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现代禾楼舞叙事策略分析

现代禾楼舞叙事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06 19:2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禾楼舞已成为南江地区最重要的文化叙事,这种文化叙事在当下市场经济大潮中逐步成长为云浮市文化乃到广东省文化的重要品牌,得益于当地政府和民间艺术家在保持原生态和适应时代潮流需要两方面的正确抉择,因而有必要梳理禾楼舞在保持原生态特质和顺时而变方面所作的努力,以资其他地区民间艺术借鉴。

关键词:叙事;沿袭;变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J72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3-0097-02

在国家及广东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背景下,以傅志坤为代表的郁南县连滩镇民间艺术家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发掘整理出几已灭绝的南江地区富有地域和民族特色、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民间文化——禾楼舞,并已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作为一种民间文化叙事,禾楼舞要在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化的大潮获得一席之地并进一步发展壮大,为南江地区文化、旅游及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自己贡献的话,就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叙事策略,既要保持南江民间叙事原生态的独特性,又要顺应时代潮流的要求,顺应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现代禾楼舞正是在这两个方面获得了较好的平衡,它的文化影响力也逐步辐射开来,下文就现代禾楼舞的叙事策略进行初步分析。

一、尽量保持原生态特质

百度百科对原生态的定义是“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表演形态,它包含着原生态唱法、原生态舞蹈、原生态歌手、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等新说法”。禾楼舞在本质上即属于没有被特殊雕琢的原生态歌舞,“原生态民歌现象,反映出当前中国社会某些大众心态和文化倾向,引起了全社会对民族口头文化遗产更多的关注……当人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重新认识到原生态民歌的艺术魅力时,无不为在现代工业社会中自己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日益麻木而愕然。在日益现代化的大都市中,在商品社会时尚文化的冲击下,我们距离原生态民歌越来越远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很难有机会领略纯正民间歌谣的韵味,更无法真正体验独具审美特征的原生态民歌充满质朴个性的文化传统及其丰富内涵,因而势必形成群体价值取向的偏差”。文中所言的原生态民歌现象同样适用于像禾楼舞这样的民间歌舞,正是有感于现代社会离原生态的本民族传文化越来越远的危机,国家将保护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加以保护,各级政府、各大媒体、民间艺术家等社会各界也以多种途径对民间民俗文化进行挖掘保护并加以开发利用,为社会经济作贡献。

南江地区上自市、县、镇三级政府,中及当地的企业家,下至普通的民间艺术家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极具南江地域特色、历史久远的原生态民间歌舞禾楼舞发掘出来,现在能看到的禾楼舞可以说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民间歌舞的原生态特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具上。服装,古南江地区的原住民为百越先民,秦汉时期此处属西瓯国域,因反抗中央政权失败,其遗裔在正史上称为乌浒蛮,乌浒人为后来壮族的祖先,在长期的原始部落历史中,逐步形成了自己民族的图腾信仰——黑乌龟,汉晋时期乌浒人开始进入农耕社会(社会关系也由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了祭祀农业神的原始歌舞——禾楼舞,同时保留了对黑色的图腾崇拜,后来南江地区各民族在纷争与融合中继承了禾楼舞这种民间歌舞,特别是明嘉靖年间平定三罗之后这种民间歌舞渐渐为官方所重视,禾楼舞得以发扬光大,乌浒先民对于黑色的崇拜也因禾楼舞的传承而得以沿续,慢慢地物化、积淀成服饰上的崇尚黑色。在跳禾楼的过程中,所有角色的服装均为黑色,现代禾楼舞沿袭了表演服装均是黑色:男性角色身着黑色镶白边上衣,镶白边黑色短腿裤,脚下穿麻鞋,女性角色是镶红边黑色衣裤(裙)。这种以黑色为主的服装在各地的民间舞蹈中极为罕见,而禾楼舞的这一特色“据费时逊考证,这与崇尚黑色有关”。

面具。远古时期的南江先民与其他的原始部族一样,基于对大自然的不了解而产生了鬼神崇拜及表现这种崇拜的巫术,禾楼舞产生的时代正是南江流域农业刚刚起步的阶段,生产力相对北方来说还比较落后,对于大自然的依赖程度更高,深受楚文化影响的本地区自然也是巫风盛行,对农业神特别是禾花娘娘的崇拜即催生了各种民间巫术仪式,禾楼舞便是其中的主要代表。在先民的观念中,鬼神既是可敬的又是令人恐惧的,因而与鬼神进行沟通须得借助面具这样一种中介才能得以进行,不然的话非但交流不成反而会断送自己的生命。与其他地区的傩舞一样,最初用于祭神的禾楼舞在仪式进行过程中,所有跳者都需要戴上夸张的面具,以掩藏自己的真实面目。虽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鬼神的恐惧之情日愈淡薄,但作为一种继承乌浒先民的民间传统仪式,现代禾楼舞中的面具依然是整个仪式当中非常重要的道具。

