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汉沽对虾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

汉沽对虾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

发布时间:2022-11-07 08:05:06 来源:网友投稿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01.006

对虾养殖是汉沽水产养殖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其中杨家泊镇对虾养殖面积近667 hm2,年产值达2亿元,年利润8 000万元,占汉沽的90%多。但近3年,汉沽对虾养殖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出现了大面积亏损。为保持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汉沽水产局与杨家泊镇等联合开展了“对虾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调研活动,现就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

1.1产量与效益

2010年杨家泊镇平均单产对虾5 415 kg/hm2,较2009年的14 700 kg/hm2下降了63%,全镇亏损(包括持平)面积近466.67 hm2,占78%,亏损总额5 829万元。2011年更为严重,平均单产仅为4 260 kg/hm2,较2009年下降了71%,全镇约70%亏损,20%持平,仅10%盈利,亏损总额6 625万元,平均亏损9.85万元/hm2。2012年与2011年基本相同。

1.2水源与模式

杨家泊镇对虾养殖水源有盐田汪子的高盐海水和地下淡水。东庄坨、西庄坨、东尹、魏庄、杨家泊、付庄、李自沽村使用高盐海水和地下淡水勾兑;羊角村仅靠地下淡水和其它村的池塘排水;高庄、看才、萝卜坨为地下淡水。

养殖模式分为二种:一是为大部分村池塘采用的卤淡水精养模式,二是高庄、看才、萝卜坨采用的纯淡水混养模式。

营城镇对虾现在的精养池塘全部被占用,故不在调研之列。

1.3苗源与病害

全镇的大部分池塘采用的苗种为土杂苗,仅在魏庄、付庄、杨家泊有约53.3 hm2池塘采用的是仔一代优良苗种。优良苗种使用率仅为7.9%。

对虾病害主要有对虾白斑病、对虾偷死病。通过对虾体系、市水产病害防治中心和区水质环境监测站的检测,其病原主要有对虾白斑病毒(WSSV)、对虾神经坏死病毒(NNV)、副溶血弧菌。对虾白斑病已确定其病原为WSSV,而目前流行的对虾偷死病的病原还不能确定。具体检测结果见表1。

表12011年滨海新区对虾苗场和养殖池塘病毒细菌的检测结果

样品

来源样品

数量病毒检出率细菌检出率WSSVNNVTSVIHHNVYHV副溶血

弧菌嗜水气

单胞菌迟缓爱德

华氏菌溶藻

弧菌检测单位池塘9100%100%000////虾体系苗厂2400000////市中心池塘4615%////25%000市中心苗厂40////////区监测站2现状分析

2.1水质

汉沽对虾养殖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沿海大开发,对虾养殖一度成为沿海渔民发家致富的主要手段,其养殖模式为大排大灌、投喂鲜活饵料,随着沿海工农业污染的日益加剧,海水赤潮频繁发生,造成对虾病毒病暴发,至1993年,对虾单产由1988年的3 000 kg/hm2急剧下降到600 kg/hm2,出现大面积亏损,自此沿海对虾养殖同全国其它地区一样一蹶不振。究其原因,是开放式、掠夺式的养殖模式造成了水质恶化并引发病毒肆虐的恶果。

与此同时,滨海新区杨家泊镇渔民利用原有的养鱼池塘和盐田高盐水的资源优势,借鉴淡水鱼的精养经验,创造性地进行了内地对虾试养,取得了极大成功。加之全国对虾产量少的价格优势,迅速在全镇兴起了开发荒地进行对虾养殖的高潮,在市区镇三级政府和技术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形成了“小池塘、深水位、高配套、强增氧、配合饵料为主”的卤淡水精养模式。此模式利用盐田汪子对海水的多级沉淀和高盐度条件下浮游生物少的特点,巧妙地解决了海水水质恶化和病毒传播问题,利用淡水精养经验,配套了增氧设施,解决了水质优化问题,利用投喂配合饵料满足了对虾的营养需求,为对虾的高产高效养殖创造了必要条件。对虾单产由1993年的9 000 kg/hm2增加到1998年的12 000 kg/hm2,至2003年,随着养殖面积的扩大和养殖产量的逐年提高,池塘内赤潮现象逐渐增多,病害问题也逐渐显现,养殖产量和效益出现了波动。

2003年,滨海新区引进了南美白对虾新品种进行试养,随着其生长快、抗病力强的优势的发挥,南美白对虾逐渐替代了原来的土著品种——中国对虾,同时,暂时缓解了水质和病害对对虾的危害。加之,水质处理药物的推广使用和对虾高产养殖技术的普及推广,对虾单产又逐步提高到2009年的14 700 kg/hm2,对虾养殖面积达到667 hm2。但近几年,随着盐田汪子的对外承包养虾,造成了养殖用水仅靠放苗前的一次性进水来完成,形成了一池水养一池虾的被动局面,羊角村和杨家泊部分池塘仅靠其它村排水沟的水进行养殖。因水源的受限,池塘内赤潮频繁发生,每一次的水变,一定伴有大批的对虾死亡。加之,偷死病的肆虐,对虾单产由2009年的14 700 kg/hm2,急剧下降到2010年的5 415 kg/hm2和2011年的4 260 kg/hm2。图1和图2分别为1983-2011年汉沽对虾养殖统计和两种对虾产量对比。

