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古诗词歌曲在演唱训练中的应用价值

古诗词歌曲在演唱训练中的应用价值

发布时间:2022-11-06 18:1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中国古诗词歌曲是将古典诗词与音乐元素巧妙结合在一起的一种音乐形式。其蕴藏着中华民族古典意蕴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中国艺术歌曲中最具有传统文化典范的一种艺术作品形式,也十分有利于声乐学习者歌唱能力水平的提高,增强演唱者的自身修养,提高艺术审美,拓宽文学视野。同时对声乐学习者的咬字归韵、音色控制以及情感认知起到一定的有利影响。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黄自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HTSS]1007-2233(2017)03-0083-03

一、中國古诗词歌曲的主要特征

1篇幅短小精练

中国古诗词讲究“简”和“韵”。从先秦的诗歌开始就已存在着严谨的对仗,一般四字或七字。寥寥数语却能勾勒出一幅精美的画面与表达至深的人生情怀。古老的诗词都是以歌唱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诗”即“歌”。近现代古诗词作品多数根据古诗词歌曲加以创作谱曲,曲调的走向与诗词的平仄相融合,旋律布局与诗词的篇幅也相吻合,因此多数古诗词歌曲也保留着传统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具有较短的篇幅和朗朗上口的特征。

2风格抒情雅致

中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世纪20—40年代,20世纪初社会动荡不安,在民主思想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也直接冲击着人们的思想。“五四运动”后我国一批归来的留学生,通过学习西方的作曲技法,开始努力探索并发展并创作中国艺术歌曲;第二阶段在20世纪整个40年代;第三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黄自古诗词歌曲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他的出现把30年代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推向繁荣时期。由于黄自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好学又受良好教育和古典文学的熏陶。他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歌词均来源于他所积累的中国古典诗词中,如《花非花》,词作者为唐代诗人白居易,唐代古诗词注重声律,也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全曲采用中国民族调式,平缓如溪水般的旋律富有极强的抒情性,单一的曲式结构却很好地保留了原有诗词的韵味,通过诗词蕴含的丰富情感内涵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眷恋短暂易逝美好事物的无奈情感,“花不是花,雾不是雾,是什么呢?”“夜半来,天明去”的人又是谁呢?诗词字里行间体现出古诗词艺术歌曲隐晦、朦胧又典雅的闲情雅致。

3情感表达含蓄

中国古诗词讲究“一切皆情语”,诗词中所表达的形象、思想、感情等往往会借助于各种艺术手段,通过“拟人” “对比”“衬托”等修辞方法作为情感寄托来抒发感情。黄自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诗人的客观感受互相辉映统一,把古诗词艺术歌曲或咏物言志或托物寓意或借景抒情等来充分表达出来,使之与旋律相辅相成。《花非花》一曲中对演唱者在全曲的风格控制上要求较高,又因此曲较为抒情,所以歌唱者在演唱时应该掌握好力度,要做到有意地控制声音。尽量轻柔地去表达整首诗词,切勿用尽全力去表达,这样反而失去了词中的意境。多数古诗词歌曲的伴奏都极近古琴声音的模仿,加以低音声部的表现,因此演唱古诗词歌曲常常给听者一种含蓄、缥缈、恬淡安静、清雅又不失大气。速度多平缓,线条优美、并没有那么了然于目的直观感受,需要听者从听觉、想象中加以感性认识,从而了解诗人以及歌曲中所蕴藏的美妙情感。

二、古诗词歌曲的演唱价值

1提高咬字能力

汉语是由生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构成的,其又有十三辙和十八韵一说,歌唱艺术同时也是一门语言艺术,所以咬字吐字在演唱古诗词歌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民歌、山歌、小调还是古诗词艺术歌曲,都十分讲究“字正腔圆”。这也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首先,咬字归韵要精确到每一个字的“字头” “字腹”与“字尾”,如果在演唱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规范咬字,是很难将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发挥出来的。鉴于声乐初学者而言常常感到喉、舌、唇不能协调一致的情况,练习古诗词歌曲的过程中可通过慢速,研究每一个字的咬字过程,做到字与字的连贯和统一,由此来提高声乐演唱者对整体咬字的一种精准感受。所谓“字正腔圆”,在保证每一个字都能讲到位的情况下,还要保持位置的高度和统一。这就是很多声乐老师常说的“要在一个位置上唱歌”的目的,歌唱时要保持每个字都在同一个点上,做到字变、音高变但位置却不变的演唱。相反,如果歌唱时咬字把字咬一半不能做到归韵,会直接导致气息的不流畅、不保持、不连贯,同时字与字间如果不能在一个气息轨道上流动,便会出现很多声乐学习者在歌唱时苦恼的“气息不够用” “喉咙声带紧张”等问题,如此也会大大影响歌唱者整首作品的完整性。建议初学者先有感情地大声朗读歌词,体会语气、声调。其次,古诗词歌曲讲究闲情雅致,曲调多以大雅和悠扬为主,偏慢节奏的古诗词歌曲中句与句的连接或整曲结尾处通常为长音,如此特点很有利于歌唱者练习咬字吐字、可提高歌唱者对口腔里面的做形、调整和保持。《花非花》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咬字时可采用软咬字,因为这是一首抒情歌曲,字头切勿生硬,在字腹的咬字过程中加长韵母的时值。如第一个“花”字,可通过“ɑ”字来加长韵母的时值。使字听起来圆润而不发扁。“雾”也是同样的道理,它的韵母落在了“u”上,同样在嘴里做一个“u”的口型,使口腔形成一个打哈欠的状态,字时在口腔里咬而不是在嘴巴上咬。不能把字咬死,保持好开口音的状态。只有这样,音乐的线条才会流畅。简而言之,咬字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稳定声音气息的连贯性

