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科感染一般是指发生在组织损伤、空腔器官梗阻和手术后的感染,它包含两大类:非特异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非特异性感染又称化脓性性感染或一般性感染。在外科领域中最常见,也是是外科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其病原菌构成复杂,治疗困难。非特异性感染在外科术后轻者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重者导致手术失败乃至患者死亡。因此非特异性感染在外科术后的治疗被列为临床外科探讨的永久性课题。该院从2005年2月开始对227例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伤口局部涂擦适量红霉素软膏进行观察,在预防伤口感染和减轻患者伤口敷料干燥时换药疼痛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红霉素软膏;外科术后伤口;非特异性感染;应用体会
1 临床资料
本组227例外科手术患者中男149例,女78例。年龄6~67岁,其中创伤外科17例,普外科153例,骨外科24例,烧伤外科6例,美容外科19例,泌尿外科8例。
2 应用方法及结果
2.1红霉素软膏其主要成分为:红霉素,辅料为液状石蜡,羊毛脂、凡士林。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部分革兰阴性菌及一些非典型致病菌如衣原体、支原体均有抗菌活性。
2.2药物性状 本品为白色至黄色软膏。
2.3用法 ①外科手术缝合结束后,清洁伤口表面在伤口局部用无菌纱布涂擦适量红霉素软膏,再用无菌敷料覆盖胶布固定;②伤口换药和局部清创时,常规清洁消毒创面后局部局部用无菌纱布涂擦适量红霉素软膏,再用无菌敷料覆盖胶布固定。
2.4结果 ①本组227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d~3个月。未发现伤口感染患者;②换药时伤口与干燥的敷料无粘连,换药时伤口疼痛明显减轻;③伤口愈合后未见明显疤痕异常增生。
3 典型病例
3.1患者:男,71岁,农民。因化脓性阑尾炎术于2007年6月在我院行阑尾切除术加腹腔引流术,术后伤口用上述方法处理,7d后患者伤口痊愈出院。
3.2患者:女,27岁,锅炉房工人。因操作失误所致双上肢及面部大面积蒸汽烫伤于2009年3月在我院治疗,我院在为患者清创换药时采用上述方法,患者换药时未诉明显疼痛,31d后创面愈合良好患者康复出院。
3.3患儿:男,6岁。因车祸伤致左股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和广泛软组织碾压伤,于2012年11月在我院行手术后采用上述方法处理伤口和换药,25d后伤口愈合良好患者康复出院。
4 讨论分析
红霉素软膏其主要成分为:红霉素,辅料为液状石蜡,羊毛脂、凡士林。
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部分革兰阴性菌及一些非典型致病菌如衣原体、支原体均有抗菌活性。液状石蜡有润滑保湿之功效;羊毛脂能使主药迅速被粘膜及皮肤吸收,有附着力,性质稳定,且能吸水,不易酸败。常与凡士林合用,并可增加凡士林的吸水性与穿透性。凡士林具有保湿润滑的作用,可用于局部小伤口的止血。故上述方法使用后,既在伤口局部形成了保护屏障,预防细菌的侵袭,也有润滑、保湿、吸水,止血的疗效,从而降低了伤口的感染机率,避免伤口干燥,减轻了伤口换药时疼痛。其优点: 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缺点:偶见刺激症状和过敏反应。
5 小结
感染,是指病原体入侵机体引起的局部组织或者全身炎症反应。外科感染一般是指发生在组织损伤、空腔器官梗阻和手术后的感染,它包含两大类:非特异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非特异性感染又称化脓性性感染或一般性感染,常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非特异性感染在外科领域中最常见,也是是外科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约占所有外科疾病的1/3~1/2。其病原菌构成复杂,治疗困难。轻者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据统计,切口感染延长住院时间平均约10d;重者导致手术失败乃至患者死亡。尤其是切口较大的外科手术后第1次换药,由于切口渗出液较多,局部血液凝固后与伤口敷料粘连,换药时往往在取伤口敷料时撕裂创面容易致使伤口局部疼痛,甚至出血增加伤口感染机率。为降低术后伤口感染机率,减轻患者术后伤口敷料粘连创面,换药疼痛的困难。传统的方法在换药前用生理盐水湿润伤口干燥敷料后再取下敷料,这种方法不利于伤口的清洁,尤其是在气温较低的冬天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为降低术后伤口感染机率,减轻患者术后伤口敷料干燥,换药疼痛的困难,减少患者痛苦,本组采用外科手术后早期在伤口局部涂擦红霉素软膏可以有效预防伤口非特异性感染和减轻患者伤口敷料干燥时换药疼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此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4.
[2]黄志强,黎鳌,张肇祥.外科手术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2-176.
[3]任娟清.适用药物手册[M].第3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09-110.
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