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朝鲜族风俗仪式民歌初探

朝鲜族风俗仪式民歌初探

发布时间:2022-11-06 18:3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朝鲜族古老的民族文化艺术,是从民间歌谣开始的。朝鲜族民谣音乐别具一格,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曲调优美丰富,结构完整匀称,节奏自然流畅,歌词朴实淳厚,情绪热烈欢快,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朝鲜族各种仪式上人们都用歌唱的形式抒发感情,这也形成了朝鲜族特有的风俗,与仪式的演唱及舞蹈等艺术形式相伴随,成为朝鲜族风俗仪式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朝鲜族;仪式;巫术;歌舞

中图分类号:J64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6-0098-02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人口占有全国人口总数的8%。这55个少数民族除了回族以外,其余54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许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千年不绝的奥妙虽有许多学者研究,但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被忽略了,那就是中国的基层社会是由礼仪组成的。中华文化的模式已经融化在各种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之中。无论是改朝换代还是外族入侵,哪怕把原有的文化成果破除得灰飞烟灭,只要有几个中国人活下来,他们仍然会坚信他们的礼俗,坚信他们的礼仪活动,而融入其中的文化因素,也就得以保存和延续下来。礼仪实际上是中华文化中最稳固不变的成分。中国的礼俗音乐和礼俗一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辽阔的国土原野上还依然保存流传至今。55个少数民族的信仰、礼俗亦是中华民族礼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朝鲜族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生息繁衍。他们与现在的朝鲜人、韩国人祖源相同,血脉相连。迁入中国东北三省的朝鲜人,一部分在明末清初之时居于东北境内,但更多地是19世纪中叶迁入中国的。

朝鲜族人民重视教育,讲究礼节,注意卫生。他们能歌善舞,家中遇有喜事,便高歌欢舞。音乐曲调抒情委婉,节奏多为三拍子,具有鲜明的特色。在朝鲜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声乐艺术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朝鲜族的民歌有农谣、抒情谣、风俗谣、童谣和长歌等五种体裁。在此,笔者欲就风俗、仪式歌曲方面简要加以介绍。

在关于古朝鲜的史料记载中,有关巫术仪式的记载是最多的。这说明巫术对古朝鲜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巫术是原始宗教,对它的起源有人认为:“它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认识水平一致。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人不可能有足够的力量去挑战自然,相反要依赖、祈祷自然,在他们眼中,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巫术——一种不可知的力量,这种力量到处存在着,随时都有可能对生产、对社会、对原始人自身产生破坏,简直防不胜防。另外,当时人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那就是它的直觉性,他们凭经验办事,认为客观的物质世界和物质世界以外的某种超现实、超自然力量是相互联系的,而且超自然的东西,也是客观存在的,他们敬畏这种超自然的力量,又企图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和利用它,于是就产生了巫术。”(陶立璠《民俗学概论》253页)

在这样的巫术活动中,往往就形成了民族性的风俗、仪式的演唱、舞蹈等艺术形式。朝鲜族的风俗、仪式歌曲就是在风俗活动中演唱的,并且有一定的意义。

信仰仪式歌曲中的《踩地神》有如下记述:正月十五,以岭南地方为主的农民们所举行的民俗游戏,在游戏中要唱“踩地神”,其目的是为了驱赶村民家中的杂鬼,并祈求年终太平,福盈门户。由于历史的“踩地神”原因,原本的形态已经无从考究,很有可能是原始狩猎民族巫术活动的变化形态,或者说,将古老的“踩地神”形式用于农业生活时代的巫术活动。逐渐地,在日常生活中,“踩地神”衍变成一种巫歌,由昔日朝鲜族巫师,在盖新房或者搬入新居前,为祈求平安而占卜时唱的巫歌。从谱例中可以看出,在演奏时先打一个xxx.xxxxx这样一小节12/8的拍子,这种拍子使用打击乐器演奏出“打令长短”的一个基本单位,之后再唱一个基本长短单位的歌,照比下去反复唱几十遍,每次唱的歌词都不相同。