通常古诗词作品都表现了一种安静、绵长,空旷而又有回响的音响特点。这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时应注意声带的松弛以及声音的圆润,还要控制好自己的气息与情绪,不要因为情绪过于激动而破坏了古诗词“美”的意境。歌唱者想要在歌唱时有连贯气息,首先要保证身体站直,背挺直、双脚平稳的着地、头要端正、喉头自然落下、面带微笑。嘴巴打开时气息自然进入喉咙气管以及胸肺,切勿过于夸张地吸气造成身体不必要的紧张。同时在咬好字、归好韵的前提下才能使气息得以保持,从而做到连贯。如此才能真正实现音乐的语言化和语言的旋律化,维持其整体感觉的一致性和音乐线条的连贯和流畅。我们不难看出,黄自仅用了十小节就把《花非花》整首诗的意境展现了出来,看似四句诗词共26个字,歌唱者却能在演唱中驾驭这首曲子。从横字“花”竖咬、“非”字横韵母竖咬,同时要抬高小舌头,花字要满口着力,字与字间口唇都要保持圆形状态。只有这样把每一个字都连冠起来,气息才能连冠,呼吸才能相对稳定。

3增强演唱的表现能力

演唱古诗词歌曲不仅能改善咬字和气息的问题,同时还能增强演唱者的表现能力。歌唱者只有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真正从诗人的言语中了解其抒发怎样的情怀,抓住诗词中的“灵魂”,才能将一首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演绎出来。这就要求演唱者具有深厚的文学知识、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不仅仅在演唱方面做到精湛,还要从文学、历史等多方面角度去学唱这些歌曲。王力先生在《龙虫并雕斋文集》中说:“诗是音乐性的语言,可以说远在文字产生之前,也就产生了诗。”古诗词演唱中最重要的便是“意境”,只有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文化修養,才能提高对古诗词文化内涵的理解,提升演唱的变现能力,从而诠释歌曲,为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诗词文化传承做出重大贡献。

4提高与钢琴伴奏的配合

众所周知,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人们常用“红花”配“绿叶”来形容钢琴与声乐的结合,好的钢琴伴奏不仅可以在节奏、情绪、表演等方面影响着歌唱者的情感表达,更有助于歌唱者在体验和表现环节中的艺术指导性。中国古诗词歌曲在伴奏上采用了一些民族性调式音乐织体,古诗词歌曲的钢琴伴奏也多模仿古琴悠然、低沉的声音,刻画和补充古典诗词所塑造出来的音乐形象,从而把听者带到诗人想表达的意境里。通过伴奏的和声走向,和音箱效果中色彩的明暗变化和层次对比,充分体现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中所蕴藏饱满而又悠长的音乐线条,较多地使用对比调式调性转化的手法,在悠扬的曲调中又加上了一点风格上加以对比,从而提高演唱者对作品音乐形象的塑造和风格上的整体把握。在古诗词歌曲《花非花》中,左手钢琴伴奏主旋律平行八度进行,与人声相呼应,不仅增加了低音的沉稳,又使右手八度柱式和弦像古琴泛音一样回荡在听者的心中。结尾处钢琴伴奏再现了前奏,使整首曲子有了交相呼应、梦回故里的意境。因此,古诗词歌曲区别于其他类型歌曲,更有助于演唱者体验和感受“人琴合一”的配合,使歌唱者与伴奏达到相辅相成的关系,又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的基础上相对独立。

结语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钻石,它作为一种音乐载体,连接着千万年前诗人与当今我们的情感共鸣。在现阶段声乐学习道路中,大多数人崇洋媚外而丢掉原属于我们的宝贵文化财富。黄自古诗词歌曲本身既借鉴了西方的长处又融入了东方的优点,因此欣赏其作品既能体会到本民族的传统韵味,又可感受到西方的浪漫主义色彩,让听众不觉对创作者的美学追求和素养肃然起敬。古诗词歌曲正如中国传统文化的纽带,正如闻一多所说:“诗,似乎没有在第二个国度,像它在这里发挥过那样大的社会功能。在我们这里,它一出世,就是宗教,是政治,是社会,它是全面的生活。”而在我看来,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只有把民族声乐、古诗词艺术歌曲永远传唱下去,才有利于发展我们国人文化,让古典诗词作品永存于世。

[LL]

[参 考 文 献\]

\[1\]余笃刚.声乐语音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2\] 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3\] 黄自.黄自歌曲选集\[M\].北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4\] 李维渤.嗓音遗训\[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

\[5\] 黄玉娇,吴海萱.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以《花非花》为例\[J\].文艺生活,2012(01).

\[6\] 黄彦.中国古诗词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大舞台(双月号),2009(04).

\[7\] 辛蕾.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演唱技法分析\[J\].大舞台,2015(03):158—159.

\[8\] 李涛.中国诗词歌曲演唱研究\[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1.

\[9\] 郝建红.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概念问题\[J\].黄河之声,2007(09).

\[10\] 孙博.黄自声乐创作中的写作风格与技巧\[J\].乐府新声.2002(02).

(责任编辑:李璐)

推荐访问:古诗词 训练 演唱 价值 歌曲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