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7 16:1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究,供大家参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校代号 10524

 学

  号 2016110059

  分 类 号

  密

  级

 硕士学位论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位申请人姓名

  张 俊

  培

 养

 单

 位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导师姓名及职称

  李安辉教授

  学

 科

 专

 业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研

 究

 方

 向

  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论文提交日期

  2019 年 5 月 20 日

  学校代号 :10524 学 号 :2016110059 密 级 :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位申请人姓名:

 张 俊

 导师姓名及职称:

 李安辉教授

  培 养 单 位: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专 业 名 称: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论文提交日期:

 2019 年 5 月 20 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19 年 5 月 26 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

 唐鸣教授

  Research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reate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By ZHANG Jun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satisfac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Law in Marxist Ethnic Theory and Policy in the Graduate Schoo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Supervisor Professor

  Li Anhui May,2019

 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绪

 论 ....................................................................... 1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1 (一)选题及选点缘由 ................................................. 1 (二)研究意义 ....................................................... 2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3 (一)国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3 (二)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5 三、研究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 11 (一)总体思路 ...................................................... 11 (二)研究内容 ...................................................... 12 四、研究理论与方法 ...................................................... 12 (一)研究理论 ...................................................... 12 (二)研究方法 ...................................................... 13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 ...................................................... 13 第一章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及意义 ....................................... 14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概念辨析 ...................................... 14 (一)民族与民族国家 ................................................ 14 (二)中华民族 ...................................................... 15 (三)中华民族共同体 ................................................ 16 (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16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 17 (一)作为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 17

 (二)作为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 19 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 ........................................ 21 (一)中国历代民族政策是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制度保障 ................ 21 (二)大一统国家观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观念来源 .................... 22 (三)中国政治结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的组织基础 .............. 24 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意义 ................................ 25 (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26 (二)建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26 (三)加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 27 小结 .................................................................... 28 第二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研究 ..................................... 29 一、民族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29 (一)武汉西藏中学办学现状 .......................................... 29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教育实践 .......................... 32 二、民族社区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33 (一)武汉市马家庄回族社区基本现状 .................................. 34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区实践 .............................. 37 三、关公文化信仰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38 (一)卓刀泉关公文化认同现状调查分析 ................................ 39 (二)卓刀泉关公文化信仰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 .............. 41 小结 .................................................................... 43 第三章 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素分析 ................................... 44 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相互了解不够 .................................... 44 (一)民族交往中缺乏互利共赢的理念价值 .............................. 44 (二)民族交往中各民族的文化内涵缺乏深入了解 ........................ 45 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感有待加强 ................................ 45 (一)需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45

 (二)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受到冲击 ........................ 46 三、新闻、大众舆论影响民众价值判断 ...................................... 46 (一)国内新闻舆论的影响 ............................................ 46 (二)国外新闻舆论的影响 ............................................ 47 小结 .................................................................... 48 第四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制路径 .................................... 49 一、把思想政治教育贯彻教育全过程 ........................................ 49 (一)培养学生辩证理性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 49 (二)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50 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51 (一)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文化,增进民族之间的了解 .................... 51 (二)丰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式 ...................................... 51 三、发挥国家职能,健全民主法治 .......................................... 52 (一)坚持以人为本,保障资源分配公平正义 ............................ 53 (二)构建起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象征符号 .............................. 53 (三)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健全民主法治 ................................ 54 小结 .................................................................... 55 结

 语 ...................................................................... 56 参考文献 .................................................................... 58 附录 A: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与研究成果 ........................................ 66 附录 B:调研照片 ......................................................................................................................... 68

 I摘

 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界对此展开广泛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既有自在因素,也有自觉原因。它们的形成是历史过程,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民族政策的思想结晶,是各民族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情感,是客观存在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终形成是中华民族在面对外敌入侵,共同顽强抵抗、英勇奋斗下产生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一个内部概念,也是一个对外概念;对内要坚持中华民族整体观念,加强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积极维护国家统一,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外要共同抵御外部的威胁和挑战,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它既是国家认同概念,也是中华民族内部认同概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吸收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升华,很多学者围绕着中华民族是一个、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五个认同”等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中国融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中去,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文化多样性越来越复杂,社会变迁速度加快,威胁和挑战也不断增多,过去的提法难免有其局限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理论研究,也是实践研究。理论研究包括有关“中华民族”的相关概念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过程的探讨及其其思想来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当代价值意义。实践研究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教育、社区、文化、民族工作、统战工作、新闻媒体等等。本文主要选取教育、社区、文化信仰,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分析当前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因素,最后从学校教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国家顶层设计角度思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因此,对“中华民族”相关研究是有相当重要的价值意义。研究应与时俱进,既要结合社会发展需要,也要从多方面思考“铸牢”路径,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的内部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抵御外部挑战的能力。

 关键词: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

 IIAbstract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ut forward the "Create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which was widely studied by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Community and the Chinese Community has both self-conscious factors and conscious reasons. Their formation is a historical process. It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ancient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s, political systems, and national policies. It is the common emotion formed by various ethnic groups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and is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the national entity; the Chinese nation"s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is finally formed into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face of the invasion of foreign enemies, the common tenacious resistance, heroic struggle. Creating a Chinese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is both an internal concept and a foreign concept; the Chinese nation must adhere to the overall concept of the Chinese nation, strengthen national unity, oppose secession, actively safeguard national unity, and jointly realize the ...

推荐访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究 共同体 中华民族 意识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