《成就扑里》是昔日朝鲜族的叙事巫歌之一,是在新居落成或乔迁时,迎接房里的奠基神灵——“成就神”和“成造夫人”消灾驱邪求幸福时巫师唱的歌曲。从乐谱上来看,曲调建立在平调基础上,不断变化反复基本旋律,随意性很强,使用比较豪放的“古格里”长短,歌曲具有轻松、欢快、豪放的特性。

风俗礼仪歌主要是指举行婚礼仪式或葬礼仪式时唱的歌曲。

《婚礼仪式歌》和《祝婚歌》是近百年来百姓们在实际生活中编唱的歌曲。《婚礼仪式歌》是以祝福新婚夫妇永恒爱情和幸福为主要内容的歌曲,曲调优美流畅,反映了热闹的喜庆场面。

《丧舆索里》和《行丧索里》都是送葬队伍前往墓地,即送行时所唱的丧歌。十余人抬着装有棺材的丧舆(即棺罩),通常由领班人手摇铃铛演唱,扛夫与众人随着歌曲的节奏,统一步伐,应声合唱。一直唱到墓地。摇铃人唱的歌词是在表达逝者的心情,其他人和唱的是相同的衬词。

《轮舞者》是娱乐活动中边歌边舞的歌曲。

《强羌越水来》主要流传于朝鲜半岛全罗南道沿海地区,现分布于朝鲜生活区,是女子民间集体歌舞。对该歌舞的起源有诸种观点:韩国学者任东权从马韩时期的民族游戏中寻其根源,认为该乐舞至迟在百济或高丽时期流传甚广,是原始土俗乐舞,到了朝鲜朝“壬辰佞乱”时为李舜臣将军御敌所用;池春相认为“该乐舞与马韩时期的模仿咒术行为相关”;另有学者认为是古代收获祭祀的遗存、马韩时期的游戏、源自古代狩猎舞蹈,“壬辰佞乱”时由女性们创作的歌舞等等。在诸种观点中,韩国史学家郑昞浩的祭祀活动发生说引人注目,它认为“《强羌越水来》发生于女性祭仪”。现在这首歌逐渐失去了原来的内涵,成为娱乐性的民族游戏歌曲,正月十五、八月中秋节时,在皎洁的月光下,妇女们身着节日盛装,聚在一起,燃起篝火,手拉手地围成大圈旋转起舞歌唱。开始时以慢速的“中莫里长短”相和,后逐渐加快速度,过渡到“扎津莫里长短”。舞蹈动作随之发生变化,形成高潮。领唱者即兴编词,旋律多变,其他人和唱词句为“强羌越水来”的“后敛”,旋律和词都不变。

《快专哪庆庆哪呐》也是正月十五及八月十五中秋节,妇女们进行火圈游戏时,围着火堆圈舞唱的歌曲。“快专哪庆庆哪呐”系朝鲜语音译,原为“卡登成成奥内”即“佞将藤清正来了”,语出1592年壬辰卫国战争时期,当时的朝鲜人民为提防日本武将加藤清正偷袭抢掠,便唱这首歌鼓舞士气,后逐渐演变成“快专哪庆庆哪呐”,已失去原意,常被用作后敛。

朝鲜族风俗、仪式歌曲的调式类似于汉族,系中国音乐体系,也是以古代伴音的五声音阶为基础,主要调式为平调和界面调,平调以SOL为主音,界面调以LA为主音,音乐中的重音安排,往往形成前长后短或前短后长的节奏形式,这与朝鲜音乐的三拍子倾向有明显的关系。在民歌中,复杂的节奏使音乐富有更生动地表现力,旋律的流动常常是在小幅度内的环绕进行,这样的特点使歌曲更具有稳定、端庄和文雅细腻的效果。

朝鲜族只是中华55个少数民族之一,但朝鲜族人民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礼俗文化,民歌作为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儿女共享的音乐文化遗产,让我们在21世纪现代化的浪潮中,更好地去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吧。

参考文献:

[1]黄兰.钢琴音乐创作中朝鲜族民族音乐元素运用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

[2]李晶.朝鲜族的认同意识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7.

[3]孙春日.中国朝鲜族社会文化发展史[M].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2002.

[4]卢贵子.中国朝鲜族教育发展探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02).

作者简介:

马 越(1971-),男,吉林长春人,吉林省文化科技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文化科技研究。

推荐访问:朝鲜族 初探 民歌 风俗 仪式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