上减少资金的流失,也是减少设备闲置的有效方法。在制定设备购置计划前,应考虑自身已拥有的设备,再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设备购置计划。任何一种机械都有自身的结构、性能等特性,企业要严格按照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充分发挥机械效率,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对于需要新增的设备,设备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工程的情况,进行租赁和企业自购的对比预算,制定出设备最佳配置方案。确定需要购买的设备要报上级部门批准之后才可实施购买活动,在购买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质量、价格等因素,避免企业成本的盲目增加。

2.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机械设备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磨损是有益的,给企业创造了利润,但由于科技的进步而引起的无形磨损对于企业来说是有害的,一般无形磨损要大于有形磨损。由于施工企业的自身特点,机械设备必将会出现无形磨损,产生闲置现象,因此,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是降低无形磨损的最佳手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在企业内部根据企业拥有的机械设备,建立灵活的内部调剂使用制度,在企业内部或者关联企业之间建立互相租赁制度,将闲置的设备充分利用起来,从根本上减少资金的投入;企业也可以实行闲置设备的社会租赁,将闲置的设备租赁给一些公司或者机构,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做好自身租赁机械的使用计划,避免出现需要使用到的机械已经租赁出去的情况,影响建设工程的进度;或者将一些闲置以后用不到的设备转让出去,回收设备资金。

3.重视建筑机械维修与保养。

由于施工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机械设备要进行预期检修。因此,建筑企业要建立健全预期检修制度,把建筑机械从完好到必须进行修理的过程分七个阶段,即:每班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小修、中修、大修。前四个阶段是日常维护的范畴,后三个阶段要有修理工在专门的修理车间进行。同时,修理人员进行机械修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设备的技术性能进行全面检修,并做好详维修记录,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此外,要正确使用机械设备,及时保养。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一定的情况下工作人员要按照相关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该设备。同时为了进一步的预防机械事故的发生,应当保证机械操作人员与施工现场指挥人员正确使用机械设备的基础上,做好机械设备的风险评价工作。

4.加强人员培训,严格做到持证上岗。

人员培训包括作业技能的培训与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针对性:一要抓好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的准入关,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二是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发给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三是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理念,上至领导,下到一般工作人员,要让他们知道所从事的生产劳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建筑机械设备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课题,需要各级机械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相关配合人员之间责任明确,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记录清晰、有人操作、有人监督、奖惩分明,并在使用、维护、保养上严格按照规程办事,只有这样,才能够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我们的施工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林国健.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初探[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0(7).

[2]陈招文.加强建筑机械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J].福建建设科技,2012(5).

[3]庞永伟.浅谈建筑机械施工与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8).

[4]乔巍.浅谈如何提升建筑施工机械管理效果[J].企业导报,2011(12).

推荐访问:几点 建筑机械 新时期 探讨 做好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