图11983-2011年汉沽对虾养殖统计

图2汉沽两种对虾养殖产量比较

2.2苗种

2.2.1对虾苗种生产能力汉沽共有对虾苗种生产厂家30多家,年生产100多亿尾,除满足滨海新区对虾养殖生产需求外,还销售到东丽、北辰、武清、宝坻、宁河等地,成为天津市对虾苗种的主要来源地。图3为汉沽中国对虾和南美白对虾苗种生产统计结果。

图3汉沽中国对虾和南美白对虾育苗对比

对虾苗种的生产方式主要有引进对虾亲本产卵孵化和引进对虾仔虾标粗两种。前者因环境变化小、体质相对强壮而越来越受到养殖户的欢迎。

2.2.2对虾苗种的质量从图3中可以看出,汉沽的对虾育苗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主要得益于汉沽独特的水产苗种的繁育条件(盐田咸水、地下热水、轮虫卤虫资源)及天津其它区县近2万hm2对虾养殖面积的苗种需求。但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为了片面提高产量,对虾苗种的种质也出现了大幅度下降,主要表现在:①苗种规格参差不齐,养殖过程中,对虾生长速度很慢,长不大的“老头虾”比例大。其苗种因素有:一是对虾亲本质量差,有的是没有经过选育的普通虾;二是使用了非常规的毒性大的药物,造成对虾肝脏中毒。②苗种体型纤细,体质弱,免疫力低,抗逆性差。其因素有:一是高温育苗;二是密度大;三是大量使用抗生素;四是对虾苗种营养差、饵料单一。③苗种体色发红、发蓝、发黑,抗病力差,入池不久即病。其原因有:一是对虾苗种自身携带大量病原,如WSSV、NNV、弧菌等;二是育苗水质差、有毒物质含量高,如氨氮、亚硝酸盐等。④苗种销售数量不准确。主要原因是苗种的计数方法不科学。育苗企业不愿意使用先进的抽袋计数法,养殖户怕麻烦,存有侥幸心理。

上述现象的发生与优质种苗培育技术推广不力密切相关,与苗种生产企业唯利是图的经营理念相关,与苗种质量监管难度大相关。种苗质量问题成为制约南美白对虾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首要问题,探索优质种苗培育技术及相关管理措施十分迫切。

2.2.3对虾优质苗种推广对虾品牌苗种主要有新荣腾和正大,均为SPF1苗种。

通过汉沽对虾试验站试养及近两年的推广,其生长快、饵料系数低、数量准确等优势非常明显,已开始得到部分养殖户的认可。但对近两年的偷死病没有特别的抗病能力,极大地影响了它的推广。

实际上,SPF1作为无特定病原的仔一代苗种,仅是从美国引进SPF(无特定病原体)原种亲本,通过在水质处理、饵料投喂等育苗生产环节采用严格的病原防控及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进行特定病原的检测,采用生态法繁育出既具有原种优势,又能适应环境的健康苗种。它的主要优势是不携带特定的病原(主要是WSSV、TSV)、生长速度快、个体均匀、色泽光亮等。但不是说,养殖SPF1不发生病毒病,只是在苗种的垂直感染方面去除了病毒的威胁,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其水质、饵料等水平传染不可避免。只有在生产中的各环节严格操作,才能在垂直和水平两个传染途径上做好防范,并真正彻底地防止特定病原的危害。这也是部分环境不好、管理不善的池塘,虽应用了SPF1苗种,防病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之一。图4是2009年汉沽试验站进行SPF苗种试验结果,1~3号池为SPF1虾苗,其成活率和单产明显高于土杂苗。图5为2009年价格和规格的对比,SPF1苗种养殖的商品虾的价格和规格明显高于土杂苗。图6是2009年饵料系数和盈利对比,说明SPF1苗种的赢利明显高于土杂苗。图7是2009年的单产和盈利对比,说明SPF1苗种的单产和赢利好于土杂苗。图8和图9是2010年SPF1苗种和土杂苗的对比试验结果,SPF1苗种对虾养殖共5.71 hm2,总产75 302 kg,总产值197万元;土杂苗种共3.3 hm2,总产38 164 kg,总产值100.5万元。以单位产值12万元/hm2以上计为成功,放养SPF1苗种共20口,成功16口,成功率80%,放养土杂苗池塘共12口,成功8口,成功率67%。

推荐访问:汉沽 对虾 对策 现状及 养殖

版权所有:袖书文档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袖书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袖书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6461号-1