牛头、禾穗,这两者是农耕文明最重要的象征。牛,作为农耕生活中最重要的劳动力和生产工具,在农业社会生产及家庭关系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生产力较为发达且出产牛的北方尚且如此,对于刚刚得到开发且不出产牛及铁器的南江地区来说,牛和铁器的重要性和珍稀性就远比其他地区显得更加突出,汉时南越王赵佗曾因高后“隔绝器物”而“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对牛的崇拜也上升为南江地区民族图腾,禾楼舞中巫师手执锡制牛头指挥整个仪式即为这一图腾崇拜的表现。禾穗作为南方最主要的农作物稻谷的丰收之物是南江地区先民敬献给禾花娘娘最好的礼物,结满稻谷的禾穗是禾花娘娘恩赐给人们维持生存的收获之物,因而向她敬献禾穗是表达感激之情和崇敬之情的最好选择,在禾楼舞的仪式中女性角色手持禾穗拜献神灵是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禾楼舞也承继这一传统。

2.仪式表演过程中,“男扮女装,身穿黑色衫裙,头戴黑色凉帽,腰扎围巾,足穿麻鞋,领舞者则头戴黑色花帽,肩披红间黄方格袈裟,一手持着四个系有彩带的铜铃,一手持三尺长的锡杖(即为牛头锡杖——引者注),其余舞才分别手执禾穗,边唱禾楼歌,边摆身,摇手,踏足,向着东南西北四方起舞。”应该说原始禾楼舞的舞者均为女性,因为它产生的年代南江地区还是属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度的前期,女性的社会地们仍高于男性,但随着父系社会最终取代母系社会,女性变成了男性的附庸,祭祀活动就由男性主持了,只是仪式本身所具有的神秘性得以延续,于是虽然表演者变成男性但服装道具没有太大的变化仍沿袭女性服装。

仪式过程中最重要的角色是上引文中的所谓“领舞者”也即女巫师,从她的造型及手持的器物的性质来看,她直接承担了人神交汇的任务(其他舞者应该说是她的助手),在整个仪式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这同样也是女巫当时社会地位的艺术再现,在母系社会,女巫既是一个部族的领袖,同时又代表部族承担了与神灵进行交流的任务),上引文中的红间黄方格袈裟据观察实为红间黄方格披风,铜铃似乎是后来受道教仪式的影响,而牛头锡杖是巫师手中最重要的法器,这个法器既是巫师的权杖,又是农耕文明的象征,这一最重要的也是最能表现禾楼舞原生态的法器在现代禾楼舞中还得以完整的保留。

3.音乐舞蹈。演奏者均为当地民间艺人,采用唢呐、铜锣、钹镲等乐器,这些乐器都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极具民族特色的乐器,南江地区也不例外,禾楼舞音乐旋律远不是现代音乐的繁复,而是显得非常的古朴(甚至可以说是古拙),这正表现原始音乐旋律简单而回环往复的特点(与其他地区傩舞相近之处)。音乐节奏欢快既表达了对神灵的崇敬之情,也更表现了劳动人民庆祝丰收的喜悦心情。舞蹈动作简单(有人说五分钟即能学会),在仪式中,舞者的动作显得古朴而重复,动作幅度偏小(只有巫师动作幅度较大),动作稚拙而重复正是原始舞蹈的特点,因为原始舞蹈的动作都直接来源于先民的劳作生活,基本上没有进行艺术的加工;动作幅度偏小恰恰表现女性动作的特点(在农业社会之前女性的社会分工主要是采摘,农耕社会中女性主要是为男性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这些都要求较小幅度的动作,再加上女性自身生理上的特点适宜于较小幅度的动作),即使是男扮女装,也保留了女性舞蹈动作的特点。

在南江秋收之后的田野上,丰收的农民用从稻田里收获来的稻草搭起禾楼,在漆黑的夜晚,身着黑色衣裙,面戴夸张的面具,手持稻草扎制的火把,伴着古朴悠扬的音乐,在巫师权杖的指挥下,踏着稚拙的舞步,仿佛将人们带到了几千年前的南江,那种神秘和古朴实在令人沉醉。

二、适应时代潮流,顺时而动

现代禾楼舞叙事外部策略方面,主要采用以下几方面的策略:1.本地区各级政府努力将禾楼舞打造成南江地区的文化品牌,云浮、郁南、连滩三级政府对禾楼舞非常重视,成立了南江文化艺术团(包括禾楼舞表演队),并充分利用省内各大媒体如珠江电视台、南方日报、南方网等对禾楼舞进行大力的宣传,扩大禾楼舞的品牌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2.积极参与到与其他地区民间艺术的交流,接受其他地区官方或民间艺术组织的邀请到周边地区参加演出(如008年9月,禾楼舞应邀参加“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节”,2009年11月参加封开县第四届广信文化艺术节等);组织参加省内、国内民间艺术表演的各种比赛(2002年在南海西樵举行的“广东省首届民间艺术大赛”上,获得艺术大赛银奖和组织奖,2003年10月参加“广东省第二届民间艺术表演大赛”获银奖,2005年获 “首届岭南民间艺术汇演比赛”金奖),在获得优异的成绩同时也与其他民间艺术进行交流。3.积极申报遗产保护项目,禾楼舞在2007年2月被云浮市人民政府确认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云府〔2007〕6号),2007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粤府〈2007〉57号文),2008年6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国发〔2008〕19 号)。4.积极培养新一代禾楼舞的表演团队和传承者,郁南县已将禾楼舞作为本县中小学的乡土教材进入艺术教学过程,同时还组织培训出几批禾楼舞表演队伍,现在禾楼舞表演者已有好几个团队。

现代禾楼舞叙事内部策略方面,主要在程式、面具、场地等进行一些改进。禾楼舞“源于由宗教活动流传到民间祈祷丰年的习俗”,最初是作为原始宗教祭祀活动而存在的,但随之着历史的发展,禾楼舞仪式中的宗教意味越来越淡,而对辛劳一年的劳动人民的娱乐作用却越来越明显(这从禾楼舞沿续2000多年经久不衰的事实可以看出),在经历了古代几千年的宗教元素与娱乐元素并存之后,到现代这种歌舞仪式所具有的宗教色彩已经完全为群众娱乐所取代,因而原始宗教对于神秘、恐怖氛围已经没有生存的土壤,群众娱乐和文化市场的需要要求禾楼舞必须叙事本身进行一些变革。

在面具上,现代禾楼舞抛弃原始面具给人的恐惧感,而是制作出面目虽然夸张却显得和蔼可亲甚至还带些许滑稽的面具,用于亲近民众、娱乐民众;面具制作的材料上与其他地区傩舞采用木刻面具不同的是采用禾秆纸为原料,多层粘合后再画上脸谱,这样制作出来的面具虽有易磨损的缺点,但成本低,制作也较为简便,其他的道具如火把和禾穗也相应地进行一些改变。在程式上去繁就简,删去过去禾楼舞歌辞从正月唱到十二月的做法,重点将欣赏者的目光引向舞蹈和音乐上来。在场地上,不再拘泥于古时搭楼台跳禾楼的做法(因为这种做法需要耗费大量的稻草,一方面成本较高,另一方面搭建非常复杂,不利于禾楼舞的推广),而是根据需要将禾楼舞搬到各地普通的舞台上去,还根据舞台的大小变更表演的人数,这种因陋就简的做法看似牺牲了部分表演效果,但仍能将禾楼舞的神韵充分地传达出来。

通过在外部叙事和内部叙事上的各种策略,禾楼舞既满足了当地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对娱乐的需要,扩大了自身的文化影响力,又适应了文化市场经济的要求,降低了成本却提高了效益。禾楼舞不但成为南江文化的重要品牌,并将亮相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东周”文艺展演活动,进而成为珠江文化的一个重要品牌。

参考文献:

[1]light8168.原生态[百度百科]2009.12.26更新[2010.3.19],http://baike.baidu.com/view/105755.htm

[2]张晓农.原生态民歌与民族文化生态保护[N].光明日报,2005.09.17.

[3]张富文.南江文化纵横[M].香港: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8.

[4]司马迁.史记·南越列传第五十三[M].长沙:岳麓书社,2001.

[5]张富文.南江文化纵横[M].香港: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8.

[6]李剑昌.台山民歌从民间走向舞台[J].:广东艺术,2001,(5).

[7]罗荣南. 郁南“禾楼舞”将亮相世博会[N].云浮:云浮日报,2010.03.19.

推荐访问:叙事 策略 分析 禾楼舞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